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斜槓青年、自雇者……為什麼好員工總留不住?

2018/10/4  
  

adult-adventure-backpack-442559.jpg

文/《一流企業都在用的人才策略》湯瑪斯.查莫洛.普雷謬齊克

自雇者或斜槓青年

員工每隔幾年就在不同機構間跳槽,問題已經夠大。還有另外一種員工就是願意完全放棄一般就業之路,傾向自己當老闆。這種趨勢更讓人憂心忡忡,這麼一來,人才供給問題會更惡化。你可能已經注意到,現在雖然許多人明明能做好全職工作,卻寧可自己當老闆,你可能也認識某個最近剛放棄公司職業生涯,偏好自己當家的人,如果你正在讀這本書,非常可能也屬於這個類別,畢竟很多人力資源專業人士都自立門戶。

在已開發經濟體裡,通常是受過高等教育、薪資優秀的專業人士最有可能自願加入自己當老闆的行列,當作全職工作外的自由活動,甚至還有第兩、三份工作。在自行開業排名不算高的美國,約有四成的人到了二○二○年,在某個人生階段會是自己當老闆。再者,即使總體經濟指標無法顯示自己開業或自由業活動的絕對數值經過劇烈改變,自行開業的訴求仍在過去幾十年間明顯爬升。同理,近期的學術評量顯示,前幾年發生出乎意料的歷史倒轉,從更進步的已開發國家搬到美國的移民,最後自行開業的比例通常超過貧困尚欠開發的國家移民。

歷史上導致自行開業人口遽增的原因,主要是高失業率,如今在世界許多地方仍是如此。這個知名的經濟現象叫作「難民效應」,預測多數人之所以選擇自己當老闆,是因為已經窮途末路,史上出現的後果是,自己開業的人若條件較差,偏向損失較大,尤其是收入方面,會遜色於全職員工的薪水。然而即使經濟條件很好,過去二十年的自由業比例仍居高不下,甚至持續攀升。例如:英國經歷二○○八年的金融崩盤,自行開業活動瞬間急遽升高,即使走出經濟衰退已逾七年,失業率掉到約五%,現今自行開業的英國人,卻比二○○八年多出七十萬人。此外,在各個已開發國家,包括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成員國,自行開業與失業率之間的關聯也不再清晰分明。

以上都在在解釋,為何根據人才隨需①為假設的自雇型經濟,被視為當代的工業革命。具影響力的勞工被形容為「自由業國度,創意階級和E經濟的崛起,所謂『E』指的是電子(Electronic)、創業(Enrepreneurial),可能還有震撼(Electric)」。《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寫道:

無論是在Etsy ebay 網站上販售自己的手工藝作品......或是利用Airbnb 在自家空房招待觀光客(甚至在JustPark 網站上讓通勤族把車停在你家私人車道),就業市場明顯正在改變。

當然人們不得不加入自己當老闆的行列,有好幾個原因。蓋洛普研究曾探討為何員工會離職,然而跟多數預想相反,頭號理由不是薪水不高或機會剝奪,而是員工和直屬主管相處的經驗。整合分析評量顯示,最常見的離職理由包括工作壓力、缺乏職業生涯機會、欠缺自主性和領導者問題,最後一點則在在影響前三點。也怪不得會有人為了自己當老闆,加入自僱行列,畢竟這是避免有老闆的最好方法。雖然這方面沒有同儕評閱的獨立文章,卻可以想見在大部分已開發國家裡,自行選擇成為自由業者,其實是被過往職場逼著不得不做出的抉擇。換句話說,自己開業的經濟,有一部分是慣老闆一手促成的,讓員工感覺自己當老闆是最好的解藥,或許就能脫離被無能領袖逼迫至壓力爆表的深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般來說自己開業不會促進經濟成長,卻對個人有好處。平均來說,自由業的工時較長,在英國約多出六%,需要擔心的事較多,收入往往也較少,但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滿意程度,還是超過受僱員工,部分因為他們感覺能夠掌握自己的職業生涯,怪不得有高比例的全職員工說,他們寧可自己開業。如果能夠擺脫主管的束縛,許多人可能都樂於減少那一五%的薪資。看來組織不只在彼此之間進行人才戰爭,也集體讓員工踏上獨立事業生涯,進行了一場人才逼走戰。

要是組織更擅長挖掘人才,讓他們投入、享受工作,才華洋溢的人就比較沒有自己開業的衝動,當然凡事都有例外,農業、建設、專業服務等某些產業,仍會繼續找約聘員工當他們的主力勞工。然而有才氣縱橫的人被逼到自己開業,這場人才戰爭就輸得慘烈。想像一下我老家阿根廷的例子,去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可能會嘖嘖稱奇,計程車司機會講不止一種語言,還擁有專業學歷,而且比常春藤學院學生關注時事,希臘或南非的情況也很類似。然而這些資料只指出,阿根廷疏於管理人才,儘管投入大量資源教育國民(或者成功從鄰國吸引高技能移民),還是無法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機會,剩下的選擇只有自行開業,或從事大材小用的工作。換言之,技術人員最後進入自立門戶或自由業經濟,就是人才未得到充分使用的症狀,人才過剩也暗指政府無能,浪費人力資源。

幸好,人才想要自由,他們擁有技能、能力或人人爭搶的競爭力,即使組織無法發揮人才效力,或從中獲益,最終他們也找到方法,將這些能力轉化成有用的服務、產品、勞力。創業和新興公司活動的竄升,最能彰顯這個效應。

①人才隨需(talent on demand):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人力資源教授彼得.卡斐利(Peter Cappelli)推出的概念,以供應鏈為出發點管理人才,根據需求尋找派遣員工,因應資源有限或潛在風險。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一流企業都在用的人才策略》湯瑪斯.查莫洛.普雷謬齊克

一流企業都在用的人才策略_新品提報圖片-立體封面300dp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