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親子教養
  3. 生活教養
全站分類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快樂fun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自信


活 動 2024聖誕節:全館3本75折、大套書72折

定價:350元 
優惠價:79 277元    
  無法購買





內容簡介

拒絕追求分數,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一本給非典型父母的教養書

「一下迷路一下爆走」29萬粉絲靜心等待,
迷路媽第一本針對「家有7~12歲學齡兒童」的非典型父母所寫,
透過她12年來親力親為、用時間驗證出來的獨家教養哲學
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愛上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讓被迫服從於「學歷主義」的父母,彷彿看到了一絲「快樂成長」的曙光。

► 直昇機父母Out!Fun養?放養?孩子到底要怎麼養?
迷路媽──
天啊!!!
妳怎麼讓小學生下廚?割到、燙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玩寶可夢? 被車撞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孩看漫畫? 那種東西很不正當耶!
妳怎麼讓小孩養這麼多寵物? 又髒又臭還有細菌,萬一感染怎麼辦?
仔細想想,比起費時引導、費心啟發,這些大人的作法相對更輕鬆。
「禁止」最快速
「限制」最省時
「打罵」最乾脆
「控制」最保險
「命令」最直接
「服從」最省心
「不准思考」最安全
「方便管理」最要緊
「跟隔壁王太太的小孩一較長短」最精準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裡,「嚴教」是父母頭上閃耀的皇冠,
像我這款老木,累得要死還得背上一個「放牛吃草」的罪名。
你一定不知道當個放牛吃草的牛仔媽有多難?
無垠的草原那麼大,你得陪著又不框住、顧好又不拴死、放手卻不放任,
除了一路耐性引導方向,還得研究哪裡才有充滿養分的牧草與水源,
日復一日花上大把大把的時間陪伴牛兒慢慢長大。
牛仔媽媽也太忙了吧?但是小牛會很獨立,爸媽會很快樂喔!
而且以啟發取代控制,用陪伴搏感情,
因為你的「愛」和「陪伴」,孩子絕對有辦法讓你驚豔。
這才是放養式教育!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
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如人間天使。

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
本書實踐了「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網友熱情回饋】
「其實我們也在學習當父母,謝謝米米寫出來讓我們醒呀!」
「現在怕麻煩的父母,幾年後可能會變成麻煩最多的父母!牛仔就算忙到不行,也是值得啦!」
「我總是對『輸在起跑點』『沒有競爭力』的想法感到困惑!但我只希望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放手,是最難的課題,對孩子卻是最好的。」
「天吶!終於有人說出牛仔的心聲啦!放牛吃草要盯住又不框住,希望有人能懂啊!」

【本書特色】
該如何與孩子討論生與死的生命議題?
該如何放手孩子向外探索世界?
該如何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主動追求?
該如何從孩子的高度、看到孩子的世界?
該如何陪孩子看見愛、學會愛、擁抱愛?
該如何養出獨立、自主又自信的孩子?

不只是孩子有問不完的為什麼,當孩子出生之後,每個父母內心的天秤也在不斷左右搖擺,我該這樣做嗎?我該那樣教嗎?隨著現代社會的生活型態轉變,越來越多的「非典型父母」渴望跳出傳統視野,尋找屬於自己的教養觀。身為資深過動兒的迷路媽,擁有一顆從來沒長大的心,能看到孩子眼裡的不一樣,不同於名人專家的理論型教養,而是實實在在的於生活中實踐牛仔媽教養法。

※ 除了迷路媽有系統的教養分享,更有迷路、DD精彩的實做案例。
理論、實務兩相對照,提供讀者父母更清晰的教養輪廓。

► 不管別人怎麼看,你,就是你
長大後,我們總是忘了大人「討厭的樣子」,
我們都忘記「愛」孩子的初衷,只想用各種標準「管教」小孩。

►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陪伴孩子發現問題的癥結,用兒童的語言一起找到解決的辦法;
在達成任務後更要加倍讚美,引導他們從付出裡得到掌聲,找到更好的自我定位。

► 限量版靈魂,不需治療,只需珍藏
當ADHD(過動症)迷路媽,遇上ADD(多動症)大兒子+ADHD小兒子,
堅持小孩不吃藥,她說:「陪伴」是最好的教養方式沒有之一。

► 給予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孩子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
透過自身熱情而學習來的知識,總能扎根靈魂,永誌不滅。
那些養分也因著主動追求而成為厚實的深度。

作者簡介

作者/米米(迷路媽)
這是個很不一樣的老木,從事廣告文字工作,
是個資深過動兒,個性迷迷糊糊大而化之,
但好處是腦袋靈活熱愛進化,
同時又兼備廣告人「以客戶的語言打動客戶」的能耐。

老木還認為這世上沒有任何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每個人都是既獨特又美麗的個體,
每個孩子都是宇宙獨一無二的傑作,
沒有一個靈魂應該穿制服。

就這樣,一個單親媽媽帶著ADD的大兒子和ADHD的小兒子外加一狗五貓,
他們寫下全天下最諧趣的喜劇人生。

作者序

天啊──牛仔很忙!

