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商業理財
  3. 職場工作術
全站分類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

直感と論理をつなぐ思考法 VISION DRIVEN



定價:420元 
優惠價:79 332元    
數量:
 





內容簡介

林哲宇(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 )
徐震(嘖嘖創辦人)
詹益維(VoiceTube CEO 暨共同創辦人)
劉軒(軒言文創發行人)
謝岳穎(ZENLET創辦人)

--前瞻推薦(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商業理論+實用思考術+美感練習術.一次性整合!跨越思考盲區,開啟高維度視角,產出非凡的創意!

SONY、P&G的成功基石!策略思考、效率思考、設計思考逐漸失效,唯有透過漫想思考練習,才能突破思考窠臼,開創新局面。

VUCA時代,學會「漫想思考」,開啟「自我模式」,運用左右腦「感性直覺+理性邏輯」的連結,就能隨時隨地將腦中的「胡思亂想」,化為高價值的超級創意!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日本上市一個月內賣破80,000冊!日本亞馬遜書店「商業理論類」、「哲學類」雙榜首,日本2019年年度話題大作、日本各大媒體話題沸騰!

「經營管理學中的『商業直覺』與『創造力』,其實是可以訓練的!本書是世上第一本用最有系統的方法完成超級創意思考的經典!」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 入山章榮

「被局勢推著走的現代人……這本書可以將你從看不見未來的思考模式中拯救出來。」FC今治董事長 岡田武史

「把舊的商業理論都忘掉吧!抱著初生的心情接觸全新的世界吧!」橋爪大三郎 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

「這完全就是現在人們所缺乏的思考方式!」土井英司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創立元老、王牌採購/《老闆要的就是你! 讓好工作自己送上門》作者

「這堪稱是全新的工作改革法。」勝見明 朝日新聞記者/《巷口的商學院》、《創新的本質》、《鈴木敏文的統計心理學:用假設和驗證掌握顧客心理》作者

◆獲選日本<時事通信>、<週刊文春>、<週刊鑽石>、<NewsPicks>、<Lifehacker日本版>等期刊雜誌/網站部落格特別選書


【內容簡介】
VUCA時代降臨,再也沒有標準答案
賈伯斯、貝佐斯、伊隆馬斯克…..這些顛覆世界秩序的商界奇才,為何能持續產出高經濟價值的超級創意?
我們已進入了VUCA的時代:Volatility(不穩定)、Uncertainty(不確定)、Complexity(複雜)、Ambiguity(模糊)各種元素翻騰的世界。策略思考、效率思考、設計思考逐漸失效,我們未來真正需要的,是「順應變化,但不受限於變化」的思考能力。

解決問題→自由發想
「為什麼我沒想到?」「為什麼別人都想到、都做過了?」
電子產品充斥的現代的生活中,我們常在不知不覺間被動接收過多資訊,因而陷入「他人模式」,以致靈感枯竭。
由外而內的思考方式,會使大腦陷入疲乏。練習「由內而外」思考,開啟「自我模式」,運用「感性直覺+理性邏輯」的連結,讓你突破思考僵局,隨時隨地將靈感化為商業藍海,打造真正具衝擊力、打動人心的超級創意!

★掌握「漫想思考」,訓練直覺/創造力,讓你在VUCA的時代點子不絕,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高價值的超級創意。
★運用「漫想思考」發展自己的潛能,確立自己「真正有能力做,且有熱情持續做」的方向,才能找到適才適性,讓你發光發熱的工作。
★能夠純熟運用「漫想思考」的人或企業,能精準抓住時代的脈動,產出真正具有衝擊力的概念,締造產業榮景。


【本書特色】
豐富的內容x完整的架構

【第一部】人類四大思考模式(效率思考、策略思考、設計思考、漫想思考)
故事性構圖(超級創意之星、人生價值之峰...等),全面理解①人類四大思考模式:效率思考、策略思考、設計思考、漫想思考②漫想從無到有的四大生成步驟:「漫想」→「知覺」→「重組」→「表現」
 
【第二部】各大思考理論簡介
設計思考的三大本質/過渡理論/手部思考/課題驅動或願景驅動/射月型思考法/意義建構理論/疊代(反復)技法/「鳥眼」與「蟲眼」交替法(鳥眼:自高處俯瞰整體的宏觀視野/蟲眼:自地面掌握細節的微觀視野)......等
 
