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心理勵志
  3. 勵志故事/散文
全站分類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從逃避到挺身,性侵受害者的創傷修復之路

13歳、「私」をなくした私 性暴力と生きることのリアル


活 動 2024聖誕節:全館3本75折、大套書72折

定價:340元 
優惠價:79 269元    
  無法購買





內容簡介

✣日本社會眾所矚目、促使日本大修百年《刑法》,加重嚴懲性暴力犯罪者。
近親性侵受害者的真實人生告白──


「那一刻起,我再也分不清愛和侵略的界線,
因為,我已經失去了,我自己。」

從「那一天」起,
我再也不覺得天空很美,
再也感受不到季節變換,
也不會對喜歡的人心動……
還有一顆看到男性就忍不住害怕的心,
「爸爸,你對我做了什麼?」

十三歲時,父親鑽進我的被子裡,摸了我的身體。
從那天起,長達七年的惡夢就開始了,
我完全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這樣對待。

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實在是忍不住就跟母親說:
「父親晚上都來跟我一起睡,害我睡不著。」
我無法告訴母親細節,彷彿只要我說了出來,好像這個世界就會徹底崩壞。
直到我二十歲,父母離異為止。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問母親,於是終於鼓起勇氣:
「有件事我放在心裡很久了,我一直想問妳……
  妳為什麼不阻止他?放任那個人做那樣的事?」
  話還沒說完,我就已經淚流滿面。

【本書特色】

▌特別收錄──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當性侵過去,該怎麼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本書統整了性暴力受害者最容易遇到的問題,
以及幫助人生往前走的各種必備知識和資訊。
 
1「我發生了什麼事?」──理解性暴力
2「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性暴力的影響與復原
3「為何會成癮?」──性暴力的創傷與因應方法
4「什麼是性創傷?」──意識到自己的界線
5「為何旁人無法理解?」──親人的痛苦與必要支援
6「你為什麼這麼做?」──如何面對性暴力加害者
7「怎麼做才能療傷?」──復原的關鍵在於自己

一段糾葛三十年的性侵回憶,和再生的紀錄。
讓我們正視所有性暴力、性侵害對生命的扼殺。
幫助活在性侵陰影下的孩子或人們,
一同走上這條告白、陪伴、復原之路……

作者簡介

性侵害護理檢驗師
山本潤
Jun Yamamoto

一九七四年出生。
從十三歲開始,遭受親生父親的性侵長達七年,
直到二十歲。

從那天起,她失去了自己,
在經歷酗酒、強迫症、恐懼親密行為……等對人生的重大影響與轉變,
直到四十二歲,
她才得以對外界述說這份心中難以磨滅的創痛,
並受到日本社會眾所矚目,引發修法熱議。
現任性侵害護理檢驗師(SANE)。

二○一四年一月,
她和母親共同成立了一個自助團體「向日葵會」,
平時,從醫療、心理,法律等角度提供專業資源,
不僅支援照顧性侵受害者和家屬,
同時針對性侵、性暴力主題舉辦多場演講活動。

她的真實人生故事的告白和挺身而出,
促使日本大修百年《刑法》,
加重嚴懲性暴力犯罪者。

部落格: sadv0.blogspot.tw/

作者序

✣作者序
性侵受害者,一個都太多


我是遭受父親性侵下的倖存者。

十三歲的時候,爸爸開始對我性侵,直到媽媽與他離婚為止,這段時間長達七年。

剛開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十三歲的我從來沒跟任何人交往,也不知道爸爸對我做的事情就是「性」。不僅如此,我從未想過一個身為父親的人,會對自己的小孩做出任何與性行為有關的事情。我相信在社會中生活的大多數人也跟我有一樣想法。

我離開父親之後,終止了被性侵的命運。但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十分深遠。當時的我和身邊的人,包括媽媽、朋友,都不知道我必須耗費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才能修復傷痕。我不知道爸爸對我做的事情為什麼完全改變了我?為什麼對我的人生造成無法抹滅的影響?我無法理解,只能任由自己陷入煩惱與痛苦的漩渦裡。

性暴力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也很難清楚描述它對受害者的影響。

有時候我會不經意地想起不堪的過往,為了逃避痛苦,我拚命抹滅自己的情感與知覺。漸漸地,我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活著。我覺得自己毫無用處,強烈的無力感持續侵襲著我,我失去了與其他人適當交流的能力。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是男性,這半數的人對我來說,既是野獸也是惡魔,我每一分每一秒都對這個世界充滿敵意。連芝麻小事也會讓我過度反應,我抱著緊繃的身體,內心充滿著不知道何時會發生什麼事的恐懼,度過每一天。

我遭到性侵,我覺得自己受傷了,我很髒,很羞恥,不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每天都這麼想著,並試著活下去。由於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度日,讓活著成為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情。

