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人文史地
  3. 哲學
全站分類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占星求神不如問哲學:向古今60位最重要哲學家思考,從愛恨生死柴米油鹽到人生根本,所有問題通通有解!

超訳 哲学者図鑑



定價:320元 
優惠價:79 253元    
  停售無法購買





內容簡介

古今60位哲人、343種哲理,看圖就懂、人生無惑,思考未來的必備書目!
人生煩惱何其多!除了喝酒、打屁、購物外,「哲學」才是唯一的救贖。

* 跟人借的東西一定要還嗎?
* 晨間新聞的星座運勢可以相信嗎?
* 一輩子不結婚也沒關係嗎?
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問題,通通有解!

精選60個生活議題,搞怪分析、不正經解答?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釋迦牟尼、盧梭、叔本華、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等,
世界知名的哲學家們穿越時空,幫你快速找到人生答案。

 
1. 走平衡木時需要什麼心理準備?
    →老莊說:把你的身心交給自然吧!越緊張只會越出錯。
2. 為什麼畫不出正確的三角形?
    →柏拉圖說:這世上本來就不存在完美的點和線,只有理論上的點和線。
3. 退休生活該怎麼辦?
    →西塞羅說:收割過往人生的甜美果實,開心的學習哲學吧!

【本書特色】

1.  實用度最高的哲學書:從人生哲理談到柴米油鹽、最瞎到最嚴肅,所有疑難雜症這裡通通有解!
2.  看圖!什麼都懂:橫跨2600年的哲學理論,60張關鍵圖示,讓你什麼都懂、什麼都不怕。
3.  日本最會說故事的哲學補教名師,他,簡單說、你,輕鬆懂。

作者簡介

富增章成
哲學顧問。
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畢業後,就讀上智大學神學院。為了幫助學生與社會人士,用簡單的方式解說實用的哲學。在知名補習班講授倫理與日本史,同時進行著作及雜誌的執筆活動。
在台已有4本出版品,《蹺課遇上哲學家:思考與表達的第一本書》(2008年究竟)、《去問尼采吧!一本幫助你鍛鍊生命力的哲學小書》(2011年高寶)、《扭轉人生的33個哲學式提問》(2015年晨星)、《2小時讀懂世界哲學:從柏拉圖到桑德爾,哲學家教你改變人生的38種思考》(2015年采實文化)

作者序

前言 哲學,人生的最佳解答!

「哲學這玩意兒毫無用處!」
「哲學這東西不知所云!」
「哲學只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

沒錯,這正是哲學常受批判之處。但人們也會在某個瞬間,被這看似與日常生活無涉的哲學吸引,例如諸事不順時、人生失意時,或者,擔心是否會迷失自我而感到不安的時後⋯⋯
「不,我沒問題。像那種時候,只要喝喝酒、追追劇、聽聽音樂、再找朋友吐一下苦水就萬事OK啦!」
這確實也是一種方法。但我們都知道:人生沒那麼簡單,只要「解悶散心」就能解決,光是改變心情,並非根本解決之道。有時還會因為意識到終究無解而徹底灰心。既然知道無法解決,許多人就會想:那我不如來學哲學吧!
說得簡單,但哲學門檻卻高不可攀,明明讀了各種入門書,但幾乎每一本都會讓人內心OS:「這哪裡算入門啊?」因此,這本書裡我把複雜的哲學思想,解釋得極簡易懂,依歷史沿革,選出六十位偉大思想家,每位四頁的篇幅解說。
首先,我盡可能地把各哲學家所提倡的學說一一拆解、咀嚼後再介紹給讀者。話雖如此,但哲學畢竟就是哲學,不甚了解之處也是有的,所以,有時你或許會覺得讀來無聊又疲倦,遇到這種情況,不妨欣賞一下書中插圖,放鬆身心。
接著是【練習問題】,形式是從哲學家的思想來看問題本身,能有怎樣的思考方式?到了【思考提示】,便能了解本文與問題之間的連結,最後可再重新閱讀一遍,完整思考。在【解答解說】裡,你會發現若從該哲學家的思想出發,問題文章的內容謬誤何在。透過問題與解說,應該能更清楚瞭解其思想內涵!
本書隨處可見內容之矛盾,不過,請毋庸擔心。例如,某頁寫著「要壓抑欲望」,別處卻又提出「應追求快樂」這樣完全相反的主張;聲稱「神是存在的」,隨即卻說「上帝已死」。此外,先證明了「有死後的世界」,怎麼一下子又推翻這個論點,說「死了,一切就都灰飛煙滅」。上述矛盾,不一而足。
其實,這並非哲學家們任意玩弄理論,是因為隨著歷史演變,思想也一直在變遷,我們是以回溯的眼光來整理這些論點的,所以才產生了前後矛盾的現象。好比過去穿和服,現在則穿洋裝。同樣的,思想也會有流行與傾頹的起落。話雖如此,就像只有在祭典時才會穿和服一樣,過去的哲學思想,有時也會突然受到吹捧。
基本上,要先對歷史有個大致上的理解,才是比較理想的作法,大致整理如下「為了求知的理性」(古代)→「順服上帝的理性」(中世)→「更合乎邏輯的理性」( 近代)→「批判理性的邏輯」(現代)。若要更詳盡地說明,就會像以下這樣。

