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總是被針對!其實是對方的「嫉妒」心理在作祟

2020/5/6  
  


三采文化/《不在乎的勇氣:給害怕被討厭,所以虧待自己的你》大嶋信頼 著

攻擊者內心深處的「嫉妒」

◆嫉妒是一種「發作」

曾經有一次,我因為聽同事指出我工作的方法有問題,因而大幅度調整工作方向。

結果竟不小心聽到該名同事暗地裡對其他人說:「那傢伙明明就做得很不錯,結果我的隨便說說他竟然還當真,還蠢到去改變大方向,真是笑死我了!」我聽了臉色瞬間鐵青,同事的話迴盪在耳邊,氣到我手腳顫抖。

回到家後終於止不住淚,一直想著:「為什麼?想傾聽大家的意見一起將工作做好到底哪裡錯了?」「毀謗中傷一個人的惡意難道真的存在?」這些想法縈繞腦中揮之不去,越想越鑽進死胡同。

 

後來某天我在電視上看到動物生態節目時,恍然大悟:「啊,原來嫉妒就是動物本能的發作!」

節目中經常會見到,本來溫馴的動物寶寶當嫉妒其他寶寶時,會瞬間從可愛動物變成猛獸,展開極具毀滅性攻擊的畫面。

看完節目後我也回想自己曾經因為嫉妒,走路故意去擦撞公司後輩這種性格丕變為毀滅形人格的經驗。

自己這樣講可能有點怪,但我平常並不是那種人,只在當下覺得後輩「跩什麼跩」、氣炸直衝腦門時,瞬間出現毀滅性人格,才做出那些平常不會做的事。

當時我並不知道那種行為,稱為「嫉妒之心發作」。

 

◆無自覺的嫉妒發作

嫉妒發作時的特徵,就是臉會像日本傳統「能」劇所使用的面具「能面[1]」一樣面無表情。

當我想起這件事時才意識到:「咦?嘴上講『我是為你好』而吐槽我的人,當時的臉部表情也跟能面一樣啊!」我誤以為對方是真心地在給我意見,所以才把他的話當真。這才明白對方充其量是嫉妒發作,故意講些反話來搞破壞。

因為是「嫉妒發作」才變身的,這些人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件壞事」,搞不好根本不記得這回事,還會說:「有嗎?我有說過這種話?」

因為「發作」,所以就算嘴巴說出過分的話也沒有記憶,毫無「做了壞事」的自覺,甚至覺得自己愛講就講,完全無所謂。

 

嫉妒發作時還有另一個特徵,就是當你越是在乎這些「發作」的人,他們就發作得更兇。所以,我對攻擊我的人反應越大,他們的行為就越激烈,也就是受到關注造成發作變嚴重的一種狀態。

過去的我是個事事在意的窮酸鬼,因此才會以為「像我這麼小家子氣的人哪有什麼可以讓人嫉妒的?」絲毫不認為自己可能招人嫉妒,因此才把對方的話當真,以為「人家是為我好才跟我講!」

 

◆對晚輩的嫉妒心理

嫉妒發作的條件建立於「比自己地位低者,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

因「『在我之下』的公司後輩竟知道我所不知的事?」而激起了嫉妒雷達,導致性格丕變為毀滅性人格。

另一方面我這小家子氣的個性,凡事小心翼翼又鑽牛角尖,在旁人眼裡看來就會認為「看他一付提心吊膽的樣子,這傢伙地位肯定在我之下!」如果你這時將對方的話照單全收,會讓對方發作越來越嚴重,發動的攻擊也就越來越猛烈。

要是總覺得「對方是為了我好才這麼說」或「對方是為了糾正我才跟我說的」就無法從對方所說的話語中抽離。

不過,「啊!就是我對嫉妒的發作所有反應,才會招致更猛烈的攻擊。」一旦清楚這個原理便能輕鬆化解對手的攻擊。因為對方的發作逐漸趨緩到最後再也不會受到攻擊。

只要對對方的攻擊反應「遲鈍一點」,對方的嫉妒比較不會發作,之後「不在意」這件事也就變得相對簡單多了。

 

◆父母罵孩子也是一種嫉妒心理

如果認真把他人的批評放在心上而表現得提心吊膽,旁人會認定「這傢伙肯定在我之下」,因嫉妒而起的惡意攻訐也會越來越嚴重陷入惡性循環。但我在思考這「提心吊膽」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我發現,似乎是從我懂事以來就開始對他人的發言感到緊張跟不安。