如今的我是一位性侵害護理檢驗師(SexualAssault Nurse Examiner,簡稱SANE),經常參加演講,闡述我遭到性暴力的經驗,以及這件事對我造成的影響。我也參與許多活動,讓更多人知道性暴力是怎麼一回事。我也以受害者的身分成立自助團體,舉辦各種活動。

即使如此,我發現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到處都充斥著性暴力,不清楚受害者會遭受多大的傷害,人生會造成多大的打擊。

性暴力會對一個人的生命產生極大衝擊,就連身為當事人的受害者也不容易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很難對外說明自己處於什麼狀態。更別說受害者身邊親友,或是平時有所接觸的人,他們無法理解受害者遭受的「傷害」,在應對之中難免失去分寸。

每次受邀演講,對方通常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我們希望你可以談一談遭受性暴力的心情。」

事發當時,我腦中一片空白、極度的恐懼、覺得自己很陌生、內心混雜著絕望和混亂的情緒……要我回想著這一切,並與外界自白性暴力經驗是如何侵蝕自己的內心,如何改變自己,真的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即使我一五一十地描述了被施加性暴力的事實,也無法用言語說明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我想或許是因為一般人很難從外表分辨性暴力受害者遭受了哪些傷害,無法引起共鳴,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不斷重複毫無邏輯的行為,砸下大筆金錢與精力,讓自己留下受害當時沒能流出的淚水,努力修復自己受的傷。不僅如此,我也從其他受害者、支持者和專家身上學習,除了釐清遭受性暴力的事實,也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事後的影響。我從十三歲遇害,花了二十九年的時光,才得以對外述說這本書所寫的內容。

這本書記錄著我被親生父親性侵後的內心世界,以及性暴力如何影響一個人。

第一章是闡述遭受性暴力的事實;第二章到第四章是以出現在我身上的各種症狀為主題,說明性暴力的影響;第五章著重於性暴力對身邊親友的影響,以及身邊親友與受害者之間的關係;第六章的主題是如何面對性暴力加害者;第七章則是邁向復原之路;最終章介紹的是,我現在參與的活動──修正有關性犯罪部分的日本刑法。

雖然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經驗,但我將性暴力受害者容易遇到的問題都統整在書裡。此外,各章最後的受害者復原指南中,包括了幫助我的人生往前走的各種知識和資訊。

就像我們每天都會遇到或聽說色狼與性騷擾的事件,遭受性暴力行為絕對不是特例。

根據二○一四年日本內閣府針對性暴力中最嚴重的強暴行為所進行的調查,日本每十五位女性就有一人(百分之六點五的女性)曾被異性強迫性交。當時尚未就讀小學及十二歲以下的小學生遭受強暴的女性比例,約為每一百四十人就有一人(占所有強暴受害者的百分之十一點一)。這項統計無法訪問到所有受害者,也沒包含男性與其他性別者的受害狀況。這個數字算少還是多?不同立場的人看法各異,但我認為「一個都太多」。

這個想法是我從美國政府推動的保護婦女反施暴活動中學來的。

二○一四年四月起,美國白宮推出一部名為《1 is 2 many》的影片,引起熱烈討論。

在六十秒的影片中,知名男演員、頂尖運動明星、成功企業家紛紛入鏡,對著鏡頭說:
「你聽我說,我們要終止這件事。」
「只要女性不同意或沒有表達同意,就是性侵。這是一種暴力行為。」
「這是犯罪。是錯誤的行為。」

不僅如此,時任副總統的高登和總統歐巴馬也說:
「我們所有男性都要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環。」
「為性暴力畫下休止符,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必須從你做起。」
「1 is 2 many—因為一個(一次)都太多。」
「一個都太多。」—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我生活在日本社會,我經常聽別人說:「性暴力是無法阻止的事情。」「反正又不會少一塊肉。」「大肆主張自己想法的人才有問題。」「誰叫受害者如此脆弱?」

但,事實絕對不是這樣。性暴力是不允許存在的行為,必須終止的罪行,我們一定要改變現狀。這是我最真實的想法。

儘管如此,每次看新聞或報章雜誌的報導,觀察性暴力受害者家屬和親友的反應,我發現還有許多人不了解性暴力的真實狀況。目前日本並沒有適當的配套措施與系統,幫助受害者、家屬與親友療傷復原。對於這樣的現況,我有時也會感到絕望,甚至想放棄。但是,只要讓更多人了解性暴力會讓人遭受什麼樣的傷害,該怎麼面對與應對才是最好的,我相信就能改變人們的反應。