古代:世上存在著絕對的真理、必須知道宇宙的法則、要透過理性的力量,來壓抑欲望,學習忍耐。
中世:上帝是絕對的存在、聖經上寫的都是真理,理性只是為了理解上帝所需的輔助品。
近代:快脫離上帝,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吧!理性的力量足以了解一切,合乎 邏輯的思考,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現代:把舊觀念全都歸零、重組,驅動理性的力量是欲望,快樂更不應該被否定。為了創造大眾幸福,讓我們來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大致上就是如此。
我們站在兩千五百年前直到現代的各種哲學立場上,為日常生活發生的事提供解答,因此,會依哲學家意見不同,產生意見分歧。不知「何者才是正確的」,正是哲學的一大醍醐味。我想,讀者只要透過閱讀,便能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事物內涵的方法。哲學能對應的內容實在是五花八門,所以,你應該也會發現,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芝麻小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哲學才是人生「解悶散心」的最佳藥方呢!
請讀者們透過本書,多多品味哲學世界的奧祕,這就是我莫大的榮幸了。

譯者簡介

徐雪蓉
政大東語系日文組畢業。輔大日研所碩士,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教輔大日文系十年。
編有《日語諺語.慣用句活用辭典》,譯有《勸學》、《遠野物語.拾遺》、《日本的森林哲學——宗教與文化》、《白晝鬼語----谷崎潤一郎犯罪小說集》等。

書籍目錄

前言
Chapter1 古代

蘇格拉底(Socrates)
柏拉圖(Platon)
亞里斯多德(Aristote lēs)
伊比鳩魯(Epikouros)
芝諾(Zēnōn)
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佛陀(釋迦) buddha(Sākya)
孔子、孟子(K’ung-tzu)
老子、莊子(lǎozi . zh uāngzǐ)

Chapter2 中世~近代
聖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聖多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喬瓦尼.皮科.德拉.米蘭多拉(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
尼可洛.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
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斯賓諾沙(Baruch De Spinoza)
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培根(Francis Bacon)
洛克(John Locke)
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休謨(David Hume)
帕斯卡(Blaise Pascal)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康德(Immanuel Kant)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Chapter3 現代1存在主義、現象學、社會主義
特色:顛覆2600年的哲學理論。強調慾望驅動理性、快樂不該被全盤否定、改變社會讓更多人幸福。
邊沁(Jeremy Bentham)
彌爾(John Stuart Mill)
詹姆斯(William James)
杜威(John Dewey)
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雅斯培(Karl Jaspers)
沙特(Jean-Paul Sartre)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
阿蘭(Alain(Emile-Auguste Chartier))

Chapter4 現代2構造主義、後現代、分析哲學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榮格(Carl Gustav Jung)
阿德勒(Alfred Adler)
阿多諾、霍克海默(Theodor W.Adorno Max Horkheimer)
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
傅柯(Michel Foucault)
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德勒茲、瓜塔里(Gilles Deleuze Félix Guattari)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阿圖塞(Louis Althusser)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班雅明(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
內格里、哈特(Antonio Negri Michael Hardt)
羅爾斯(John Bordley Rawls)
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
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維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

