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焦慮:與朋友相處不心累的46個自在練習》文/榎本博明
告別焦慮,試試看「月暈效果」
心理學家福卡斯曾做過一個實驗。在實驗裡,主持人請受測者前往隔壁的辦公室商借資料夾,結果發現抱持平常心的人比起抱持開朗心情的人,在手法上恭謹而高明一些,抱持負面情緒的人又比抱持平常心的人恭謹而高明一些。
由此可知當處在負面情緒時,心態通常會比較慎重,懂得考量他人的心情,會為了不帶給他人不悅感受而調整自己的用字遣詞,如此一來人際關係當然也會較和諧。相較之下,心情開朗的人由於心中不帶焦慮,往往不會考量他人心情,因而較可能使用失禮的請求方式。
事實上福卡斯等人還進行了另一場實驗,證實了負面情緒能提高個人知覺(person perception,即自己對他人的主觀認知)的正確性。這是一場研究月暈效果(Halo Effect)的影響力是否會因情緒好壞而有所不同的實驗。
所謂的「月暈效果」,指的是當一個人的某些部分被認為是優秀的,這些部分會像月暈一樣形成籠罩整體的光環,讓這個人的整體看起來都是優秀的。
例如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的服裝氣派華麗,我們會認為這個人的社會地位較高;當我們看見一個人擁有傲人頭銜,我們會認為這個人的能力較強。
在福卡斯等人的這場實驗裡,他們使用了這樣的月暈效果:事先準備好一篇隨筆文章,並附上「作者」的照片。此時分成兩組,一組使用的是身穿居家服的女性照片,一組使用的是身穿羊毛西裝外套、戴著眼鏡,看起來既正式又嚴肅的男性照片。明明隨筆文章的內容完全相同,後者通常會得到較高的評價。
這場實驗的結果,證明抱持正面情緒的人會比抱持負面情緒的人更容易受到月暈效果影響。抱持正面情緒的人容易受到月暈效果影響,代表這種人容易根據他人的外貌好壞來評斷其能力高低。相較之下,抱持負面情緒的人則會比較謹慎,不容易受月暈效果影響。
由此可知抱持社交焦慮的問題並不全然是件壞事。因為焦慮的關係,所以會比較慎重,不會出現失禮的言行舉止,而且在觀察他人時比較謹慎,因此在人際關係上也較不容易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