天啊──
妳怎麼讓這麼小的孩子切肉?割到手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學生下廚?燙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朋友自己生火烤肉?燒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鬼洗這麼多又重又大的碗盤、鍋子?摔破了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玩寶可夢?被車撞到怎麼辦?
妳怎麼讓男孩穿粉紅色的衣服和鞋子?那樣怪怪的吧?
妳怎麼讓小孩看漫畫?那種東西很不正當耶!
妳怎麼不讓孩子補習?輸在起跑點怎麼辦?
妳怎麼讓孩子離開體制?這樣他以後哪有競爭力?
妳怎麼讓妳兒子跟那個壞學生一起玩?被帶壞怎麼辦?
妳怎麼讓小孩養這麼多寵物?又髒又臭還有細菌,萬一感染怎麼辦?
妳怎麼讓兒子自己做決定?妳這個大人當假的啊?
妳怎麼能容忍孩子犯錯?這麼簡單的事也做不好?

天啊── 台灣的大人哪來那麼多的天啊!
不過仔細想想,比起費時引導、費心啟發,這些大人的作法相對更輕鬆。

「禁止」最快速,「限制」最省時,
「打罵」最乾脆,「控制」最保險,
「命令」最直接,「服從」最省心,
「不准思考」最安全,「方便管理」最要緊,
「跟隔壁王太太的小孩一較長短」最精準。

只要將這些概念統統打包在一起,似乎就成了亞洲人獨特的「嚴教觀點」。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裡,「嚴教」是父母頭上閃耀的皇冠,像我這款老木,累得要死還得背上一個「放牛吃草」的罪名。

天啊──(換老木吶喊)
你一定不知道當個放牛吃草的牛仔有多難?

無垠的草原那麼大,你得盯著又不框住,顧著又不拴死,除了一路耐心地引導方向,還得研究哪裡才有充滿養分的牧草與水源,日復一日花上大把大把的時間陪伴牛兒慢慢長大。

講到這裡,老木終於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大人寧可抓緊也不放手了。
天啊──那是因為牛仔真的會很忙啊!

後記

如果說,這世上即便DNA相同的同卵雙胞胎都不可能擁有百分之百相同的指紋,那麼「教育」又怎麼能以工廠大量複製的模組概念來進行?孩子的靈魂又怎麼能穿上統一的制服?

身為爸爸媽媽,我們的腦袋必須時時更新版本,拿掉教條,擺脫框架,我們不盲目從眾,因為我們知道擁擠的地方不見得是好地方。親子與教養應該是一場客製化的精心款待,越合身,越美麗;剪裁越細緻,孩子越能溫柔相應。

目前你我的孩子都還小小的,未來需要克服的艱難也還多著呢!但這一路你我相伴就不難行,即使用盡洪荒之力也不寂寞,感謝你一直以來的陪伴,米米,迷路和DD,有你真好。

繪者簡介

繪者/迷路
目前11歲,出生時曾被醫生判定腦部運動神經受損,
將會是個終身不良於行的腦性麻痺兒,
後來憑著米米、外公與外婆永不放棄的愛與付出,
抓緊早療黃金期,日以繼夜提供復健,
後來迷路不但能跑能跳還很會扭屁股!

小一的時候,迷路因為上課恍神太嚴重,
自主能力落後,被判定為重度ADD(注意力缺失型過動症)以及學習障礙,
醫生的結論是「不吃藥就沒有明天」。
但因著充滿耐性與包容的好老師以及米米的多方嘗試,
從過敏原檢測、食療法、運動訓練等各方向著手,並發現天賦、給予無盡鼓舞,
迷路不吃藥卻一路快樂向前,從慢慢進步直至超越同儕。

這個在自然生態、科學與哲學等面向上超越同齡的小孩,
平時除了愛畫畫之外還是個烹飪高手,日常家事也一把罩,
為了追求獨立思辨與自主學習的能力,目前已與體制教育分道揚鑣,
在體制外展開既精彩又熱血的學習之旅。

書籍目錄

推薦序
純種地球人必讀的教養絕招 李佳燕
我們需要一場「拯救童年」的改革 幸佳慧
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 魏瑋志(澤爸)

自序
天啊──牛仔很忙!

Lesson 1
迷路爆走養成史~關於愛與成長
我是這樣生出迷路的
給公公的情書
寶貝,你不慢
烏鴉反哺
身教潛移默化的威力
為了愛付出,是件打從心底快樂的事
除了陪伴,也多了一份懂得
一份美好的緣,絕對值得等待
給孩子一隻寵物,給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
愛的平權論
情和義,值千金
離開是宇宙給孩子的任務
童年與青春期之間的小浪漫
哲學家vs.小屁孩
我看到你眼裡的我自己
內褲小童,大師境界
烏托邦之門
鳥鳥為什麼要一直飛
頑皮是小朋友的超能力
男孩不哭?
小男孩的收藏,不倒翁的哲學
九九乘法地獄魔咒加持法會
關於生與死,迷路的彩虹哲學
靈魂的模樣


Lesson 2
乖小孩,多無趣~學習這件事
老木很怕養出草莓族,所以老木不當草莓農
不算分數的學分
不停老人鹽,烏龜在眼前
回頭,是美麗的岸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鼓勵的祕訣~改變媽媽的視角
天生一百分的孩子
每一條半徑,或長或短都能畫成一個圓
「相信」就是一種信仰,可以扭轉一個孩子的命運
為平凡的小日子添上一閃一閃的小星星
看不見的北極熊
創作創作,要先創才能作
家書:不背成語,不講起承轉合;孩子,我要你把作文寫到心裡面
迷路新詩創作──〈不完美〉
沒有用的書
我們的教育常常是一連串未經思考後的謬論
一邊流淚一邊前進vs.一邊微笑一邊前進
越難的事越好玩
不要十年後的感激,只要這一刻的感動
當個愛的資優生