閱讀本書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赫然發現原來「這就是性暴力受害者面對的現實!」

不要忘記,我們每天在新聞報導上看到的每一則性犯罪、性暴力案件背後,都有受害者正在接受這樣的折磨。

在此,我要向同為性暴力受害者的人說幾句話。翻閱本書可能會讓你產生痛苦的情緒,此時不妨先從各章標題中,選擇現階段你可以接受的章節或復原指南閱讀。

我衷心希望藉由本書讓社會更加了解性暴力的影響,期待有一天我們無須再面對這樣的痛苦。當你開始邁向復原之路,也期望本書能助你一臂之力。

✣結語
受害者,不分情節輕重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曾猶豫該不該說出我的遭遇。

許多性暴力受害者的外表看不出任何異狀,但內心波濤洶湧。我知道有些受害者會透過行為和諸多症狀反映出無法控制的情緒與攻擊衝動,有些人無法說出內心的想法,在無言抗議的沉默中拚命掙扎。

摯友對我說:「受害不分大小。」這句話喚醒了我。

有些人坐電車時被人偷摸屁股,心靈受創,以後再也不敢坐電車。

有些受害女性甚至無法將男人當成普通的異性對待。

也有人因為說不出口,開始出現飲食障礙、憂鬱等各種症狀。

性暴力會讓人枯萎,使人生的可能性變得狹隘,這樣的行為存在於現代社會真的很不正常。

沒有人應該遭受性暴力,加害者要負起全部的責任。

如果我們無法及時察覺性暴力的存在,阻止加害者的作為,盡全力支援讓受害者復原,等同於我們默許性暴力,也放過性暴力加害者。

網路和社群網站的發達,讓加害者可以更輕易地尋找更年輕的目標,導致更多受害者出現。為了阻止性暴力再次發生,我們一定要從小就灌輸孩子們對於性與性暴力的正確觀念,避免他們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與加害者。具體做法就是從國小、國中開設性暴力課程,積極改革社會福利與司法制度,從更多層面支援受害者。

受到性暴力的影響很難用言語說明,我之所以能走到現在,且盡可能地發聲,都要歸功於一路上教導我各種知識與觀念的每位貴人。

包括林德.慎格羅在內的偉大先驅、總是不吝分享真知灼見的NPO法人「Resilience」代表中島幸子女士、教會我察覺內心深處的圭子女士和「SIAb.」的所有夥伴、在各種場合認識的性暴力倖存者們、細心守護並養育孩子的向日葵會的媽媽們、教導我性暴力知識的藤岡淳子教授與社團法人「mofumofunet」的所有工作人員、共同學習和參加連續講座的「esena5」成員們、表現出硬派與社會派作風,宣揚理想社會理念的NPO法人「女性的安全與健康支援教育中心」的夥伴們、協助我了解法律條文的代表理事角田由紀子律師,還有教我法醫看護學的佐藤喜宣醫師、從SANE研習到「日本法醫看護學會」共同學習成長的SANE夥伴、以驚人的工作效率幫助我的NPO法人「幸福之淚」代表中野宏美女士、指導我遊說技巧的湯前知子女士、集思廣益性暴力與法律相關議題的「思考性暴力與刑法當事人會」成員、為我指引人生方向的心靈導師、寫書寫到瓶頸時幫助我了解自己的諮商心理師……謝謝你們,我衷心感謝各位。

在我情緒激動時默默守護我的護理師前輩和同事,以及我的朋友們,我也想對你們說聲謝謝。

以及總是支持我、守護我,我最重要的、無可取代的摯友美智子、我的先生與媽媽,真的很謝謝你們。

還要感謝看完本書的各位讀者。

衷心希望各位看完本書後,能真正理解性暴力對一個人會帶來多深遠又複雜的影響。

性暴力的創傷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希望有愈來愈多人能理解相關議題,以友善、溫暖、真心的態度支持性暴力受害者與倖存者。

如果你也能成為這樣的人,那將是我最開心的事。

譯者簡介

游韻馨
在豆府小樓與六隻汪星人一起過著鄉下生活的全職譯者。譯作包括《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翻轉蛋糕》、《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妖怪醫院系列》等多部作品。

部落格:http://kaoruyu.pixnet.net/blog
e-mail:kaoruyu@hotmail.com

書籍目錄

推薦序 | 看見傷痛,接住性受害者(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推薦序 | 沒有人是局外人(清大心諮系兼任助理教授 葉致芬)
推薦序 | 為受創的孩子發聲(「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粉絲頁作者 周雅淳)
作者序 | 性侵受害者,一個都太多

Chapter 1 創傷,從那天開始
✣幸福的孩提時光
✣從記憶中消失的「那一天」
✣解離──斷電的人生
✣在愛與侵略之間
✣意想不到的結局,突然降臨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1
 「我發生了什麼事?」──理解性暴力

Chapter 2 一輩子的烙印
✣在地雷上蓋房子
✣母親的自責
✣陷入無意識的記憶
✣錯誤訊息──行為退化&強迫症
✣第一次心理諮商,以失敗告終
✣沒人認為我是受害者
✣為什麼我逃不掉?
✣失去「自己」的我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2
  「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性暴力的影響與復原

Chapter 3 對傷害自己,上癮
✣想喝尿的慾望
✣不麻痺自己,就活不下去
✣想被殺的衝動
✣遇見尋死的人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3
  「為何會成癮?」──性暴力的創傷與因應方法