【第三部】23個實用漫想思考訣竅
空白紙本筆記本/晨間自由書寫/定時設定「自我模式時間」/漫想提問/愛好拼貼/積木樂高等「手動工具」訓練體感腦/魔法提問/「寶特瓶速寫」體驗模式切換/顛倒速寫/「色彩狩獵」訓練視覺腦/漫想速寫/「單詞圖像化」的視覺化訓練/雲朵狩獵/將情緒可視化的「情境版」拍照練習/可動式筆記術/不自然感自由書寫/叛逆鬼畫布/類比式「構想速寫」/「VAK」強制發想法/筆記時絕不依賴3C產品/創造「不得不表現」的場合/漫想藝術作品展/視覺筆記法/漫想海報/英雄故事架構......等

作者簡介

佐宗邦威
東京大學法律系畢業,伊利諾理工學院設計系碩士,大學院大學至善館教授,並曾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創造學習中心客座教授。曾任職P&G、SONY,現任BIOTOPE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策略設計官,協助PENTEL、NHK Educational、cookpad、NTT DOCOMO、東急電鐵、日本足球協會等企業組織進行「體制翻新」。著有:《商業人‧設計腦》(商周2016)

【公司官網】www.biotope.ne.jp

【推特】https://twitter.com/sasokunitake

作者序

在「單純的漫想」與「無價的創意策略」之間

有位朋友這樣告訴我:「最近,我愈來愈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了。」

她在大型企業擔任專案的領隊,表現相當亮眼。團隊裡只要有她在,專案就會不可思議地順利運作,簡單來說,她是個「天才型溝通者」。成立任何公司或團隊時,這樣的人絕對是不可或缺。

然而如此優秀的她,卻有著奇怪的煩惱。她說:「雖然工作很順利,但我卻莫名煩躁。我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對什麼不滿。」
我想,她的問題應該是「溝通太過順利」吧!
為了回應周圍的期待,她把思考的精力都花在別人身上,最終失去了切換成「自我模式」的開關。

被「他人模式」劫持的大腦

仔細想想,你的生活是否是這樣?

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時間抵達公司,打開行事曆或記事本確認今日的行程,根據行程開會、見客戶。其他時間就處理文件或帳務問題。閒暇時間,就在推特或IG上貼貼動態,或是看看按讚數,跟友人聊聊時下話題。

這些全部都是對他人給予的資訊做出的反應,屬於「他人模式」的行為。
我們的大腦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採取「他人模式」。比起「自己怎麼想」,更多時候都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了解別人的意思,或是讓別人理解」。

被工作績效追著跑、管理部下、應付客戶、做家事、帶孩子、照護家人……我們的生活被龐大的人際網路包圍,被「他人模式」佔據了所有時間。就連在社群媒體上發佈動態前,我們或許都會忍不住想:「該怎麼寫才能比較有趣,讓我的追蹤者願意按個讚呢?」

反之,在日常生活中稱得上「自我模式」的時間,我想應該是少之又少吧?
然而,一旦習慣停用「自我模式」,我們就會逐漸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就算別人特別詢問我們的想法,我們也會逐漸連「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都搞不清楚了。

為何會這樣?因為我們失去了發想新概念、琢磨新事物的能力。
更可怕的,就是連感受幸福,為某件事物興奮、感動的能力也將逐漸喪失。
這就是「他人模式」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對於網路世代的我們而言,這或許更可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病」。
呈現出這種病症的人,絕對不算少。

不管是人還是組織,只要有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會強大

其實,在企業的經營,也會發生相同的現象。即使是業績穩定成長的企業,若只顧著把焦點擺在營收、利潤、股東、行銷、競爭公司等「外部」因素,而迷失了自己的初衷,就會愈發變得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這樣的組織將會莫名其妙失去能量,甚至影響數年後的經營狀況。

反之,不斷拿出亮眼成績的公司或團隊,一定是懷著強烈的熱情,有著強大「我們要做出這個!」的意志。
驅使他們的,並非「邏輯推理出的有利決策」,也不是「有數據分析支持的行銷方案」。
真正成為他們原動力的,反而是稱不上有根據的「直覺」,或是莫名其妙的「漫想」。換句話說,這些都是「願景(vision)」的根本要件。

我在SONY的任職期間,已經目睹過無數次,舉凡任何能夠順利運作的新計畫,都有著「漫想家」的參與,他們的點子都是從「直覺」出發。每當我看到這些專心致志朝著心中願景前進的人,心裡總是感到由衷佩服。
也是在這樣的契機下,我成立了決策設計公司「BIOTOPE」。「決策」×「設計」乍看之下或許是個讓人覺得矛盾的組合。但「決策」其實就是「先定義出理想的狀態,再找出方法消除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而「設計」則是「將嶄新或不存在的概念具體化的手法」。兩者之間,其實意外地合拍。

