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假如254窟能夠講述她的記憶,我們眼前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

2020/1/10  
  

莫高窟的修建與禪觀

文/《圖說敦煌二五四窟【完全典藏版】》陳海濤、陳琦

 

我們將要深入觀覽的第254窟正是北魏時期一座最有代表性的禪修窟。它不像後世那些僅僅為王公貴族積累福報、做功德而修建的世族大窟,雖然窟內空間寬敞宏闊,繪塑裝飾富麗堂皇,但長長的甬道使得從門進入的自然光十分黯淡,即使有燈燭之光,窟內的高處也十分昏暗,所繪的圖像幾乎都隱而不見,這表明在那些大型石窟的修建者心目中,窟內畫像是否能滿足信眾的觀看似乎不是重點。

 

254窟開敞的窟門和東面距地面2公尺多高的明窗,可以使充足的光線照進前室,十分明亮,有助於進到窟內的修行者看清繪於四壁的故事畫和佛像,增強「觀像」過程的感染力。洞窟中間部分醒目的中心塔柱也被認為與佛教禪觀修行密切相關,它將石窟區分為前室和後室兩個功能空間,前室是信眾們禮拜佛像、聚集聽法的地方,後室以及兩側的甬道則是供信眾們繞窟巡禮與觀像之用。當年前來禮拜的信眾,入窟後會首先禮拜中心柱前的主尊塑像,依循佛經的教導,他們要精心地維護洞窟的潔淨,透過燃香或散花來供佛,如雨的花瓣在佛的尊像前紛飛,燃燈和香燭跳動的火焰映亮了佛像金身的輪廓。這些外在的禮儀固然重要,但那些無力負擔供養的信眾也無礙修行,虔敬的心才是關鍵所在。接下來,他們要從中心塔柱的左側開始,圍繞塔柱順時針方向觀覽一周,中心柱四面與洞窟牆壁的佛像雕塑、壁畫逐一映入眼簾,這些圖像依照一定的次序組合起來,傳達著特定的象徵意義。繞行結束後,信眾們會再次回到前室,仔細地觀看前室所繪製的佛教故事畫。

 

在整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位資深的修行導師,例如僧人,來為大家介紹如何解讀這些畫面,如何在這些圖像中「觀」到佛的種種莊嚴形態,如何從故事畫面中了解到釋迦前世今生的因緣事蹟。最後,當「觀像」已經充分,整個禮佛過程也進入了最重要的階段,信眾們齊整衣服,盤腿打坐,集中意念,開始在心目中透過「觀想」構建金色完滿、具有種種相好的佛的真容,所見越真切,對其生命的提升越有助益。不少人經過此番身心滌蕩,進而「五體投地,泣淚像前」,對佛教義理產生了更深切的認知和了解。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254窟開鑿於西元465-500年之間,這意味著,254窟的創建者見證了我們前文所述敦煌歷史上那段最為艱難的時期。在這長達數十年艱苦卓絕的動盪戰局中,佛教以其所強調的無畏布施、鎮定堅韌、犧牲奉獻、守護正念、驅魔降惡等超越凡俗的信仰力量,為敦煌各階層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精神資源。

 

假如254窟能夠講述她的記憶,那麼我們眼前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那些組織營建這座石窟的團體――官方機構、僧團、信徒社邑和匠師們,在歷經戰亂與天災的重創、發願開鑿石窟以求得福報時投入了無比的虔誠,他們將呼喚犧牲和奉獻、讚美從容與鎮定、企盼永久光明與和平的願望都投射到洞窟的設計以及題材的選擇上,使得出離世間利害的佛教石窟具有了特定的現實指向。而那些來到莫高窟禮拜的大眾,或許是趕赴沙場前特地來做訣別的瞻禮,或許是為上至國家、下至子孫的前途祈福。也許他們匆匆拜別,無暇按經典要求來完成禮佛與禪觀的儀軌,但他們張大眼睛似乎要牢牢記下諸位佛陀菩薩們凝視他們的面容,以及那些繪製在壁畫中的故事――佛陀如何在生生世世中竭力衛護眾生,幫助眾生度過眼下的艱難困頓。

儘管我們永遠無法如實地還原歷史,但當大致了解到開鑿石窟對於佛教信眾的意義,以及當時人們在石窟中的禮拜修行方式,並且聯想到宗教藝術活動有可能參與了敦煌軍民對抗天災人禍的鬥爭,意識到整窟的圖像主題與那場發生在北魏時期的危機可能具有某種潛在的呼應,那麼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古老的254窟便具有了更加豐富而開闊的意蘊。

 

本文摘自《圖說敦煌二五四窟【完全典藏版】/三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