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人生七十古來稀」,指古代營養匱乏,生存條件困頓的處境而言。如今國人平均壽命已達八十歲,這些長者皆飽歷人生風霜,克服種種難關,才得以安抵暮年;不管心境如何,在我看來,也算是一種成就!面對「老」字,我們應如何自處,並樂活其中?我以一個醫者的角度,在「老年世代」已然成形之際,提出一些看法。
初老,從補腎精下手
六十到七十歲之間,我們定義為初老。此時「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男性「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六十四歲的男性,生殖力大幅下降,可稱之為男性「更年期」,只是不若女性明顯。不管男女都要加強補腎,預防骨質疏鬆。老年人怕跌,骨質疏鬆光吃鈣片無效,還是要找中醫調養,由溫養腎氣,補腎精下手。
老年人忌運動過度,顧護元氣最重要,勤練甩手功、打太極拳等都是長輩較適宜的選擇。就算不方便運動,也要利用好天氣外出走走、曬太陽,尤其背部乃膀胱經循行之處,寒氣多聚於此,「天灸」曬背是老人很簡易的保養方法。
老人跌倒務必先照X光
我母親曾在飯桌旁摔了一跤,右臀著地,吃了父親開的藥,之後一陣子沒太大狀況。豈知某晚,突然站不起來,無法走路,夜夜難眠,疼痛如針刺。一個多月後才想該到骨科照片子,答案揭曉:股骨頸骨折。立即安排開刀,術後喝水藥,恢復速度還算可以。
原來母親先前在浴室跌倒與這次飯桌旁滑跌,一樣是右臀著地。但因父親中藥處置,母親毫無所苦,竟然失察,我猜想當時或許即有骨裂,若服大劑水藥,很快即可癒合;此次飯桌旁滑跌,一樣沒有立即狀況,十幾天後,才突然不能走路,因此失去警覺。
人的股骨中,股骨頸較細,承受力量最大,隨著年齡增長,股骨頸骨折發生率隨之增高。有些人跌倒骨折後,無移位或嵌插骨折,仍能勉強行走或騎自行車。骨折後繼續活動,易造成誤診和骨折移位等。老人跌倒,若感到髖部疼痛,髖關節任何方向的主動或被動活動,均會引起疼痛加劇,不能站立和行走者,都要考慮是否已發生股骨頸骨折。嚴重骨折者,患肢明顯縮短,受傷的下肢會向外側旋轉。
提醒大家注意,老年人跌滑,一旦股骨頸骨折或疑有骨折,應立即停止患肢活動,及時送醫照片子檢查,其實就算一時無症狀,也最好去照個片子確認。及早發現或可僅服中藥,免去刀劫;遷延誤治,就只有開刀一途了。
注意溫差變化
交節氣時,身體特別容易出狀況,對老虛者尤其靈驗,每年清明、冬至前後都是大關卡。溫差變化造成平滑肌痙攣、血管收縮,如果再有其他促因,一不小心往往致命。再三提及保暖、溫熱食的重要,不要小看這些細節,此乃保命的根本。
一位老病人,劇咳才新痊不久,正在調理失眠問題,突然又來電話說自己很不舒服。原來她與一群退休同事聚會,風大的天氣,居然到通霄海邊看風力發電!那天頭痛了一天,未即發病;過兩天開車接送一位重感冒的朋友,回去後出現感冒症狀。夙體虛寒者,平日須善自珍攝。退休長青族出門前最好看看老天爺臉色,實毋須招惹麻煩!
許多中老年人有清晨運動的習慣,冬天最好等到太陽出來,吃點小食、喝點熱飲,比如沖泡的四神、五穀粉之類,暖了肚腸,才好出門。寒流來時,就在家練練,不必執著一定要到達什麼標準,有人就這堅持,把命送了。或者改成傍晚運動也行,比較不用擔心溫差變化,造成猝發急症。
恬淡少慾是正途
老年戒之在「得」,要恬淡少慾,最忌臨老入花叢,還沾沾自喜。老年人時間寶貴,如果還花力氣在現實物質面的追逐與掠奪,貪婪與慳吝只會蒙蔽人最清明的自性。例如老而迷途,沉迷牌桌、賭局、股市、男女關係,不免有得失心,這都不利於壽健。
藉工作活絡心智
初老這十年好好保養,還是可以工作,只須減少工作量,也不必像年輕時那樣衝鋒陷陣,至少要花一半的時間照顧身體。
老,無法以生理或年齡界定,而是一種無以名之的畏怯退縮僵固氣質,更直白地說,心態「朽化」,鎮日長吁短嘆,似乎待時而歸,這種「哀莫大於心死」的意志弱化現象,實是健康大忌。在壽命日趨延長的今日,假設六十歲退休,退休後的年光仍佔生命的四分之一或更長,這麼長一段時間,究竟應如何安排,得好好規劃。
推遲退休年齡,已是大勢所趨,當然這也是健康老人才有的機會。所以,依此趨勢推論,學習、健康管理與投資、適度工作,已成為新世代銀髮族生活的主軸。
最遲自五十歲開始,持續的健康管理與投資,不得懈怠,日久自見其功。工作是活絡心智最佳途徑,並藉之維持適度的社會人際網絡。只是已逾知天命之年者,對於職場種種,應擺脫早年嗜血的追逐,以更純粹、奉獻的態度來面對—因為一切自有「天酬」。
老國醫馬光亞醫師的長壽養生秘訣――推湧泉穴
我的老師馬光亞醫師在他六十二歲至八十歲,將近廿年的歲月,每週都南下台中中國醫藥學院擔任教學與臨診工作。最後由於病患過多,為了健康,才毅然停診。
直至九十一歲,除了腿力稍差外,老師依舊耳聰目明,滿口真牙。馬老師推湧泉穴多年,九十多歲華髮猶盛。湧泉穴為腎經井穴,常推之增記憶、不老、髮茂盛。
湧泉穴位置約在足掌前三分之一中央。
推湧泉方法:右手抓右腳,左手抓左腳,大拇指推拿腳底,循足掌中央線,推壓到足掌前三分之一,大拇指慢速推進,作圓形轉動,可反覆行之。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出版《病從排寒解:22個自主排寒關鍵,教你從飲食入手,徹底預防新病、根除舊疾、溫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