參考文獻
索引
結語 變,是唯一的不變

精采試閱

柏拉圖Platon
理型論

真實,存在於超越現實世界的地方。

國 古希臘 說 理型、愛樂實 B.C.427 ~ 347
著《蘇格拉底的申辯》《饗宴》《理想國》

人人都在追求現實中不存在的理想

◉真實存在另一個世界嗎?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對蘇格拉底不斷追問事物的「定義」,稱之為「理型」。例如,當有人問你「紅色是什麼」、「紅色的定義是什麼」時,應該如何回答才好?若說像玫瑰的紅、紅綠燈的紅、蘋果的紅,這樣的解釋其實並不完整,必須提出能滿足一切「紅的定義」說明才行,那才是「紅的理型」。不管世間的「紅」如何變換,「紅的定義」=紅的理型,只存在超越現象界生死流轉的「理型界」之中。
另外,另一個世界裡還存在著其他理型,例如「善的理型」、「正義的理型」、「美的理型」等等,也就是說,現實世界是變化的,而柏拉圖追求的是「不變」。柏拉圖認為,無論從任何人的立場出發,在理型界裡「真實」(理型)都是存在的。例如,偷竊的行為究竟是好是壞,只要用理型探照,就一清二楚了(用善的理型來看,偷竊是惡的)。
然而,對現代人來說,柏拉圖的理論有其難以理解的地方。他竟然說:現實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與其對應的理型。桌子的理型、筆的理型、馬的理型等等,全都存在別的世界,世界上存在著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物體,但必須有一個共通的「本質」(理型)才行。
用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解釋柏拉圖理論的話,應該是:「世界上充滿了眼睛可見、耳朵能聽、皮膚可感的各種事物。而在這個世界的深處,存在著某種其他形式的真實。」

◉「想起」原本已知的事,就是學習
柏拉讀假設數字與顏色、異同、大小、冷熱等一切事物都有理型。即使我們無法看見或聽見那些「真實」(理型),卻能想像它們的存在,換言之,無法感知的東西,卻可仰賴理性的力量來獲得。
此外,柏拉圖認為人在出生之前,就已經知道理型的存在,他認為知識是先天的。當我們在學習國語,計算數學時,也會經常性地參照理型界的法則,柏拉圖將它稱為「憶起」。柏拉圖用神話的形式來說明「憶起」的概念,根據這個論點,每個人的靈魂原本都在天上(理型界)觀看著理型,但因誕生於世,便在被封閉於身體內的一瞬間,把理型給忘了。
即便如此,靈魂依舊保有想回歸天上的意願,這被稱為「愛樂實」,意指不斷追求理型(理想的、完全之物)的「純愛」。因此,我們每個人在不斷追求理想,當靈魂看見理型的仿製品,例如杯子和筆等東西時,內心的愛樂實就會被喚醒,並憧憬著「想要直接看到理型」、「想要回歸原鄉,也就是天界」。人類就是在理型的光照下,判斷一切事物。

練習思考
為什麼畫不出正確的三角形?
A君的家庭作業是畫出正確的三角形。然而,當他用放大鏡檢視畫完的三角形後發現,邊和角的線條凹凸不平,根本不能稱為正確的三角形。A君反覆畫了多遍都不成功,他心想這樣「一定會被老師罵啦!」
 如果用柏拉圖的哲學來看,這項作業能否順利完成呢?

提示!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全的點或線,它們只存在於數學的邏輯中。

解答/解說
在腦中掌握完全的存在
點本身沒有面積,但若把點描繪出來,就形成了面積,而線有寬度,所以人們決定「線與線的交會處就是點」。因此,即便腦中存在著完美的點、線、圖形,現實中卻有著微妙的誤差。鏡子無論磨得再光亮,反射率也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所以即使在腦中想像著完美的理想,但實際畫出來的線條,卻凹凸不平不完美。因此,想要畫出完美的三角形是不可能的。


