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推薦序──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這本書有兩個重點,第一是在談操控關係的樣貌與本質,第二是在談如何設立界線。基本上,當關係失去了平等與尊重時,這本書就是個指引。
對方如果願意以平等與尊重的態度善待我們,那我們其實不太需要常把界線亮出來。但對方如果不願意善待,那界線就是我們自我保護的防線──能自我保護,是關係永續的基礎。
「我相信你,然而你卻利用了我。」
這本書談操控關係,頗有新意,也深刻入理。
常被背叛與欺騙,是一種很明顯被利用的處境。然而,更幽微的是,我們被看待成某種「功能」,而非一個完整的「個體」。
譬如說,有朋友被當成是情緒垃圾桶的角色,常在對方失落的時候,被吐苦水,要花上許多時間與力氣傾聽。可是,吃喝玩樂同享福的事,就輪不到她,這讓她相當寒心。
「將對方當作情緒垃圾桶的人,如果發現善於傾聽自己感受的朋友,某天再也不願意配合,他們肯定會用盡各種方法對付朋友,試圖扭轉回原本的關係。如果行不通,最後甚至可能演變成攻擊對方的行為。」
作者的舉例太寫實了,正好是她碰上的難題。
當她感受到自己被對方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之後,她開始提出她也有自己的事,沒辦法好好聽對方訴苦。於是對方開始罵她,說她「不夠朋友」,說她「見死不救」……這反而讓她更認清了這段關係的真相,再次表達自己無力配合,對方在全力糾纏之後放棄。最後聽說,對方找了另一個人繼續當情緒垃圾桶。
操控關係常有一種很根本的互動方式:如果我們沒有乖乖聽對方的話,我們就會受到對方各種形式的「處罰」。
所謂的處罰,常見的除了施加情緒壓力,還有口語攻擊,甚至肢體暴力,或者實質的威脅。但我們會被傷害,我們自己常常是共犯,因為我們常常不尊重我們自己的情緒,為了保有關係所以選擇忽略或壓抑自己的感受。
作者帶著我們接納自己負面情緒,教導我們「想要守護關係,就要練習說出內心話」。從自己的需求照顧起,再談滿足他人會較有餘裕。
以自己為優先,那是愛自己、顧根本,不是都得淘空自己才可以換一個「不自私」的美名。
關係也可以暫時休息,或者保持距離,包括離開關係,也可以是選項之一。沒有能力離開關係,常常是任人宰割的重要原因。
有些人真的就是會找那些好欺負的人,發洩自己的情緒。常提醒自己:想跟人好好相處,不能被當成好欺負!
要記得,這世上沒有我們非得接受的關係。要爭取自己的尊嚴,那就要試著在經濟與情感上獨立。我們沒辦法脫離對方生活,我們就自然容易受到對方制約。
祝願您,藉著閱讀這本書,看清操控關係的本質,因此滋生力量主導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