我們的工作,就是發掘出個人或組織從直覺發展出的「漫想」,透過設計,將其落實成為「願景」,從而將其訂定為一種決策,幫助他們「落實」。這雖然是一間創業僅僅3年的年輕公司,但我已經與各行各業優秀的「漫想家」一起合作了100件以上成功的案子。

能夠把『漫想』化為願景的人或組織,格外強大

擁有敏銳時代感知的優秀企業,都已經感受到「漫想願景」的重要性。
創業300年的老牌企業山本山、文具製造商飛龍、NHK教育台、Cookpad食譜筆記、NTT DoCoMo、東急電鐵、日本足球協會……等,這些知名企業.團體,都曾找我們特別諮詢,想理解他們打造出「漫想願景」的可能性。
我們的客戶橫跨了製造業、媒體業、貿易業、科技業、航太業、運動業、娛樂業、生技業等,業種相當豐富。
我也在大學講授「從藝術到MBA」的課程。來聽課的幾乎都是在職人士,而我所傳授的則是如何將個人的發想,從「直覺」與「漫想」琢磨成具體方案。

請試著不仰賴理論或邏輯來思考

「這只是你一個人的『感覺』吧。請拿出數據出來證明。」
「光憑自以為是的直覺,怎麼可能在商場生存。」
「有理論背書的決策行為,才能導向成功。」

這些都是過去的商場常識。
我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寶僑公司,周圍同事都拼命灌輸我這些「常識」,而我自己也曾親身感受過理論與邏輯的強大威力。
更重要的是,原本我就是「左腦型的人」,因此也習慣只使用邏輯或理論來思考。

然而,世界正在發生變化。像這種「他人模式為主」的決策方式,在世界各處都已經漸漸失效。根據數據或邏輯,鎖定應該攻佔的市場,並集中挹注資本,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習慣的模式,但這樣的模式在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的未來世界中,只會愈來愈不順利。

而能夠純熟運用「直覺」或「漫想」的人或企業,卻能精準抓住時代的脈動,產出真正具有衝擊力的概念,締造產業再次蓬勃的契機。
他們會先提出天馬行空的「漫想」,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建構理想的架構,吸引人才、資源、資金聚集,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而擅長如此「從無到有」的「漫想者」,如今個個活躍於矽谷的創新公司中。

「讓人類在2035年之前移民火星,有沒有可能?」(伊隆·馬斯克/SpaceX)
「如果可以下載所有的網頁,並將它們之間的連結都記錄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賴瑞.佩吉/Google創辦人)
「何不免費將高品質的教育提供給全世界?」(薩曼.可汗/可汗學院創辦人)

他們都是偉大願景的創建者,而這些願景都是由看似天馬行空的「漫想」出發。
仔細琢磨,你還會發現:這些「漫想」和「利益導向決策」或「市場需求」並沒有關聯。
經營學學者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是策略理論的泰斗,他非常排斥一種決策法,那就是「遠離第一線、由上而下擬定策略的決策法」。他主張:「真正好的決策,必須要在一步步地實際演練中浮現(譯註:人工智慧的重要概念,上位系統不具備的功能,在下位系統發現。由個別的行動,決定整體秩序。)。」二十一世紀的商場,一切都瞬息萬變,人們真正需要的正是這種「浮現式策略」(Emergent Strategy,又譯為「應急策略」)。

就算你有機會親自問伊隆·馬斯克:「你為什麼想讓人類移民火星?」應該也很難得到合理的答案。這項驚人的劃時代計劃充滿太多風險與變數,恐怕並不符合利益考量。然而,或許連拯救人類都不是他的目的。

如何將直覺與漫想具體化?