佛陀(釋迦)buddha(Śākya)
佛教始祖

拋開執著,一切痛苦都能消除。

國古印度 說緣起、無我 大約B.C.463 ~ 383(說法不一)
著無

擺脫人生痛苦的終極方法

◉人生一切皆苦
佛教教義有四法印之說:「一切皆苦」、「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一切皆苦」的真理,指的是人的欲望無法滿足,所以會感到一切都是痛苦的;「諸行無常」意指世間一切都生生流轉,所有事物都在變化。同時,萬事萬物皆不具自我同一性,會不斷變遷,所以人缺乏對自身的認識,我們總以為自己擁有不變的「自我」,其實並非如此,這個真理就是「諸法無我」。若能理解這一點,捨棄煩惱,安樂的境界就在等在那裡了,也就是所謂的「涅槃寂靜」。
我們渴望青春永駐、期待受人尊敬、想當有錢人,還要長命百歲⋯⋯然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斷地在變動,所以人的期望都是癡心妄想,違反了宇宙法則,就好比人生道路逆著走,只會徒增痛苦而已。

◉了解緣起,就能輕鬆自在
佛教的根本教義之一就是「緣起」,原意是「因緣而起」,也就是,一切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假如萬事萬物都因相互作用而存在,一切都是「無常」(都會變化)的話,那麼處於各種交會與關係中的個人(我),也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存在吧!換言之,並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我這個實體(諸法無我)。再則,所謂的我,是由各種零件組成的集合體,因此,佛教把人的組成要素稱為「五蘊」(色、受、想、行、識)。
釋迦牟尼(佛陀)一邊如此說法,同時也倡導能解脫人生痛苦的修行法門,就是實踐「四諦」與「中道」中的「八正道」。他說,若能藉此開悟,便可進入煩惱煙消雲散的涅槃之境。所謂「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四諦就如同人生的指南。
第一個真理是:人生是痛苦的(苦諦),其次痛苦的原因來自煩惱(集諦),而人活著之所以有痛苦,是因為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無常之世),總是心懷欲望。集諦就好像是在說「人痛苦的根源其實都是自找的」(集的意思是原因),進而揭示了消除煩惱,痛苦也會隨之不見的概念(滅諦),亦即消除欲望便可解除痛苦的真理。那麼,要如何才能消除欲望、揮別痛苦呢?他揭示了第四個真理,也就是摒除痛苦的修行法門(道諦),具體方法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冥想)這八正道。釋迦所倡導的佛教後來透過許多弟子,超越了各個世代,一直流傳至今。

練習思考
我才是人生的主角!
自己賺的錢自己花,有什麼錯?人生只有一次,不好好享樂不就虧大了,所以當然要全身都感受到快樂,才不會後悔呀!你問我是誰?我就是我啊!我就是一切的一切,這全部都是我自己的功勞,沒有靠任何人唷!沒辦法,我就是太神了嘛!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位仁兄的想法錯在哪裡?

提示!
你忘記你還有父母嗎?忘記空氣、水和食物都是外界來的嗎?而這個世界,也全都是別人努力的成果了嗎?

解答/解說
連你自己都不擁有過自己
假如這世界萬物都相互依存,沒有任何東西能獨立存在(緣起),那麼你所擁有的也都只是暫時性的,甚至連你都不曾擁有過自己(無我)。快樂不可能永遠持續,若過分自信,誤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而忘記要感恩,就會墜入地獄。珍惜相互依存的關係,對所有的人、事、物心懷感激,不耽溺於極端的快樂,而能確切實踐中道(八正道),就是邁向涅槃之路。

審定推薦

【國內推薦】
知性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吳豐維  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苑舉正  台大哲學系教授、《求真:臺大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作者
劉滄龍  臺師大國文系教授

【審訂】
厭世哲學家
台灣大學中文所畢業,國文教師、臉書同名粉絲團經營者、作家。

讀者好評
1.  大膽的超譯手法,把難懂的「哲學」變有趣了!煩悶的上班族生活找到解脫,還能讓因為工作而緊繃的頭腦放鬆呢。(59歳男性‧公務員)
2.  文字平易近人,還有可愛的插圖,想不懂哲學都很難。(25歲‧教育研究者)

