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曾揚言打爆小王 最後握著對方的手為其送終

2023/10/24  
  

編按:英國獨立出版商圖書獎(IPPY)時事類金獎記者、非營利組織「寬恕計畫」創辦人瑪琳娜.肯塔庫奇諾,採訪了上百位需要「自我寬恕」以及「寬恕他人」的人們,包括: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目睹兒子被處以死刑的母親、被父親強暴的女孩以及意外害死自己的朋友、寵物和孩子的人……。有些人憶起並直視內心傷痛,並且開啟寬恕與解決的可能;有些人無法原諒自己,一輩子活在羞愧和罪惡感中。她想要傳達的是,寬恕不是原諒罪行,而是人性本質;寬恕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一個持續修復自我的過程。

卡斯坦.馬修森(Karsten Marthiasen)是一位丹麥故事分享人,也是馬戲團表演者,在他眼底,人生就是一連串課題。他告訴我「災難」發生在多年前,那時他甫為人父,帶著他的冰島小馬前往日德蘭半島西方,請一位知名馬師傳授表演絕活。回到澤蘭(Zeeland)前的最後一個下午,卡斯坦和馬師打開電視觀看新聞,碰巧看到四千英里外的紐約世貿中心雙子星塔倒塌的驚悚畫面。卡斯坦說:「當時的我萬萬沒有想到,我自己的人生也即將分崩離析。」

 

卡斯坦遇上的災難當然無法和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恐怖攻擊的驚悚畫面比擬,但對於卡斯坦的人生,卻是毀滅力道猛烈的龐大打擊。回到家後,妻子告訴他自己愛上另一個男人,要求每週至少與他見面一次。他想要為了年幼子女保持婚姻假象,於是忍氣吞聲接受妻子要求,黯然垂淚。

 

卡斯坦以故事分享人的精準和目的性講述個人故事,將個人經驗塑造成寓言故事的形式,佐以強烈的起承轉合和深具說服力的道德結局。他繼續說下去:「有天我太太問我:『你想知道真相嗎?』我回答她:『不想!』因為我知道我絕對承受不起。後來我們的關係每況愈下,聖誕節那天不得不告訴孩子他們的母親即將離開。我從沒聽過孩子如此心碎的哭聲。」

 

後來卡斯坦向他最親近的鄰居坦承兩人即將離婚的事實,鄰居聞言後便和他分享個人智慧。他們告訴卡斯坦,他們認識兩對離異夫妻,其中一對和平分手,後來與彼此的伴侶及伴侶的孩子成為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另一對離異夫妻則是樣樣都吵,最後因為法律訴訟耗損不少金錢,此後兩人更是變成頭號仇敵。卡斯坦心中有數應該採取哪種處理方式,他很願意為孩子吞忍傷痛,可是儘管有此用意,達到心平氣和卻很難。接踵而來幾個月,他的悲傷很快就高漲成憤怒。

 

他沒有把怒氣發洩在妻子身上,反而是她的外遇對象托本,怒氣膨脹到連他自己都詫異,甚至發現自己會在腦中想像屠殺托本的畫面,於是他決定尋求專業協助。「我去找精神科醫師,告訴他我有殺人的念頭。」他說:「醫生建議我捲起一條毛毯,想像這條毛毯就是托本,並且拿起棍子狠狠揍他一頓。可是我想要傷害托本的欲望卻愈來愈濃烈,我想要真正恐嚇他。於是有天我打電話給托本,告訴他我想要殺了他,電話那端的他悶不吭聲。最後我掛掉電話,隔週又打給他,說:『我不會殺了你,但我要扯下你一條胳臂!』」

 

卡斯坦的復仇幻想再接著幾週持續延續,直到有天孩子去探望媽媽後告訴他,托本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人。卡斯坦心知肚明他的復仇記可能只會造成家庭分裂,於是再次逼自己克服報復心態。「一週後我又致電托本。」他說:「這次我對他說:『我不會傷害你,但我想去你的辦公室,拿斧頭砸爛你的電腦。』並在腦中沾沾自喜地想像這個畫面。」

 