Lesson 3
你們是為了讓這個星球更美而著陸的天使~家有動動兒
啊你是有病喔 !?
這樣的正常很異常
醫生說是一種病,我說是一份祝福
多動症是一種人格特質
不再便宜行事,除了藥物的選擇
我家的多動症寶貝,不吃藥,飛更高
懶得陪伴之後,藥還是解藥嗎?
小捲毛迷上鏡頭裡的世界
限量版靈魂,不需治療,只需珍藏
你們是為了讓這個星球更美而著陸的天使

Lesson 4
只有兒童好,國家社會的未來才會好~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不一樣,又怎樣
孩子愛誰是他們的事,他們開心就好
孤獨不等於寂寞
框架其實是一種依賴,拆了它,讓孩子學會靠自己
體制教育,Bye了,我們分手吧!
江戶時代的神奇寶貝
歷史課好好玩
回家作業好好玩
玉米與老鼠
不肯請假的學生,超愛上學的小孩
孩子的智慧怎麼來?
一個毛頭小童的願望
一場寶可夢的修行
地球媽咪vs.外星老木
後記

精采試閱

Lesson 1 關於愛與成長
我是這樣生出迷路的

‧ 灑狗血八點檔變超勵志喜劇
曾經有一個女人,懷孕三個多月就破水了,在醫院躺到七個月生下早產兒,沒多久這早產的孩子被醫生判定是下半身不良於行的腦性麻痺兒;由於先天不足的因素,孩子從小病個不停,六歲之前幾乎是在醫院裡長大,七歲後還發現他是個多動症、學習緩慢的兒童。
這個女人懷著第二個小孩時遇到金融風暴,公司裁撤了整個單位,四代同堂的一家人,生計出現困窘,最慘的是幾年後,女人的婚姻出狀況,最終以離婚收場。
這故事聽來悲涼、淒慘嗎?
三立八點檔導演肯定會說這是個灑狗血的好材料。
不過事實上,這個劇本後來卻被改寫成周星馳的勵志喜劇,。而劇中演員就是我們一家人
面對可能終身坐輪椅的孩子,我們一點也不想向命運低頭,外公、外婆帶著這個孩子──迷路──奔走公立醫院之間,排隊復健;一個星期跑好幾家,每次從掛號、等待到療程結束都要花上三、四個小時。一向粗獷的老派男人──外公,為了小孫子進修保母課程,學習復健技巧,希望除了固定的公立醫院排程,還能一日多次居家加強。
結果抓住了黃金早療期的迷路不但沒有不良於行,後來能跑、能跳,還能扭屁股(迷路扭起來真的很騷。)

‧ 人生就是不停打怪破關
幾天前,當迷路沮喪地對我說:「米米,我每次上體育課都是全班跑最慢的。」
我緊緊地摟著他:「寶貝,你要謝謝公公、婆婆向老天替你討回一雙腿,你能走已經是奇蹟了!」
我也感謝金融風暴,原來宇宙自有安排;祂不讓我當上班族,是因為我可以當老闆;感謝失敗的婚姻,命運對我很寬容,容許我這樣一個性格上多所缺失的人重獲自由,可以不做人妻、不當媳婦,這是恩典。每次想到這兒都覺得爽,畢竟能提前寫完功課是件很快樂的事啊!
一路就這麼歪七扭八地走來,體驗格外深刻。
原來老天爺開發了各式各樣難度極高的實境遊戲,祂不是要你認輸,是要你破關。

Lesson 2 關於學習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有些人認為對孩子過度讚美或鼓勵,會養成一種自以為是的人格,會讓孩子因為過度膨脹而無力抵抗失敗或挫折的壓力。
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與其說「過度的」讚美,不如說是「無效的」讚美,其實只要用心研究一下,「鼓勵」對人類所能達成的腦內效果(包括大人),就一定能理解「有效的讚美」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方法對了,用再多,也不怕過度。
我來舉一些我實際生活中操作過的例子好了,這樣大家可能會更了解何謂「有效的讚美」。

‧ 將企圖販售給孩子的概念,巧妙地打包在讚美之中
當我的孩子畫了一張很棒的作品時──
我絕對不會只對他說:「哇!你畫得真漂亮!」或是「哇!你也太厲害了!」還是「這麼小就這麼會畫!」然後就沒了。那是徹底浪費了鼓勵的機會,所謂好棒、好厲害、好強……這一類的形容詞,只不過是個「鉤子」,至於接下來你想要鉤起來的東西才是重點,所以讚美必須具體,也必須暗藏誘導功能。
鉤子之後,字字句句都要在邏輯上精密的布局,把你企圖販售給孩子的概念,巧妙地打包在讚美之中。
於是我通常會跟孩子說:「哇!你畫得真棒,你看你的構圖概念多好啊,那是因為平時你肯花時間去欣賞藝術啊!」
或者是:「哇,你太厲害了,配色超美!從你的作品裡,誰都可以發現你一定是個愛看畫展、繪本或喜歡觀察美好事物的孩子呢!」
看出來了嗎?
「你肯花時間去欣賞藝術、去觀察世界。」
「你愛看畫展、看繪本或喜歡觀察美好事物。」
這些說法是一種「被誇獎包裝起來的暗示」,讓孩子清楚因為有所付出才能獲得當下的成果,讓孩子知道「我被誇獎的不是只有我的畫,還包括了我背後的用心」。並且,一旦獲得鼓勵,他們日後更將積極朝著你鼓勵的方向前進,會看更多的展覽、欣賞更多的繪本,也更熱愛觀察。

