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想破頭還是想不到!靈感枯竭時學學賈伯斯嘗試「留白」吧!

2020/7/20  
  

文/《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在「單純的漫想」與「無價的創意策略」之間

有位朋友這樣告訴我:「最近,我愈來愈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了。」

她在大型企業擔任專案的領隊,表現相當亮眼。團隊裡只要有她在,專案就會不可思議地順利運作,簡單來說,她是個「天才型溝通者」。成立任何公司或團隊時,這樣的人絕對是不可或缺。

然而如此優秀的她,卻有著奇怪的煩惱。她說:「雖然工作很順利,但我卻莫名煩躁。我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對什麼不滿。」我想,她的問題應該是「溝通太過順利」吧!為了回應周圍的期待,她把思考的精力都花在別人身上,最終失去了切換成「自我模式」的開關。

 

被「他人模式」劫持的大腦

仔細想想,你的生活是否是這樣?

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時間抵達公司,打開行事曆或記事本確認今日的行程,根據行程開會、見客戶。其他時間就處理文件或帳務問題。閒暇時間,就在推特或IG上貼貼動態,或是看看按讚數,跟友人聊聊時下話題。

這些全部都是對他人給予的資訊做出的反應,屬於「他人模式」的行為。我們的大腦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採取「他人模式」。比起「自己怎麼想」,更多時候都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了解別人的意思,或是讓別人理解」。

被工作績效追著跑、管理部下、應付客戶、做家事、帶孩子、照護家人我們的生活被龐大的人際網路包圍,被「他人模式」佔據了所有時間。就連在社群媒體上發佈動態前,我們或許都會忍不住想:「該怎麼寫才能比較有趣,讓我的追蹤者願意按個讚呢?」

反之,在日常生活中稱得上「自我模式」的時間,我想應該是少之又少吧?然而,一旦習慣停用「自我模式」,我們就會逐漸想不起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就算別人特別詢問我們的想法,我們也會逐漸連「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都搞不清楚了。為何會這樣?因為我們失去了發想新概念、琢磨新事物的能力。更可怕的,就是連感受幸福,為某件事物興奮、感動的能力也將逐漸喪失。

這就是「他人模式」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對於網路世代的我們而言,這或許更可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病」。呈現出這種病症的人,絕對不算少。

 

「留白設計」是思考的訣竅

或許有不少人聽到「從直覺出發思考」,會感到不可思議吧?我以前也是屬於「超級理性」的人,很明白這樣的心情。我以前也是「花一個小時腦力激盪,才好不容易擠出兩個點子」的人。即便累積了多年的職場經驗,仍然覺得「創意」與「靈感」是天選之人才擁有的天賦。但是請各位放心。因為本書介紹的「漫想思考」,其實人人都能做到。為了給各位稍微具體一點的概念,在此先透露一個漫想思考的「訣竅」:那就是「創造留白」。

還記得開頭的故事嗎?我給案例中的朋友的「兩個建議」就是:

馬上去買一本筆記本(推薦空白的 A6 Moleskine 筆記本)。

每天早上騰出15分鐘專門寫筆記的時間,並且立刻安排在行事曆上。

一個月後,她的神情明顯變開朗了。原本就聰明的她,思路變得更清晰,據她本人說法,工作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除了「親自手寫」、「持續一個月」、「不要給別人看」等指示外,我還給了她一項最重要的建議:「要盡量在筆記的週邊留白」。至於要「寫什麼」,我沒有給她任何指引。而她最後成功悟出了「連結直覺與理性的思考法」,逐漸找回了「自我模式」。

這就是「留白」的力量。或許有些人會懷疑:「有這麼簡單執行嗎?」但請明白,培養漫想思考,就像是給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帖中藥」。這種思考法並不能與傳統的邏輯思考或策略性思考相比,長期服用才能從根本實際感受到它的妙用。

 

「創造留白」成為一切的起點

這樣的「思考模式」,需要以下2個條件才能成為習慣。

漫想思考的「空間」

漫想思考的「方法」

養成漫想思考習慣的第一項條件是「空間」。要培養出漫想習慣,就要為漫想思考創造出人為的「留白」,這點比什麼都重要。

留白的意思,不僅是指空白的筆記本這種「空間上的留白」,也代表騰出自己的時間這種「時間上的留白」。漫想、知覺、重組、表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上的餘裕。不過,這4個步驟,在功能方面各自有著微妙的不同。

① 漫想—內省

② 知覺—觸發

③ 重組—飛躍

④ 表現—展示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留白必須親自打造」。這句話的意思是,所有的創造,都從留白的創造開始,或者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創造留白,就無法誕生某些創意。小朋友熟練運用的漫想思考,大人卻無法實踐,原因大部分就出在這裡。小朋友的生活時間裡有許多留白。所以只要在他們面前準備蠟筆與白色圖畫紙,他們就能自行發動漫想思考。然而長大成人之後,時間的「空檔」一不留意就會完全消失。當然我們需要工作或陪伴家人,但除此之外,也有各式各樣的雜事會闖進來,譬如在社群網站上的互動、看 YouTube 影片或 NetFlix 影集、透過訊息軟體聯絡等等。在這樣的現代環境中,留白絕對不可能主動產生。所以千萬不能「等有空再來試試看」,而是要自己先把留白騰出來。因此在本書開頭的故事中,我才會這樣建議朋友:「立刻去買空白筆記本(製造空間的留白)」、「立刻把寫筆記的時間記在行事曆上(製造時間的留白)」。

賈伯斯等知名創新者之所以有冥想的習慣,想必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吧。現今,在主管層級採用正念冥想法的企業不勝枚舉,甚至連 Google 都將其納入名為SIY(Search Inside Yourself)的內部研習當中。因為我們的工作時間充滿了「該做的事情」,所以創造「留白(什麼都不做的狀態)」的方法才有這麼高的價值。這些創新者透過經驗充分了解到,如果沒有留白,漫想思考就無法發揮作用。

不只個人在開創全新的未來時不可缺少「留白」,企業與組織也一樣。日本足球協會有一項名為JYD計畫(Japan Youth Development)的足球推廣事業,我在 BIOTOPE 時,曾參與過這項事業的願景設定。我在那裡與30名志願者一起討論「透過足球產生社會價值的事業」,並且進行將討論內容畫成圖的願景設計。

我在參與過程中,實際感受到日本足球協會的每一位職員,都對「透過足球帶來社會貢獻」抱持極大的熱情。計畫結束之後,很多人回饋給我的感想都很正面,譬如:「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說得這麼清楚,這讓我非常開心」、「我覺得原本一盤散沙的部門都團結一心了」等等。

在多數的公司裡,原本就不會準備「讓員工描繪願景」的空間,所以無法產生新的願景也是理所當然。但是日本足球協會,藉由準備了願景設計計畫這塊「畫布」,讓原本深藏在個人心中的願景,能夠以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每位成員的「漫想」也因此具體化。最後只要把這些想法整合成「圖像」或「故事」傳播出去,就能與認同這個願景的夥伴企業一起推動合作。這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嗎?

你的職場上,有開創願景的「留白」嗎?企業是否有為你準備讓你的願景實體化的「畫布」呢?如果完全沒有,你應該首先從自己出發,為自己「創造留白」。

 

──本文摘自 三采文化《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佐宗邦威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