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厭世國文老師擅長於生活化、幽默的口吻介紹古代國學典故,這次他精選實用成語,推出《戰鬥吧!成語》,希望可以藉由了解其應用的知識與技能,再次成為溝通表達利器,其中以「厭釋義」連結現代生活案例、技能警示舉出書寫用字常見錯誤、進階技能介紹同義(→→)、反義成語(→←),再一起走進故事傳送門,穿越到典故現場,文末還有出自身為老師的警世點評,兼具知識與趣味性, 現在一起走進時空隧道吧!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戰鬥吧!成語》厭世國文老師著
自出機杼
●出處:魏收《魏書》
●釋義:比喻獨創新意、風格
●厭釋義:那些我不懂的時尚
●觸發時機: 跟別人完全不一樣
●施展對象: 與眾不同的想法與做法
●施展效果: 庸俗-10% 創新+20%
●技能警示: 自出機「抒」
●進階技能:
→→匠心獨運、別出心裁、別具一格、別開生面、獨樹一幟
→←人云亦云、千篇一律、亦步亦趨、如法炮製、拾人牙慧、襲人故智
●故事傳送門
說到「偷讀書」,對於我們這些受過中華民國教育、經歷過考試制度洗禮的人來說,第一時間想到的例子是那些得到好成績卻總是說自己沒用功,宣稱考試結果只是運氣好而已的同學,他們的言語彷彿暗示了自己的天資優異,無關努力。
起初我也相信如此說法,直到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不過是一種說詞。遲來的微妙違和感覺,反而更讓人印象深刻。
根據我的某位校排前三的高中同學表示:
「我一回家就睡覺了。」
後面應該還有一段話要放在括號內(晚點再起床狂唸到出門前)。
原來,那些明明是認真讀書的行動,因為被當事人否認、掩藏,以及刻意忽略, 成為了國民教育階段中對偷讀書的一種詮釋。
也有另一種「偷讀書」,是因為讀喜歡的小說而徹夜未眠,明明隔天早上不到六點就要準備起床上學,很多人依舊會半夜躲在棉被裡,偷偷用手電筒的光亮,享受閱讀帶來的愉悅。
然而,北朝的祖瑩從事的「偷讀書」和上述兩種情境有些相似,不同的是他偷讀書並非為了隱瞞努力的事實,半夜開手電筒偷讀的也不是小說,而是上課的課文。
這樣的不可思議行動:偷讀書,如果祖瑩生長在現代的家庭,家長們通常會開心地接受自己孩子熬夜用功,將來考個第一名光宗耀祖、出人頭地,一定多準備兩罐雞精補充營養,完全不會出現什麼阻止的念頭。
祖瑩母親不一樣,她認為孩子白天已經讀得夠久了,一旦到了睡眠的時間,還是應該要充分休息。
不過,在讀書方面異常執著且叛逆的祖瑩,不願意浪費任何時間,即使晚上也是一樣,等到父母熟睡的時候,他會拿出預先藏好的火種,點燃房間的燈火,再用衣物塞住門窗縫隙,避免光亮透出被發現。
過度努力不知道有沒有為祖瑩帶來近視或任何眼科疾病,但一定會獲得眾人的讚美,以及自己智識的增長。
某次,祖瑩準備上《尚書》課的時候,因為前晚又熬夜讀書,眼花拿錯同學的《曲禮》課本。由於怕被嚴格的老師責罰,不敢舉手說要換回正確的課本,結果他還能憑藉記憶唸出正確的課文。
「帶什麼課本?我就是課本。」
祖瑩根本是一座人型圖書資料庫,隨時可以登入搜尋任何文字檔案。
過去的紀錄方式,不像現在有科技輔助,能夠大量儲存資料,很多時候必須依靠人腦記憶,才方便搜尋與擷取自己想要的內容,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辦法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努力與記憶力兼具的祖瑩,並不是那種一味死背強記的學生,反而認為應該要活用知識,提出自己的主張與想法,不能總是抄襲與沿用他人的說法, 尤其在文學的領域裡,必須要展現不一樣的生命經驗: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每一個人皆是龐大複雜的材料倉庫,所有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完全濃縮在腦袋之中,寫作則像是使用織布機,重新編織腦袋裡的材料,因為沒有人的材料會相同,織造出來的成品也一定有差異,若是想複製別人的成品,就像是過著別人的生活,終究是粗製濫造、不知所云的盜版人生。
文章不怕爛,而是怕沒有自己的聲音,最後忘記如何好好說話。
●厭世NPC:創意是經驗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