‧ 有計劃性、漸層式的讚美
如果孩子洗碗沒洗乾淨──
不要直接糾正他:「你看看、你看看,這裡還有菜渣,為什麼不認真洗?眼睛是長到哪去了?」倘若是採用這樣的語言模式,那我跟你保證,要不了幾次,這孩子一輩子都不想洗碗了。
但明明他的確是洗不乾淨的,你卻走了另一條盲目溺愛的鼓勵之路,沒頭沒腦地猛誇好棒、好棒、好棒,那肯定也不對勁,無異是扼殺了孩子的進步空間。
所以最理想的鼓勵方式是有計劃性、漸層式的讚美。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哇,你看你有多棒!除了這幾個碗底還沾了菜渣之外,其他所有的碗筷都洗得好用心,我相信明天你一定會更厲害!」這樣一來,孩子接收到的關鍵字是「用心」,而整套概念是:「原來我很棒,但是我下次還可以更棒,因為我知道問題在哪裡,也知道下次該怎麼進化,並且,我喜歡因用心而被誇獎的感覺。」

‧ 建設性的誇讚
當孩子寫了一篇不錯的作文時──
別只顧著誇他有多好又多好,你必須細緻地說出「好在哪裡」。
如果只是跟孩子說:「哇!你這篇作文九十八分耶,太值得驕傲了!」
這樣的誇讚必然毫無建設性,或許你可以試著對孩子說:「哇!我好喜歡你寫的這篇作文,我讀到了你獨立思考的能力,也發現通常喜歡閱讀的小孩文筆肯定會好。還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很強,這是你獨一無二的優點喔。」
「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歡閱讀」、「文字表達能力」和「獨一無二」都是關鍵字,孩子能從這樣的字眼裡聽出「日後如何才能獲得更多誇讚的玄機」,並朝著那個方向努力追尋。他們會比以前更喜歡思考、更熱愛閱讀,也會因著知道自己擁有很好的文字表達能力,而願意更努力的進化。

‧ 傳達形容詞以外的事,誘導孩子建構起具體認知
如果孩子主動替別人擦乾打翻的水──
「你真是能幹!」或者是「你好乖喔!」和「你真勤快!」嗶嗶,這樣就NG了。
如果你能試著告訴孩子形容詞之外的事,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會更有效地架構起具體的認知。好比說:「你真是能幹!事情一發生就能危機處理,而且你這麼小就已經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了,你知道嗎?世界上所有厲害的大人也都擁有跟你一樣的能力喔!」
在這個狀況裡,「危機處理」、「解決問題」、「成為一個很厲害的大人」是關鍵字,能讓孩子知道正確判斷事物與執行力的重要性,也將對未來的人生產生強大的自我期許。
「無效的讚美」很殘念,明明花了時間也用了真心卻得不到效果,那是因為孩子接收到一堆空虛的讚,卻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讚在哪裡?日後只會對稱讚產生盲目的需求。
但是「有效的讚美」就不一樣了,當你的讚美裡,字字句句都埋進了啟發式的魔法咒語,那麼,孩子從耳裡聽進心裡的,就不單單只是瞬間的快感;這些誘使孩子思考的「關鍵字」,能引領他們從付出裡得到掌聲,效果截然不同。

Lesson 3 家有動動兒
啊你是有病喔!?

‧ 其實你也是過動症
同事問:「過動症是不是罕見疾病啊?妳家小孩真讓妳辛苦!」
聽到這兒我差點沒暈倒:「我的媽啊!那一點都不罕見啊,而且根本也不是病耶!」
同事說:「可是大家都說那是病啊!」
我說:「我可以證明過動症一點都不罕見,因為其實你也是耶。」
同事說:「我哪是啊!!我才沒病咧!!!」
我說:「你上星期開會的時候打瞌睡喔,而且我知道你根本沒在聽客戶講話,還一直偷看FB。」
「別忘了,你前天把傘忘在星巴克,傍晚回家時沒傘還得跟我借,哈哈。」
同事說:「我這也算病啊!」
我說:「看吧,我就說過動症不是病,它只是一種人格特質,一種不甘無趣的人格特質囉!」
另外一個同事也插話了:「誰開會都會恍神吧?上班也是啊!一天坐九個小時,屁股痠死了,老傢伙們好像有講不完的無聊大道理,工作又乏味,打報表討厭死了,寫那些討好客戶的沒水準文案更是無聊透頂,寫完我自己都快吐了,那些廣告根本是騙人、騙鬼、騙自己!」
「而且整天趕趕趕趕,總有一輩子趕也趕不完的Deadline,遇到這種狀況,是人都會想偷滑手機、都會想起來走走,或是去誠品逛逛喝杯咖啡,才能保持腦袋清醒啊!」
我說:「所以大人開會的時候很無聊,大人上班的時候很無聊,老闆、客戶給了你們無聊的工作,你們很無奈,大人的種種抱怨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小朋友上課的時候很無聊、整天被關在教室一動也不許動很無聊、死背課本的時候很無聊、考試的時候很無聊、每天回家都有趕趕趕,趕不完的作業還是很無聊,這樣的症頭到底跟你們有什麼不一樣呢?」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小朋友連抱怨的資格都沒有,他們一抱怨就被嫌不乖了。
為什麼大人這樣沒病,孩子這樣就有病呢?

