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花王
此次醫學瑜伽內容相當醫學專業,從肌肉筋骨的角度來介紹瑜珈,
因此我們邀請到適群復健診所的運動治療師─龔威亦老師審訂,
也特別請他以專業角度來聊聊這本書的特點。
Q1: 市面上的瑜伽書很多,你有覺得這本書和其他書最大的不同處?
坊間出版的瑜伽書籍很大部分是在介紹瑜伽(廢話~哈哈),
所謂的介紹瑜伽就是闡述瑜伽起源、能量圈、以及身心靈調和,
外觀來說即是分解瑜伽動作、了解瑜伽能伸展到哪些部分,能幫助哪些問題,是以瑜伽為中心向外延伸;
本書最大不同處在於,介紹了病理機制,以問題為中心加入可以處理該問題的瑜伽動作,對於瑜伽原理著墨不多,
但卻清楚解釋該動作如何幫助問題解決、並依照讀者程度不一做出輔助調整,讓大家都能獲益。
Q2: 身為醫學專業人員的你,審完這本書,有沒有特別的助益?
我本身對於運動也相當有興趣,重量訓練、有氧、以及瑜伽也多少有過體驗、研究,
但是本書如此精確的告訴我瑜伽動作可以訓練哪塊肌群、如何幫助問題解決讓我相當驚訝!
它根本就是一本教材,利用裡面的學理,我能帶入其他治療方式,或是修正訓練動作,也讓我施做起這些技術更有信心。
Q3: 這本書對你幫助最大的是哪個部分?
就像前面提到的,書中的學理可以讓我應用起其他技術上更加得心應手,為什麼呢?
因為羅倫醫師敘述了病症的病理機制,而對應的解決方案也用實驗及數據證明他是利用什麼肌群來治療、緩解。
因此在這強大的理論基礎做依據,我能將之延伸至其他的技術上,
即便我的客戶並未產生症狀,我也能先預防性的將他鍛鍊好,甚至增進運動表現。
Q4: 作者提出背痛的各種瑜伽療法,你覺得運用在病患身上容易嗎?
其實背痛真的沒有這麼好處理,不然它就不是骨科、復健科最大宗客戶了;
書中提到了很多辨別腰痛的方式,我再多提一點就是要區分急性期及非急性期,
這不是傳統醫學上的分類,而是簡單做個區分。
急性期會發生劇烈疼痛,使得患者活動不良,甚至連日常生活活動都遭到影響,
在這個時期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休息靜養,千萬別嘗試著要透過運動來緩解,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嚴重的麻煩中。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當背痛已經過了急性期,疼痛已在控制之中,
那我們就能嘗試不管是書中提到的瑜珈動作或是治療師指導的運動處方,都非常有助益。
那這個部分容易嗎?其實要病患自行判斷哪個動作該做、哪個動作不該做還是有點難度,
可是對我來說使用起來卻是很有幫助,讓我口袋裡的法寶又多一項。
最後還是老話一句,有傷先尋求專業醫療院所判斷,再決定該不該執行運動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