Chapter 4 對性恐懼,又難以抗拒
✣我是老處女
✣不需要真心相愛
✣我想克服恐懼
✣無性的感情關係
✣想從懸崖跳下去的誘惑
✣父親的陰影
✣重建自己的性關係
✣我從丈夫身上學到的事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4
  「什麼是性創傷?」──意識到自己的界線

Chapter 5 母親與我的糾葛
✣你為什麼不救我?
✣想要殺人的憤怒
✣身邊的人,也是受害者
✣母親的回答
✣在和解之後
✣心靈復合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5
  「為何旁人無法理解?」──親人的痛苦與必要支援

Chapter 6 加害者的心態
✣被歸類為性行為的受害經驗
✣父親也是受害者
✣性暴力,是一種「關係病變」
✣你,對我做了什麼?
✣理解性暴力的加害者
✣看不見出口的隧道
✣我已經不需要「你」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6
  「你為什麼這麼做?」──如何面對性暴力加害者

Chapter 7 把「自己」,還給我
✣把我還回來
✣選擇修復傷口
✣轉機
✣為什麼受害者總是遭受譴責?
✣看清受害歷程
✣與倖存者相見
✣以受害者為主的想法
✣把真相說出來
✣如此艱難仍要說出口的理由
✣投射
✣給丈夫的告白
✣拼湊的心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7
  「怎麼做才能療傷?」──復原的關鍵在於自己

後記 |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一切都不會改變
✣性暴力,該如何制裁?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仍有人深受其害
✣祈願

結語 | 受害者,不分情節輕重

參考文獻
台灣支援機構
修法成果

精采試閱

✣幸福的孩提時光

「我回來了。」

我打開門,對著空無一人的房子喊著。我是獨生女,也是鑰匙兒童。

我在小學二年級的秋天搬到集合住宅區居住,雖然只是搬到隔壁市鎮,但我以前的家有廣闊的庭院,每天與金魚、兔子和雞為伍,現在搬進了水泥方塊般的社區,我完全不能適應。

我媽媽在一家設備公司擔任事務員,在搬到集合住宅區之前,我們住在一棟老舊建築裡,工作的場所緊鄰著宿舍。雖然建築物很老舊,但有廣闊的庭院。我媽媽在那裡種菜,我每天和在那裡生活的小動物玩耍。

後來媽媽接受公司調派,我也跟著轉學。新學校就在媽媽轉調的分公司後面。每次回家家裡都沒人,我覺得很寂寞,於是放學時我都會先繞到學校後方的公司找媽媽再回家。

媽媽看到我去找她,總會唸我「這裡是工作的地方,你不可以來」。於是,漸漸地,我不再去公司找她。後來我升了三年級,放學時間也變晚了。

媽媽每天六點左右下班回家做晚餐,我和她一起看電視,天南地北地隨意聊天。媽媽做的菜很好吃,平凡的生活每天重複上演,小時候的我真是幸福啊!

爸爸很少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當時我們大概一週見一、兩次面。

在我出生之前,我爸爸是一位老師。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爸爸給了我一張有挖洞的紙。他要我將紙放在教科書上,如此一來我就只能看到題目,看不到解答,這可以幫我複習課文。不過,當時我太小了,不懂得控制力道,那張紙還沒派上用場就被我弄破了。爸爸看到我弄破紙張,一句話都沒說。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時的內疚,覺得「爸爸特地幫我做了一張複習課文的紙,我卻把它弄破了」,感覺很對不起爸爸。爸爸總是讓我感到內疚。

他同時也是一個謎樣的人。

我的父母有時吵得很厲害。對小孩來說,看到父母吵架是最痛苦的事情。

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曾衝出房間對著他們大吼:「不要再吵了!」結果爸爸出言安慰我,對我說:「沒事了。」幾年後,當我們一家談論到當時吵架的場景,爸爸竟然說:「都是我當時顧及女兒,大家才能冷靜下來。」這一切變成爸爸的功勞。關於吵架的理由,兩人隻字未提,我則是已經習慣父母避重就輕的作風。

當時媽媽是家裡的掌權者,每次吵架的結果就是媽媽把爸爸趕出去。三、四天後,等媽媽氣消了爸爸才回家。同樣的情形不斷上演。

媽媽會問爸爸:「這幾天你睡在哪兒?」

爸爸回答:「我睡在公園的長椅上。」

媽媽毫不懷疑爸爸的說法,事情就這麼過去。

我曾經看過爸爸在山中小屋生活的照片,我一直以為他是個到處旅行、可在其他地方生活的人,而且我不認為這種情形很奇怪。

爸爸不喜歡和街坊鄰居打交道,所以媽媽叮囑過我,不要跟別人提起家裡的事情。

集合住宅區總是有一些愛八卦的婆婆媽媽,在他們眼中,我是「沉默寡言的小孩」。

雖然我也會跟附近的小孩玩,但我比較喜歡看書,每天泡在圖書館裡,將整套的《怪盜魯邦三世》全部看完。

小學五年級時,媽媽工作的公司倒閉。在那之後,媽媽為了找工作吃了不少苦頭。後來媽媽在老人安養的醫院擔任看護助理。當時日本還沒有照顧服務員的制度,我媽媽既沒有看護知識也沒有相關技術,她曾形容自己在這種情形下照顧高齡者和重度障礙者簡直就是極大的挑戰。此外,看護助理有時必須值夜班。

