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匈奴可是大禹之後、夏朝正根?少數民族的超潮‧稱帝記!

2021/1/11  
  

文/《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作者 馬伯庸

古人們認為,人類和大自然是緊密相連、須臾不可分的,並且這種聯繫和影響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不是無緣無故天降大旱、洪水導致人間歉收,或者天上打雷人間不孝子遭雷劈,而是人類不修德、不敬神才引來災害,人間出了不孝子才引來天上打雷。

 

而所謂「德性」,這個「德」就是指的道德,所謂「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在講以德治國。至於「性」,指的是屬性。德性就是道德的屬性,國家政權的屬性。更因此衍生出一套結合了五行的「五德終始說」,任何朝代都有自己的德性,就像五行生剋循環一樣,朝代更替是德性變更的結果。

 

這套理論,本來順著來,剛好能解釋君王受命於天的邏輯跟道理,沒想到後世愈玩愈大,還能逆著用:先稱德再稱王。來到五胡十六國,還變成跑龍套的小國摻一腳用的最低門檻!

 

跑龍套的也有德性

 

前秦統一黃河流域,速度太快了,很多地方勢力還來不及消化,再加上苻堅也是個心比天高的傢伙,心想你們這些少數民族光知道殺來殺去的,本天王可是個要繼承中國正統的文化人,所以他決定,一個敵人都不殺,要以德服人,要達成百族共榮的新局面。

 

苻堅的想法挺高尚,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西元三八三年,他打算親自領兵去討伐東晉,大臣們紛紛勸阻,說東晉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苻堅冷笑一聲道:「我有百萬大軍,一人扔一條馬鞭,就足以把長江給填平了,有什麼可怕的?!」百萬當然是誇張啦,可是按照史書上的記載,調集全國兵馬,也有空前的九十來萬,要說這九十來萬人一擁而上,就算扔馬鞭填不平長江,堆屍體也能造浮橋了。

 

可問題是九十萬大軍沒能一起擁上前線,這邊苻堅領兵已經跟晉軍接上仗了,那邊後軍還沒離開長安呢。這樣打仗,就是徹底的大笑話,人數再多也無濟於事,再加上第一能打仗的王猛早就死了,第二能打仗的苻融(苻堅的弟弟)竟然一個不小心馬倒被殺,結果在淝水邊上,晉軍八萬人就把苻堅打得狼狽逃竄。

 

吃一個敗仗是小事,可是這麼一來,原本籠罩在「大秦天王」頭上那戰無不勝的光輝就徹底消散了,於是全國各地的蒼蠅、跳蚤什麼的全都冒出頭來,跟推骨牌一樣,前秦瞬間崩盤。要是以此推論,前秦倒有點像是火德,碰到淝「水」,這火立刻就給澆熄了──當年劉秀把洛陽改名雒陽,看起來還是有點道理的,地名和王朝之間可能真有生剋。

 

且說苻堅在淝水慘敗以後,各族野心家紛紛崛起,中原大地立時就冒出了無數割據勢力,個頭比較大的有後秦、西燕、後燕,後來又冒出來胡夏、北燕、南燕、後涼、北涼、南涼、西秦等一大票國家。

 

先說後秦,國主姚萇是個羌人,他是在苻堅登基前不久,因為戰敗而歸降的,所以說,他對前秦有國仇家恨,但對苻堅本人不該有什麼私怨。可是苻堅前腳在淝水戰敗,他後腳就豎起了反旗,自稱「萬年秦王」。西元三八五年,西燕軍攻破長安,苻堅出逃,路上被姚家軍逮著了,姚萇立刻露出猙獰嘴臉,開口就索要玉璽。

 

前面說了,苻堅是破口大罵,還說道:「五胡按次序也輪不到你們小小的羌族,玉璽我已經派人送到晉國去了,你絕對拿不著啦!」姚萇說:「您都落到這般田地了,還嘴硬哪?好吧,玉璽我不要了,您下道詔書,禪位給我,如何?」苻堅繼續堅持,說道:「禪讓和國統輪替,那是聖賢才能做的事情,你這個叛賊,怎敢自比古代的堯舜!」姚萇惱羞成怒,乾脆把苻堅給勒死了。

 

姚萇為了掩飾自己的罪行,還特意給苻堅上了個諡號,叫「壯烈天王」──天可憐見的,他原本倒是不想「壯烈」呢,是你硬要逼他「壯烈」的呀。

 

不久之後,姚萇打敗西燕軍,攻入長安城,於是正式稱帝,國號仍然叫「秦」,史稱後秦。前面已經說過了,他自說自話地說自家是火德,以繼承苻氏前秦的木德,至於前秦究竟是不是木德,對姚萇來說,這事真的重要嗎?