‧ 法國幾乎沒有過動症?
其實人類就是動物,動物就應該在大草原上奔跑;尤其是幼齡的動物,他們特別好動,無法對冗長、乏味的事物專注過久,也特別容易受到新鮮的事物所吸引。但是現今的社會只給了孩子水泥叢林的環境,未曾提供任何允許奔跑、跳躍的場所,當孩子到了學校以後,每節只有十分鐘下課時間,說到這十分鐘,光是從教室跑到操場來回就要扣掉二分鐘了。
童年最需要的跑跑跳跳,是被我們大人剝奪的,於是越不動,越不能專心;越限制,越想掙脫限制;越多規範,就越多過動症。
曾經在「過動在不在?」的講座裡,聽到李佳燕醫師提出一項非常有趣的數據,法國的孩子是沒有過動症的,比例低到近乎於零,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每個社會看待孩子的標準不同,有的國家允許孩子當孩子,於是他們願意理解童年裡的各種行為。而在某些文化裡,則很希望孩子一出生就是個知書達禮的大人,跳過嬰兒、幼兒、兒童與青少年的階段直接來到大人的世界,他們被要求不吵、不鬧、不亂動、不調皮、不奔跑,乖乖坐好、乖乖聽話、乖乖讀書、乖乖寫功課、乖乖專注、乖乖服從大人的每一句話,不願意提供學習社會化時該有的時間歷程。
這樣的社會雖然生下了孩子,卻完全不希望孩子造成大人的任何負擔,若能生出一個機器人,更是再完美不過。有趣的是,越是規範重重、控制多多的國家,兒童過動症的比例往往越是高得驚人。

Lesson 4 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框架其實是一種依賴,拆了它,讓孩子學會靠自己

深入了解共學團體之後,迷路眼睛裡散發出亮晶晶的光彩,那裡沒有死背書,沒有死記標準答案的僵固,也沒有選擇題與是非題的框架,一切得靠自己找出結論,所有的課業都是報告、申論與實務操作形式,這完全合了迷路的脾胃,非常切合他擅長發想又愛創造的體質。

迷路說:「他們的『國語課』跟我們的不一樣耶!」
我說,那是因為你之前上的是「國語課」,新學校上的是「文學課」。
當教育層次完全不同,重點就再也不是記記生字與生詞,或背背修辭大法(引用、轉品、借代、映襯、排比……)那般表淺的事了。在那裡,老師帶著孩子深入文字背後的涵養,體制裡我們死記的是課本,體制外的他們,陪著孩子深入理解宋詞的意境,讓孩子欣賞世界文學的美好,他們重在深刻閱讀之後的思辨,重在哲學層面的啟蒙,容許孩子們提出自我觀點並交互討論,於是我看了那邊孩子的作文,深度甚至超越台灣體制內的高中生。

當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把作文當公文」的階段,那裡的小朋友早就擁有一支具足了五感、情緒表達、有風格也有見地的神來之筆了。
就連數學教學方面,也能讓向來恐懼數字的迷路心花怒放,並非內容較為簡單,關鍵在於他們把重點擺在數概念與數學邏輯思考之上,相較於體制內過於強調繁複計算的填鴨模式,這樣的課程內容讓迷路忍不住興奮地說:「真好玩!好像福爾摩斯探案,每天要抽絲剝繭啊!」

‧ 跳出舒適圈,「學習」不再只求標準答案
很多人誤以為離開體制只是為了逃避,事實不然,離開體制反而是離開舒適圈的一種極大勇氣,比起只要傻傻、乖乖背好大人給的標準答案就能度日,透過自主思考而獲得答案的方式,其實更燃燒心智;比起應付千篇一律的制式考試型態,絞盡腦汁才能完成的申論報告,以及所衍生出上台簡報的能力,才需要投注更強大的腦內革命。

這一陣子很多迷路舊校的老師紛紛給了我們滿滿鼓舞:「媽媽,妳的選擇是對的,迷路在框架下太浪費了,離開框架才能大展身手!還有,我們的孩子也都正在自學或共學喔!」
沒想到這麼多體制內的老師帶著孩子跳出框框,真是振奮人心。

我猜是時候了吧,台灣的教育真到了該被認真顛覆的時刻了,有時存在已久的事不見得就代表它必然是對的、是好的,多半只因人們長此以往被教導著無條件服從,被教導了放棄思考因果,也被教導要習慣受制約。想起小時候,我的曾祖母是個裹小腳的末代受害者,歷史讓女人纏足數百年,一時的牢不可破未必值得永恆歌頌,當然,我更不想讓孩子們纏足於窄化的教條與視野之中。

