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親子教養
  3. 生活教養
全站分類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爸媽必讀教養套書: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再也不當吼爸吼媽



定價:680元 
優惠價:75 510元    
數量:
 





內容簡介

致, 被兒子搞瘋的媽媽:秒懂兒子心事,療癒媽媽心靈,不吼不叫也能養出好兒子》 

「我兒子好像為了讓我罵才出生的!」
身為女人的媽媽,若能徹底了解「男人」這種生物,就能破解史上最大難題:「兒子怎樣才會聽我說話?」
★★★金星媽媽vs.火星兒子 地表最強跨物種教養聖經★★★

【內容簡介】

「你在這個世界上,最討厭聽到什麼話呢?」
「『你過來這裡』和『我跟你說一下話』這兩句話最討厭了!」

聽到兒子這樣說,媽媽的心都要碎了,明明努力讀了一堆育兒書,想盡辦法教養好兒子,兒子卻像大海上的一葉扁舟,越漂越遠。

來自金星的媽媽和來自火星的兒子,兩者本質上的差異,讓媽媽無所適從;而本性不斷被否定的兒子,因為感受到自己最想獲得認可的對象~媽媽,老是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而開始隱藏自我。

線上輔導超過2萬名媽媽,實際教育了超過千名的男孩,被媽媽公認為最強軍師~崔旼俊,結合美術教育和藝術治療,在只收男學生的美術研究所中,教育超過1000位男孩,拯救了無數水深火熱的媽媽。崔旼俊認為:「如果想要有效地教導男孩,就要停止焦慮,並在寬廣的牧場周邊釘上柵欄,好好觀察孩子在裡面的行動,等待信號的到來。」

►我們相信所有孩子都有可能性,媽媽能傳達給孩子的便是「我是那樣的相信你」。
►孩子的劣勢,不是媽媽的錯。當媽媽不自責,並擁有堅強意志時,孩子才能獲得世上最好的能量。
►某人眼中的過動,在另一個人眼中可能不過是頑皮,改變看孩子的角度,就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崔旼俊的理念和阿德勒正向教育不謀而合,他相信,要在這艱困的世界生存下來,男孩需要的不是更多育兒論,對兒子而言,最重要只有一件事──「媽媽的心」,將肯定兒子的信念傳遞給他,便是媽媽能給兒子的最美好禮物。

媽媽在教養上遭遇的危機,
並非兒子出現抽菸、打架等不良行為,
而是從男孩拒絕與媽媽坦誠對話的那一刻開始。

當媽媽願意放下焦慮、丟掉評論、去除期待,深深注視兒子的眼眸,會發現答案就在不遠處。

【本書特色】

~讀者好評~
★ 毎一位有兒子的媽媽必讀好書!
★ 看過這麼多本教養書,第一次看到如此令人拍手叫好的兒子攻略本!
★ 崔旼俊所長的「兒子專用」教養課,對我來說真是前所未聞的新世界。
★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有一點點了解我的兒子和老公.......

從1000位男孩媽媽的疑惑中,整理出49個媽媽最想知道的FQA。這是一本給「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切身需求的教養實戰紀錄。

【本書無艱澀理論,只有實務分享和具體方法,讓媽媽輕鬆進入兒子的心房】

Q:「我在說,兒子都沒有在聽!」

男性這類物種對「人的聲音」,接收力原本就比較差,不信回頭看看妳的大兒子(別名老公),是不是正開了超大聲的音量看球賽?此外,男性對於「面對面」溝通有些障礙,不妨試試「肩並肩」的談話方式,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Q:「老是搞不懂兒子在想什麼……

比起愛,兒子更想得到媽媽的認可,加上男孩特有的自主性,會讓他們想要自己解決問題。找媽媽傾訴內心事,本來便不是兒子的首選。這時不妨和孩子玩「搞砸圖畫」的遊戲吧!透過一起亂畫塗鴉,把本來的繪畫破壞掉,可以傳遞一個訊息:「媽媽不會評斷你,盡情的表達自我吧。」從而創造出讓兒子安心展現自我的環境。

當媽媽面對孩子的本性,只往「自己才是正確的」來思考,兒子會轉而自己默默私下解決,甚至走向了錯誤的道路。身為母親看到的是表面結果(孩子的行動、反應),本書解釋了孩子行為的內部原因(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行動),以及足以解套的有效教養方式。

越是不聽話、難以引導的男孩,越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請相信,只要「不該生氣的時候就別生氣」、「不要有過度的期待」、「積極正向的語言」、「溫暖的微笑」,對兒子來說就很足夠了。

【關於兒子,媽媽需要知道的6件事】

☼媽媽這種生物為了讓孩子更好,會不由自主地尋找孩子缺點;兒子這種生物需要的卻是被認可,尤其是自己最愛的媽媽。
☼雖然媽媽聽到會很傷心,但是,兒子確實會因為媽媽說話的方式而感到壓力。
☼當媽媽想和兒子面對面談話時,兒子想要逃開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不妨創造輕鬆對話的環境,技巧性地給予兒子建議。
☼區別孩子的好壞,是沒有意義的,要想辦法用更寬廣的胸懷去看待孩子,並相信他們,將其特質與性格培養成優勢,才是媽媽該做的事。
☼如果想要管好孩子的心,就試著懷抱孩子的渴望吧!一起玩枕頭大戰也好,一起學習運動也很棒。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韓國【親子教養類】年度暢銷冠軍!
★最值得關注的親子教養書,解決最常見、最難解的「親子衝突」課題!

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
父母又為什麼會在深愛的孩子面前一再暴怒?

如果不想讓孩子變成情緒化的大人、甚至社會新聞的未爆彈,
現在就開始最有效的教養溝通方案。

情緒教養,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內容簡介】
 韓國父母最信賴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吳恩瑛,
 親授親子關係應急處方,
 讓孩子不再情緒失控、
 讓父母不再陷入暴怒後懊悔的痛苦輪迴中!

 不少父母說:「生了小孩之後,才知道我這麼容易生氣。」
 或是當孩子生氣時總感到難以招架:「他現在又在發什麼脾氣?」
 教養對於每個人都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如果唯獨自己感到特別辛苦,那麼其中肯定存在某些原因。
 而我們非找出這個原因不可,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子女與自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停觀察並學習父母與旁人處理情緒的方式。
 從父母身上,孩子會耳濡目染地學到「原來表達負面情緒得用這種方式」。
 在成長階段,如果孩子調適衝動與憤怒的情緒無法獲得紓解,
 長大後不僅沒有管理情緒的能力,甚至恐將在未來帶來最壞的結果。

 本書中,對於日復一日、頻繁上演的「因孩子或父母忍耐不了而衝突」的教養問題,
 挑選了最貼合現實生活情境的案例,並分析子女與父母的負面情緒為何而生,
 以及隱藏在負面情緒中雙方各自真正的想法,提出實際有效的溝通解方。

 讓父母成為孩子心中最信賴的後盾,再也不必對孩子發脾氣!

 這是徹底改變父母發號施令的管教方式、
 真正開啟你與孩子對話的第一本書!


