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缺乏健康界線的代價(節錄)
沒有界限的關係是什麼樣子
卡洛斯認為自己是個好朋友。當他的室友向他借車,他馬上說好,沒有問任何問題,他相信室友不會給他惹麻煩。
然而,當他的室友回來時,卡洛斯聞到車裡的雪茄菸味,也看到油箱快沒油了。「什麼樣的人會在別人的車上抽菸,還幾乎把油箱的油用完了?」他想。他失望地發現,他的室友沒有達成他沒說出口的期望。
溝通我們的界限並不容易,但如果不溝通,我們就會遭受長期的痛苦。我們根本不可能與另一個人有一段健康的關係,卻不溝通什麼是可以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事情。
如果我們在關係中不主動去做這件事,對方肯定會設立他們的界限,那會迫使我們只能按照他們的規則彼此互動。
在第六章中,我會告訴你如何清楚地溝通界限,但請先了解,如果你沒有告訴別人你的界限是什麼,他們不可能知道。人們不可能達成一個我們從不說明的標準。界限不是不言而喻的規則。
不言而喻的界限是隱形的,它們往往聽起來像「他們早該知道」或「常識就是⋯⋯」然而,常識是基於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並非每個人都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溝通是不可或缺的,不要假定人們知道我們對於關係的期望。我們必須告知他人我們的極限,並且負責維護界限。
潛在的健康關係,往往會因為僵硬或鬆散的界限而變得不健康,我們要不是嚴格要求,就是給人太多自由、毫無限制。這些情況造就了單方面的關係,而為了維持關係,其中一個人就會付出更多。
然而,健康的關係是基於兩個人相互支持(唯一適合單方面關係的情況是親子互動)。
簡單地說,沒有界限的關係是失調的,不合理,也很難管理,其運作的方式大多基於此種假設: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來扭轉一切。但是,希望關係會憑空自我修復,充其量只是個幻想。
人際關係中如果沒有界限,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自我照顧。事實上,大多數沒有健康界限的人認為,照顧自己是自私的,所以當他們嘗試自我照顧時,感覺很不舒服。他們認為照顧自己是以犧牲對對方的支持為代價。自我照顧帶來內疚感,因為他們覺得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助,別人就會崩潰。
在這種關係中,我們的角色是幫助者,總是擔心對方,不相信對方能照顧好自己,除非我們幫助他。我們的注意力有很多個焦點,因為我們一直努力平衡自己與很多人的需求。即使我們試圖關注自己,仍然傾向於關注他人,和根據這些人可能怎麼想來做決定。如果沒有界限,關係通常會結束,或者我們因為沒有被適當地對待而受不了。有時候,我們允許問題存在如此之久,直到再也無法忍受。然後,由於我們從來沒有明確表達過自己的不快樂,對方發現後會很驚訝,原來我們受了不少苦。
當我們真的明白自己的期望,說出「我需要你⋯⋯」,至少會了解究竟誰願意、誰不願意尊重我們的需求和願望。在你的人際關係中,人們是否清楚你渴望如何被對待?你如何對待自己?別人從觀察你對待自己的方式就能更加了解你。人們可以根據你如何對自己說話、如何談論自己,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行為,感受到你是否缺乏自信或關愛。希望別人對你比你對自己更好,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對自己好一點,因為你生活中的人都在看著你。
不設定界限時常見的感受
當你想說不的時候卻說好,你會覺得身體有些「不對勁」。當你允許別人占你的便宜時,你就會覺得不對勁;當你不情願地付出時,你的身體也感覺得到。
因此,如果你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應該設定界限──在你接電話前的嘆息聲中、想避開某些人的念頭中,或者在你猶豫不決無法答應時。你也可能感覺腹部緊繃,肩膀、脖子或太陽穴疼痛。當你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個人徵兆,就會發現你有多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一邊,去取悅或照顧其他人。
當人們沒有設定界限,最常感受到的情緒是怨恨、憤怒和挫折。以下是關係中,這些情緒常見的原因:
● 感覺不被傾聽。
● 設定了界限,但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 答應你不想做的事。
● 感覺被利用。
● 逃避設定界限。
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這些情緒。
◎怨恨