有人認為體制外教育是一扇「不適應體制的孩子」的逃生門,事實上,過去迷路一點也沒有不適應的問題,無論在課業(除了數學很爛)或人際相處之上,樣樣融洽快樂,我們純粹只是發現了一條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道路而已。

當然自學或共學的路並不好走,以現階段來說,我們似乎看不見明確的終點,不過我們總算是走上了起點,只要一想到能培養孩子對於求知的熱情,能理解世界上的事並非都只有一百零一種標準答案,也就是即使有答案的狀況之下,仍能熱血尋求更多可能性,只要一想到小朋友能獲得獨立思考與實務操作上的訓練,這一切,就值得勇敢了。

審定推薦

【國內推薦】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
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
親子作家 番紅花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純種地球人必讀的教養絕招~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醫師
如果你有孩子,你要如何教養他們?還是你已經有了孩子,那麼你正如何教養他們?
聰明絕頂花樣百出,一顆心比棉花糖還軟、還甜美的米米,給我們的解答,保證讓人驚喜連連、絕無冷場。
 
其實,我每每讀著米米的撇步,就會有個一直閃出來的念頭,讓我想把它塞回腦殼裡;可是,讀到下一個段落時,這念頭又竄出來;最後,這念頭就像小精靈般,四處閃動,根本塞不回去了。這念頭就是:「米米,妳根本是外星人!不!你們一家都是外星人!否則,怎麼可能有這些超乎地球人習慣的教養觀和教養絕招?」

坊間的教養書,多如牛毛,為了因應現在許多家長,尤其是母親的焦慮又無助,可說是月出好幾本,如果要認真,讀都讀不完。但是,米米的文字硬是不同。
米米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乖巧聽話、知書達禮、人見人愛;不教我們當孩子有哪些症狀時,就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問題,要帶去治療;不教孩子如何可以考試不用愁、讀書攏免驚、拚上好學校。總之,她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米米家的迷路和DD,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的字寫不整齊,數學算不快,不會參加演講比賽、科學競賽、鋼琴表演,名字不會出現在學校門口高高掛起上面寫個「賀」字的紅布條上。
那米米要教爸爸媽媽什麼?
她顛覆了我們過去以為「嚴厲治兒」才是用心負責的父母。原來,「嚴教」是最輕鬆、最偷懶,也是最不需要動大腦的教養方式!像米米這樣稀奇古怪地養小孩,每天挖空心思,不打不罵,不念不罰,沒大沒小地教小孩,才真是教一整天下來,會四肢癱瘓、腦汁滴盡的辛苦育兒啊!

她教孩子什麼?
她教孩子做家事(什麼?這會耽誤孩子讀書的時間啊!);她教孩子不要背成語,寫文章「不走腦袋,要走心」(什麼!這樣考試作文不就死定了嗎?);她教孩子不要背《弟子規》,那會把孩子背笨了(什麼!那孩子的品格教育都不管嗎?);她教孩子考試分數不能代表你是誰,只是讓你知道你懂了多少(什麼!那孩子怎麼會努力拚成績呢?)。

可是,非常詭異的,米米像是會施魔法般,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漸漸成長,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猶如人間天使。
如果,你有一點外星人的基因,請好好珍惜,並記得隨時向米米請益;如果你是純種地球人,只好請你把米米的文字,照三餐服用,一直到孩子長大了。


我們需要一場「拯救童年」的改革~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老師
當我們的孩子被壓縮在「聽鬧鐘起床、隨鐘聲上課、放學後又安親」的模子裡;周遭樓房一直蓋,孩子沒地方遊戲,只剩千篇一律、毫無創意的社區公園可去。孩子難道不會在課堂上看向窗外,尋找雲端上的飛龍與獨角獸?孩子的小手小腳難道不會在他喘不過氣來時,鬆弛舞動一番?難道不會因為內在的心理衝突,而跟同學不小心起了口角?

當然會,但是當他們這麼做時,他就得小心,因為很容易被貼上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的標籤,他的小身體就得等著被評估、確診、餵藥。很多的孩子在那五分鐘、十分鐘,或於第二、三次看診時,在親人、醫師兩方短短的對話後,就被開了興奮劑。然而,這些大人永遠不用為他們「創意力不足」或是「教養動能不足」還是「確診流程敷衍」的缺失負起責任。

當精神醫學信心滿滿地宣稱ADHD是一種病時,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卻察覺,這當中絕大多數成分是來自不穩定的社會標準所造成的流行現象。而今也有越來越多的腦神經科學學者認同:過動症的快速形成,缺乏社會結構的反省。眾人若把問題的表徵一味投射到那些充滿主觀認定、鬆散而擴大的精神症狀評量表上,那麼,可預見的將會帶來一整個世代身心健康的斲喪,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真正的病態。

由於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存競爭等因素,過度體制化導致兒童的心理情緒被強烈壓制、切除。結果是,人類在製造「服從的小孩」的同時,也為將來製造了一批一批「憂鬱而困惑的大人」。這也是為何近十年來,歐美幾個國家皆有專家、團體發動大規模且長年的社會運動,要求成人反省社會結構變遷帶給孩子的壓迫,並立即投入「拯救童年」的改革。

