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編輯筆記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高敏感究竟是傷害還是天賦,取決於父母的教養和家庭氣氛。

2017/7/27  
  

baby-teddy-bear-cute-39369.jpeg

文編/Ada;部分內容節錄自《高敏感是種天賦》,丹麥心理師伊麗絲.桑德

家庭氣氛一變差,小孩很容易覺得是自己的錯。

畢竟,比起把責任寄託在缺乏擔任父母能力的雙親身上,

把罪惡感跟權力背負在自己身上比較能保持他們內在的穩定。

認為自己有罪的孩子們會先想改變自己,像是儘量表現良好,當一個乖孩子之類的。

孩子固然具有正視父母犯錯的現實能力,但對他們來說或許太難了,

有時他們甚至會緊抓著心目中「父母不可能會犯錯」的理想形象至死方休。

但是這種類型的人普遍把自我概念① 描繪得過度負面。

特別是那些從小就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中長大的人,特別容易將自己的父母理想化。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高敏感孩子,更易產生不知所以的罪惡感,

他們會不斷將責任往身上攬,期待透過自省、道歉,而改變他人的衝突與怒火。

有人說「罪惡感實際上是對自我的憤怒」,這種說法在某些狀況下是說得通的。

但丹麥心理師伊麗絲.桑德(《高敏感是種天賦》作者)的說法也許較貼切:

「罪惡感是人們在無力感跟悲傷中,為了保護自己而緊抓住不放的一種感受」

而如果罪惡感是對「我把事情搞砸了」懷抱的一種感受;那麼羞恥心就是對「自我」懷抱的另一種感受。

罪惡感講的是「自己做的事如何使他人受累」或是「自己的疏忽害了他人」。

若這份罪惡感屬於自己的責任範圍,面對錯誤改正便是了;

但若是超出應負的責任範圍,那就應該學習調整罪惡感的幅度。

不過羞恥心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羞恥心從何而來不得而知,明明無法用言語表達,但就是會感覺丟臉。

羞恥心混雜了「自己該不會做錯什麼了吧?」的模糊預感,與「這件事會不會曝光」的恐懼感。

人一感覺到羞恥就會想把自己藏起來;一有人靠近自己就可能會以憤怒的形式示人。

羞恥心也是一種認為自己本質上有缺陷的情感表現,

當事人往往沒辦法把感覺說出口,對自己感覺到羞恥的事,打死都不說。

其中,童年時需求未被滿足的人特別容易萌生羞恥心。請想像如下的案例:

● 每當想要給父母親看些什麼,或是給他們什麼的時候,經常被無視、拒絕或被責罵。

● 對母親情感感受較敏感的孩子,一趴在母親的腿上或環抱住母親脖子撒嬌時,母親就立刻起身說:「我很忙!」或是「你乖,去旁邊玩。」

這些被拒絕的經驗會讓孩子覺得「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當他們想要展現體貼卻又屢次發生類似被拒絕的經驗,

久而久之他們會羞於對旁人展現善意。

當這些孩子完全放棄對他人展現善意時,更糟糕的狀況可能是,即使他們內心湧現出對他人示好的衝動,但他們卻再也察覺不到。

再舉個例子。

假設有個孩子,明明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房間比較好玩,

但卻有人跟他說:「活潑的孩子就是要去外面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啊!」

於是,這孩子會開始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房間這件事是不對的。

下次當他想一個人自在地在房間休息時,他就會偷偷摸摸,

要是又因為一個人待在房裡被責罵,這經驗會讓他們日後更引以為恥。

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曾將自己的羞恥心說出口,

但也有另一種人,透過與自己的羞恥心對決,進而開拓出一條坦然、自在的生存之道。

將羞愧的情感昇華是種打破舊經驗的新體驗。這些曾經羞於對人示好的孩子,

即使現在還是會害羞,但有一天一定可以重拾勇氣,對周遭人釋放善意。

pexels-photo-89524.jpeg

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想必已經是大人了。

而相信我們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曾受到社會價值觀影響,被鼓勵成為活潑外向的孩子。

雖然說,有些人很幸運,他們成長過程中遇見了可以理解自己的大人,

他們知道敏感或纖細並不代表自己不正常,而在安全感中長大;

但有些孩子不那麼幸運,他們以乖巧來消化家庭中的壓力和父母的責罵、拒絕,

透過「不斷認定自己是錯的」來改變自己,轉移去正視「父母其實做錯了」的事實。

容易感到憂鬱及恐懼的人多半沒有被溫柔對待,

或是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才會養成這種不安的特質。

在積極進取的孩子眼中看來不過是瑣事的經驗,

也有可能對高敏感族孩子造成創傷。

心理醫師,同時也是神經科學專家的蘇珊.哈特曾說:

「對周遭反應敏感的嬰兒會對刺激感受特別纖細。

如果他們成長在一個富有同情心與安全感的環境,

他們就有能力參與、感受、關心,並且適應身邊所發生的事件。」

(蘇珊.哈特,二○○九)

受惠於良好成長環境的敏感兒能將敏感化為優勢。

即使他們到兒童期時,不再像嬰兒期那樣獲得十足的關愛,

他們在長成大人後還是擁有支持自己的能力,能引導出敏感本身的正面意義,

而這些經驗會成為他們人生的資產,引領他們開拓自己的人生。

其實長大後再回頭審視自己與父母間的關係其實是比較妥當的,

因為成年人比較容易接受那些過去童年時無法面對的現實。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做的是,與原生家庭正面溝通,或是借助心理治療師的協助重新體驗童年的經驗,

你也許可以連結回童年時依偎在父母親身旁所感受到的勇氣,又或者是當年感受到的無力感。

慢慢地,你心目中那個對父母親,甚至是對自己的自我概念會逐漸改變。

你就可以從童年就緊抓不放的沉重罪惡感中獲得釋放,並體驗到真正的安心。

若你家中有個敏感的孩子,請記得,對高敏感族來說最重要的,便是傾聽、理解,

讓他們知道,敏感不是錯誤,敏感讓我們的人格更加豐富。

💔被說過「想太多」、容易感動💧、在意別人的評價?

你可能是最近討論度超高的「HSP高敏感族」!

🔥詢問度爆棚的線上量表,心理師量身打造!

↘測測看你是不是每5人就有1人的HSP✨

http://bit.ly/2vcLpJJ

《高敏感是種天賦》立體書封.jpg

  •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心理學上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態度、意見和價值判斷的綜合,也是一種形

象,個人認定跟知覺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