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放過自己吧!完美媽媽根本不存在》蘭迪‧魯本斯坦
你灌輸自己的想法是真實經歷,還是痛苦的情緒幻想?當你分析、解構令你痛苦的想法和偏差信念時,它將搖擺不定,失去真實性。正是此刻,較不令人痛苦的新思緒就會浮現。
如何辨別真實經歷和情緒幻想?
- 下次當你受到刺激,感到生氣、沮喪、煩躁,或發現自己開始譴責別人造成你的感受時,留意你的想法。
- 和自己玩一個遊戲: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確認自己的想法。當你一一審視這些內心的負面情緒時,在這些想法上標記是真實經歷還是情緒幻想。
- 若你提出的道道難題無法獲得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就代表這是情緒幻想。
「真實經歷vs. 情緒幻想」遊戲練習
一個小時前,你收到小姑的簡訊,告訴你他們一家六口要來晚餐的計畫取消了:我們不能去了。你發現自己心跳開始加快,體溫升高。你特地去了超市採買,還準備了聚會限定款的大餐,這可不是沒客人,隨便吃就好的菜色。想法開始在你內心滋生,像是:她不尊重我的時間;她真自私;她以為世界繞著她的家庭轉,鳥都不鳥我的家庭;她不懂什麼是尊重,也不喜歡我;她用消極抵抗的方式想讓我知道,她沒把我們看在眼裡。
接著你走到房間,關上門,開始和自己玩「真實經歷vs. 情緒幻想」的遊戲:
- 她不尊重我的時間:我對這個念頭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嗎?答案是「不」。我沒辦法完全確定這件事,所以這是情緒幻想。
- 她真自私:她的確為她的孩子付出很多,而且,她其實是個很懂得送禮的人,所以這個是情緒幻想。
- 她以為世界繞著她的家庭轉,鳥都不鳥我的家庭:這我不確定。其實以前她對我們做了很多好事和貼心事,所以這是情緒幻想。
- 她不懂什麼是尊重,也不喜歡我;她用消極抵抗的方式想讓我知道,她沒把我們看在眼裡:那為什麼她一開始要答應晚餐約會呢? 所以這是情緒幻想。
接下來,合併你在第四章學到的觀點轉換技巧,用讓你釋懷的方式取代這個負面想法。例如:想想,她有四個小孩分別讀三所不同的學校,而且他們有各自的體育項目跟其他活動;今天是上學日,他們有功課要顧;也許她可能已經想盡辦法熬過這一天;也許她忘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得處理,再怎麼說她也只是個凡人。我是說,雖然我只有三個孩子,我還是經常擔心自己是否漏掉重要的事。還有一個重點,她其實不太下廚,所以她可能不知道我得花多少心血,多準備六個人的晚餐。我想她不是故意的,只是有一點自我中心和缺乏體貼。
在以上的例子裡,即使負面想法沒有完全轉正,但你的痛苦信念已經開始鬆動、減輕了。我們成功把重點從認為自己不值得被尊重的既定想法,轉為造成小姑無法赴約的種種因素。這麼想不是好受多了嗎?
相信自己的情緒幻想,會讓我們變得充滿攻擊性或被動攻擊性。顯然,這會直接影響我們是否能保持健康的關係──別忘了,結果始於初念。
許多父母生活長期困在負面和痛苦的思緒裡,這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行為,進而影響我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裡,當你因為小問題而受到刺激,讓你違背原本的計畫,甚至讓你把所有精神耗在負面想法、信念,和情緒幻想引來的憤怒,你又要怎麼活在當下,當個全心投入的家長呢?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放過自己吧!完美媽媽根本不存在》蘭迪‧魯本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