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深澤 真太郎《把話說清楚的35堂邏輯表達課》
錯誤說法:「事不宜遲,我現在就要來跟大家說明......」
正確說法:「開始之前,先跟大家確認一下大前提。」
假設現在在開會,主管正要開始說明某件事,而你對這件事完全不知情。但是,你的主管沒有察覺,還自顧自地說得很開心。於是,你就這樣聽完整場會議……
我想有些人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驗,這不是你的錯,而是主管。那他到底是哪裡做錯了呢?他應該先確認大前提,再開始說明。
什麼是大前提?就是聆聽說明時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也就是提供聽眾最基本的資訊與情境。比方說,以前面所舉的例子為例:
「會議開始前,大家應該都知道,因為社長的判斷決定要終止××× 計畫。接下來,就向各位說明原因和之後的動向。」
進入主題前,先傳達這些資訊,對方就能在情報共有的情況下聆聽後續的發言。所有的與會者都站在相同的起跑點上,不會有人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被拋下,完全跟不上話題。這是對聽眾的禮貌,也是種對對方的關懷和愛。
前提比你想得更重要。就像一棟建築,若是基礎沒打好,隨時會有崩塌的危險。
沒有前提下的對話,會發生什麼事呢?大概在你才說了兩分鐘之後,就會有人插嘴說:「等一等,當初不是……」這就是建築崩塌的瞬間。一旦聽眾出現這種反應,之後的對話就會出現障礙。
在演說主題開始的一分鐘內向聽眾傳達主題,讓所有人都能情報對等。尤其是會議中有其他部門或不同職位的人共同參與時,將大家帶到同一個起跑線上,就顯得更加重要。
重要的會議和簡報開始前,先說出前提,還能給人「做事真周全」「這個人很能幹」的印象,可說是一石二鳥。
SWITCH ON! 進入主題前的一分鐘,先確認對話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