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川普的媽咪情結

2019/11/7  
  

撰文:皮特‧羅文海姆(《依戀效應》一書作者)

此文翻譯自:〈Donald Trump's Mommy Issues: He may not have bonded successfully with his mother and that made him the adult—and the politician—that he is.〉

川普可能從未與母親建立健康的關係,而這也造就了今天川普的性格。

川普很容易成為現代最常被心理分析的總統。他的決策風格和行為,無一不引起記者,選民,政治人物,各國總統和專家的激烈討論,其中許多人評估他為自戀、反社會人格、精神變態和偏執狂。川普曾表示,他不相信任何心理專家,因此我們無法取得對其心理的正式評估。但我認為,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追溯他與他的母親之間的關係。

 

我花了很多年研究心理學的一個主要領域,將所有發現都濃縮在我的著書《依戀效應》。依戀理論由英國心理治療師約翰‧鮑比(John Bowlby)在20世紀提出,主張人類在嬰兒階段就會與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產生「依戀效應」,這能幫助脆弱的嬰兒多多親近父母,從而保護他們免受危險並得以順利生存。根據依戀理論,嬰兒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會形成「依戀模式」,這將影響這名嬰兒往後一生的情感發展和行為,也會影響他與親密伴侶的相處方式,甚至是職場上與同事的互動,乃至是政界中的表現。當一名兒童與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但也可能是爸爸,祖父母,保姆或其他成年人)成功建立健康且安全的依戀關係,他們即擁有「安全型依戀模式」,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容易擁有自信、信任他人,面對挫折時更具韌性,並能夠享受長期穩定的關係。另一方面,未能成功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兒童,日後面對親密關係時容易感到不舒服,平時也難以信任他人,在受傷或遇到重大挫折時,顯得缺乏韌性,因此也更易在各種場合中失利。

 

從川普的傳記中可以看出,川普沒有對他的父母中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起健康的依戀模式。但也因為如此,他也養成了十分習慣南征北討的個性。

 

川普是家中五個孩子中的第四個。20世紀中期,他的父親正忙於開辦一家房地產公司,沒有多少時間關注家裡,因此他的母親主要負責照顧孩子,成為孩子們主要的「依戀對象」。哪些因素可能大大影響了幼時川普的依戀模式呢?我們不知道一個母親在懷著第五個孩子時,能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分給前面出生的孩子。川普的自傳中,他的童年基本上是空白的。

 

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川普的母親瑪麗‧川普(Mary Trump)在生下最後一個孩子時因為併發症而患上重病,隨後進行了緊急子宮切除術,之後因傷口感染,又再進行手術:兩週之內進行了四次。結果,川普在僅僅兩歲兩個月大的時候,就承受了母親長期缺席的狀況。根據《政治雜誌》(Politico Magazine)關於瑪麗‧川普的故事,有證據表明,川普和他的母親在童年時代互動不多。

 

未能獲得足夠照料的嬰兒,通常會有兩種發展。他們要麼有所謂的焦慮型依戀(導致他們成年後渴望親密,但難以信任他人並不斷尋求安心感),要麼他們會發展出逃避型依戀,即通常很難信任他人,並經常說服自己不需要親密關係。他們與伴侶之間的關係常常不穩定。逃避型依戀的人往往過於自力更生,並渴望高度獨立。當然,這最後兩個特徵(自力更生和獨立性)不一定只有壞處。例如,對於企業家與政客來說,它們可能更能快速幫助一個人累積功勳。

 

要完全確定川普的依戀風格,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參加「成人依戀訪談」,這是一個長達一個小時的結構化訪談,被認為是評估成年人依戀模式的黃金標準。但由於這不太可能實現,我們只好做出有可信度的猜測。儘管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受到道德標準的約束,不能對未經過個人檢查的公眾人物進行診斷,但我並非專業心理師,因此不受這些規則的約束。基於我七年的研究,閱讀了無數的學術文章並採訪了全球領先的依戀領域相關研究人員,我願意提供我的個人看法。我可以將川普定位為「逃避型依戀者」。以下是三大原因:

 

首先,瑪麗‧川普(Mary Trump)的重大健康危機,似乎損害了她能好好照顧幼年川普的機會。

 

