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退休不再是上班族的最終目標?「退而不休」才是新潮流

2020/11/23  
  

文/《百歲時代:當長壽成為常態,我們該如何活得更好?》作者 卡米拉‧卡文迪許

打消退休的念頭吧:人類進入永生工作的時代

「車老了,大家會叫你去買台新的,但是在這裡,我們會努力延長車子的使用年限,因為我們看見老車的價值。」石川稔輕聲笑著說。他輕撫過一台閃閃發亮的一九五七年豐田皇冠。石川稔以修復這種中古車維生。七十九歲的石川稔是人生延長賽的最佳典範。他活得比當初雇用他的新明汽車創辦人還要久,連創辦人的兒子也比他早走。石川稔目前是新明創辦人的孫子近藤恭弘的員工。

 

「沒有人可以取代他。」近藤恭弘認真地說。對四十多歲的近藤恭弘來說,石川稔就是他敬愛的伯父。「我們也想訓練其他人來做這些工作,但是他們沒有他的熱忱。這是一個用壞就丟的浪費年代,年輕人不喜歡動手更換零件,只有他有能構思出改造的方法。」

 

我人在豐田市,也就是豐田汽車在日本中部的大本營。這裡有十座工廠、豐田體育場和豐田汽車博物館。豐田市共有約四十萬居民,許多居民都在豐田汽車工作維生。石川稔手舞足蹈地說著新明如何回收所有廠牌的汽車,替它們妙手回春,也替豐田打響了名譽。石川是二十幾歲潮流人士口中的「升級再造者」,他用手邊的材料量身打造零組件,修理零件已經停產的車款。石川很搶手。他給我看他厚厚的訂單簿,上面畫著來自日本各地經銷商的破裂管件還有生鏽底盤的速記圖。石川一點也不像維修廠的黑手。他身穿乾淨的雙色吊帶褲,頭上的銀髮分線整齊,比較像是年長賽車手。石川是笑臉迎人,總是熱情地拿資料給我看,或是向我展示他用來訓練學徒油電混合現代引擎。每天早上他總是第一個進辦公室。「因為公司很重要。」他說。他又補充:「我每天都超級忙。」

 

當年,十一歲的小男孩石川稔愛上了機械。他母親以前會騎著搖搖晃晃的舊摩托車兜售甜蛋糕,那台老車經常拋錨。車一拋錨,母親就會要石川稔把車送到修車廠。起初他總在一旁看修車廠的人拆解清理摩托車,再把零件組裝回去。「後來我發現自己也能辦到,就照著我在修車廠看到的,依樣畫葫蘆。」他沒告訴母親。後來他也開始購入老舊的計程車,修理過後轉售賺錢。石川的熱情很有感染力。幾乎每個週六他都會參加志工工作坊,教小學生設計卡丁車。但「最重要的是,要教他們禮貌。」他在快車道上駕輕就熟地開著車,準備載我去火車站,一手輕輕放在方向盤上,另一手比劃著加強語氣。「現在的小孩,你問他們問題他們都不會回答。他們需要學習聽人說話。還有,」他咧嘴笑著說:「還要學習善後、處理好一件事情。」

 

石川會有退休的一天嗎?「不會,」他堅定地說:「到死都不會。」在他即將年滿六十歲的時候,公司社長問他退休後有什麼打算。「我回答:『沒有什麼打算。』社長說:『既然這樣,那何不繼續來上班?』就這樣定案了。」

石川說他太太很開心他不必一直待在家裡,太太到今天也每天替他準備便當。「我很感激我的同事、工作,還有豐田。」他告訴我。

 

石川感覺自己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因為日本的退休年齡是六十歲,年滿後通常必須強制退休,雖然有些大公司會讓員工選擇是否願意用百分之四十的薪水多待五年。在日本傳統的年功序列制度中,強制退休也很合理,因為調漲薪資是根據年資而非表現,於是公司就會出現一群很貴的資深員工。要開除六十歲以下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政府機關或是私人企業都一樣,所以退休就成了雇主解套的方法。但是在一個工作人口越來越少的國家中,這很不妙。如果這種做法的經濟效益不如預期,那麼退休年齡(六十歲)與預期壽命(八十五歲)這兩者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就會演變成社會悲劇。長時間投入工作的高階上班族忽然只能待在家裡,不用聯絡公事,也不會做家事,妻子充滿怨念地叫他們「粗大垃圾」(等待回收的大型廢棄物)。有些妻子甚至因為丈夫帶來的壓力而引發胃潰瘍,日本精神科醫師黑川順夫稱之為「丈夫在家症候群」(主人在宅ストレス症候群),造成銀髮族離婚率飆升。在英國和威爾斯,年輕族群的離婚率降低了,但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離婚率卻升高了。提出離婚的通常是女性,她們很害怕未來都只能看著同一個人,而且一看可能就是三十年。離婚也許可以帶來自主權,卻也可能使人貧窮,生活的壓力不見得會減少。如果這麼一大群人可以繼續工作,也許會好些。

 

「退而不休」成為新潮流

「我當時非常害怕,」蘿拉.多布斯說。多布斯原本在美國賓州擔任銷售主管,七十歲時退休了。「我知道自己遲早要離職,這是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這份工作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最大的恐懼是不再受到重視。我心想,終於我也要被束之高閣了,我要失去身分了。」然而,現年七十五歲的多布斯剛在家附近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我就是不想放棄,」她說。「被需要的感覺很好。」

 

許多年長者悄悄展開重返職場運動,多布斯也是其中之一。英美兩國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正式退休後開始回到職場。原因有經濟需求(許多是背負房貸的男性)與心理需求(對公事以及同伴的渴望)。一份調查發現,有許多人是在被詢問「能否幫忙」之後進而重返職場。澳洲「退而不休」的人數比例較低,大約只佔百分之十。

 

「退而不休」的人多為高知識分子。能力越好的人越容易找到工作,似乎也越想要工作。蘭德機構(RAND 的美國人工作情形調查(American Working Conditions survey)發現,擁有大學學歷的退休人口中,有百分之六十表示,若找到合適的工作就願意重返職場。沒有大學學位的退休人士,卻只有百分之四十有這種想法。這也不讓人意外。如果你膝蓋不好、同事惡劣,唯一的工作選項就只有當收銀員,在人生下半場「找到自己」這種勵志文可能無法引起你太大的共鳴。許多研究指出,如果你享受你的工作,也會想念職場上認識的人,那麼你在退休之後,健康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在工作內容與自我認同和自信心有密切關係的眾多專業領域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我那些活躍的六十歲朋友似乎都很會善用人生延長賽,這些人也都仍持續工作,雖然他們現在的工作不一定和五十歲的時候的工作一樣。當然,這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如果你工薪很低、工作內容重複性高、壓力又大,就又更難說了。專家認為對痛恨自己工作的人來說,放棄對他們有益——若能運用延長賽的時間來加強體能的話又會更好。但即便是這群人,專家也不建議這輩子再也不工作。蘭德機構的經濟學者妮可.邁斯特(Nicole Maestas)博士追蹤了一群從高壓又費勁的工作中離職的人,這些人的「職場人際關係或是緊張,或充滿敵意」。他們離職後先是感到精疲力竭,然後才會慢慢復原,邁斯特建議復原之後就可以重振旗鼓,重拾工作了。

 

但要如何重返職場是個問題。一位專家告訴我:「如果你想要留在職場就不要退休,因為回去比留下困難。」

 

──本文摘自 三采文化《百歲時代:當長壽成為常態,我們該如何活得更好?》卡米拉‧卡文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