【本書特色】

▍12種針對孩子講不聽時的有效溝通解方
 從實境中分析孩子與父母各自為何而暴怒,提供有效溝通方式。

 ①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②當孩子想為所欲為時
 ③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
 ④當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聽話時
 ⑤當孩子理直氣壯地頂嘴時
 ⑥當孩子難以安撫時
 ⑦當孩子慢吞吞時
 ⑧當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睡覺時
 ⑨當孩子做事不夠俐落、確實時
 ⑩當父母想管教孩子的錯誤行為時
 ⑪當父母想要休息,孩子卻不斷打擾時
 ⑫當孩子不肯嘗試、拖拖拉拉,連簡單的事情也不會時
 

▍12個新教養思路,讓父母成為孩子最溫暖的後盾
 從實例探討當孩子不聽話時的進階教養思考,
 還有父母彼此的態度和角色該如何相輔相成。

 ①孩子肚子餓就發脾氣,怎麼辦?
 ②與其轉移注意力,不如將原則說清楚
 ③因為被欺負,孩子也學會還手,怎麼辦?
 ④如何和鬧彆扭的孩子溝通?
 ⑤現在不改,以後就改不了?
 ⑥當妻子教孩子的時候,丈夫不該出現的態度
 ⑦為什麼媽媽要扮黑臉,爸爸要扮白臉?
 ⑧心急,讓缺乏耐性的孩子更難學會
 ⑨我要幫孩子到什麼時候?
 ⑩孩子一定要「好好說話」才行?
 ⑪凡事都要問孩子的意見?
 ⑫敏感的孩子,就是難搞的孩子?


【吳恩瑛醫師的十大教養守則】

1.請別中途打斷孩子的話
 「我被父母拒絕了」的想法,會使孩子從此失去信心。

2.請常以溫柔的眼神關愛孩子
  關於課業與飲食,這些都有專人可交辦,但是充滿真誠的關愛行為,唯有父母才辦得到。

3.請別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任何人都想忘記難堪的回憶,這麼做的話,反而有礙孩子改掉錯誤的行為。

4.請別打孩子
  被父母打的孩子,將對這個世界提心吊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體罰,都是父母克制不了自己情緒的結果。

5.請別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行的事,就得明確告訴孩子不行。不必警告斥責,用堅定的口氣告訴孩子即可。

6.請別對孩子承諾無法實現的約定
  如果為了逃避當下問題,對孩子說謊,孩子將難以再相信父母。

7.請別代替孩子完成他辦得到的事
  這種行為搶走了孩子從錯誤中自我學習的機會。

8.請別羞於向子女道歉
  其實孩子很容易原諒父母。

9.當孩子說「我最討厭爸爸、媽媽」的時候,請別太傷心或因此立刻生氣
  即使傷心、生氣,也要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不然孩子將從此對父母隱藏自己的內心。

10.請爸爸重視和孩子相處的品質,而非相處時間的長度
  即使一星期只和孩子玩一次,也要真心理解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這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簡介

致, 被兒子搞瘋的媽媽:秒懂兒子心事,療癒媽媽心靈,不吼不叫也能養出好兒子》 
 

崔旼俊
大學時期因為想讓社區的孩子喜歡美術,而一腳踏入兒童美術教育領域。自從覺悟到美術教育並不是教孩子畫出一幅能得到大人稱讚的畫,而是鼓勵孩子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一頭栽進美術心理治療的領域。
2009年開始,正式投入專為男孩設計的男孩美術教育。他常在部落格及親子教育論壇中發表自己與無數男學生相處的經驗,以及從中知悉的男孩共同特性,因此在男孩媽媽的社群中成為網紅。
目前在全韓國共有17所專為男孩開的「成長吧男孩」美術研究所。經常巡迴全國各地演講,是男孩媽媽公認的好軍師。
著作/
《我們家孩子因為美術變得不一樣了》
曾主筆《少年朝鮮日報》專欄
電視節目/
《改變世界的15分鐘》、《MBC TV特別講座》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韓國「教養之神」/兒童精神科醫師
吳恩瑛

◆親子教養首席專家,精神科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延世大學醫學院碩士,高麗大學研究所醫學博士。
◆經常受邀於韓國SBS、EBS 等各大電視台的教育節目與父母分享專業心得,擅長精確掌握孩子的內心世界,以特有的安撫方式維繫親子關係,打造親子幸福。
◆曾任首爾三星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業醫師及臨床副教授、亞洲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於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主辦之學術大會及多場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並受邀於美國哈佛大學及多所國內外頂尖大學演講,與學術研討。
◆現任延世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吳恩瑛兒童青少年診所及學習發展研究所院長。
◆身為臨床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以及同樣身為媽媽,作者為經歷親子教養困難的父母提供了真正有效的解決之道,直截了當地化解其煩惱,獲得父母們熱烈的迴響。
◆著作:
《孩子上學了!寫給好媽媽的51個學校生活處方》、《史上最大教養戰爭!「沒意見爸爸」VS.「想太多媽媽」,57個教出好小孩衝突大哉問》

作者序

致, 被兒子搞瘋的媽媽:秒懂兒子心事,療癒媽媽心靈,不吼不叫也能養出好兒子》 

自序
一本賜予媽媽安慰與智慧的書

我在七年前開辦了為男孩設計的美術班。單是在去年的線上課程,我就輔導了將近兩萬名有兒子的媽媽。
經營「成長吧男孩」美術研究所的同時,我們想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改變孩子,而是發掘孩子的本性,並為他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從美術所這一千名男孩中,掌握、分析他們的性格,同時依據現行的教育模式來觀察,我想要做的並不是大學講堂裡所傳授的教育理論,而是透過實務經驗,找尋引導男孩進入專注世界的有效辦法,進而分析並理出脈絡。這本書就是在此目的下開始執筆的。
然而,越是想要找到引導男孩的方法,越覺得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完美解答。因為一千個小孩就有一千種性格。如果非要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只會產生把孩子勉強放到框架內的危險,因此我們每天都要遭遇好幾次挫折。這大概是無數男孩的媽媽所無法預知的事,導致她們感受到教育兒子時的不安與困難。
七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和「成長吧男孩」美術研究所一起找到的答案,就在「教育者看待孩子的態度」裡。
在面對同樣的孩子時,有的教育者感到挫折,有的教育者卻看到一絲希望。如果本書的讀者是懷著想要讓孩子產生改變的想法,便會發現在某位孩子身上適用的方法,卻對另一位孩子失效。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個體,所以一件突發狀況和生活中微妙的變化,就會如蝴蝶效應般,改變教育的結果。
搞不好昨天還有效的方法,今天就無效了,這樣無數難以理解的狀況也許會不斷地反覆發生。孩子就如同自然界的任何生命,這種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花,都想讓它綻放成玫瑰花的成人貪念,遲早會讓孩子感到挫折,並讓孩子想要逃離。
有些成人會大言不慚地說:「我的教育方式是對的,是這個孩子有問題!」這時我總會不可抑制地感到惋惜。許多人在看到孩子做出難以理解的行為時,把錯全怪罪到媽媽身上,我認為這種態度也是不對的。教育理論只是為了充分理解生命才存在。大多數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地說某些行為就是不正常。在此前提下,那些稍微有點特別的孩子,身上被貼滿各種疾病標籤時,我不禁會想:「是不是因為大人無法理解,就將它說成是孩子的問題呢?」
白頭翁花要養成白頭翁花,南瓜花就應該要養成南瓜花。若希望在這本書裡看到我說:「不管什麼樣的孩子,遇到我都可以變得很傑出。」我勸您還是默默地把書闔上吧。因為我認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這樣的教育方式,而且教育者也不應該說出如此狂妄的話,這是我和「成長吧男孩」美術研究所對男孩教育所遵從的方向。
諷刺的是,當孩子不想改變的時候,媽媽才會開始好好地觀察孩子,此時孩子才會和大人溝通,並讓大人看到他們本來的樣子。美術研究所的老師也是在有了幫助孩子、完全喚醒孩子天性的想法後,才開始不會感到挫折和徬徨。
這本書主要是記錄我們所遇到的無數經驗。現在還是有很多男孩媽媽透過美術研究所的社群網站(SNS)提出「這種時候應該怎麼辦?」之類的問題。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忍不住想不假思索地回答她們,但比起直接給答案,我更希望和大家分享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是我和許多男孩的媽媽,還有最實際美術研究所的老師,一起花時間所得到的領悟。
這本書包含了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實用祕訣,例如:如何理解需要引導男孩的大人、如何判斷孩子的性格、如何解讀孩子的心事。尤其希望有兒子的媽媽閱讀本書時,能因為書中的例子,減輕目前的煩惱負擔。
真心感謝製作本書期間與我一起腦力激盪、一起努力的編輯,還有Sallim出版社。還有總是相信並喜歡我們「成長吧男孩」美術研究所的媽媽,感謝一起幫忙研究的各個「成長吧男孩」美術研究所分部的專家,以及研究所的全部成員,幫助我們傳達心聲給世界。「男孩應該要用不一樣的方法教導。」直到我們的小小心聲成為所有人的期待為止,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〇一六年 夏天
於「成長吧男孩」研究所
崔旼俊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Preface前言
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暴怒的大人