充滿創新想法的人,並不會拘泥於「理性邏輯」或「利益導向的策略」。
激發他們展開行動的,是「直覺」。促使他們繼續前進的,是他們構築的「漫想」世界。
一般人遇到阻礙時會放棄,他們卻能依照自己的步調持續前進。

這些成功的漫想家,他們的出發點看似最偏離「理性」,但為什麼他們的想法最終卻能夠化為實際的計畫,被成功執行落實呢?
只是愛做白日夢的人,跟能夠真正改變世界的「漫想家」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無論再怎麼喜愛天馬行空胡思亂想,如果只停留在純粹的「胡思亂想」,就沒有辦法創造出任何價值。
以漫想為起始點,將想法具體勾勒,說服周圍的人接受,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始於直覺的思考」,若停留在「胡思亂想」的階段就止步,就太可惜了。
漫想家以天馬行空的漫想為出發點,但同時也不忘連結「理性邏輯」,將漫想落實為實際可執行的策略。本書將這整串思考過程稱為「漫想思考」。

「留白設計」是思考的訣竅

或許有不少人聽到「從直覺出發思考」,會感到不可思議吧?我以前也是屬於「超級理性」的人,很明白這樣的心情。
我以前也是「花一個小時腦力激盪,才好不容易擠出兩個點子」的人。即便累積了多年的職場經驗,仍然覺得「創意」與「靈感」是天選之人才擁有的天賦。
但是請各位放心。因為本書介紹的「漫想思考」,其實人人都能做到。

為了給各位稍微具體一點的概念,在此先透露一個漫想思考的「訣竅」:那就是「創造留白」。
還記得開頭的故事嗎?我給案例中的朋友的「兩個建議」就是:

① 馬上去買一本筆記本(推薦空白的A6 Moleskine筆記本)
② 每天早上騰出15分鐘專門寫筆記的時間,並且立刻記在行事曆上。

一個月後,她的神情明顯變開朗了。原本就聰明的她,思路變得更清晰,據她本人說法,工作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除了「親自手寫」、「持續一個月」、「不要給別人看」等指示外,我還給了她一項最重要的建議:「要盡量在筆記的週邊留白」。至於要「寫什麼」,我沒有給她任何指引。而她最後成功悟出了「連結直覺與理性的思考法」,逐漸找回了「自我模式」。
這就是「留白」的力量。詳細的使用方法,可見本書111頁的「晨間自由書寫(morning journaling)」。這是我從近100項計畫中培養出來的獨特思考術精華。

或許有些人會懷疑:「有這麼簡單執行嗎?」但請明白,培養漫想思考,就像是給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帖中藥」。這種思考法並不能與傳統的邏輯思考或策略性思考相比,長期服用才能從根本實際感受到它的妙用。

那麼就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首先我最想告訴大家的就是「漫想思考與傳統的思考法有什麼不同?」從下一頁開始,讀者將能藉由插圖中的世界快速理解這本書的概念。祝漫想順利!

佐宗邦威

譯者簡介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理智斷線:不暴走,不傷人,最科學的有益發怒法》、《為什麼現在的我們對未來如此不安?》、《跟著十二位傳奇投資大師學習賺錢鐵則》、《Pepper開發者從0到1的創新工作法:重要的不是才能,而是練習!我在Toyota和SoftBank突破組織框架的22個關鍵》等書。

書籍目錄

前言 在「單純的漫想」與「無價的創意策略」之間
 被「他人模式」劫持的大腦
 不管是人還是組織,只要有想做的事情,就會強大
 能夠把「漫想」化為願景的人或組織,格外強大
 請試著不仰賴理論或邏輯來思考
 如何將直覺與漫想具體化?
 「留白設計」是思考的訣竅
 
序章 「直覺與理性」的世界地圖
 由PDCA支配的「效率農場」
 「效率農場的居民」開始遭受自動化與VUCA的威脅
 憑著「理性」開疆拓土的「策略荒野」
 再怎麼戰鬥都得不到的事物
 目的難民的新天地――「設計平原」
 設計思考的3項單純本質
 從「實用性」解放的「人生藝術山脈」
 4種思考循環的差異
 
第1章 最符合人性的思考
 為了改變而「繞遠路」――過渡理論
 掉進洞裡。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人們喪失「自我思考」的4個原因
 培養漫想思考的2個條件
 「創造留白」成為一切的起點
 現代人其實更容易培育「右腦」
 靠「頭腦」思考是不夠的。那麼靠「手」思考呢?
 