米米的《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就是在實踐「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經驗談,是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對孩子有堅定信念,一路走來的陪伴。這當中,大人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我們也因而看到孩子們身上散發的光,比星月還明亮;感受他們對外在人事物的連結,比春風還良善,比溪水還柔情。


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澤爸,可以請教您問題嗎?」某次演講之後,有位媽媽滿臉憂愁地走至我的跟前詢問。
「當然可以啊!」我回答。
「我的孩子被醫師診斷是特殊兒童,不過我跟他爸爸覺得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有些情況想跟老師請教。」
「沒有關係,請說。」
「他在班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朋友,他不喜歡跟大家玩,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怎麼樣才可以讓他融入其他同學?」
「妳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嗎?」我問。
「是啊,他每次都可以做很久。」
「那就好啦,他做著喜歡的事情時,內心是快樂的就可以囉!」
「但是……」這位媽媽依然眉頭深鎖的模樣。
「放寬心啦,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只要孩子不在意,然後快樂就可以了。」
「但是,一般人就是要有朋友才會快樂,不是嗎?」
「我了解妳的擔憂。請拋開成見,同時把認知歸零,單純地重新觀察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不是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就是『錯』,然後,爸媽把這個『錯』給無限放大。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我試著解開這位媽媽的心結,而這個心結,多半是爸媽擔心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死結。

〈不一樣,又怎樣〉是我在讀《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時,最喜歡的一句話,雖然短短的,但卻充滿著勇氣。因為現在的爸媽,相當害怕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像是其他的孩子幾歲就會站了,怎麼我的孩子還在爬,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大家都在補英文,如果我的孩子不補,之後會不會跟不上別人呢?班上同學都可以乖乖地聽老師說話,就只有我的孩子會一直舉手插話,他怎麼這麼不聽話。

於是,內心開始了鋪上了一層濛濛的灰,執行了〈這是為了你好〉的種種強迫手段,只因為我們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其實,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同書中的星星超人說的:「不一樣,表示我的與眾不同啊!」

爸媽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變得跟他人一樣,而是要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然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依著我們對孩子的了解,採用最適合的教養方式,陪著他、看著他發光又發熱,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相信他與賞識他的。如此,真的就足夠了。

愛他,就不要因為擔憂而強迫他;而是身體力行,直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推薦序

純種地球人必讀的教養絕招~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李佳燕醫師

如果你有孩子,你要如何教養他們?還是你已經有了孩子,那麼你正如何教養他們?
聰明絕頂花樣百出,一顆心比棉花糖還軟、還甜美的米米,給我們的解答,保證讓人驚喜連連、絕無冷場。
 
其實,我每每讀著米米的撇步,就會有個一直閃出來的念頭,讓我想把它塞回腦殼裡;可是,讀到下一個段落時,這念頭又竄出來;最後,這念頭就像小精靈般,四處閃動,根本塞不回去了。這念頭就是:「米米,妳根本是外星人!不!你們一家都是外星人!否則,怎麼可能有這些超乎地球人習慣的教養觀和教養絕招?」

坊間的教養書,多如牛毛,為了因應現在許多家長,尤其是母親的焦慮又無助,可說是月出好幾本,如果要認真,讀都讀不完。但是,米米的文字硬是不同。
米米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乖巧聽話、知書達禮、人見人愛;不教我們當孩子有哪些症狀時,就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問題,要帶去治療;不教孩子如何可以考試不用愁、讀書攏免驚、拚上好學校。總之,她不教我們如何讓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米米家的迷路和DD,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的字寫不整齊,數學算不快,不會參加演講比賽、科學競賽、鋼琴表演,名字不會出現在學校門口高高掛起上面寫個「賀」字的紅布條上。
那米米要教爸爸媽媽什麼?
她顛覆了我們過去以為「嚴厲治兒」才是用心負責的父母。原來,「嚴教」是最輕鬆、最偷懶,也是最不需要動大腦的教養方式!像米米這樣稀奇古怪地養小孩,每天挖空心思,不打不罵,不念不罰,沒大沒小地教小孩,才真是教一整天下來,會四肢癱瘓、腦汁滴盡的辛苦育兒啊!

她教孩子什麼?
她教孩子做家事(什麼?這會耽誤孩子讀書的時間啊!);她教孩子不要背成語,寫文章「不走腦袋,要走心」(什麼!這樣考試作文不就死定了嗎?);她教孩子不要背《弟子規》,那會把孩子背笨了(什麼!那孩子的品格教育都不管嗎?);她教孩子考試分數不能代表你是誰,只是讓你知道你懂了多少(什麼!那孩子怎麼會努力拚成績呢?)。

可是,非常詭異的,米米像是會施魔法般,經常恍神的迷路、不小心就爆走的DD,在魔女米米的調教之下,漸漸成長,他們快樂、溫暖、能幹、充滿自信,而且事事講情論理,猶如人間天使。
如果,你有一點外星人的基因,請好好珍惜,並記得隨時向米米請益;如果你是純種地球人,只好請你把米米的文字,照三餐服用,一直到孩子長大了。


我們需要一場「拯救童年」的改革~兒童工作、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者 幸佳慧老師

當我們的孩子被壓縮在「聽鬧鐘起床、隨鐘聲上課、放學後又安親」的模子裡;周遭樓房一直蓋,孩子沒地方遊戲,只剩千篇一律、毫無創意的社區公園可去。孩子難道不會在課堂上看向窗外,尋找雲端上的飛龍與獨角獸?孩子的小手小腳難道不會在他喘不過氣來時,鬆弛舞動一番?難道不會因為內在的心理衝突,而跟同學不小心起了口角?