怨恨的核心是失望,再加上憤怒和恐懼。因為怨恨往往是一種不舒服的情緒,難以承認和表達,很多人都否認有這些感覺,所以常用一種被動攻擊的方式表達。與其承認「我感到怨恨」,他們會用簡潔和迴避的言語來暗示這種感覺、避免與冒犯他們的人相處,或不理會攻擊行為的影響。甚且,他們認為對方應該弄清楚「我為什麼生氣」。
◎憤怒
憤怒是一種敵意或惱怒的感覺,可以向內或向外表達。當向內表達時,界限不健康的人就會進行消極的自我對話、自我破壞、自責或自卑,不是讓別人去負責,而是變成內在的問題。這往往會導致焦慮、憂鬱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對他人的憤怒,也就是向外表達時,看起來像是不需要負責的責備、成年人發脾氣(大喊大叫、咒罵、哭鬧、砸東西、辱罵),或是對他人完全冷漠。向內和向外表達的憤怒,都會對人際關係產生負面的影響。
◎挫折
當我們無法實現目標或滿足需求時,挫折感就會隨之而來。比方說,你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設定一個界限,並對某些人表達,卻發現他們不尊重它,這一定會造成挫折感。當我們說出期望後仍感到挫折,會說「好吧,反正他們也不會聽」或「我已經試過了,但是沒有用」這樣的話。挫折感導致失去希望和動力,但是,挫折並不是停止努力設限的理由。設定界限是需要堅持的。嘗試設限但無效的原因很多,例如:
● 對方還沒準備好聽你說話。
● 你說的話被誤解了,因為你沒有貫徹你設定的界限。
● 你必須尊重你所設定的界限,這樣別人才會明白你是認真的。
● 你提出了一個要求,但是沒有設定界限。
不管是什麼原因,你可以再試一次,不要讓挫折感阻礙你滿足需求。
◎想逃離
「我離開好了,這樣他們就不會再要求我做事了。」我已經從我諮商室的個案聽到好幾次這樣的話。責怪對方,離開他們的所在,似乎是最簡單的解決方式,但你一定會發現自己創造的新關係中也有同樣的界限問題。
此外,科技讓我們更容易提供遠距離的情感和財務支援。我們可以打電話、聊天、發訊息,不需要巨額的費用。而依照我們遷移的地點,另一方可能很快就能來訪。距離不總是能解決問題,所以物理上的轉換根本不是答案,我們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改變。然後,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使之與我們所說出的需求一致。
事實是,不健康的界限會跟著你,無論你走到哪裡──除非你學會將它說出來。
◎八卦
以下是八卦的定義:
● 以論斷的方式談論別人,意圖造成傷害。
● 在背後發表評論。
我們常常不直接設定界限,而用閒言閒語來處理自己的挫折感。但是八卦沒有任何幫助,只會導致更多的怨恨。它對於改善關係或結束困擾我們的行為毫無幫助。
◎抱怨
抱怨別人並不能修補我們不健康的界限。抱怨和八卦類似,也是處理挫折感的一種方式。然而,對於抱怨,我們通常會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說類似這樣的話:「為什麼每個人都對我有這麼高的期望?我的先生知道我需要幫助,但他不幫我。我不明白為什麼人們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除了不能解決問題之外,抱怨──很像流言蜚語──會讓人產生怨恨。當我們宣洩不滿時,會變得更挫折和煩悶,而強化了「這是別人對我們做的」這樣的信念,卻沒有停下來評估,是因為未設定明確的界限,才允許某些事情發生。
◎逃避
我買了一輛新車,但我不想直接告訴別人不能借用,我以為讓他們不方便借,就能結束借車的問題,但後來他們開始要求我開車接送他們。我沒有建立界限,就製造了一個新的問題。這些困難的對話一點都不容易,我們不想傷害任何人的感情,所以允許問題發酵,然後無可避免地變得不滿、憤怒或感到挫折。我們總是希望人們能明白我們的廻避意味著什麼,然後做出改變。
例如,在大學期間,我和一個男生正在約會,但我漸漸對他失去興趣。他繼續打電話來,我很少接聽,以為他最終會明白我的意思,不再打電話。如果我接電話,就會用「工作和學業很忙,沒時間出去玩」、「我有作業」等藉口拒絕。事實是,我根本不喜歡他了。
幾週後,我再也受不了。他又打電話來時,我說:「我不像你喜歡我那樣喜歡你。我覺得你不應該再打電話來了。」你猜怎麼了?就這樣,他沒再打電話了。每一次我的電話響起,我不再煩躁;他也可以自由地打電話給一個對他真的感興趣的人。大家都開心了。
逃避對我來說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對你來說也不是。用盡可能最溫柔的方式說:「不,謝謝,我沒辦法;我沒有興趣。」或說:「不,我不能把車借給你。」不要浪費你和其他人的時間,不明說卻期待他們會明白。
◎切斷聯繫
切斷聯繫是指你突然(有時是在沒有解釋的情況下)與另一個人不再聯絡。在你隔絕別人之前,先問問自己:
1. 對方是否知道我在這段關係中的問題?
2. 我是否曾試過設定界限?
3. 我是否堅持了我的界限,並讓對方負責任?
切斷聯繫發生的原因,是認為對方沒有能力改變,覺得對方不會尊重界限,或者已經讓事情走得太遠,以至於不再對修復關係感興趣。切斷與人的聯繫似乎是解決關係問題的簡單做法,但如果我們想要健康的關係,就不能逃避設立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