自從我成為研究大眾心理、特別是探討親子心理的醫師後,常常因為親子關係中普遍存在的「因情緒管理不佳,父母動輒暴怒」的現象深深困擾,猶如芒刺在背。在我擔任特別來賓超過十年的〈我家的孩子改變了〉節目中,儘管每集討論的主題都不同,但是核心也大多圍繞在父母或子女「因忍耐不了而起衝突」的問題。由於現代教養的關係,現在的孩子常動不動就和父母耍賴,有的甚至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如果眾人沒有順著他,孩子就無法接受。而在這方面,父母其實也和孩子相差無幾。

為什麼孩子的忍耐度會如此低?我們做父母的,又為什麼會在深愛的孩子面前一再暴怒?在我下定決心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時,相關的個案竟如雨後春筍般(這樣的形容雖然有些不妥)大量出現。眼見此景,我心想不能再拖下去了,於是以《再也不當吼爸吼媽》為題,著手撰寫本書。如今算來,著手寫書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儘管已加快撰寫速度,希望盡快給予人們協助,然而每次一提筆,我又會聯想到相關的煩惱和案例,不斷增補內容,致使交稿時間一延再延。我也曾擔心會不會因此錯過了合適的出版時機。不過令人惋惜的是,現在的家庭情況倒是比四年前更糟。親子間的衝突事件與日俱增,家裡不再是我們最感到安全的地方。

二O一六年,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對戰南韓圍棋九段的棋王李世乭,贏得勝利,引起全世界輿論譁然。這可是眾人始料未及的事。再說圍棋並非單純的計算作業,而是需要掌握複雜多變的策略模式的遊戲,因此更令人吃驚。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也日新月異,技術已非四年前所能比擬。由此可見,我們周遭的一切正快速走向高科技化,生活也變得更加便利、舒適。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我們的心理狀態卻似乎逐漸朝負面的方向發展。近年來的社會新聞簡直慘不忍睹。彷彿我們本來就該那樣發洩情緒似的,「因難以忍耐而暴怒」的場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不久前,我偶然看見的連續劇中,也出現類似的情況。該連續劇中原本要傳達的是「仗著家財萬貫而弄權橫行者,終將自食惡果」的信念,然而劇中主角每每遭遇不順時,總是大呼小叫、怒氣沖沖、摔毀物品、拳腳相向。無論是正派或反派角色,全都如此。

這樣的行為,是自然的情緒反應嗎?「暴怒」分明代表著此人情緒管理不成熟,是一種情緒管理障礙,情緒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極大問題。

身處在因情緒控管不當導致意外頻生的社會中,我們的心理上又存在著哪些問題?我決定揪出其中的原因,並從受到暴怒的破壞力最為強大、危險的階段──「幼兒成長」時期開始。在「幼兒成長」階段中,如果一個人調適衝動與憤怒的情緒無法順利獲得紓解,恐將為此人帶來最壞的結果。

如果放任情緒忍耐度低的孩子不管,他長大後不僅沒有管理情緒的能力,甚至可能變成患有陣發性暴怒症(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的大人。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停觀察並學習父母與旁人處理情緒的方式,直到管理與調適自我情緒的能力定型為止。所以孩子在父母身上,耳濡目染地學到「原來負面情緒得用這種方式表達」。而那些連續劇、綜藝節目、家庭中所見的衝突,都會被孩子照單全收。尤其對育兒感到身心交瘁的父母,常因情緒控管不當而動不動對孩子大發脾氣,這對孩子而言是最糟糕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負面情緒相當容易形成,如果累積的負面情緒不斷擴大至爆發,就是「暴怒」。由於人們對於自己的負面情緒,多未能仔細省察與區分,總希望以最簡單、迅速的方式解決,因此當不悅、怨恨與悲傷等各種負面情緒未能妥善消化,日漸累積下來,就會超出個人容忍程度瞬間爆發。

在這本書中,我對於日復一日、頻繁上演的「因忍耐不了而產生衝突」的親子教養問題,挑選了各式各樣的案例,試圖分析這些案例中子女與父母的負面情緒為何,以及隱藏在此負面情緒中子女與父母真正的想法。

接著,再進一步探討各種教養問題,並提出執行建議,例如讓忍耐不了的孩子不再暴怒的方法、教導孩子等待的方法、讓孩子妥善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暴怒的情緒控管法、對待暴怒配偶的方法等。如果你想在日復一日因忍受不了而大發生氣,如故障收音機般不斷重播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求解答,那麼本書必能提供許多幫助。

當子女懂得適時容忍自己的欲望時,親子教養的難度將瞬間降低。如果孩子懂得忍耐、等待,父母與子女的摩擦,將可大幅減少。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在無論任何一種情況下,父母都不會大發雷霆。一旦父母不失控發怒,子女身上先天或後天的問題,都將獲得更有效的預防與解決。也許有人會反問,我的孩子就是不聽話,怎麼可能不生氣呢?其實這是辦得到的,正確來說,是非得辦到不可。因為我暴怒的原因不在於子女,而是在於我自己。我的情緒管理能力不佳,情緒發展尚未成熟,才會暴怒。如果在非人神共憤的情況下,也就是非國破家亡或是有誰威脅自己或家人生命的情況下,出現暴怒的情緒,那必是由於自身情緒管理失敗所致。更何況面對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到十年,還處於成長階段的幼兒面前,更不容許出現這樣的情緒。

身為父母,我們只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教給他們最正確的知識,把最好的一切留給他們。所以今天過得再怎麼辛苦、疲累,也要全力以赴。相信你也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這本書才會出現在你的手上。但是,如果孩子受你影響最深的,不是你希望留給他們的美好一切,而是「暴怒」的行為時,該如何是好呢?

期望本書能讓家有子女的父母,深刻了解到我們的社會已常態性受到「暴怒」陰影的威脅,因此能幫助他們遠離「製造暴怒」的行為。藉此,期盼今日世上所有的父母與子女,都能過著比昨日更幸福的生活。

期盼我們擁有一個更安全的家庭與社會。

譯者簡介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林侑毅
韓國高麗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博士生,韓國政府獎學金受獎人。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中文系雙學位,副修日文系。譯作涵蓋政經、文學、韓國文化、旅遊、語言學習,譯有《安哲秀的想法》、《像三星一樣工作》、《抒情的力量》、《B 級時代》、《我在首爾慢慢散步》、《我的第一本泰語課本》等四十餘本及多篇韓國漢學論文。

書籍目錄

致, 被兒子搞瘋的媽媽:秒懂兒子心事,療癒媽媽心靈,不吼不叫也能養出好兒子》 

作者序  一本賜予媽媽安慰與智慧的書 

第一章  為了兒子而焦慮的金星媽媽 
因為兒子,媽媽連命都變短了? 
因為兒子,媽媽總得看人臉色? 
媽媽老是有擔不完的心?
為什麼老公和兒子像是同一國? 
兒子最想得到媽媽的認可? 
今天的缺點,可能是明天的優點? 