第2章 一切都從「漫想」開始
 真正有價值的事物只會從「天馬行空」中誕生
 「與去年度相比至上主義」――課題或願景
 「無法實現的目標」真的不合理嗎?
 比起「成長10%」,不如考慮「成長10倍」――射月型思考法
 願景驅動化組織管理
 
第3章 「感知」世界的複雜
 「簡單易懂的世界」有什麼問題
 如何磨練知覺力?――避免頭腦「狹隘化」的方法
 「擅長探索」就能存活――意義建構理論
 意義建構的3個步驟
 關閉語言模式,仔細觀察事物原貌――①感知
 思考時請「畫成圖」,不要「條列出來」――②解釋
 在2種模式間穿梭,並創造「意義」――③賦予意義
 
第4章 克服平庸的「重組」技法
 最好從「無聊的漫想」開始
 不能看到「按讚數」就滿足。多道步驟就能好上加好
 De-Sign=破壞概念重新組合
 「條列式書寫」會僵化思考――分解步驟①
 誠實面對不自然之處――分解步驟②
 翻轉「理所當然」――分解步驟③
 為想法帶來「波動」的類比式思考――重新建構的步驟①
 促進「類比認知」的3個檢查重點――重新建構的步驟②
 有「限制」更容易統整――重新建構的步驟③
 
第5章 不「表現出來」就不算思考!
 誰的工作不是在「表現」?
 疊代(反復)是「用手思考」的關鍵
 提早失敗就是搶得先機――「鳥眼」與「蟲眼」
 「速度」才能提高「品質」
 妨礙「用手思考」的事物――創造表現的留白①
 徵詢意見的「易懂性」――創造表現的留白②
 「打動人心的表現」都有故事――創造表現的留白③
 
終章 漫想能夠改變世界
 再問一次,為什麼要從「自我模式」開始?
 在藝術家的成長中看見「將漫想打磨成實體的技術」
 從「社會脈絡」再次探索漫想――真.善.美
 
結語 漫想影響無形資產的時代

精采試閱

關閉語言模式,仔細觀察事物原貌――①感知

如果一直盯著中文字看,有時候會覺得這個字看起來漸漸變成陌生的圖形。「意義」突然從原本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中剝落,使得這個符號看起來逐漸變成奇妙的圖樣。這樣的經驗想必誰都有過吧?
這也可以理解成大腦模式的切換。平常我們接觸文字時,優先使用語言腦。但如果突然切換成圖像腦,文字就會失去意義,看起來逐漸變成不可思議的線條集合體。這就是看見「事物原貌」的狀態。
請看下圖。有些人第一眼看見的是鴨子吧?某項研究顯示,這些人由語言腦佔優勢。反之,看見兔子的人,則是圖像腦佔優勢。

此外,有手機的人,請掃描以下的的QR Code。這個網址會連到人偶旋轉的YouTube影片。據說,人偶看起來像是「順時針旋轉」的人 大腦屬於R模式,看起來像是「逆時針旋轉」的人,則由L模式佔優勢。(不管怎麼做都無法切換模式的人,請掃描以下的QR Code)。

(中略)

秘訣: 阻絕語言腦的「顛倒速寫」

已經有不少人指出,如果想要磨練美感,在美術館欣賞藝術作品是個有效的方法。而除了磨練美感之外,還想提高獨創性的人,可以進一步臨摹藝術作品。仔細觀察作品,能夠學習技術、學習多種視角、加深自己的想法等等,具有綜合性的效果。
東京大學的岡田猛教授等人,從認知科學及心理學的觀點進行藝術相關研究。他們將非美術系的學生分成幾組進行實驗,結果發現:事先臨摹藝術作品的組別,創作出的作品比對照組更具有獨創性(註4)。

(中略)

現代人其實更容易培育「右腦」

培養漫想思考習慣的第2項條件,就是要把漫想思考的技巧,整理成任何人都方便執行的「方法」。如果方法的效果受個人的資質或技術左右,那這個方法就很難持續執行。
而且重要的是,這些方法必須配置在一個循環裡。換句話說,就是把漫想思考的方法,設計成一個不會在某處中斷的「圓環」或「螺旋」(漫想→知覺→重組→表現→漫想)。從漫想開始的思考,不應該在化為原型之後就「結束」,而是要成為一個能夠進一步觸發新漫想的「循環」才是理想狀態。
而既然是「圓」,那麼就從哪個步驟開始都可以,在哪裡結束也都無所謂。正因為漫想思考呈現這種循環結構,才能降低養成習慣、持續下去的門檻。