推薦序

哲學,就是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近年來,國內閱讀哲學日漸成風,在書店的顯眼位置,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哲學類書籍。相較以往,它們被接受的程度已經大幅提升;我們哲學人對於這個現象,都感到很欣慰,希望它能持續。
在這股風氣中,令我們最感關鍵的是,在國人漸漸接納哲學的熱情裡,有沒有順勢出版的入門書籍。這些書必須內容精闢,好讀好懂,讓芸芸眾生能夠輕鬆理解哲學的智慧。然而,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因為深入淺出地撰寫哲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長期的孕育與培養。
日本長年來一直有閱讀哲學的風氣,而且日本哲學家做了許多非常多值得我們借鏡的工作。日本社會有重視哲學的傳統,不但引進世界重要哲學思想,還應用這些理論於社會中。在活用哲學思想的歷程中,日本人參酌哲學智慧,冀求獨立思考,並從批判的思維中,追求幸福。為了理解哲學,日本人經常以漫畫圖解的方式,大致說明理論,讓讀者可以輕鬆地掌握哲學。
《占星求神不如問哲學》就是這股趨勢下的作品。全書分成六十章,說明六十位哲學家的思想。並且,按照歷史階段分類,說明人類智慧的發展。從古希臘哲學開始,歷經世界的軸心時代,驚艷於印度佛學、中國的儒、道哲學,一直到中世紀哲學與近代哲學。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你可以發現,雖然哲學家自由自在地從事各種思考,但他們思考的對象基本上是不變的,也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希臘哲學時代裡,人與自然的關係講求的是自然所呈現的真實。在中世紀哲學裡,這個關係則從宗教的視野,談論創造的自然與人的共同宿命。人與自然的關係,在近代維持它的關鍵意義,但人的地位,重新回到古希臘哲學所賦予的份量,直接面對科學對自然所進行的改變。
這個現象到現代時期,出現了重要的轉變。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轉變為如下問題:人如何在自然中追求快樂?人,不再是配合自然這個奧秘的概念而存在的行動者;人就是獨立存在的行動者。原先快樂是行動者追求的終極目標,而現在,快樂不但是自由選擇的對象,甚至連快樂的定義,都是每一個人自由選擇下的結果。
在現代世界裡,每一個人活著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地找尋、理解以及發揚自己的認知。現代哲學肯定每一個人的感覺,接納他們心靈中的慰藉,實踐個人自己認知的快樂。這種轉變,伴隨著效益主義與存在主義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不能認知這個時代轉變的人,反而成為需要透過哲學加以啟蒙的人。
閱讀本書的最大收穫,就是透過幾十位哲學家在不同時代所呈現的思想,俯視他們在思想上所展現的區別。這些區別並不是好壞優劣的評價,更不代表高低上下的判斷,而是哲學家們,發揮所長,因應不同時代所出現的問題,給予不同的答覆。欣賞這些答案的差異,其實正是閱讀哲學的最大樂趣。
本書每章風格類似,都以四頁的篇幅,列舉哲學家生存的年代、國籍、學說、著作,以及哲學內容。每一章也包含一篇插畫,用一個最簡單的圖像,顯示一個很複雜的理念。每一章的最後,都會出現一個連接社會的問題,還有解答這個問題的提示,以及作者做的解答。
最有趣的是,這些問題都包含明顯的錯誤,但它們的思考方式都是時下我們傾向這麼想的思路。一旦讀者參照隔壁頁的內容,很快地就可以發現這麼想的荒謬之處。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發現錯誤,也就是進步的關鍵。
本書最後提到後現代哲學,也是當代思想的重心。後現代哲學與時代的脈動緊密結合的事實,讓我們生活周遭的事實,早就在哲學家的思考中,成為饒負哲學意義的現象。閱讀本書時,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我們習以為常的消費文化,已經取代原有的供需關係,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軸。時尚也在不覺中,變身為代表身分的符號。而在網路聯繫下的全球化,基本上顯現了新的政治關係。
無論對錯,這些論述說明哲學在現代社會的功用。它們展現前瞻性的思維,讓時尚與網路這種與我們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都能夠納入哲學的思考。我對於哲學的妙用與應用,都因為閱讀本書的內容而有更為廣闊的認知,想要更深入地閱讀本書中所列舉的哲學家思想。
基於以上所述,我向國人鄭重推薦本書,並期待所有因為閱讀本書而對哲學發生興趣的人,能夠進一步閱讀,讓哲學的風氣像時尚一般,成為一個新的品牌。

占星求神不如問哲學:向古今60位最重要哲學家思考,從愛恨生死柴米油鹽到人生根本,所有問題通通有解!

關閉視窗
  • 105020101001_01.jpg
  • 105020101001_02.jpg
  • 105020101001_03.jpg
  • 105020101001_04.jpg
  • 105020101001_05.jpg
  • 105020101001_06.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