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父母的覺察,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未來」─教養其實是攬鏡自照的過程,我們以為自己在「教」,但其實我們是在自說自話。

2025/10/17  
  

編按:榮格曾說:「若你意識不到自己的內心,它就會成為外在的命運。」與佛洛伊德共同開創分析心理學、醉心於靈性世界與占星,集東西方哲學於一身的榮格,在出世150年後,他的學說與智慧,仍然影響無數心理學後輩,以及想活出真正自我的你我。

 

翻譯、講解榮格心理學多年的心理學作家鐘穎(愛智者),精選可信度100%的榮格金句,在《活出你的本來面目》一書裡用日常的語言,轉譯解說榮格最重要思想:個體化、人格面具、陰影、集體無意識、與MBTI的關係......帶我們正視無意識中,自己也未曾發覺的傷口,最終理解:我們不必是完美的誰,也能活成完整的自己。

 

文/《活出你的本來面目》鐘穎著‧三采文化出版


「父母在生命裡的缺憾,會以相反的型式遺傳給孩子。換言之,孩子會在無意識中被迫選擇一條人生路,以補償父母未完成的生命。」──卡爾.榮格,〈婚姻作為一種心理學關係〉("Marriage as a Psychological Relationship")

孩子會活出父母「未及」成為的樣子。如果父母對人生有遺憾,孩子會繼承他們的遺憾,從而用自己的努力替代父母「光宗耀祖」。

有些孩子也會活出父母「不想」成為的樣子。如果父母的人生已經很完美,孩子會繼承他們的陰影,成為父母親不願他成為的人。

俗語說的「歹竹出好筍,好竹出龜崙」就是這個意思:子女的表現,恰好與父母的成就相反。

原因無他,孩子必須與父母競爭才能獲取獨立,如果父母方方面面都很優秀,那他只能往壞的那一面去發展了。他的不成材是父母太過優異的補償。

原來壞與惡,也是父母應該去完成的生命嗎?榮格的說法令人震撼。但他此處的完成,指的是「認識」我們的另一面

如果父母願意給自身的「懶」與「無用」足夠的空間,那麼,孩子就有空間,不去活成父母「未及成為」或者「不想成為」的樣子,而這樣,有益的事物就有機會從其中生長出來。

現代父母普遍焦慮,常想用各種學習活動填滿孩子的寒暑假,而現在的孩子,則喜歡用垃圾資訊或3C產品填滿自己的休息時間。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這都不太像榮格心理學說的「無用」。

我們說的無用並不是滑手機,因為這類的「方便」其實會讓我們與自然脫節。無用指的是單純的存在,或專注地完成一件沒有產值的事,最好能與自然相連結。例如,榮格會雕刻石頭或畫一幅畫,我則會排積木士兵,或給戶外的三葉草澆水,不設定任何成長目標。

教養中的焦慮,源於父母未完成的生命,或者他不想成為的生命。孩子自然而然接收了大人的各種情緒,學會了該對什麼事物起什麼樣的反應。教養其實是攬鏡自照的過程,我們以為自己在「教」,但其實我們是在自說自話

我們對自己瞭解得越深,越有機會修正不良的反應,中止它的世代循環。育兒是人獲得成長的絕佳時機,所以孩子既是試煉,也是禮物。

越來越多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但依舊有一些父母不這麼想。

事實上,學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替代家庭教育。如果希望孩子過得比我們這一代還幸福,父母的自我認識可能比賺更多錢還有幫助。

陰影的投射與承接都是無意識的,稍有覺察的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大概就都發現了,他們的言行舉止經常是父母的翻版,或者父母最討厭的人的翻版。父母無意間流露的想法與使用的語言,都可能變成他們的信念,或者他們必須打倒的信念。

父母的侷限成為了他們的侷限,父母的價值觀,也成為了他們無意識中不可逾越的天花板。或者,他們不知不覺逆反父母的價值觀,活成了父母最討厭的那種人,過著父母最痛恨、最懼怕的人生。

於是,長大的孩子繼續受父母當年受過的苦,甚至站到了父母的對立面。沒有什麼比這更讓父母心痛。

好的教養一定不能脫離幾個要素:

‧ 向性格開放的父母多學習「適時放手、給予空間」

‧ 經常花時間跟孩子分享自己的難關與奮鬥,讓孩子看見你的平凡與努力

‧ 能大方向孩子認錯

‧ 不吝惜用言行向孩子傳遞自己的愛

‧ 願意當一個不斷成長的人

上面沒有任何技巧或方法,講的全是心態。但即使這麼做,孩子依舊不會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他們是他們自己。他們屬於未來,我們屬於現在。

就像詩人紀伯倫(Gibran Khalil Gibran)所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本身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每一代人都在學著更溫柔地愛。榮格心理學深信,父母的覺察,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