媽媽值夜班的晚上,爸爸會來家裡。我幾乎不跟爸爸說話。我窩在只用紙門隔起、兩坪大小的房間裡,爸爸通常在廚房看電視或看書,很少關心我。

我不記得爸爸是否曾經問過我對什麼感興趣?他不在的時候,我做了些什麼?即使待在同一個屋簷下,我們也只是安靜地在不同空間做自己的事。不過,我一直在房間裡窺探那個像影子一樣的爸爸在做什麼。這就是我跟爸爸一起在家的寫照。或許受到這些回憶影響,我沒辦法像媽媽那樣信任爸爸。

我喜歡在紙上胡亂寫下自己的心情,通常寫完就丟。

有一次,我寫了一堆感想,其中有一句「我無法喜歡自己的父親」,寫完之後就丟進垃圾桶。誰知道爸爸竟然從垃圾桶裡撿出那張紙,還打開來看。雖然爸爸沒說什麼,但當時的罪惡感以及被偷看的憤怒,至今我都還記憶猶新。

對我來說,爸爸是個鬼鬼祟祟、像影子一樣的人。

三年後,那個影子開始侵蝕我。



✣從記憶中消失的「那一天」

國中時,爸媽開起居酒屋。從那時起,過去一直擔任正職員工的媽媽和三天兩頭換工作的爸爸,兩人之間的權力關係開始逆轉。

原本是媽媽的謀生能力比較好,但現在爸爸總是將「你媽媽什麼都不懂」、「就是因為這樣才失敗」掛在嘴邊,數落媽媽。最初媽媽會反駁,但爸爸完全不聽她的,後來媽媽開始配合爸爸。

於是,「爸爸是對的,爸爸最棒」的價值觀逐漸在我家蔓延深根。

但是,不斷換工作、遇到問題只會逃避的爸爸為什麼最棒?現在的我絕對會質疑這樣的價值觀。不過,爸爸總是自吹自擂地對我說:「這個世界上的人啊,只會看別人的臉色,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存之道。你爸我雖然什麼也沒有,但我的生存之道是最正確的。」他動不動就擺出別人不了解自己,懷才不遇的姿態。

在我心中,爸爸並非真的那麼好,但我還是決定當他的跟班。

因為爸爸是決定家人排位順序的人,在家裡的階級中,我是最下層的人,所以我要討好爸爸,輕視媽媽,才能守住我在家裡的地位。

媽媽是個個性健全耿直的人,雖然爸爸經常做出藐視她的言行,但她總不以為意。

同時,我正經歷人格成長的過程,別人說的任何話都會深深影響我,讓我深受打擊。

有一天,我無意間和爸爸聊起我在看的小說中,有一段騎自行車的劇情。

小說描寫一名殺人魔將刀子裝在自行車上,隨機刺殺路過的行人。

那時我還是個小孩,想讓爸爸對我另眼相看,於是對他說:「有人騎自行車殺人。」

沒想到爸爸立刻反駁:「騎自行車的人才不會那麼做。」「你是笨蛋,什麼都不懂!」狠狠教訓了我一頓。

我哭了,心想絕不原諒爸爸。但又感到很不甘心,所以哭得更厲害了。我不懂爸爸為什麼要把話說得這麼難聽?我才發現他很喜歡用言語貶低別人。

我雖然是個小孩,但也氣到全身發抖。儘管如此,我沒辦法做出任何反擊。

因為孩子永遠是家庭這個食物鏈中最底層的一環。至少我的原生家庭就是如此。

我認為這一點多少影響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大人是掌權者,我不敢忤逆大人。這個觀念一直深植在我心中。

我十三歲的時候,爸爸鑽進我的被子裡,開始觸摸我的身體。

就像我一開頭所說的,我無法回想起當天發生的事情。也無法明確說出那是哪一天。性暴力的行為就這樣默默地開始且持續下去。我完全無法理解自己遭遇了什麼事。

雖然我的記憶很模糊,但對照媽媽的記憶後,我可以確定這件事是發生在我十三歲的春天。

因為我記得那件事發生不久,我就跟媽媽說:「爸爸鑽進我的被窩,害我睡不著。」

我不敢跟媽媽說爸爸用手觸摸我的身體。

直到現在我都想不透,我當時為什麼不敢說。

對於只有十三歲的我而言,爸爸做的事完全超乎我的認知。做這件事的人過去一直跟我生活在一起,我們一起笑著、嬉鬧著,一起玩摔角遊戲,之前也曾一起睡過。

可是,被那個人觸摸胸部和臀部,感覺很奇怪,我不喜歡這樣。

即使如此,我完全不知道他對我做的事有什麼不妥,為什麼奇怪?我也不知道可不可以跟別人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我還是個小孩,我覺得不要說比較好。要是說了,引起什麼重大變化,或破壞了我生活的世界,那就不好了。或許有這些顧慮,我才會避重就輕地用「爸爸鑽進我的被窩害我睡不著」的說法表達這件事。

