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沒有「燥熱體質」,病根在寒氣鬱積化熱

2020/11/20  
  

沒有燥熱體質,病根還是寒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醫師

 

◆虛人發炎,不能一味寒涼

各種過敏、慢性病,其實就是寒氣沒有即刻排除而且一直壓抑,越壓抑,全身的臟腑經絡不通,在這種狀態下看似熱(急慢性發炎),其實病根還是寒。

很多醫生會說病人是「燥熱體質」,但我認為天底下沒有「燥熱體質」這回事。人是恆溫動物,一定要維持基礎體溫,才能在這樣的平衡態好好生活下去。為了維持這個平衡態,我們必須作很多努力,只要吃低於體溫的食物,或一時貪涼,身體就必須耗費更大的能量,來把這些負質排空、釋放出去,所以我們反對寒涼,絕對不能吃生冷。

我們不吃生冷,不吹冷氣,也活得好好的;我的病人,還有看我文章的人,照這樣做的人很多,也活得好好的,而且解決了許多健康問題。因為我的文章很多是病人治療以後的報告,我發的文章底下也有很多他們的回應,所以這些都是真實案例,不可能套招。

怕熱的人寒氣重,能流汗倒還好,最糟的是,極怕熱又沒機會或根本不會自然流汗,這寒氣嚴重閉鬱的人,不僅得成天冷氣加風扇直灌,更是無冰不歡,還自認是「熱性體質」。請問你能自體發熱嗎?天底下沒有「熱性體質」,這個「熱」只是生理準病態反應尚未潰堤的某個淤塞現象,是體表乃至體內寒鬱化熱所致。

花蓮有位研究生,背後長膿,排癰毒,排了一千CC有餘。那種瘡毒、膿毒,也是寒氣沒有排乾淨,最後呈現發炎狀態。發炎有兩種,一是急性正在排,紅腫熱痛,看起來就是要用消炎藥、清熱解毒藥,這是急性發炎。有的比較緩和,可是寒毒若沒有清乾淨,就在體內慢慢醞釀,形成慢性發炎,很多人其實都處在這種慢性發炎狀態,若遇到適當時機,就再度發作,甚至惡化成急性態。

這研究生是早產兒,從小西藥餵養長大,本身還有很多情緒,都用這種瘡毒、瘡瘍的方式排,他並非熱性體質呀,其實就是寒爆了!如果誤以為他排這種熱毒就是很熱的人,而一直使用涼藥,那就毀了,最後可能整個氣機停滯、根本走不動。

 

◆過用寒涼,病根凍結,根本無力轉圜

剛出來當醫生時,印象很深刻,有個青少年好可憐,滿臉都是痘子,而且是很毒的痘,加上惡性便秘,藥都用得好重,大黃、芒硝拚命用,通常一包科學中藥粉十二克,他用到快廿克也沒有用。這時候就一定要用點補陽的藥,因為他的機體可能長期都用這種涼瀉的方式,已然虛弱。他有些痘子已經硬了,沒有辦法化膿,這要溫化,才推得動。所以「溫」是很重要的根治方法。

前幾年有個病人,高中生準備考大學,也是滿臉痘子。男生的腎氣可以發育至廿四歲達到頂點,女生是廿一歲。他才十六、七歲,還是陽氣非常旺的時候,所以身體會利用這個年齡階段,來排體內的陳寒,比如說以前吃的冰、打的西藥等。加上他考試壓力大,又是滿臉痘子,我也沒辦法馬上醫好他,還是要一個流程。要快速處理也行,只消服用清熱表散的藥,有可能快速解除表面症狀,但如此做只是暫時清除淤積的垃圾,底下的陳寒就只能姑且擱置。

年輕人常見的痤瘡,有些雖兼有肝鬱,但絕大多數還是寒鬱化熱,毛囊皮脂腺堵塞,油脂排不出來。根結在寒,瘀熱只是表象,光清熱解毒,肯定無法根治。

尤其國高中階段,陽氣熾盛,寒毒鬱熱排放更是熾烈,此際若治不得法,徒然壓制底層欲發之寒氣,只怕日後後果難料。如果年輕人過去生活史正常,無濫用藥物病史,排表淺寒氣的速度很快,寒毒藉青春期陽旺的氣而發,可要排陳寒就需要相當時日。

若從排寒治,需要耐心,絕非吃幾次藥即癒,需要流程,時間長短不一。遵十二字箴言,注意生活細節,每日泡腳發汗,你就有救。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絕不能走捷徑,沒有那個藥吃了立刻好這回事,類固醇最快,那能碰嗎?自己種的果自己解消,就這樣。

 

◆陰虛火旺,只是寒鬱不得發的結果

臉友問我,排寒適用所有體質嗎?陰虛火旺也需要排寒曬太陽嗎?陰虛火旺只是一個寒鬱不得解的結果,多半嚴重淤塞。不要只看那個標,本虛標實,實際還是寒重。處理上當然有技巧,這不在話下。

某臉友反饋:

我以前也以為自己陰虛火旺(註1),稍微吃一點點葱薑蒜、胡椒就上火,暖身的中藥喝了也上火。後來知道寒鬱原理,保暖、不吃生冷寒涼,配合暖胃的中藥、烘腳,慢慢胃中瘀塞的地方就溫通了,辛香料也能吃了,手腳皮膚也溫潤起來,因為營養終於送得出來了。

很多人其實內火(鬱熱)很重,體表卻感覺寒冷,這是典型的「寒包火」體質。如果再多吃熱性食物、大補特補,內火越來越重,身體卻感覺越來越冷(前面提過,這種人不能純用溫補)。除了求醫,自己也要多活動,把鬱熱發散到四肢。

 

*註1:陰虛火旺是陰陽失調,陰虛則相對陽旺,而產生類似「火熱」的症狀;惟現代人消耗過度,不忌寒涼,「火熱」並非真火,不宜遽滅,辨症宜慎。

 

──本文摘自 三采文化《病從排寒解2 排寒實踐與突破:20年臨床實證,突破排寒盲點,防治疫毒流感的中醫養命方略!》李璧如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