第二章  試著進入火星兒子的世界吧 
建立父母的權威≠權威式管教 
如何讓孩子遵守約定的規則? 
孩子為什麼只想玩手機? 
媽媽在說,兒子到底有沒有在聽? 
兒子為什麼看起來好委屈? 
落後發展曲線真的很嚴重嗎? 
用黑色畫畫就是有情緒問題? 
孩子,你為什麼這麼害羞? 
我的孩子有暴力傾向嗎? 
攻擊性遊戲到底有什麼魅力? 
兒子太好勝怎麼辦? 
為什麼不想做新的嘗試、不用功讀書? 
孩子為什麼逃避與我溝通? 
兒子總是問我愛不愛他? 
兒子遇上霸凌,該怎麼辦? 

第三章  用對方式,教養兒子一點都不難 
為什麼我總是無法理解兒子? 
兒子不擅表達怎麼辦? 
我的教育信念對實際教育孩子有幫助嗎? 
孩子反應跟育兒書不一樣? 
稱讚可以是孩子學習的催化劑? 
如何將孩子的興趣發展成能力? 
為什麼越鼓勵孩子,他竟越退縮? 
讚美也需要技巧嗎? 
英文能力重要,還是說出的內容重要? 
如何為孩子帶來成就感? 
如何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 
說髒話的孩子,正常嗎? 
如何改變愛說髒話的兒子? 
孩子為什麼不遵守約定又耍賴?
如何應對孩子的牛脾氣?

第四章  放下擔心,陪伴兒子創造未來
教育從激發學習樂趣開始?
兒子的教育不關老公的事?
面對孩子的失敗,該怎麼做?
規劃孩子的人生,為何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
誰該負責找到兒子的夢想?
不能對孩子寄予厚望嗎?
我兒子是不是罹患了抽動障礙?
孩子被診斷為過動兒,該怎麼辦呢?
如何面對鄰居媽媽的善意?
資深老師的建議,就要照單全收嗎?
孩子被我養壞了嗎?
再怎麼努力,都看不到孩子的改變?
如何篩選有用的育兒資訊?

後記  在書的結尾,給所有閱讀本書的男孩媽媽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前言/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暴怒的大人

PART 1 今天,你又在孩子面前發火了嗎?

▎教孩子,讓我感到心力交瘁
 ‧今天依然生氣再反省、生氣再反省
 ‧面對孩子,理智線常莫名斷裂
 ‧週末時,爸爸特別愛發火
 ‧教孩子,為何如此辛苦?

▎發脾氣,讓親子關係徹底破裂
 ‧對孩子生氣,阻礙他的情緒發展
 ‧暴怒,造成親子關係永遠的傷
 ‧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全看眼裡
 ‧父母一定要學會的教養關鍵:等待與尊重
 ‧為孩子付出時,不要超出個人能耐

▎明知不該生氣,為什麼辦不到?
 ‧把「憤怒」美化的社會
 ‧失落的童年,遲來的依賴需求
 ‧為什麼對自己的孩子,特別容易發怒?

BONUS PAGE ►檢測自己的「暴怒」指數


PART 2 當孩子忍耐不了時的6種教養解方

〔Solution 1〕不立刻滿足孩子,他就大吵大鬧
 ──「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為什麼孩子連一點小事也忍耐不了?
 ‧說「等一下」時,就讓孩子稍微等一下
 ‧近來孩子的情緒收納袋越變越小
 ‧強迫壓抑下,孩子的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① 孩子肚子餓就發脾氣,怎麼辦?

〔Solution 2〕孩子固執己見,誰的話都聽不進去
 ──「當孩子想為所欲為時」

 ‧為什麼孩子得聽父母的話才行?
 ‧給孩子明確的界線與原則
 ‧為什麼對孩子大小聲,還是不聽話?
 ‧自尊心受傷,才是孩子聽不進的主因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② 與其轉移注意力,不如將原則說清楚

〔Solution 3〕孩子開始頂嘴、打人、亂丟、吐口水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

 ‧攻擊行為下,孩子的憤怒心理
 ‧當孩子失控時,心裡更不好受
 ‧當孩子犯錯,應先同理他的心情
 ‧讓孩子知道「力量」與「暴力」的不同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③ 因為被欺負,孩子也學會還手

〔Solution 4〕教孩子時,不必在乎旁人的眼光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聽話時」

 ‧管不動孩子的父母很無能?
 ‧在現場說明是非原則,讓孩子邊看邊學
 ‧不論別人怎麼想,我們家都是原則至上
 ‧孩子是雙面人,在家出外大不同
 ‧在大庭廣眾下動怒,孩子的應對能力會退步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④ 如何和鬧彆扭的孩子溝通?

〔Solution 5〕孩子不斷頂撞父母,一句也不讓 
 ──「當孩子理直氣壯地頂嘴時」

 ‧孩子頂嘴時,為什麼我會生氣?
 ‧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聽完孩子頂嘴,再問他:「然後呢?」
 ‧孩子為什麼只跟我頂嘴?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⑤ 現在不管,以後就管不住了?

〔Solution 6〕用盡努力,依然無法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難以安撫時」

 ‧父母也是人,難免有厭煩的時候
 ‧比起「哭鬧行為」,更要注意「哭鬧原因」
 ‧難以安撫的孩子,內心的三種秘密
 ‧讓孩子學會設定情緒的停損點
 ‧四招黃金秘訣,安撫哭鬧的孩子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⑥ 當妻子教孩子的時候,丈夫不該出現的態度

 BONUS PAGE ►面對愛發火的另一半,我該怎麼辦? 


PART 3 當孩子惹父母生氣時的6種教養解方 

〔Solution 7〕媽媽快忙死了,孩子卻依然故我 
 ──「當孩子慢吞吞時」

 ‧為什麼孩子不肯加快速度?
 ‧請用最簡單的思考和方法對待孩子
 ‧教育不是讓媽媽心安自在,而是幫助孩子成長
 ‧看到孩子慢吞吞,父母為什麼會焦慮?
 ‧為什麼孩子不加快速度,你就受不了?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⑦ 為什麼媽媽要扮黑臉,爸爸要扮白臉?

〔Solution 8〕再怎麼哄孩子,也只是徒勞無功 
 ──「當孩子不肯乖乖睡覺、吃飯時」

 ‧讓父母賠上自尊的孩子吃飯問題
 ‧孩子不乖乖吃飯,是出自生存本能
 ‧逼孩子均衡飲食,會影響他的性格
 ‧父母的態度,孩子都放在心上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⑧ 太心急,讓缺乏耐性的孩子更難學會

〔Solution 9〕總是對孩子的表現不太滿意
 ──「當孩子做事不夠俐落、確實時」

 ‧身為父母,得先檢視自己的標準
 ‧標準過於嚴苛的父母,背後悲慘的童年歲月
 ‧非得如此俐落確實,究竟是為了誰?
 ‧孩子做得不好時,只要以身作則地教導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⑨ 你自己看著辦,要我幫你到什麼時候?

〔Solution 10〕管教孩子,用打的最有效?
 ──「管教孩子錯誤的行為時」

 ‧不論是為了何種原因,暴怒就是暴力
 ‧何謂管教?管教是「不行就是不行」
 ‧針對三歲以上小孩的全套管教法
 ‧為什麼管教會失敗?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⑩ 孩子一定要「好好說話」才行?