可是,如果當時媽媽問我「有沒有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他有摸你嗎?」,我很可能會說「有」。

但我當時只有十三歲,說出「害我睡不著」已盡了我最大的力量來抗拒爸爸做的事。

媽媽完全按照字面的意思接收並理解我所說的話,她用強硬的語氣對爸爸說:「潤說她會睡不著,你不要再去她的被窩裡睡覺了。」

在此之後,爸爸有一段時間沒再來找過我。

沒想到等風頭過去後,他又再次鑽進我的被窩。

爸爸的行為模式總是這樣,等事情過去後又故態復萌。先是做了錯事。消失一陣子。接著再次出現。

他的人生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性暴力受害者復原指南 1
「 我發生了什麼事?」
──理解性暴力

當一個人受到性暴力,會產生各種情緒和混亂思緒。
我感受到最大的混亂就是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
但現在我知道那是性暴力。不過,在認知這一點之前,必須先知道「什麼是性暴力」。
接下來請與我一起學習性暴力的相關知識。

▍未經同意的性言行就是性暴力

「未經同意的性言行就是性暴力」這是最重要的基本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性暴力是指施暴者透過強制或脅迫等身體暴力手段,企圖強迫他人跟自身發生任何形式的性關係(強暴、強暴未遂、強制猥褻、性騷擾、賣身、性暗示等)。這些行為不論施暴者是誰(丈夫或男友),也不論發生地點(家庭或職場),全部屬於性暴力。不論施暴者與受害者的關係與狀況,就是性暴力最重要的定義。

不論施暴者與受害者的關係與狀況──這一點認知最重要。許多性暴力受害者經常被身邊的人質疑「你是不是想太多了?」、「應該明白表示自己不願意啊!」、「誰叫你要那麼做……」,彷彿是受害者先做了什麼錯誤的言行,才會遭到性暴力。

事情不是這樣!

你無須為這個行為負任何責任。發生性暴力不是你的錯。

這一切的責任全都是選擇在那個時候、那個地點施加性暴力的加害者身上。你一定要記住,責任不在你。

▍什麼是真正的同意?

未經同意、互相不對等且具有強制性的性行為就是性暴力。

【同意】
同意不是口頭說『好』,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年齡、成熟度、心智發展程度與過去經歷,了解對方提議的性行為到底是什麼。

【對等性】
需根據身體、智慧和情感上的發展差距、被動性與積極性、權力與支配、權威性等因素進行評估。若對方處於優勢,就不具有對等性。

【強制性】
這意謂著「地位較高者利用自己的優勢,不給受害者選擇的自由。」透過暴力、威脅與甜言蜜語等手段,強迫受害者做不想做的事。生意場合常見的無理要求也是其中之一。「不跟我做就打你」就是最好的例子(引自藤岡淳子《性暴力的理解與治療教育》)。

有鑑於此,當你同意發生性行為時,必須注意這個同意是否「真的同意」。 

▍誰都可能遇到性暴力

很多人以為夜晚走在路上被陌生男子襲擊才叫性暴力。其實,施暴者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或透過甜言蜜語、威脅等各種手段,選擇最可能達到目的的時間與地點的行為,就是性暴力。性暴力很可能在任何地點發生,而且,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施暴者。

【家中】
由熟人、家人、戀人或另一半施暴的性暴力。
‧照顧你的人(指導者、治療者、鄰居)。
‧關係親近的人(一起玩的同伴、家族朋友、親戚或家人)。

若對方具備年長、權力、信賴、魅力等「優勢條件」,受害者很難逃出魔掌。

【家外】
陌生人施加的性暴力。上學途中、遊樂場、商業區內、建築物裡,任何以為「安全的場所」也可能發生。

▍兒童性侵害定義

從兒童性侵害的定義我們可再次釐清對性行為的基本認知。
未經同意的性關係就是性暴力。由於未成年的兒童沒有足夠的知識與經驗表達同意,因此所有對兒童所做的性行為都是性侵害。

【直接的身體接觸】
‧ 以性器官或物品插入陰道、肛門、口腔的行為。
‧ 碰觸私密部位(私密部位就是穿泳裝時遮起來的身體部分)。
‧ 強迫插入或觸摸受害者身體。

【未接觸身體的性暴力行為】
‧ 窺探、拍攝、要求露出私密部位。
‧ 拍攝兒童的色情照片或影片、要求兒童拍攝色情照片或影片。
‧ 散播私密部位與性行為的照片。
‧ 偷竊內衣褲或泳衣。
‧ 撰寫與性有關的文字、散播與性有關的留言、詢問與性有關的事情。