當我在思考「嫉妒」這件事時,我發現「父母的嫉妒也是會發作的」!父母畢竟也是動物,產生動物原始本能的忌妒發作也見怪不怪。

◆以「管教」之名,行嫉妒之實

小時候只要調皮地大聲嬉鬧,母親就會火冒三丈「啪!」地賞我一巴掌。理由是:「我小時候才沒像你這麼好命,可以玩成那樣!」

如果把這想法當真,會解讀成母親認為「吵鬧的孩子是不會替人著想的壞小孩,所以才警告要停止吵鬧」。

但若是以「嫉妒發作」的角度來思考,處於「自己的小孩」這種下位者立場,憑什麼比自己玩得更開心!這激起了母親的嫉妒,毀滅性人格瞬間出現,進而做出「給小孩子一巴掌」的毀滅性行為。我察覺到這一切並非為了管教我,而是出於「單純的嫉妒」。

 

我想起另一件關於母親的事。當我還在幼稚園時,有天她帶我帶得很累,於是讓我搭著父親的卡車去他工作的地方,晚上很晚才回到家。

幼小的我坐在副駕駛座靠著車門睡著了,母親一把車門打開我便「咚!」地一聲,頭朝地跌倒了,我因為驚嚇而號啕大哭,父親見狀趕緊跑到我身旁對著母親說:「妳這是在做什麼?」

母親的臉瞬間變得與能面一樣豪無表情,當時的狀況至今都還令我印象深刻。

這個狀況同樣也是「這個愛哭鬼(孩童時的我)明明地位在我(母親本身)之下,竟然因為哭泣得到父親的關注?」也就是「這傢伙憑什麼有我沒有的東西!」母親的嫉妒神經被挑起,因而變身毀滅性人格,所以才愣在現場而非提供當時還是孩子的我任何協助。

當時的我一直被罪惡感譴責,認為「自己的任務是陪爸爸去工作,明明不該在車裡睡著但我卻不小心睡著了,我真差勁!」

「在孩提時代得不到的東西,自己的小孩卻得到了」對父母而言確實是一種喜悅,但父母畢竟也是動物,在「我得不到的憑什麼你有」的嫉妒之心發作下,才做出責罵小孩的毀滅性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嫉妒發作與「是否愛小孩」完全無關,純粹是自己無法控制嫉妒發作罷了。 最弔詭的在於,當嫉妒發作即使本人已經做出破壞行為,但心裡還是認定自己「我這麼做是為了小孩好」。

 

分明是嫉妒,卻對「我是為了管教小孩在做對的事」而深信不疑,這正是嫉妒作祟的產物。「發作」是因為腦部過度放電,與我先前提及「記憶消失」的現象相同,當嫉妒發作導致大腦電波過剩異常放電,才會自以為「正在做對的事」而做出毀滅性的攻擊行為。

 

◆美人為何對自己的外表沒自信?

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常聽到漂亮女生說:「我對自己的外表沒什麼自信。」

這往往讓周遭的人驚呼:「為什麼?明明就長得很漂亮啊!」

正因為對自己的外表沒信心,她們會把其他女生不經意的一句「她的妝怎麼怪怪的?」一直放在心上而夜不成眠。

仔細一問能得知這名漂亮女生曾有過被母親批評「妳好醜!」的經驗。

 

通常這樣的母親是不太化妝的人,穿著打扮跟「鄉下大嬸」相去無幾。

因此「其他人居然誇我的小孩比我還可愛,氣死我了」的想法引發了母親的嫉妒,進而變成毀滅性人格。對女兒說出「妳好醜!」的批評卻自以為「我這可是在為妳好。」

搖身一變成為毀滅性人格的母親合理化自己,認為是「我的女兒可不能被垂涎她美貌的男人給騙了,所以我得告訴她『她長得很醜』才行!」或者是出自於該名母親「可不能讓這孩子變成外貌出色就自傲的討厭女人,得給我當個謙虛的女性才對」的心態。但根據嫉妒發作變身毀滅性人格的理論,真相不過就是「嫉妒女兒長得比自己可愛」。

 

父母並不是真的嫉妒自己的孩子。所以內心也相信「我不是要講出讓小孩難過的話。」不過,嫉妒是動物天性的發作,所以只要「地位在自己之下,卻擁有比自己更好的東西」的前提條件成立就一定會發生。

 

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父母的嫉妒發作,自然而然對嫉妒的反應就越來越敏感。這麼一來,就算到自己家以外的地方也會表現得如弱者般,成天提心吊膽,對他人的嫉妒有所反應,反應越大受到的攻擊力道也越強。

由於父母的嫉妒情緒非常難以理解,因此孩子會認定「都是自己不好!」而過份苛責自己,於是在外也成為一個對他人一舉一動小心翼翼的人。

 

經常有的例子就是「在學校被霸凌」,回到家母親竟突然說出:「該不會是你先做錯了什麼吧?」這種在傷口灑鹽的話,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心。對母親而言,那是因為「從沒有人對自己展現過這般同情」,這就是嫉妒產生的原因,也造成了父母毀滅性的言行舉止。但正因為是動物天性的發作,因此父母深信不疑:「我這麼說是為孩子好」。

 


[1] 能面」為日本傳統戲劇藝術「能楽」/のうがく所使用面具。

──本文摘自《不在乎的勇氣:給害怕被討厭,所以虧待自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