〔Solution 11〕我好累,孩子別再吵我了! 
 ──「當父母想要休息,孩子卻不斷打擾的時候」

 ‧爸爸和孩子相處時,為什麼容易生氣?
 ‧未滿足的兒時依賴需求,讓媽媽不願親近孩子
 ‧感受不到關愛,孩子自然吵著找爸媽
 ‧孩子信心不足時,就會「找媽媽」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⑪ 凡事都要問孩子的意見?

〔Solution 12〕我家孩子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當孩子不肯嘗試、拖拖拉拉,連簡單的事情也不會時」

 ‧頭腦聰明,卻什麼也不想做的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發火,只會養成不願嘗試的孩子
 ‧對於動作太慢的孩子,需要設定底限
 ‧青蛙們,想想身為蝌蚪的歲月吧
 Think about parenting ⑫ 敏感的孩子,特別難教?

 BONUS PAGE ►保護孩子,遠離暴怒的另一半 


PART 4 如何不讓孩子變成暴怒的大人?

▎輕易動怒的大人,造就不安全的世界
 ‧情緒教養失敗,導致社會案件頻傳
 ‧任何人都無權將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
 ‧自我省察能力與人生發展密不可分

▎老是發火的父母,該如何尋求改變?
 ‧先承認自己的不安和情緒控管有困難
 ‧找出引發暴怒的共通點
 ‧回顧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對陌生人生氣前,想想「他對我重要嗎?」
 ‧就算發脾氣的是對方,也別加以責怪

▎不在孩子面前暴怒的父母 
 ‧虎媽教育,對孩子比較好?
 ‧重新思考「效率」、「迅速」的價值
 ‧觀察孩子,並建立孩子的資料庫
 ‧每天安排十分鐘,作為家庭自我省察時間
 ‧不是無條件忍耐,而是無條件等待

▎對於耐性低的孩子,如何培養他的情緒控管能力?
 ‧「過度縱容」或是「過度壓迫」的教養分際
 ‧三歲以後,就可教孩子「調適情緒」
 ‧不要永遠把孩子放在第一順位
 ‧人格教育上的忠言逆耳
 ‧最重要的是,你對孩子滿滿的愛

 BONUS PAGE ►徹底壓下怒氣的應變之道

精采試閱


致, 被兒子搞瘋的媽媽:秒懂兒子心事,療癒媽媽心靈,不吼不叫也能養出好兒子》 

因為兒子,媽媽連命都變短了?

理解兒子的過程和將男朋友變成老公的過程是完全不同的。男女共同組成家庭時,雙方都需要下苦功,然而母親與兒子之間的問題,卻好像是母親單方面的責任,著實讓人不安。

「因為兒子,我好像快要瘋掉了。」
「老師,因為兒子我都要折壽了。」
這是從大多數男孩媽媽那裡聽到最普遍的抱怨。但是,我感到好奇的是──兒子真的會影響母親壽命嗎?
我找到的答案是:「沒錯!」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團隊以十七至二十世紀的一一〇六名女性與六三六〇名男性為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統計資料顯示,生男孩的女性比生女孩的女性壽命更短。這樣的研究結果表示:男孩生得越多壽命就越短,兩者是有關的。
真是驚人的事實呀!也就是說很多生男孩的媽媽一直抱怨:「因為兒子,我都要往生了」,這樣的話不單純只是情緒的發洩,而是壽命確實正在減少時產生的感受。反之,不管生了多少女孩,也不會對媽媽的壽命產生影響。這就證明了「家裡多少應該要有一個女孩」,這樣的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開授只收男學生的美術班之後,每天都會有很多男孩的媽媽來諮詢。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養育孩子都是辛苦事,但是男孩的媽媽訴苦怒吼的程度卻不太一樣。「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養小孩不是都很累嗎?根本沒差吧?」有些人因為不了解男孩媽媽的心情,可能會事不關己地這樣說,但確實是有差別的。兒子會帶給媽媽一種女兒媽媽絕對不會感受到的痛苦,所以男孩媽媽之間,只要眼神交流彼此就能心意相通。
研究結果中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那就是爸爸不會被任何兒子的事所影響,這大概是因為爸爸和兒子的本性相似,所以對於兒子的奇葩思考,似乎感受到比較小的壓力。
然而,兒子的大小事都會對媽媽造成壓力,這種壓力既是萬病之源,同時也是壽命減少的原因。「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某種行為時,所產生的鬱悶和晦暗」,在這種壓力的影響之下,媽媽會因為不能理解兒子,又不能照著自己的想法走,所以壽命自然因為兒子而減少。
到底為什麼兒子總會做些沒用的事呢?當媽媽猜不出兒子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做這些事的時候,她就會迷失方向。
假設兒子正在挖花盆裡的螞蟻窩,媽媽就會煩惱「該要罵人?還是不該罵人呢?」接著又因為「罵人的話,要用什麼理由才好呢?」而再次陷入苦惱中。如果媽媽曾經挖過花盆裡的螞蟻窩,事情就會有所不同,但是作為曾經是女孩且不曾挖過螞蟻窩的媽媽,終究還是難以理解兒子的舉動。
「警告:有不好的事發生了!」曾經養過兒子的媽媽,腦海中總是充斥這樣的訊息。然而,到底是有什麼不好的事要發生了,卻又無法明確地表達出來,這是每天以及每個瞬間都在發生的事。
媽媽望著孩子的臉,經過一番反省之後,有了以下的想法。
「是不是孩子的行為沒有問題,而是我無法理解孩子呢?」
「身為媽媽的我如果就這樣放著不管,是否會毀了自己的孩子呢?」
「會不會是因為我的不足,才把孩子引導到錯誤的方向呢?」
這種憂慮不斷地累積。在兒子身上找不到任何特殊原因的媽媽,會把錯都怪在自己頭上。尤其是第一次養育兒子的媽媽,非常容易反覆陷入自責、暴躁,最後感到難過的情緒之中。
理解兒子的過程與將男朋友變成老公的過程截然不同。男女雙方相遇後,在歷經衝突、對話、理解,努力消弭彼此不同的過程中,必須雙方同心協力才能達成。然而,拉進兒子和媽媽之間的距離,卻像是媽媽應獨力解決的責任,此種情況會讓媽媽感到更加辛苦。
對於男孩的媽媽而言,第一次接觸與女生完全不同的性別,有關兒子的一切都讓她們很好奇,總覺得要是有養育兒子的解答就好了。
現在就一起來減輕因為無法理解兒子而產生的壓力,為了守護媽媽的壽命,開始理解兒子的旅程吧。

兒子教養百寶箱

剛生兒子的媽媽會因為無法理解兒子而感受到壓力。但請謹記在心,這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因為媽媽的不足而產生。作為女兒出生並成長的女人,第一次碰到兒子這樣的個體,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不要急於想理解他,試著一點一點地慢慢接受吧。

 

媽媽在說,兒子好像都沒有在聽?