當你遇到上述情形,請找願意聽你說話,不會二話不說就對你說教,值得信賴的人尋求幫助。找到跟你一起想辦法解決的人,就能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

▍遭受性暴力後能做的事

【通報警察】
報警時,建議撥打性犯罪專用的電話號碼──「一一三」婦幼保護專線。通常報案後警察不會立刻搜查,不妨先從諮商開始著手。

【通報兒福機構】
發生對未滿十八歲的兒童施加性暴力或性虐待的情形,請務必通報兒童諮詢機構(例如:兒童福利聯盟)。他們可提供專業諮詢與援助。

【請教法律專家】
可以請教律師審判程序並諮詢法律問題,各縣市性侵害防治中心有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還可介紹律師。

【向當地性侵害防治中心求援】
性暴力衍生的問題很多,包括不能再上學、不敢去工作,沒有住的地方或沒錢生活等等。各地政府為受害者提供的行政資源各有不同,遭遇性暴力時可以請求當地縣(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協助。十八歲以下的兒童不妨洽詢兒福機構。

【向民間支援團體諮詢】
尋求性暴力受害者支援中心的協助,他們會依照個案狀況引薦適合的機構。亦可洽詢民間的援助機構。上網搜尋「性侵諮詢服務」,可輕鬆搜尋到適合你的機構。

審定推薦

深省推薦──

呂秋遠︱律師
周雅淳︱「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粉絲頁作者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林秋芬︱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資深諮商心理師
紀惠容︱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張婉昀︱女人迷性別主編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黃惠偵︱《日常對話》導演
葉致芬︱清大心諮系兼任助理教授
盧建彰︱創意人
(按姓氏筆劃排序)

「『原諒』容易還是『遺忘』簡單?對性侵受害者來說難以原諒、難以遺忘。傷害對身體、關係等引起的殺傷力,後座力如同被原子彈炸到般的極大痛苦。作者作為被父親性侵長達七年的受害者,她具體闡述受害後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及相關的身心疾病、成癮行為等生活與關係失序,到走向復原之路的艱辛,是一部深具價值的書,可以給同樣不幸的受害者覺得被同理,與看見走向復原之路雖艱辛,但是是可以做到的。本書也可以給予性侵受害者、加害者、家庭、一起工作的專業工作者,於協助這類當事人時作為參考。」──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資深諮商心理師 林秋芬

「覺得這本書非常棒,整合個人的經驗,而且也描述了被害者的心理歷程,更重要的是,還提供了適當的資源和方式。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讀小說的感覺,不會覺得壓力很大,但又能夠體會作者的心情,而且每一篇的篇幅很短,很快就可以進入狀況,也可以選章節閱讀。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感覺就是『如果你對那時候發生的事,充滿疑問,本書將是一個追尋答案的旅程!』推薦給心中有充滿許多不解、自責、罪惡、困惑的人。」──心理學作家 海苔熊

「山本潤的自我書寫引領我們再次看見,人際暴力創傷療癒是穿越死蔭幽谷、重返人間的曲折旅程。受創主體唯有奪回歷史詮釋權,才能再度以社會人的樣貌與他人連結,對未來懷抱希望。」──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

「這幾乎可以作為一本工具書,對於還未能面對自身經歷的當事人來說,這可以是一本自我修復指南,幫助我們理解那些曾經或此時都仍在侵蝕傷害我們的種種感受。對於其他的人,這本書會讓我們明白性侵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從來不是只有受害者需要面對,我們每個人都在其中,而且我們可以選擇是要讓那些傷害繼續下去,或是讓它停止。」──《日常對話》導演 黃惠偵

「令人不捨,更令人尊敬。充滿勇氣,更充滿愛。期待我們的世界因此變更好。」──創意人 盧建彰

推薦序

✣推薦序
看見傷痛,接住性受害者
──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美國好萊塢引爆的「#Me Too」反性侵性騷運動,如火如荼在全球各地展開,許多名人紛紛勇敢說出自己曾受性侵、性騷的遭遇,它也延燒成全球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但在這背後,我們是否真正關心或了解受性侵、性騷的處境與復原之路呢?