 

至於後燕、西燕,史書上也沒有提他們的德性,但想來他們都自稱是前燕的繼承者,所以應該接著耍「木德」。其他幾個小國都是路人甲、路人乙,跑龍套的角色,他們究竟是什麼德,就不必提了。不過有一國不能不說,那就是胡夏國。

 

胡夏國的創始人名叫赫連勃勃,是匈奴人,他本是後秦的將領,後來插杆子自己鬧起了獨立。赫連勃勃長得挺有氣度,可他所做的事情卻跟野蠻人差不多。據說赫連勃勃修建首都統萬城的時候,要求城牆堅固,每修一段城牆就派兵拿著長矛去捅,捅得進去就殺建築工人,捅不進去就殺去捅的士兵,反正總得死一個,比現在很多施工隊的老闆還黑。其他的殘暴事蹟,包括站在城頭上看誰不順眼當場斬殺之類,更是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在十六國時期的暴君裡面,赫連勃勃穩穩能排進前三名。

 

可是讓人發昏的是,就這麼一野蠻人,卻大搖大擺地自稱是中原正統。什麼正統呢?匈奴貴族大多跟劉淵一樣被漢朝賜了劉姓,赫連勃勃原本就叫劉勃勃,後來才恢復了舊姓赫連。不過,劉淵冒充漢室宗親已經露了餡,這條路再也走不通了嘛。赫連勃勃這個頭大呀,也不知道是哪個閒人幫他翻書,終於在︽史記︾裡找到一句話:「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馬上跑去稟報。赫連勃勃大喜過望,立刻宣稱,沒錯,老子就是大禹之後,夏朝的正根,所以國號還該叫「夏」。

 

按照劉歆的新五德學說,這個後來被稱為「胡夏」的政權跟前面的夏朝一樣,都應該定德性為金德,也要在華夏正朔的五德循環裡占那麼一席之地。

 

胡夏鳳翔六年(西元四一八年)十月,赫連勃勃擊敗了劉義真統率的東晉軍,攻陷長安城。他得意之餘,就在統萬城的南邊刻石頌德,石碑上寫道:「我皇祖大禹以至聖之姿……網漏殷氏,用使金暉絕於中天……於赫靈祚……金精南邁……」大致意思就是說:老子是大禹後裔,自從殷商以來金德就始終混得不太好,一直到我,這才算是金德復興了云云。

 

可是金德怎麼就能復興呢?他上面接的究竟是哪種德性呢?是生是剋呢?具體赫連勃勃怎麼推演的已經不可考了,我估計可能是因為他跟後秦之間頗有淵源──後秦屬木德,按五行相勝系統的演算法,金剋木,這就對得上榫了。唯一的問題是,後秦是人家東晉滅的……算了,我幹嘛要給他找理由算正統?反正他這個金德來路不明,事實上也沒幾個人承認。

 

胡夏國只有短短的二十五年就完蛋了,而且疆域最廣的時候也不過才占據了今天陝西、寧夏兩個地方,再加上甘肅和內蒙古的一部分,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也純粹就一個跑龍套的──連跑龍套的都有德性,真是沒道理啊……。

 

就這樣,十六國(事實上不止十六個,這只是習慣性叫法)旋起旋滅,在中原地區鬧騰了很久,最後終於被鮮卑族的北魏統一,北方這才算暫時穩定下來。北魏跟那些短命小王國不同,算是個擁有半個中國並長達一百來年的大朝代,它是什麼德性容後再說,還是先回過頭來講講南邊的邪事吧。

──本文摘自 三采文化《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從戰國到民國,揭密兩千年朝代更迭德性史》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