男孩和女孩的差別,除了說、寫之外,也能從傾聽別人說話的能力中看出。

每當我看著男孩,發現他們想要好好表現以得到認可,卻無法如願而看起來悶悶不樂時,我的心裡常常很不是滋味﹔甚至他們在學校裡總是被同年級的女生排擠,有時還會被小一、二歲的妹妹欺負。自古以來男性與生俱來的特性,雖然如同充滿精力的老虎,但在靈活敏捷的兔子社會中,老虎寶寶失去了立足之地。
為了從媽媽和老師那裡得到認可,而壓抑天生的特性,把自己塞進框框裡,導致男孩從小就受了很多苦。
在我們美術研究所的課程中,選用男老師教男孩美術的其中一個理由,即是能夠讀懂男孩心的大人越來越少。在小學老師的男女比例中,女老師就接近九十%,在幼兒教育中女性則佔了九十七%,家裡主要的養育者也是媽媽。如此一來,男孩從小遇到的大人中,女性占了絕大比例。
世界上大部分的兒子都生活在媽媽的誤會中。雪上加霜的是,他們化解誤會的能力明顯不足。男孩子中也有話很多的孩子,但是仔細聆聽那些孩子的話,全都是像變形金剛汽車(Turning mecard cars)這類主題,或他們自己才關心的事。令人遺憾的是爸爸雖然懂,但大多數的爸爸也缺乏足夠的轉譯能力,讓媽媽能夠了解兒子的心。
「本來男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
這已經是爸爸幫兒子辯護時,所能說出最好的話了。然而,這種說法卻不足以說服媽媽。從媽媽的立場來看,這說法只是丈夫對兒子不用心,且對教育孩子感到厭煩的而已。
幾位兒子是美術課學員的媽媽,總是聚在一起等孩子下課。有一個媽媽說了這樣的話,讓其他媽媽都笑著附和。
「我的兒子啊,好像是為了讓我罵才出生的。」
「我家孩子也是!」
「天啊,我們家也是這樣,連老公都是。」
為什麼兒子常常被媽媽罵,是因為媽媽不知道「兒子」有個天生的特質就是「耳朵聽不太到別人說話」這件事;這並不是說兒子的聽力比女兒差,而是傾聽別人說話的能力較差。雖然我在看到研究資料之前,也曾想過這是否為偏見,但確實如此。
除了能從說寫能力看出男女差別之外,傾聽別人說話的能力也有差異。總歸一句,就是兒子聽不太到「人說話的聲音」。
如果媽媽已經大聲制止了,兒子還是擺明無視媽媽,下次請暫時停止手邊的工作,用雙手捧起兒子的臉與他對視,並再次下達指令吧!對視提問的話就不會有誤會了,搞不好兒子還會用「現在才聽到」的表情天真爛漫地回答你。
這種事情也會發生在教室裡。面對無法專心聽老師說話的男孩,這時只需要把他的座位移到老師旁邊,就能解決問題。
當然,並不是所有精力旺盛的孩子都是因為聽力問題,所以解決方法並非絕對。但是,對於被質疑有過動症(ADHD)的孩子,讓他把座位搬到教室前面,症狀就會有所緩解的報告,的確值得我們關注。
請養育兒子的人記住這個事實──男孩在聽覺的專注力本來就比女孩差。明白了這個事實,看著對自己說的話不應聲,只顧著玩玩具的兒子時,媽媽的滿腔怒火大多能漸漸平息。要是不知道兒子的特性,小誤會逐漸累積而忽略了孩子的可能性,那該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啊!
但家裡除了兒子之外,還有一個耳朵聽不太到的人,那就是兒子的始祖,別名大兒子,也就是兒子媽媽的老公。這位真的是收到很多人舉報說耳朵聽不太到。
老公在家裡看棒球時,是否把音量調得很大聲?這並不是想要惹惱太太,而是因為聽不太到人的聲音。如果妳把這兩個男人的特性與共通點串在一起理解的話,心裡長期的抑鬱與不悅將會得到舒緩,內心會變得更柔軟。
把以前的回憶翻出來看看。媽媽因為睡眠不穩的寶寶,每小時就要從睡夢中醒來一次。每當寶寶又開始哭鬧時,先睜開眼的通常都是媽媽。她們總是睡到一半,眼睛還睜不太開,迷迷糊糊地安撫孩子,這時身旁睡到打呼的老公,就顯得很討厭,但是他生來就是如此,不需要刻意去理解,只要以這種心情來想他,便能夠放下怒火了吧!
準確來說,男人並不是聽不到「聲音」,而是聽不到「人的聲音」。男人雖然聽不到孩子的哭聲,但是卻神奇地能聽到自己車子的警報聲,甚至能分辨出鄰居車子的警報聲和自己車子警報聲的不同之處。
請記住,男人和女人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問題總是始於誤以為對方和我是一樣的。
認知了這個前提,以後聽到兒子在學校無法集中精神上課的評論時,不要驚慌,可以試著拜託老師讓孩子坐在稍微前面的位置,試試看是否有效。

兒子教養百寶箱

如果想告訴兒子什麼,不妨雙眼對視,面對面地告訴他,並試著問他問題來確認他是否真的理解。這樣一來,就不會產生誤會了,搞不好兒子還會用「現在才聽到」的表情天真爛漫地回答你。

 

