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ruko
大家能感受到,最近年長世代倍增的現象嗎?
話說回來,老家在基隆的我,
上次回家時坐了市內公車,
竟發現公車內塞滿了像父母親以及更年長世代的長輩們,
幾乎都是阿公、阿嬤!
車上像我這樣的青中年世代,大概不到十位。
驚覺,原來大部分青壯年至外地工作的邊陲城市,
高齡社會已經是現狀。
關於老,你怎麼想像?
自己腦海中襲來的,居然是時常在熱鬧地區兜售小商品,
或是在路上靠拾荒維持生計、踽踽獨行的老人家。
難道老,只等同經濟弱勢,健康弱勢,以及各種能力的逐漸失去?
面對老,應該要有怎麼樣的態度呢?
來參考一下爽朗正向的任爸的說法!
【任爸的老後生活】
*「第一個,要承認自己老,你才會接受未來的日子」
*「自己要活在當下的快樂,不要想明天怎麼樣」
*「把自己的時間充分掌握好」
*「不要認為自己老了沒用了,應該用另一個角度看,
這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希望老年的我是個精神奕奕、
對生活充滿熱情的老太太。
可以的話,當然希望有伴侶仍在身旁一起度過人生的最後。
可是,如果老年的自己,在人生最後,剩下自己一個人,
沒有伴侶,沒有孩子,會怎麼安排呢?
除了有很多現實面,遺產過繼、告別式的舉行,
臨終時的醫療救助等等。
走到人生最後一步之前,健康照護,
可運用的金錢等。
而心情層面呢?剩下自己一個人,
心情恐怕很難正面起來,
光想就覺得孤單。
如果人生真的迎來這個「最後一個人」選項…
該怎麼度過才好呢?
兩位素人高齡阿嬤,勾錐嬤與夫人嬤,
都已經是八、九十歲的高齡了。
到這個年紀了,他們最在意的事情會是什麼呢?
【勾錐夫人的老後快樂小祕密】
*「如果時間倒流到七十幾歲,我想到處走一走,環遊世界。」
*「只要身體好就好,開朗、甚麼事情都OK!」
*「要跟時代走,跟年輕人學!」
老之於我們好像還非常遙遠,
試著想像,30年後的自己會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實際街訪台北市內湖某區中午上班族群對於「老」的想法。
【「老後的老後」街頭大訪問】
*有些人認為老的意象就是行動遲緩、走不動了!
把30年後的自己想成全身病痛的老人,
但也有人認為自己已經成為擁有充分自由時間的人,
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要留下什麼身後話給家人/世界呢?
許多人都說,趁還活著做自己想做的事!
來看看今年97歲─日本作家吉澤久子對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