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照顧自己不代表自私! 比起孩子,妳更要照顧好自己

2020/9/24  
  

 

 

 

文/黃柏嘉《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阿德勒正向教養10年實做版】

 

在我多年的心理師工作中,深深感覺要媽媽學習好好照顧自己,就像訓練大象飛翔一樣困難。我不能夠這麼自私——是最常聽到的理由。

我發現,最大關鍵在於多數父母分不清楚「自我照顧」跟「自私」的分別。有些人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就會被愧疚跟自責籠罩,非得忙到把自己累垮不可;有些人則是跳到另一個極端,用「愛自己」當作生活最高指導原則,變成一個只考慮到自己、無視家人需求的自私鬼。

我想用兩個案例來說明「自我照顧」跟「自私」的差別。

 

某個四十二歲的女性,擔任行銷公司主管,白天在職場忙得昏天暗地,晚上負責全部家務。完美主義的她不只緊盯兩個國小孩子的功課,晚餐也堅持親自開伙,睡前再幫孩子準備便當,週休時還得去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幾乎是全年無休。

她找我諮詢,主要是想要知道「如何在教養過程中不要失控地發脾氣」。但是我發現,她的問題並非知識上的不足,而是多年來體力的透支。

我看著面容憔悴的她問:「如果給妳一個下午休息,妳最想做什麼?」她望著窗外說:「去淡水河邊喝咖啡吧!前年聽同事說有家咖啡廳很不錯,一直想著如果能去坐坐該有多好。」

到底是多困難的夢想,需要兩年時間來醞釀?

我說:「還有年假嗎?我想給妳出個作業—這週找個半天去喝咖啡。」

她說:「這週四下午剛好排休假,但是我原本預定要幫孩子買東西。」

我:「妳願意給自己半天時間去做這件兩年前就想做的事嗎?」

她沉默許久說:「好,我試試。」

一週後,她帶著有點抱歉的臉回來。

我問:「妳有做作業嗎?」

她說:「有,但只做一半,我搭了捷運去淡水,但是愈靠近淡水愈覺得自己這樣不對,不可以如此自私,只顧著自己。所以我在北投站下車回台北幫孩子買東西……

要這位媽媽給自己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像要她的命一般!

 

有個三十八歲的男性,白天在工廠當作業員,每天下班都會買啤酒、租小說,回家後直接躲進房間。讀幼兒園的兩個孩子想找爸爸,他就推說房間裡面有二手菸,把孩子趕出門;太太想請他幫忙家務也總是閃躲迴避。

他在跟我會談中認識「自我照顧」的概念後,變得更為嚴重。他對太太說:「這是我休息(自我照顧)的時間,妳沒有資格來干擾我!」

 

有些人的個性會刻意討好、照顧身邊的人,以滿足他人需求為主。這做法表面上會獲得他人的肯定與欣賞,自己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但若總是壓抑需求與感受,很容易累積「怨」這一類的情緒,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把自己需求落空的痛苦,怪罪到別人頭上。當「怨」這種情緒累積得太多,就會在關係中變得易怒、怨懟、不滿。

有些人則是只顧著自己的需求,無視別人的痛苦。這樣雖然可以帶來短暫的開心,但好心情卻無法維持太久。因為人都是活在關係當中,很難長時間處在其他人的痛苦上卻不被影響。

「自我照顧」與「自私」大致可以這樣區分:

 

①自私:只照顧好自己的需求、以自己的滿足為目標。

②自我照顧:在照顧他人需求的同時,沒有忘記自己也是個需要被照顧的人。照顧好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能以更好的狀態回到關係,為關係做出更多貢獻。

 

用吃蛋糕來比喻,今天你帶了一個八吋蛋糕回家,卻決定自己把整個蛋糕吃光,一丁點都不分給家人,這個狀態就偏向「自私」;若把蛋糕分給家人,同時也切一片給自己,並帶著愉快的心情跟大家一起享用,這就是「自我照顧」。

為什麼留一片蛋糕給自己這麼重要呢?設想看看,如果全家人在吃蛋糕的時候,只有你沒得吃,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大家、鼓勵大家享用卻又抱怨:「要是我也有蛋糕可以吃就好了!」在場的人都會覺得尷尬、不安,難以自在地享受甜點。

當你帶著委屈付出時,家人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滿滿的壓力。這也是為何很多時候,若媽媽願意多照顧自己一點,對整個家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做好「自我照顧」,卻不用擔心自己會變得「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