漫想思考具有在左腦模式與右腦模式之間穿梭的特徵。
有不少人對感性、靈感、創造性、創新性等領域覺得反感。很多人跟我說:「我不會畫畫」、「我的美術造詣簡直令人絕望」。但這些說不定都是人們對右腦能力的一種自卑與排斥反應。
我首先希望這些人可以想一想,這樣的自卑感本身有沒有可能是一種誤會?「不擅長畫畫或美勞」、「缺乏創意」等等,或許從一開始就是學校教育方式不足所產生的扭曲認知。再說,我們也沒有正式接受過磨練直覺的教育。
或許每個人在感性與直覺的相關能力上,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比起埋頭訓練邏輯推演能力,如果從現在開始大幅提升漫想的功力,或許能一下子提高不少勝算,在這個猛者輩出的世界脫穎而出。無論從個人成長策略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經營投資效率的觀點來看,在今後磨練以漫想為基礎的思考力,應該都很合理。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人們使用大腦的「方式」,將會大幅改變腦內的神經網路與運作方式。這就稱為大腦的「可塑性」。越常使用的肌肉越發達,同理,大腦也會從活性化頻率較高的部位開始逐漸變得更靈敏。

使用手機對現代人而言已經成為家常便飯。現代人平常就很習慣透過手機畫面看照片和影片、處理社群網站上毫無脈絡的資訊。所以相較於大量資訊都以「文字」方式輸入的過去,現代人採取「右腦式」大腦使用法,常先以圖像的方式過濾資訊。其實,現代人要培育「右腦」,遠比以前更容易。

(中略)

願景驅動化組織管理

問題解決導向的做法遇到瓶頸,帶來了從「課題驅動」到「願景驅動」的典範轉移。
我還在SONY的時候,有一個公司層級的專案小組,負責打造「以顧客為起點的商品開發流程」。由貼近顧客需求的第一線員工收集他們的觀察,設定商品概念,接著根據這個概念進行使用者測試,並交由高層決策,而後第一線再根據這樣的方針製作商品。只要打造出這一連串的流程,就能開發出一個又一個符合顧客需求的熱門商品。
但以近年的結果來說,這樣的方式現在已經運作得不太順利了。就算優秀的高層根據與資料做出開發的決策,市場的需求也瞬息萬變。如果時機不對,商品就不一定會暢銷。
至於在海外,新的商品概念接連出現在Kickstarter之類的募資平台,已經漸漸變得理所當然。在這樣的速度感當中,SONY的新商品可能在等待公司給出許可時,就已經變得落伍了。
課題驅動型思考遇到瓶頸的情況,不只出現在商品開發的現場。管理階級邊收集資訊、設定目標、擬定策略,邊佈局人力、資源、資金的模式,運作得越來越不順利。
從工業革命延續至今的金字塔型企業組織,源自於被譽為「科學管理法之父」的管理學家腓德烈.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經營管理」概念。泰勒重視的是設定生產目標,以及該怎麼做才能讓每個人都能達成這個目標。這可以說是「效率農場」的典型操作系統。而要讓這個系統更加擴張,就成了「策略荒野」展開的契機。換句話說,也就是高層該如何匯集第一線的資訊,並做出最適當的決策,必須開始進行策略思考。
但如果把上述這點當成前提,那麼就需要進行「匯集資訊」→「形成共識」→「做出決策」→「傳達」→「投入資源」→「第一線執行」等好幾個中間步驟。但這樣的管理模式,實在已經跟不上時代變化的速度!
舉例來說,市場的需求在收集資訊到商品發表之間就變質,這樣的狀況絕不少見。「經營管理」這種思維已經逐漸無法成立。
倫敦商學院的管理學家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表示,受到這樣的發展影響,今後企業經營階級的課題,將會是「創新管理」(註4)。換句話說,去除傳統階級型組織的缺點,轉型為「個人」自動自發擬定策略、做出決策的分散型組織,將成為經營高層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
如果這樣的轉移進一步推動下去,就連「明星社長提出唯一的明確願景,所有員工都朝著達成這個願景而努力」這種由上而下願景經營,都將逐漸不符合時代的需求。
未來的理想組織,應該是經營者只提出極為寬鬆的不變使命,讓聚集到這裡的個人與夥伴企業,在維護使命價值觀的範圍內(註5),自由自在地實現各自願景(漫想)的「青色組織(teal organization)」。
除去不必要的階級性,打造一個讓個人能在水平的情況下,創造價值的「場域」,這種自律分散型組織,才會成為21世紀的商場勝利者。

(中略)