可是托本還是不吭一聲。請記得這是值得留意學習的地方,要是遭到欺凌時不直接反應,而是秉持耐心、全神貫注地聆聽對方,兩人的關係就有重建的機會。

正因為托本沒有激烈回應,只是靜靜傾聽卡斯坦的痛苦,兩人的關係才得以改善,卡斯坦的怒火逐漸消退後,便拿起紙筆寫信給他的仇敵,答應他日後不再煩擾他。

然而這場休戰並不代表他已經走到心平氣和那步。

 

後來一樣是他的孩子讓他重新思考。感恩節前一週,卡斯坦的女兒開始擔心那年全家不能一起慶祝感恩節。卡斯坦明白這對她而言有多重要,因此理解他得澈底改變局勢。於是他拾起電話,撥打托本的號碼,但這次是邀請他到哥本哈根喝咖啡。卡斯坦率先抵達咖啡廳。「我看見這男人穿越咖啡廳大門走進來,立刻覺得他看起來帥氣又友善。」他回想當初:「他具有我欣賞的吉普賽人樣貌,那一刻我馬上知道,我們可以當朋友。後來在感恩節派對上,我們坐在一起,好好聊天。下一次我又邀請托本參加女兒的花園生日派對,他不僅僅自己來,還帶了母親同行,而這就是我們培養大家族的良好開端。」

 

當卡斯坦的鄰居聽說這個來得突然的意外和解,他們又和卡斯坦分享智慧建言,提醒他「能夠征服自己心魔的人,比征服城鎮的人偉大」。而這就是卡斯坦和托本要好情誼的開端,後來這段情誼甚至維繫了好幾年。

 

跟所有真實故事一樣,這則故事的結局不止一個。幾年後,卡斯坦和女兒在似乎很氣惱。他問女兒是不是有心事時,女兒告訴他,最近她問媽媽為何愛上另一個男人,於是母親告訴她,他們還小的時候爸爸曾和另一名女子外遇。正因如此,她誓言哪天要是有機會遇到好對象,她絕對不會制止自己。卡斯坦怔怔站在森林,女兒一臉沮喪地轉過頭面對他,問:「你怎麼可以背叛我?我那時還只是一歲小孩啊。」

 

這段回憶至今依舊刺痛酸楚,他說:「這就像是一記當頭棒喝,即便太太似乎早已原諒我,我卻瞬間驚覺,原來這段年代久遠的外遇仍是一個不可外揚的醜聞。我又該怎麼向一個十七歲少女解釋男人為何會失去理智!後來我和女兒繼續默默散步,直到我問她:『妳可以原諒我嗎?』她回答:『可以。』兩人才手牽著手走回家。起先我以為我是那個寬容大量的大好人,但到頭來原來我才是那個需要他人原諒的人。」

 

卡斯坦的故事清楚闡釋我想要展開寬恕計畫的用意,他的故事動人地說明,即使是最漆黑的暗處,你也可能看見微光閃現,證明了仇恨之中可能誕生愛,善意亦可平撫痛楚。正值中年的卡斯坦帶著深刻感恩的心情,回顧家人的故事。

 

「我們整個大家族和平相處,直到托本罹患癌症。我眼睜睜看著這個充滿智慧的善良男人漸漸萎靡死去,內心真的很不捨。臨終前,托本雙眼緊閉躺在病床上,無法言語,我坐在他的身旁握緊他的手。我知道托本和父親的關係並不融洽,於是向他訴說一個關於父子的寬恕故事。說完故事後,他輕輕掐了一下我的手。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我得坦承他離開我的世界時,就像他剛踏入我的世界時如出一轍,令我忍不住痛哭流涕。」

 

這個故事有許多值得效法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這個訊息並非只有單薄的一面。

卡斯坦是「寬宏大量的大好人」,但他也是一個請求女兒原諒的父親;有的人可能會認為托本是「破壞他人家庭的小王」,但他同時也是典型的和平使者。這則故事讓我們看見,如果我們希望療癒、修補破碎關係,就得敞開心胸展露脆弱的一面。故事也闡釋了傷痛多麼容易渲染整個家庭,雖然復仇想像可能令人喘不過氣,卻也可能帶來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