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筱玲(譯者、奈良美智口中「比我自己還了解我」的朋友)
翻譯完《寂寞的大狗》之後,接到編輯的邀約,請我談談這本書、這位作者,
即便寫作已是家常便飯,但對我來說仍是一件困難的事。
老實說,拖到最後一刻,讓我掙扎許久的原因在於,
身為奈良美智少數的台灣友人之一,我該用什麼樣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這本書。
先談談我跟奈良認識的經過吧!
現在已經想不起來當初怎麼認識奈良美智這個名字,
大約是1999年的時候,用初學的日文在奈良美智授權fans——naoko所做的網站「happy hour」裡跟奈良還有他的日本fans們交流,
當時日本的留言板還叫做「揭示板」的年代(類似我們當年的bbs)。
「happy hour」裡面除了他本人會直接在裡面留言聊天之外,
有奈良的各種消息,以及在德國求學時期、回日本之後的日記,
後來這些日記有部分都收錄在《Nara Note》這本書裡。
當時就是看了這個網站,
我成為唯一個從台灣寄作品去參加奈良2001年首度在日本的大型個展「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的共同創作。
不過這件事情還有一個陰錯陽差的花絮。
那個時期我剛學日文,不懂「偶」這個字指得是布偶,
當時正好學了手作捏麵人,於是我就用捏麵人用的麵土捏了兩個作品寄到日本。
翻開自己手上的《寂寞的大狗》日文原書,扉頁的藏書日期寫著2000.3.26,
我想那是當時為了參加那個共同創作展而買的書吧?
送去的作品就是以《寂寞的大狗》中的兩個畫面為靈感所做。
後來認識奈良之後,他才告訴我,當時看到數千件的布偶中出現立體雕塑,真的是傻眼了,但也讓他印象深刻。
那時送去參加的作品是不退還的,但是因為我的作品太特別,奈良特別留在身邊,想說有朝一日要送還給我。
後來我告訴他不用還我,因此這兩個作品,現在就收在他的畫室裡。
當時參加的人都會收到一張奈良手繪的謝卡明信片,
我的卡片上還寫著中文的「謝謝」,
這讓我覺得只要去試試看,這世界上好像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此後,我也透過工作與奈良產生關係,
包括翻譯《小星星通信》、編輯數本他的中文翻譯作品,
也自主翻譯許多他在日本媒體上曝光的文章或廣播內容。
最後,我成了他口中「比我自己還了解我」的朋友。
東北出身的奈良美智,小時候與上面的哥哥年紀差很多,父母都要外出工作,
因此他的童年夥伴只有家附近的貓、狗、羊等動物,小時候是沒有什麼朋友的,
也使得他很早就從音樂、從繪畫和旅行中尋找慰藉。
一路默默努力,直到四十歲左右才展露頭角的奈良美智,
成名之後身邊湧來太多fans或是想要從他身上獲得利益的人,
他曾經吃過太多苦頭,
就像《寂寞的大狗》這本書裡的狗,長得如此巨大,卻沒有人看見真正的他。
因此他曾說可以稱得上朋友的沒有多少人。
儘管《寂寞的大狗》這本書是他為住在阿姆斯特丹的友人小孩所做,
但也許反映了他自己童年時期的某一部份,
他既是那隻不被看見的大狗,也是那個發現大狗跟他做朋友的小孩。
《寂寞的大狗》原文是「想要有朋友的小狗」,但我很喜歡三采用的這個中文翻譯。
寂寞的大狗其實心裡藏著的是一隻想要有朋友的小狗,想要玩耍想要有伴。
用了過去式寫成的這本書,以大狗為第一人稱敘述自己的寂寞,以及小女孩如何發現他,最後兩人變成了朋友。
作者以第一人稱替不會說話的狗發聲,
而小女孩的心情則是完全捨棄文字只以畫面來表現,這是奈良美智與眾不同的繪本創作方式。
同時,故事看起來是大狗被小女孩發現,但是最後作者又告訴我們重要的是「尋找的心情」,
所以再讀一次這本書吧!也許就能體會到,一隻寂寞的狗與一個寂寞的小女孩,他們其實是彼此等待、互相尋找。
1999年出版的《寂寞的大狗》是奈良美智的第三本出版品,也是唯一一本繪本。
18年後,《寂寞的大狗》終於有了中文版,
我想這是近年來對台灣深深著迷、喜歡台灣,也曾到中部和花蓮旅行的奈良美智,也想要讓台灣人理解他而授權翻譯的作品。
希望每個讀《寂寞的大狗》的人,從他簡單的文字與蘊含無限故事的畫面,可以再次感受到奈良美智創作的初衷,那種「尋找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