漫想能夠改變世界

我自己參與了無數的企業創新過程,並從這些經驗中發現,成功的計畫與失敗的計畫,差別只在於計畫中有沒有「漫想者」加入。除了從你內在挖掘出的「喜愛」與「興趣」之外,沒有其他事物能夠幫助你撐過長時間的挫折。「自我模式」才是幫助我們不在眼前的變化中隨波逐流的「定錨」。
這裡談論的,不只是創業家或創新者抱持的「事業漫想」。把每個人、每個組織所懷抱的「願景」當成「定錨」的生存方式,在今後的社會當中,只會愈發重要。
養成創新的習慣之後,也會對購買名牌等定番商品失去興趣吧。因為人們在創造新事物時,就能在創造的過程當中獲得幸福感。
如果未來AI與機器人將成為基礎建設,取代部分人類活動,那麼在這樣的時代來臨時,把自己的漫想化為實體、充實自身的能力,想必將成為決定性的優勢。而為了實現整體社會的幸福,也必須讓愈來愈多的人擁有這樣的能力與習慣。
維持在「他人模式」,為實現短期的成果與期待而奔走,將被令人頭暈目眩的變化耍得團團轉,總有一天會累垮。開啟「自我模式」並做好萬全準備,等待從背後推自己一把的「機運」到來――保持這樣的心態,不僅能讓每天過得更愉快,最後也才更有可能在某天遭遇「超乎期待的爆發性成長」。

審定推薦

【國內推薦】
◆林哲宇(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 )、徐震(嘖嘖創辦人)、詹益維(VoiceTube CEO暨共同創辦人)、劉軒(軒言文創發行人)、謝岳穎(ZENLET創辦人),前瞻推薦!(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 林哲宇:「這本書許多內容讓我想到這幾年創業旅程中許多的體悟,其中最喜歡的概念是:『創造留白』同時也是我這兩年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我們的世界太多『他人模式』,對於網路世代而言,許多人連感受幸福,為某件事物興奮、感動的能力也將逐漸喪失。
因此,留白吧!留下空間給自己,在留白中創造新事物時,就能在過程獲得無比的幸福感。」

◆VoiceTube CEO 暨共同創辦人 詹益維:「喜歡漫想這一詞,更想把它轉譯成『浪漫的想法』。我認為這是每個創業家必讀的一本書,尤其是曾經參與『從0到1』並邁向『從1到100』企業過程的創業者。很多人忘記了『從0到1』的過程,但這的確是公司不斷迭代後,企業長久經營茁壯的關鍵。本書深寓此道。」

◆ZENLET 創辦人 謝岳穎:「當你所熟知的思考模式終將失靈,本書提出一套深具哲理且架構清晰的新思維,我認為是談論創新的集大成之作。」

【國際推薦】

◆「經營管理學中的『商業直覺』與『創造力』,其實是可以訓練的!本書是世上第一本用最有系統的方法完成超級創意思考的經典!」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 入山章榮

◆「被局勢推著走的現代人……這本書可以將你從看不見未來的思考模式中拯救出來。」FC今治董事長 岡田武史

◆「把舊的商業理論都忘掉吧!抱著初生的心情接觸全新的世界吧!」橋爪大三郎 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

◆「這完全就是現在人們所缺乏的思考方式!」土井英司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創立元老、王牌採購/《老闆要的就是你! 讓好工作自己送上門》作者

