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能用LINE快速傳達訊息?
「從想開始到擠出內容,真的搞死我!」
「我超討厭作文的!」
「我真的不知道要寫什麼!」
「每次都被退回重寫,怎麼寫都寫不完……」
對寫作感到頭痛的人好像還真不少。不過,讓我來問個問題,各位有在使用通訊軟體「LINE」嗎?多數人在用LINE 傳訊息時絲毫不覺得阻礙,訊息更是可以一個接著一個打,再加上超方便的「貼圖」功能,把訊息互相地傳來傳去。但是,我們應該沒聽過有人抱怨「我寫不出訊息」吧!
為什麼大家都能用LINE 毫無阻礙地輕鬆打出訊息呢?我想,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文字不必寫得很長。再來,我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比起「文字的描述」,重點是講「正事」。所以能直接輸入文字,快速完成溝通。也就是說,傳LINE不需要「文筆很好」,重點是「必要資訊」。
LINE 能廣受各年齡層愛用的原因
我曾經採訪過LINE 的開發背景,這個軟體的開發過程正好碰上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在那個危急的當下,每個人最想做的莫過於確認家人、親友是否安全。
儘管電話、電子郵件、社群網站等眾多通訊工具早已存在,但LINE 的開發者卻認為「必須設計一個人人都輕鬆上手,更簡單、便利的即時通訊服務!」這樣的初衷也帶動了整個開發專案。
目標就是「簡單,只送出結論的機制」。
接著是「確認送出的訊息是否被讀取」。
實際上,LINE 的設計也確實讓使用者不用特別思考,以直覺操作。訊息一來一往的畫面,並不適合打長文。我們甚至可以說LINE 的畫面設計,促使使用者想輸入簡短訊息。當畫面顯示「已讀」,就表示對方已讀取訊息(最近這類功能更被當作一種基本需求)。在LINE 上直接切入正題討論,也就變得是稀鬆平常的事。
如果用LINE 傳訊息,還跟寫電子郵件一樣用「某某先生、小姐」的稱謂,或是「承蒙您的照顧」等文謅謅的開頭,應該很奇怪吧!而現在將LINE 這樣「快速溝通」的特色運用在工作上的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只傳達想說的話
最徹底活用LINE 的,莫過於LINE 株式會社本身。像是「我發現一個好玩的東西!」「我想到一個點子!」「客戶這樣讚美我們!」「案子最近滿順的」「再繼續這樣下去,問題就大了」等立即想傳達的事,或感覺不需要特別跟上司、同事大肆張揚的訊息,就可以用LINE 彙報、聯絡或討論。
把不是那麼重要的訊息丟進「群組」裡,一個接一個的創意點子、當面說不出口的直白意見也能輕鬆地在群組裡傳來傳去。若傳出去的訊息表達得不夠好,只要接到對方「剛剛那句話是什麼意思?」的反應,就能立即修正把討論拉回來。透過群組的討論,可以迅速導出專案的方向或結論。
LINE 所帶來的改變正是寫作速度、整體效率的提升,以及組織溝通的快速活躍。也就是說,「只講正事」就可達到十分有益的溝通。
讓每個讀者都覺得「真有趣」
只要目的與讀者明確,可蒐集的素材也就清晰可見。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到目前為止所說明的內容。從這個章節開始,我們要談「該選擇什麼樣的素材」。當我提出「確認目標及決定讀者」的概念時,曾聽過這樣的意見:
「這些事好麻煩啊!有必要嗎?」
「把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直接當素材,不就好了?」
我自己也是這樣,只要是自己覺得有趣的哏,就會想把它寫進文章裡。
避免寫出「冷文章」的防呆裝置
但是有一點一定得注意,筆者自認有趣的哏,對讀者而言未必也會有同樣感受。因為這裡潛藏著素材選擇上的一個大風險─「有趣」這種感覺,本身就極為弔詭。
經營階層憧憬不已的管理技巧,對剛進公司不久的新人來說,可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讓阿宅工程師感動不已的半導體工廠導覽趣聞,對另一位文科出身的業務同事來說,一點吸引力也沒有。熱愛電影的人跟幾乎不看電影的人,對「好看的電影」的認定基準,肯定也是截然不同。
自認為有哏便輕易將其納入素材,沉浸在自我滿足世界裡的人,就極有可能寫出沒人讀得下去的冷文章。
幫文字「找出」有趣的哏
那麼,要如何才能理解什麼是「對讀者而言有趣的素材」呢?
我們剛剛做的確認目的跟決定讀者的工序,此時就派上用場了。這種為了讓讀者覺得「有哏」而進行的周邊狀況調查,我將其稱為取得「讀者的世界觀」。
究竟,人們對什麼事情會覺得「有趣」呢?
其實,我認為「有趣」兩字有著各種定義。但至少得讓人對某件事情抱持「好想知道」「好想試」或是「好方便!」的想法,才會覺得「有趣」吧!
也就是說,人們會隨著「知識程度」或「關心程度」的改變,而調整「有趣」的標準。當這個前提成立,就不是憑你的自我感覺,而是必須掌握你所「設定的讀者」認為什麼有趣,才有可能寫出讓讀者覺得有趣的文章。
接下來,讓我們來探討,取得「讀者世界觀」的具體辦法。
去接觸讀者們正在接觸的「訊息」
以我個人的經驗,具體辦法大致可分為「向人提問」跟「接觸訊息」兩種,用這樣的方式來接近讀者世界的觀點。
舉例來說,假設我現在要為一本以三十世代女性為導向的雜誌撰稿,我該怎麼做呢?就像我前面提過採訪福山雅治的經驗,先向編輯確認讀者及目的。
● 讀者是誰?這個人為什麼要讀這篇報導?
問問題的同時,我也會找同為三十歲,貌似潛在讀者的女性友人聊聊。
● 妳對哪些事有興趣?平時最常接觸什麼樣的訊息?
● 妳熟悉什麼?又不熟悉什麼?
大概會問這樣的問題,而我自己也會去找這些女性們平常就在接觸的訊息。比方說去翻翻女性雜誌,看看以女性讀者為導向的網路文章,然後從這些訊息中去捕捉……
● 什麼樣的「語言用詞」比較受喜愛?什麼樣的產品或顏色最受歡迎?
自己實際去體驗看看。
比方,目前日本最大的網路媒體《Yahoo! 新聞》,上面就刊載著囊括不同世代導向的報導。這時我會先從《Yahoo! 新聞》中,搜尋目標讀者年齡層的報導來讀。而這些報導的最底下通常也會附上相關延伸閱讀的連結,我便循著這些關聯脈絡,讀個五、六篇,大致就能掌握「目標讀者的世界觀」。
或許你會認為為雜誌撰寫報導是比較特殊的例子,但是一般上班族寫商用文書時的邏輯也是一樣。
假設現在要寫一篇自家公司的AI(人工智慧)技術相關介紹文。那種刊登在求職網站上,專門給求職學生讀的企業簡介,跟要投稿到IT專業雜誌的文章,不管在目的或素材選擇方式上的差異,跟我前面解釋的邏輯並無二致。
學生讀者與專業雜誌讀者,對電腦、IT技術的想法跟觀念是不同的。就學生讀者而言,從現今AI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受矚目來切入主題會比較恰當;但若是專業雜誌的讀者,就必須以有別於其他公司的開發技術能力等較深入的內容作為文章主軸。
總而言之,決定了讀者後,就得隨時掌握該讀者的「世界觀」。
如此一來,就不會以「個人喜好」做素材選擇,而是會找對「讀者」而言有趣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