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分工,社會構成核心價值
這杯咖啡經過多少人的手?
△學習重點
1_所有商品透過龐大分工合作完成
2_商品構成我們日常生活正常運作
3_個人獨立完成單一商品成本極高
課堂上祺緯舉起手來發問:「老師,大家都說我們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難道一個人自己生活真的有這麼難嗎?」
站在講台上的旭凱是這班的導師,來到這間明星中學任職也有三年時間了。由於他年輕有活力、教學方式又非常多元開放,常常會用遊戲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們自發思考和學習,所以不僅家長孩子們都非常喜歡他,甚至就連學校也常常把他當成是模範榜樣,將他教學方式定期透過直播或是錄影手法,分享到社群平台,提供其他學生作為學習教材,甚至是其他老師教學的參考依據。
這是一堂旭凱特別設計,針對社會經濟或者是理財相關的題目,讓大家自由發問、腦力激盪的課程。發問的祺緯,是班上數學小老師,也常常是帶頭發問,參與度最高的學生,非常受到旭凱的喜愛⋯⋯
一杯咖啡經過多少人?
「我覺得一個人生活應該不是太難吧?我記得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節目,叫做《自給自足的生活》。節目裡面的內容,就是在講自己一個人,不用靠別人就可以生活。」回答的是祺緯好朋友少安,看起來一臉白白淨淨的書卷味,他不僅是個學霸,更是班上人緣極佳的短跑健將。
旭凱看著兩人一問一答,索性把正要講述的講義放下,對著全班同學說:「我現在出一個思考題讓大家來搶答一下,如果答案最接近的,我明天早上就帶一份好吃的早餐來請他吃。」
「哇⋯⋯好耶!」所有的孩子都齊聲歡呼,期待老師接下來的問題!
「請問我手上這杯便利超商咖啡,在讓我喝入口之前,不管是直接或者是間接,到底經過了多少人的辛苦和貢獻?」旭凱老師很認真,一字一句地把問題說出來。
接下來,台下同學們踴躍地舉手,甚至有人還不等旭凱點名發言,就自己大聲地把答案給喊了出來:「8個」、「6個」、「15個」、「20個」、「100個」、「哈哈⋯⋯」
當有人喊出100個人的時候,下面同學已笑成一團,覺得是在胡說八道了。還有人笑著說:「怎麼可能會有100個這麼多人啊?」
旭凱接著說:「那麼請大家先把自己的答案寫下來,等會兒公布答案的時候,我們再來對一下。」
全世界都有參一腳?
「我先不直接公布答案。我們先來接著思考這杯咖啡到底是怎麼來的?不管是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我們知道,煮咖啡一定會有咖啡豆、咖啡機,然後包裝要有紙杯、塑膠蓋。要賣這杯咖啡,就要有便利超商,在更早之前,還要有裝修便利超商的公司,和租房子給便利超商的房東。」
旭凱繼續說著:「咖啡機運來便利超商之前,一定有製造機器的公司;而咖啡機能夠運轉,就要有電力公司供電;紙杯由製造公司製造,上面的印刷有印刷工廠負責。咖啡豆的貨運、空運、航運等,需要不同的公司和員工,還有這些貨運、空運、航運的車子、飛機、船的製造公司。另外還有,生產這些車子、飛機、船的原物料公司,各種石油提煉塑膠的工廠,金屬冶煉的工廠,以及金屬來源的礦場⋯⋯等。」
還沒等旭凱繼續說完,學生已經鬧成一團了。
「老師,哪有這樣子的啦⋯⋯」
「這樣子一杯咖啡不是幾乎全世界都有貢獻?」
「那就不只幾百幾千人了。」
「說不定是幾千萬、幾億人哦。」
學生們此起彼落的嚷嚷著。
旭凱揮揮手讓大家安靜下來:「所以說囉,現在你們知道了,不要小看這一杯咖啡。就這麼小小一杯,可以在便利超商,用幾十元買的東西,就需要這麼多人的幫忙,才能夠喝得上,才能夠這麼簡單就享受到咖啡的美好。」
旭凱繼續笑著說:「而這只是一杯咖啡而已,再想想你們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襪子、書包、手機;還有送你們來上學的公車、捷運,以及所有家裡的日常生活用品。每一樣東西,都可以去想想它是怎麼來的?我們使用得這麼習慣,如果把這些東西拿走的話,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麼樣?」
旭凱接著和大家分享⋯⋯
我們「用」的東西,用金錢來購買就是「消費」。別人「做」的東西,用來換取金錢就是「生產」。
「生產」和「消費」構成了價值網絡
「我們現在能夠過上這麼便利舒適的生活,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綿延不絕的『生產』和『消費』結合在一起的結果。每一項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如果一層一層地看看它怎麼來的,會發現,如果算進間接或直接的來源,那將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網路,我們也可以稱它是『價值網路』。因為所有的物品,是把人們付出的價值,一點一滴累積交織而成一個龐大的網絡。
祺緯、少安,你們現在還覺得,一個人生活真的很容易嗎?」旭凱笑著問。
這兩個小男生做著鬼臉相識一笑。
「所以,不要小看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路過的人,可能都是我們生活裡需要感恩的對象。」
旭凱的話音剛落,下課鐘聲恰巧響起,結束了這有意義又有趣的一課。
△思考時間
1.找一個身邊日常用品,用心智圖法的方式,畫出和它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貢獻人員(可以試著從20人、50人到100人)。
2.試著想看看,如果要把一個人沒有任何協助的丟到杳無人煙的地方(例如小島),這個人需要哪些東西才能活下去,又需要多長的準備時間?
03 需求,讓人買單才是重點
是誰決定東西的價格?