◆「這堪稱是全新的工作改革法。」勝見明 朝日新聞記者/《巷口的商學院》、《創新的本質》、《鈴木敏文的統計心理學:用假設和驗證掌握顧客心理》作者

【審訂】

影片


專欄推薦

追求創新?被「數據」綁架的思考模式早該淘汰! 結合左右腦「高維度漫想」思維,以「直覺」搶先找到藍海  隨著資訊爆炸加上疫情衝擊快速變化,身處數據化時代,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正是現在主流趨勢;然而以透過邏輯和數字分析市場、評估風險,卻容易錯失新產業發展先機。     成功輔佐SONY、P&G進行企業體制改革、日本知名組織翻新顧問公司Biotope CEO佐宗邦威認為「所謂『商業直覺』是超越邏輯、超越語言的一塊領域」,在新書《高維度漫想》中提出結合左右腦的「非語言」思考模式,透過這樣的漫想思考,從企業領導者到個人都能以「直覺」提前掌握先機、找到商業藍海。在本次三采文化出版社獨家跨海筆訪中,除分享…..看更多
面對隨時變化的世界,養成創新習慣,「超乎期待的爆發性成長」唾手可得!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再問一次,為什麼要從「自我模式」開始? 「時代變化得很快。我們也不能總是一成不變,必須不斷地改變自己!」 「只是延續過去的做法,無法保持競爭力,我需要的是透視未來的能力!」 不久之前,都還經常看到這樣的論調。 然而進入了2020年代之後,大家可能會發現,我們已經進入VUCA的世界,換句話說就是在 Volatility(不穩定)、Uncertainty(不確定)、Complexity(複雜)、Ambiguity(模糊)中翻騰的世界。「配合時代改變」或「預測將來的變…..看更多
「關鍵字廣告」、「SEO優化」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小心反而變「狹隘」!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簡單易懂的世界」有什麼問題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只要是「簡單化」或「易懂化」,都被當成是好的。把複雜的事件整理成清楚構圖的新聞解說大受歡迎;難懂的大部頭書籍改編而成的圖解書或漫畫成為暢銷作品;光看標題就能觸動情緒的網路文章被瘋狂轉貼;省略標題與禮貌客套的訊息軟體博得人氣—現在就是這樣的時代。 「這張投影片做得很簡潔!」這句話帶有稱讚的意味,但如果上司說「這裡有點複雜」,意思就是這裡必須修正。簡報的教戰手冊,通常都…..看更多
「理所當然」其實大有問題?靈感往往從最平凡的「吐槽」開始!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最好從「無聊的漫想」開始 如果想要以「自我模式」思考,首先要直接輸出主觀的漫想,接著再提高漫想的解析度。這是本書到此為止介紹的內容。 但另一方面,一旦進入到實踐階段,許多人恐怕都有以下的顧慮吧。 「應該只有我會覺得這個漫想有趣吧……。」 「這樣的點子別人應該已經想到了……。」 「既不創新也沒有獨創性,我果然沒有發想的天分……。」 我認為,真正有效的思考法,是要採用與過去「完全相反」的順序思考,而不要刻意去追究思考…..看更多
跳脫被他人思想綁架的思考僵化,從「天馬行空」中誕生真正有價值的事物!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人們喪失「自我思考」的4大原因   無法以自我模式思考的理由①內在動機不足 我們每天的生活與工作都被「因為非做不可,所以只好去做」的事情佔據。反 過來看,「因為想做而去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少呢?比例明顯不高。更進一步來 說,或許也有人連什麼事情想做、什麼事情不想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都漸漸搞不清楚了吧。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產生想要以「自我模式」思考的動力或內在動機。   無法以自我模式思考的理由②輸入的範圍太…..看更多
想破頭還是想不到!靈感枯竭時學學賈伯斯嘗試「留白」吧!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在「單純的漫想」與「無價的創意策略」之間 有位朋友這樣告訴我:「最近,我愈來愈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了。」 她在大型企業擔任專案的領隊,表現相當亮眼。團隊裡只要有她在,專案就會不可思議地順利運作,簡單來說,她是個「天才型溝通者」。成立任何公司或團隊時,這樣的人絕對是不可或缺。 然而如此優秀的她,卻有著奇怪的煩惱。她說:「雖然工作很順利,但我卻莫名煩躁。我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對什麼不滿。」我想,她的問題…..看更多
什麼!效率思考、策略思考、設計思考竟然都已經過時?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該怎麼做,才能把「天馬行空的點子」與「直覺」化為驅力,琢磨成具體的想法呢?這是我們目前最需要了解的事情。 首先,我們需要比較「連結直覺與理性的思考法」與其他思考法在特徵上的差異。如此一來,就能看清楚這種獨特思考法的「架構」與「界線」。 首先我想告訴各位,過去我們的思考方式大致分為3種類型:效率思考、策略思考、設計思考。而漫想思考則是與這三者完全不同的「第4種思考類型」。 ① 效率思考 ② 策略思考 ③ 設計思考 ④…..看更多
Tesla、Google引領世界的商業奇才都是這樣思考!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不管是人還是組織,只要有想做的事情,就會強大 其實,在企業的經營,也會發生相同的現象。即使是業績穩定成長的企業,若 只顧著把焦點擺在營收、利潤、股東、行銷、競爭公司等「外部」因素,而迷失了自己的初衷,就會愈發變得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這樣的組織將會莫名其妙失去能量,甚至影響數年後的經營狀況。 反之,不斷拿出亮眼成績的公司或團隊,一定是懷著強烈的熱情,有著強大「我們要做出這個!」的意志。   驅使他們的,並非…..看更多

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

關閉視窗
  • 109010101061_01.jpg
  • 109010101061_02.jpg
  • 109010101061_03.jpg
  • 109010101061_04.jpg
  • 109010101061_05.jpg
  • 109010101061_06.jpg
  • 109010101061_07.jpg
  • 109010101061_08.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