建立父母的權威≠權威式管教

如果媽媽因為害怕讓孩子感到失望,而在必須管束孩子行為時無法堅持立場,早晚有一天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媽媽不是跟你說過不要這樣做了嗎?」
「嗯?明明就沒有!」
育兒方式也是有趨勢的。直到幾年前虎媽還是潮流,而最近的主流則是主張媽媽就要像朋友一樣,因此,到處都可以看到無法管束兒子的媽媽。
諮詢時,經常可以看到愛對媽媽發脾氣的孩子,無法插進老師和媽媽的對話時,為了排遣無聊而吵著要媽媽讓他玩手機。這類情形司空見慣,甚至有些孩子不是徵求許可,而是以交易的口氣來說話。
「媽媽,我好無聊。」
「忍耐一下,媽媽和老師說一下話。」
「啊,那我要玩遊戲。」
「你這禮拜不是玩很多了嗎,我跟你說過不可以了吧?」
「啊,……就很無聊嘛!那麼我要做什麼?」
「哎呀,真是的,只有今天喔。」
如果媽媽因為心軟不想讓孩子感到失望,或是為了鼓舞孩子,而在必須管束孩子行為時,無法堅持立場的話,早晚有一天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孩子憑著第六感知道媽媽在什麼時候最心軟,什麼時候會乖乖地交出手機。
媽媽喪失對孩子的約束力,換句話說就是失去作為父母的權威。雖然常有父母對權威式管教反感,但是﹁權威式管教﹂和﹁有父母權威﹂兩者截然不同。為了培養孩子的創意而不去限制他的各種想法,和失去權威也有明顯差別。
孩子發現有趣事物而唧唧喳喳說個不停時,就算很累還是要傾聽他說的話;但是在媽媽和其他人說話時插嘴,用耍賴口吻的方式開口要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這類行為必須被堅決制止。此時,媽媽有邏輯地對孩子說明為什麼會遭受約束,也是很重要的。雖然當孩子用玩具玩行星戰爭遊戲時應該給予尊重,但是亂丟玩具、威脅弟弟妹妹這樣的行為,媽媽還是應該斷然制止。
很多情況都會導致媽媽失去權威。第一種情況是媽媽該在哪些事情上制止孩子,無法建立明確的基準。可能是在不該制止時卻過度壓制孩子的行動,導致切斷了和他之間的交流;或是該制止卻不制止,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
舉例來說,孩子正在認真地畫畫,仔細一看,卻發現他畫的是機器人進行攻擊的場面,這時我們是該制止呢?還是不要制止?一般的媽媽並不喜歡孩子畫具有攻擊性的圖畫,看到圖畫裡有著機器人或汽車導彈,兒擔心兒子會有暴力傾向的媽媽總會這麼說:「民俊,別畫這種圖畫,這是不好的畫。」
那麼兒子會怎麼反應呢?孩子並不會覺得:「啊,這種畫是不好的畫,以後應該不要畫了。」反而會想:「媽媽不喜歡這樣,所以不該在媽媽面前畫。」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躲在媽媽看不見的地方畫攻擊性圖畫。單純叫孩子不要畫,只是在壓制孩子的行動,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當孩子不願在媽媽面前展露真正的自己時,就是問題的開始,他會在媽媽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成長。
兒子抽菸或是打架等脫序行為,並不是媽媽真正的危機,是當孩子和媽媽之間斷絕真誠的對話時,才是危機上門的時候,隨著時間流逝,媽媽所認知的兒子將和教室裡的兒子,漸漸產生差距。讀國中的兒子即使學會了抽菸,仍願意向媽媽傾訴自己真實的苦惱,可以一起討論抽菸這件事的話,不管什麼問題都能被修正;但是交流的渠道一旦斷掉,即使像是忘了準備上課用品的小問題,也會成為斷絕關係的關鍵事件。
導致媽媽失去權威的第二個情況是媽媽面對孩子的本性時,沒有與孩子好好地溝通,堅持自己才是正確的方向來解決問題。這樣做無法解決問題,而是逃避問題。如此一來,只堅持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成長過程中,兒子將無法正確自我面對問題,甚至試圖私下解決。
雖然每個人長大時多少都會經歷矛盾、誘惑及選擇等,但若家人在童年時期無法以同理心來看待,而選擇逃避,這些問題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傷口,不斷化膿腐爛而無法結痂痊癒。
我們在制止孩子的行動時,理解他們的本性並劃定底線是相當重要的。舉例來說,每個人天生都會說謊,但是如果媽媽堅決自己的信念,以「別的我就算了,但我絕不能接受說謊」這樣嚴厲的措詞來責罵孩子,只會導致兒子喪失自尊,而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自然也無法解決孩子愛說謊的壞習慣。
「說謊的人是真正的壞人,媽媽絕對不能原諒說謊的人!」
如果平常就對孩子說出這種類似威脅的話,孩子並不會長成不說謊的人,反而會成長為說謊時絕對不被人發現的孩子。孩子說謊並非因為本性不好,幾乎所有人都會害怕謊言被拆穿的情境,何況是非價值觀還不明確的孩子。謊言是人的一部分,人們天生就會說謊。
反之,如果讓兒子知道人都有可能會說謊,並為他製造能夠安心坦承的環境,就能夠不傷害孩子的自尊,矯正說謊的壞習慣。
這樣的比喻可能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矯正孩子說謊的行為,就像驅魔師在驅逐惡靈。電影裡要驅逐附身在孩子身體裡的惡靈時,驅魔師一定會讓惡靈主動說出自己的名字。趕走附於孩子身體裡的謊言時,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讓他坦白的氛圍。當孩子自己主動坦承說謊時,父母則要為他的成長特別給予高度讚揚。
「任何人都會說謊,但承認說謊這件事,卻是最有勇氣的行為喔!」
那麼孩子就不會否定曾經說謊的自己,反而可以接納並寬恕自己。此外,還可以避免出現罪惡感,或出現把自己一分為二的傾向,從而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力量。
這是我在經營美術研究所這七年期間,觀察無數媽媽與兒子所得到的感受。讓孩子產生改變的力量,始於面對與承認兒子的本能。當老師在課堂上所看到的孩子狀態,和媽媽看到的狀態一致時,孩子就能在安穩的自我裡成長茁壯。
看到兒子不足的一面時,如果無法讓他勇敢面對自我,將來在面對充滿危險且險惡的現實生活時,孩子會選擇逃避或者變得暴力,最終成長為內心脆弱的大人。別忘了!兒子今天做出的不良行為,可能是我們昨日逃避的小習慣所致。

兒子教養百寶箱

兒子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耍賴或突然變得暴力時,必須要嚴厲地制止。這時,媽媽以有邏輯的方式對兒子說明理由,也是相當重要的。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Solution 1﹞
不立刻滿足孩子,他就大吵大鬧
──「當孩子一點也忍耐不了時」


CASE ►

從剛才起,敏秀(四歲)一直站在玩具收納箱前大吼大叫。
「我叫你拿下來!快點快點!我叫你現在拿下來給我!馬上!」
孩子的嘶吼聲近乎悲鳴。他希望媽媽幫他把玩具收納箱上的積木拿下來。通常出現這種情況,媽媽會立刻走過去,把東西拿給他。因為敏秀是脾氣倔強、個性急躁的孩子,如果不立刻回應他,後果可不是媽媽可以承擔的。
但是媽媽正在餵妹妹敏珠(三個月)喝奶,今天無法立刻回應孩子的要求。敏珠出生時體型較小,嘴巴也小,得試過好幾遍才能讓她順利吃奶。現在敏珠總算津津有味地吃著奶。媽媽以溫柔的口氣半哄半勸地對敏秀說。
「敏秀阿,敏珠正在吃ㄋㄟㄋㄟ。你可以等我一下嗎?」
媽媽話一說完,敏秀又拉開嗓門大吼。
「不行!不行!現在立刻拿下來給我!」
「對不起,再等一下。敏珠等一下就會吃完了。」
丟擲東西的哐啷哐啷聲忽然傳來。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不幫我拿!」
「喂!你在丟什麼?媽媽現在走不開,這樣也等不了?妹妹吃ㄋㄟㄋㄟ是會花多少時間?你等著瞧,看我等下怎麼修理你!」
敏秀聽見媽媽的話,氣得用力跺腳,使勁發出幾乎要掀翻屋頂的哭聲。


▍為什麼孩子連一點小事也忍耐不了?

孩子忍耐不了的原因,大致有三個。第一,因為孩子本身較為敏感。這是指那些從小在陌生的環境下特別容易緊張,或是環境稍微改變就難以忍受,或是在不安的環境下容易感到煩躁的孩子。不能說這些孩子較缺乏耐心,就算受到相同的刺激,這些孩子感受到的不適也比他人高出數倍,強度甚至可能達到極度痛苦、難受的程度。因此他們發出求救,希望藉此減緩自己不安的情緒。因為再也無力承受痛苦,只能發出希望父母盡快拯救自己的聲音。當然,在回到他們所能接受的程度之前,外在的一切都無法忍受。所以過度敏感的孩子,看起來像是嚴重缺乏耐心的樣子。

第二,因為性格急躁。如果說第一類孩子是因為不安而焦躁,那麼第二類孩子則是因為衝動、無法專注而心情急躁。因為性急,便無法具體判斷當下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

第三,因為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忍耐的方法。無論是沒有教導,還是教導的方式錯誤,這類父母大多也是缺乏耐性的性格。正如前述敏秀的案例,無論再怎麼說明情況,孩子也無法忍耐,於是媽媽跟著生氣,「喂!我不是跟你說過,媽媽正在餵妹妹吃ㄋㄟㄋㄟ?為什麼一下子也忍耐不了,非得這樣大吵大鬧?」這種情況,就相當於第三個原因。

第一與第二個原因,多是由於先天的特質引起。所以我們必須無條件接受孩子的特質嗎?當然不是。會受到先天特質影響的孩子,主要是在新生兒期或是滿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期。但是在此之後,天生特質就不是絕對的影響條件。先天的特質,並不會讓孩子一生的性格就此定型。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各種交互作用與經驗的累積,性格才會逐漸成形。即使滿兩歲以前,孩子非常難搞,未來如何與父母互動、經歷過什麼樣的經驗,將會決定他未來南轅北轍的性格。