當然會,但是當他們這麼做時,他就得小心,因為很容易被貼上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的標籤,他的小身體就得等著被評估、確診、餵藥。很多的孩子在那五分鐘、十分鐘,或於第二、三次看診時,在親人、醫師兩方短短的對話後,就被開了興奮劑。然而,這些大人永遠不用為他們「創意力不足」或是「教養動能不足」還是「確診流程敷衍」的缺失負起責任。

當精神醫學信心滿滿地宣稱ADHD是一種病時,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卻察覺,這當中絕大多數成分是來自不穩定的社會標準所造成的流行現象。而今也有越來越多的腦神經科學學者認同:過動症的快速形成,缺乏社會結構的反省。眾人若把問題的表徵一味投射到那些充滿主觀認定、鬆散而擴大的精神症狀評量表上,那麼,可預見的將會帶來一整個世代身心健康的斲喪,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真正的病態。

由於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存競爭等因素,過度體制化導致兒童的心理情緒被強烈壓制、切除。結果是,人類在製造「服從的小孩」的同時,也為將來製造了一批一批「憂鬱而困惑的大人」。這也是為何近十年來,歐美幾個國家皆有專家、團體發動大規模且長年的社會運動,要求成人反省社會結構變遷帶給孩子的壓迫,並立即投入「拯救童年」的改革。

米米的《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就是在實踐「拯救孩子童年」的育兒教養經驗談,是一位充滿勇氣的母親對孩子有堅定信念,一路走來的陪伴。這當中,大人不受外在壓力妥協,不因為繁瑣喊累,只有投注後不斷被滿滿的愛給回饋、充實並鼓舞著。我們也因而看到孩子們身上散發的光,比星月還明亮;感受他們對外在人事物的連結,比春風還良善,比溪水還柔情。


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澤爸,可以請教您問題嗎?」某次演講之後,有位媽媽滿臉憂愁地走至我的跟前詢問。
「當然可以啊!」我回答。
「我的孩子被醫師診斷是特殊兒童,不過我跟他爸爸覺得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有些情況想跟老師請教。」
「沒有關係,請說。」
「他在班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朋友,他不喜歡跟大家玩,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怎麼樣才可以讓他融入其他同學?」
「妳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嗎?」我問。
「是啊,他每次都可以做很久。」
「那就好啦,他做著喜歡的事情時,內心是快樂的就可以囉!」
「但是……」這位媽媽依然眉頭深鎖的模樣。
「放寬心啦,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只要孩子不在意,然後快樂就可以了。」
「但是,一般人就是要有朋友才會快樂,不是嗎?」
「我了解妳的擔憂。請拋開成見,同時把認知歸零,單純地重新觀察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不是跟大多數人不一樣就是『錯』,然後,爸媽把這個『錯』給無限放大。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地陪伴且找尋孩子的優點,並發揮到極致,讓孩子明瞭,他永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我試著解開這位媽媽的心結,而這個心結,多半是爸媽擔心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死結。

〈不一樣,又怎樣〉是我在讀《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這本書時,最喜歡的一句話,雖然短短的,但卻充滿著勇氣。因為現在的爸媽,相當害怕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像是其他的孩子幾歲就會站了,怎麼我的孩子還在爬,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大家都在補英文,如果我的孩子不補,之後會不會跟不上別人呢?班上同學都可以乖乖地聽老師說話,就只有我的孩子會一直舉手插話,他怎麼這麼不聽話。

於是,內心開始了鋪上了一層濛濛的灰,執行了〈這是為了你好〉的種種強迫手段,只因為我們的孩子與他人不一樣。其實,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同書中的星星超人說的:「不一樣,表示我的與眾不同啊!」

爸媽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變得跟他人一樣,而是要找到孩子的獨一無二以及與眾不同之處,然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依著我們對孩子的了解,採用最適合的教養方式,陪著他、看著他發光又發熱,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相信他與賞識他的。如此,真的就足夠了。

愛他,就不要因為擔憂而強迫他;而是身體力行,直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影片




專欄推薦

「有效的讚美」,如同人生的魔法關鍵字   文/米米(迷路媽)  出處/《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 有些人認為對孩子過度讚美或鼓勵,會養成一種自以為是的人格,會讓孩子因為過度膨脹而無力抵抗失敗或挫折的壓力。 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與其說「過度的」讚美,不如說是「無效的」讚美,其實只要用心研究一下,「鼓勵」對人類所能達成的腦內效果(包括大人),就一定能理解「有效的讚美」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方法對了,用再多,也不怕過度。 我來舉一些我實際生活中操作過的例子好了,這樣大家可能會更了解何謂「有效的讚美」。 ‧ 將企圖販售給孩子…..看更多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快樂fun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自信

關閉視窗
  • 114010201026.jpg
  • 114010201026_01.jpg
  • 114010201026_02.jpg
  • 114010201026_03.jpg
  • 114010201026_04.jpg
  • 114010201026_05.jpg
  • 114010201026_06.jpg
  • 114010201026_07.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