其次,正如《政治雜誌》報導,川普多年來說了許多話來讚美母親,稱她「不可思議」和「強大」。他還稱她「非常熱情」和「擁有非常多愛」。然而,我找不到支持這些觀點的故事或其他軼事可以佐證。實際上,川普家族的朋友們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幼時的川普,他們說他們「很少見過川普的母親」,而小川普對父親總是感到「敬畏」,卻又「與母親非常疏離」。逃避型依戀的一大特徵,就是在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持的情況下,傾向於將父母偶像化。

 

最後,總統任職前後的許多行為,顯然都與逃避型依戀的特質一致:他擁有強大的自力更生感,從來不曾質疑過自己的決定;他自吹自擂自己的性關係;他幾乎完全沒有好朋友;他的多次婚姻;他與白宮工作人員、內閣成員和兩黨的國會領導人之間的不穩定關係。

 

如果川普屬於焦慮型依戀,那麼他會十分迫切需要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但他似乎更需要他人的欽佩與尊崇。根據依戀研究者Mario Mikulincer和Philip R. Shaver的研究,明顯的自戀或過分的自我約束,都與逃避型依戀有關。

 

川普常被視為政界的特殊案例—畢竟,有多少人能這樣順利跨界競選總統,還真的空降白宮?—但是,如果我的預感是正確的,川普可能是相當典型的逃避型依戀者,而多數政客都是逃避型依戀者。

 

逃避型依戀者約佔美國總人口的25%。其他約55%的人屬於安全型依戀,15%的人屬於焦慮型依戀,5%的人屬於混亂型依戀(通常是在兒童時期被忽視或虐待的人)。我在撰寫《依戀效應》的過程中,曾採訪了一些美國官員:前總統候選人、現任和前國會議員以及市長。除了一個特例外,他們全部人都屬於逃避型依戀。

 

逃避型依戀確實能為政治生活帶來一些好處。例如,逃避型依戀的運動員在個人比賽時幾乎都表現出色,就像政客在選舉中一樣,必須單打獨鬥,散發個人魅力。逃避型依戀的人旅行運順暢,從來不為思鄉所苦,因此有利競選活動進行。逃避型依戀者通常不願信任他人,在充斥著背叛和雙重交易的政治等領域中,可以起到保護雷達的作用。

 

逃避型依戀的政治家還有另外一種素質,就是能夠迅速應對威脅並採取行動。在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測試對象暴露於似乎具有威脅性的環境中(由於一台可能發生故障的計算機,房間逐漸充滿了煙霧),逃避型依戀者能夠最快為自己找到安全的出路。

 

那麼,逃避型依戀模式的總統是好是壞?根據依戀理論,如果更多的人在幼兒期能有一個敏感而始終如一的照顧者,長大後培養出安全型依戀模式,那麼這個人的人際關係通常會更健康,更穩定。因此,研究人員推測,這種人可以在危機時期鼓舞民心,帶來正向的變革。逃避型依戀者在業務和其他以個人為主的活動中,通常可以取得成功,但較難與選民建立情感聯繫或無私地採取利他利民的行動,這會是他們最大的敗筆。了解川普總統的可能的依戀模式以及其他政治領導人的依戀模式,可以為我們帶來重要的洞見,預測他們在任期間的可能行動。

 

而身為選民的我們,也有我們的依戀模式。根據研究,這些依戀模式可能也會影響我們的政治傾向。

 

例如,安全型依戀的選民更能容忍模稜兩可的狀態,其政治觀點靈活,因此不願接受任何刻板的教條主義。因此,安全型依戀的選民最經常出現在政治光譜的中間地帶。焦慮型依戀或逃避型依戀的選民,可能易被教條所吸引,而更有可能成為極左派或極右派。例如,焦慮型依戀的選民在一個充滿威脅的世界中渴求安全,可能會在主張資本和政治權力重新分配的自由主義中找到安慰,並以關懷政府的形式積極要求「包容」和「保護」。另一方面,逃避型依戀的選民常常不信任他人,讚揚自力更生,他們可能會採取極端保守的保守主義,這其中可能包含經濟上的保守主義(弱肉強食的競爭主義),也有軍事上的保守主義(窮兵黷武的主張)。

 

因此,當我們分析川普時,我們對他的評價,不僅取決於他的依戀模式,還會受到我們自己的依戀模式的影響。

想更進一步確認自己的依戀模式,請參照《依戀效應》一書,以尋得更專業的分析以及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