例如有些孩子觸覺相當敏感,特別害怕洗頭。他們最厭惡的是水滴不停從臉上流下的感覺,也無法忍受肥皂水流進眼裡,刺激眼睛,造成視覺短暫模糊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應先讓孩子站好,做好避免水或肥皂水流進眼睛的預防措施後,再快速幫孩子洗好頭。這麼一來,孩子才不會變得更敏感。如果媽媽不能體諒孩子天生的特質,硬是將孩子夾在媽媽的手和腰間,臉部朝上,強行洗頭,那麼孩子甚至可能對無重力的狀態產生恐懼,變得更難安撫、更敏感。

當孩子過於敏感時,父母會更害怕面對孩子,因為他們無力解決孩子可能出現的反應。於是在問題出現的當下,只好任由問題發生。那麼孩子自然學不到解決該問題的方法。

反之,誓言解決問題而給予更強烈的刺激,孩子將因此陷入恐懼。這麼一來,未來即使出現一點風吹草動,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受到攻擊。以為別人總是在攻擊自己的人,人際關係將日漸孤立,容易與他人形成對立的關係。即使他人無心說出的一句話,聽在他耳裡卻是不同的詮釋,急著追問對方:「你剛才說什麼?」直到對方道歉才肯罷休。即使彼此關係親密,只要發生一點不愉快的小事,可能立刻演變成敵對的關係。

關於用錯誤的方式對待敏感的孩子,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怕生」。孩子過於怕生時,父母們使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父母對那樣的情況手足無措,孩子也痛苦,乾脆避免和陌生人接觸的機會。我曾經遇過一位媽媽,只有在清晨才推著嬰兒車外出散步。如此一來,孩子完全失去了發展人際能力的機會。即使孩子覺得痛苦,又得承受短暫的壓力,也不應該隔絕所有刺激。

第二,接觸更多陌生人,讓孩子自行克服困難。這也不是恰當的方法。對於嚴重怕生的孩子,如果持續施以強烈的刺激,孩子只會變得更加神經質。別說是改善怕生的問題,孩子甚至可能變成更怕生、更敏感的孩子。

雖然沒有必要刻意接觸更多陌生人,不過試著讓孩子過著正常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降低對陌生人的警戒心與恐懼,並逐漸增加與陌生人接觸的經驗。唯有如此,才能將這些經驗導向好的方向,使其內化為改變自己的力量。

例如登門拜訪親戚,當孩子哭得淅瀝嘩啦時,應將孩子抱起,停留在原地。因為此時抱著孩子離開,一回到原本位置後,孩子又會繼續哭。如果已經進入屋內,別急著移動位置,先將孩子抱著不動。此時,旁人不可盯著孩子看或是和孩子說話,這也是另一種刺激。面對陌生人而承受壓力的孩子,正艱難地對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刺激。如果又出現新的刺激,孩子將無力承受。即使用購買糖果、巧克力或是玩具等誘惑安撫孩子,也無濟於事。孩子嚴重怕生時,所有人只要與孩子保持稍遠的距離,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就好。

在孩子的哭聲減弱之前,媽媽只需要持續輕拍孩子的背,輕聲說「沒事,別怕」。孩子哭了一陣子後,轉向四周察看,確定這段時間沒有任何人對自己造成威脅,也沒有發生任何事,便可逐漸鎮定下來。於是對陌生環境的正面經驗再添一筆。藉此,孩子將可自行習得緩和怕生情緒的方法。

在過於敏感的孩子中,當然也有大量暴露在陌生的環境下,就能達到改善效果的情況。假設孩子每次到了大賣場,就用手把耳朵摀住,全身害怕得瑟縮起來。原因可能是賣場內人來人往,各種聲響吵雜,因而對此感到恐懼。所以孩子每次走進賣場內,總是放聲尖叫。此時父母千萬不可對孩子動怒,責備孩子:「大賣場都這樣吵吵鬧鬧的,哪有安靜的大賣場啊?難得來一次,都是你把事情搞砸了。」如果父母這樣責備孩子,孩子將更難克服自己敏感的情緒。

這時,父母其中一人不妨將孩子帶出賣場外,坐在戶外的長椅上。一邊吃著賣場內買來的冰淇淋,一邊在賣場外等待。而另一人買完東西後再出來。如此一來,孩子將留下「那天去大賣場還算愉快」的記憶。那麼父母下次提議「一起去大賣場吧?」的時候,因為之前留下好的記憶,孩子自然欣然同意。這次到了大賣場,多停留一陣子後,孩子感到不自在時,再離開賣場即可。像這樣讓孩子在不適感逐漸緩解的情境下持續進行練習,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說「等一下」時,就讓孩子稍微等一下

如果孩子像前例的敏秀一樣大吵大鬧,父母該如何處理呢?在那樣的情況下,敏秀必須懂得忍耐與等待。如果孩子不會,就得教育他。而教導孩子忍耐、等待時,與父母所熟知的方法不同。不是任何時候都能使用命令的口氣,告誡孩子:「吵死了!現在不是處理你事情的時候。給我等一下!」也不必用道歉的口氣告訴孩子:「對不起,媽媽應該立刻幫你的,真的很抱歉。現在妹妹正在吃ㄋㄟㄋㄟ,可以再等我一下嗎?」最重要的是立刻回應孩子的話。
「媽媽聽見了。你現在要我幫你拿收納箱上的積木對吧。好!我知道了。」
接著繼續餵妹妹喝奶。不久後,孩子可能大罵:「為什麼說要幫我拿,還不來幫我拿!」一邊催促「快點!快點!快點!」這時媽媽得先強調已經聽見孩子的要求,再說明規則。
「妹妹再過一會兒就吃完ㄋㄟㄋㄟ了。吃完後,我立刻過去幫你拿。你先等一下,我現在沒辦法放下妹妹。」
如此說完後,孩子想必不會說:「是,我知道了。我了解現在的情況了。我會乖乖等你。」如果是過去不曾受過等待訓練的孩子,即使父母這麼說,他們仍會繼續哭鬧。但是就算如此,也應任由他們哭鬧。無論孩子在等待期間說了什麼、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全任由他們去。偶爾可以看著孩子的臉,說聲「等一下」。
然而一般在這種時候,父母通常無法對鬧脾氣的孩子置之不理。「你不能安靜點嗎?」「吵死了!」「你再吵的話,樓上的奶奶就要下來了。」「非要我用罵的你才聽得懂嗎!看媽媽過去怎麼修理你!」只好用這種方式持續刺激孩子。然後老大繼續吵鬧,老么又得餵奶,這種情況令父母一個頭兩個大,連自己也忍無可忍了。

要教導孩子忍耐與等待,必須增加他的經驗。無論孩子再怎麼吵鬧,父母也不可給予正面回應。既然已經訂下規則,媽媽就得餵奶餵到底,甚至等妹妹打完嗝後,再放下妹妹,說聲「好了,現在可以幫你拿了」,再回應老大的要求。拿東西給孩子的時候,記得稱讚他「謝謝你等我忙完」。唯有如此,孩子才會學到這樣的經驗:原來媽媽叫我等一下的時候,不管我這段時間再怎麼鬧脾氣,也只是徒勞無功。另外,父母有時也可以善用短暫的十分鐘,讓孩子學會等待。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等待,卻又持續做出責備、威脅孩子等的負面行為,那麼即使是相同的十分鐘,孩子也學不到任何忍耐的方法。當父母不說任何一句否定的話,也不以暴力的言語或行為相向時,孩子才能學到在這個與他人共存共生的世界中,有時也必須為彼此等待與忍耐。

爸媽必讀教養套書: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再也不當吼爸吼媽

關閉視窗
  • 114010210002_01.jpg
  • 114010210002_02.jpg
  • 114010210002_03.jpg
  • 114010210002_04.jpg
  • 114010210002_05.jpg
  • 114010210002_06.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