△學習重點
1_價格不一定由投入成本來決定
2_需求才是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
今天是珊珊的生日,她特別跑到排隊名店,買了好幾個宇宙超級貴的千層蛋糕,帶到學校來和全班同學們共享,當然這些孩子們也不忘邀請旭凱老師一起同樂。
唱完生日快樂歌,大家一起開心吃著蛋糕的時候,有人就說:「這家蛋糕用的材料一定都非常貴,成本非常高,所以價錢才會高得這麼嚇人。」
「對啊,一個蛋糕將近要3,000元。」
「我家隔壁的糕餅店,同樣大小的蛋糕只要300元,只有十分之一呢!」
「沒錯,這蛋糕用的原料一定很貴,而且他的店都租在這麼高檔的地方、裝潢又這麼漂亮。既然花了這麼多錢來賣這個蛋糕,蛋糕價錢當然比較高。」
為什麼這個東西那麼貴?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一邊吃著蛋糕,一邊討論著為什麼這個蛋糕的價錢會這麼貴?
這時候,旭凱趁機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這家蛋糕店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成本,所以這個蛋糕才有這麼高的價錢,是嗎?那麼老師請問你們,如果有一天這家蛋糕的口味,大家都吃膩了,或者是有其他更好吃的蛋糕店出來了,又或者是大家開始不喜歡吃甜食而要吃其他口味的點心了。這樣一來,這家排隊名店還能夠把蛋糕賣這麼高的價錢、把店開在這麼貴的地方,而且還用這麼漂亮的裝潢來做買賣和交易嗎?」
老師問完之後,所有同學先是一陣靜默,然後就是此起彼落的爭相回答:
「沒人買,當然不可能還賣高價啊!」
「大家都不吃了,價錢怎麼可能還會高?」
「如果有競爭的店家,價錢一定會降下來的。」
「沒有人吃,可能店都會倒閉吧!」
「一定要有人吃,價錢才可能這麼高啦!」
聽到這裡,旭凱提高了音量說:「沒錯!一定要有人吃,價錢才可能這麼高!如果沒有人吃的話,就算商家花的錢再多、投入的成本再高,賣的價錢也沒有辦法提高。」然後旭凱又接著問:「所以大家想想看,如果價錢的高低,不一定和花的金錢或成本有直接的關係,那麼到底和什麼東西有關呢?」
同學們有的放下了蛋糕,有的嘴巴一邊吃著一邊想著,陸陸續續地開始回答老師的問題:
「應該是要有人喜歡吧?」
「越多人想吃,它的價錢就會越高⋯⋯」
「如果大家都去買,他就可以維持高的價錢。」
決定價錢的關鍵是需求
旭凱說:「是的,要大家都喜歡、大家都去買、大家都去吃,而且大家都認為這樣的價錢可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之下,商家才可以維持這麼高的價錢。所以,真正決定價錢的關鍵,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如果沒有客戶的需求,也就是說,像這樣的商家,做出這樣的產品,訂了一個這麼高的價格,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去吃、都不去買,那麼商家就絕對不敢花大錢去買好的材料,去租一個這麼貴的店面,甚至花這麼多的錢去做裝潢。
就是因為客戶有需求,願意為高的價格付費,所以商家才能夠有足夠的利潤、賺足夠的錢,去買好的材料、租好的店面和做好的裝潢。」
旭凱總結決定價格的關鍵:「簡單來說,不是因為產品的成本很高,才可以訂出這麼高的價錢。而是因為有非常好的需求,才能訂出這麼高的價錢,進一步有好的利潤,然後店家才有足夠的錢,投資在高成本的地方回饋給客戶。」
聽完旭凱的解釋之後,班上的孩子頻頻點頭,似乎理解了價錢的決定來自於「需求」,而不是「成本」。
接著旭凱又問大家:「你們可不可以舉出一些身邊的例子,來說明商品的價格,事實上是由『需求』來決定,而不是成本。」
重點是「有人買」
珊珊這位壽星開心的第一個發言:「老師,Outlet暢貨中心啊!這些地方就是賣一些過季商品的,他們就是因為商品已經退流行了,需求沒有這麼多,所以價格才會降下來啊!」
旭凱稱許地點點頭。家裡開日本料理店的佐藤隨後回答:「就像我爸說的,同樣一支雞腿,在一般便當店賣60元,但是在日本料理店就可以賣到150元;其實雞腿的成本都差不多,但是客人有去日本料理店吃的需求,喜歡吃我們的產品,我們才可以賣這個價錢。」
「便利超商裡,可樂的價錢比較便宜;而餐廳裡,可樂的價錢就比較貴。其實可樂的成本都一樣,但是因為大家到餐廳的時候,有這樣的需求,所以餐廳才敢賣這麼貴的價錢。如果沒有人在餐廳點可樂喝的話,不僅餐廳不敢賣得比較貴,甚至連可樂這個產品都不會出現。」少安這個學霸跟著補充了幾句。
旭凱大表讚賞地接著說:「珊珊、佐藤和少安說的例子都非常好,其實就像很多手搖飲店或咖啡店,咖啡的成本不見得比其他茶類或者是果汁類的成本高很多,但是因為咖啡需求比較高,而且在這樣的價格之下,咖啡還持續有人買,所以價格自然而然就高了。」
所以,如果要說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有人買」才是重點。而「有人買」就代表有這個「需求」,有人願意付這個價錢。因此,「需求」才是真正決定價格的主要原因。
△思考時間
1.試著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看看商品在同樣的成本之下,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價格?並說明看看產品之所以有不同價格的原因是什麼?
2.如果有人告訴你台北的房價很貴,是因為台北的土地成本很高,而且蓋房子的人力成本很高,所以才讓台北的房價會這麼高。你覺得他這樣的說法是對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