三采文化出版的《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從逃避到挺身,性侵受害者的創傷修復之路》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作者山本潤寫下自己從被害人到專業性侵害護理檢驗師,走了三十年辛苦的復原之路。

山本潤十三歲被自己父親性侵後,她說:「遭受性侵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毫無價值的人。我再也不認為自己很重要,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珍惜。青春期是小孩轉變為大人的準備期,但我的時鐘只到十三歲便停止了。」她歷經了各種症狀,如:解離、酒精沉溺、性愛成癮、一夜情、幾段不健全的男女關係;也曾試圖透過複製、重演過去的創傷,甚至傷害自己、企圖讓自己死去。

經過非常辛苦的努力,尋求諮商師治療,她遇見了現在的老公,建立安全與對等的親密關係,也修復了與母親的關係,如今是一位專業的性侵害護理檢驗師,支援並照護性侵的受害者,致力於相關修法活動。這是一條非常不容易的復原之路,山本潤是直到四十二歲,才得以寫書對外界說出這份心中難以磨滅的創痛。

事實上,性創傷很難啟齒,心理學界稱他們為沒有嘴巴的孩子,山本潤在事情發生不久之後,曾試著向母親很含蓄地說:「父親晚上都來跟我一起睡,害我睡不著。」大人們若不曾注意這求救訊號,就很快被忽略。山本潤說,她無法告訴母親細節,彷彿只要說了出來,整個世界就會徹底崩壞。她保守這秘密直到她二十歲,父母離異為止。  

要從一位性受害者到倖存者,勉強自己活下來,已是非常不容易,還要再走到倡導者,更是不容易。勵馨基金會所服務的受性害者經驗,從性受害者走到倖存者,認知錯不在她/他,就要好幾年,再從倖存者走到倡議者,更是艱難, 但很欣慰,每年總會有人勇敢嘗試,不管是寫文章、寫書、分享會、見證會、甚或成立倡議劇團(光腳愛麗絲劇團),都叫人動容。

山本潤,寫下自己受創的內心世界,更寫下自己的修復之路,其中也包含與母親之間的對話,一步步走向理解、和解的心路歷程。另外,她也從父親的角度,探討性暴力相對人的心理;她帶領讀者理解,每一則性侵事件背後,不是只有當事人,更多周遭親密關係之人所帶來的影響與傷痛。

山本潤書中每一個人的「再生」,相信能帶給更多人思考。我們該如何為受害者及其家屬,提供一個「能夠被理解」、「就算談論受害體驗也沒問題」的社會呢?我相信唯有身為第一層的周遭親密關係的人,與第二層的大社會結構性的社會,都願意接住受害者,大家一起抗爭結構性壓迫與噤聲,抗爭不正義的人際關係,還原是非,才有可能 帶領社會走向復原之路,或許這樣,對性暴力的倖存者和親屬來說,活下去,相對才不那麼艱難。

讓我們一起看見傷痛,接住受害者。

✣推薦序
沒有人是局外人
──清大心諮系兼任助理教授 葉致芬

坊間與性侵害和復原議題相關的書籍其實並不算少,但《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有三個特色,我認為值得一讀:

▍沒有人是局外人:從系統觀點全面關照亂倫案件中的家庭成員

本書從「系統」的視框出發,關照亂倫案件中每位家庭成員的個人狀態,是我推薦本書的首要原因。

亂倫案件往往涉及家庭秘密和動力。因此,在處遇時,不僅需考量個別家庭成員的福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也需納入治療計畫。作者不僅深刻地揭露自身身為一名性侵倖存者的內在世界,以讓讀者了解性侵被害人的心理創傷內涵和復原機制,也透過家人(作者母親)心理糾葛的描繪及加害者(作者父親)可能的心理狀態與其在家庭、社會結構中的處境,讓讀者能從巨觀角度俯視亂倫案件中的每位家庭成員;最後更點出唯有「關係」和「連結」,才是提供彼此復原的寶貴資源。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復原之路上,發現父親(加害者)其實也是受害者。誠如蔡宜文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的書評所言:「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二四〇頁)我們需要翻轉、改變的是社會中的父權意識,而非用以貼上「加害者」或「受害者」標籤的方式,將改變的責任置於個人之上。

▍性侵害是性別權力不對等之下的產物:性別權力意識培力是性教育的關鍵

本書亦點出性侵害的本質是權力,而非性慾。當加害者將被害者視為個人財產或物品時,性侵即成為其逞己之攻擊、控制、優越、誇耀男性性別、接觸、依賴等各種私慾的手段。若再與強調父權家長意識的家庭文化相互掛勾,被害者只能被道德價值綁架噤聲,那麼實際上所發生的亂倫案件永遠會是無法得知的黑數。

因此,若我們的性教育不教孩子自我肯認、悅納;不教孩子認識、尊重異己、涵容多元,孩子便無從得知自我主體性,亦無從長出尊重和肯定他者的公平正義能力。培養孩子認識和尊重性/別的流動和多元性,瞭解性別無分優劣高低;透過專業課程,培力性別權力意識,才是性教育的關鍵。

▍給身為諮商工作者的提醒:態度和專業訓練兩者缺一不可

作者提及在第一次接受心理諮商時,當鼓起勇氣告訴心理師自己曾被父親性侵,心理師竟對她說:「這樣啊,妳好可憐!」這樣的回應不僅二次傷害當事人,也可能斷絕其未來的求助意願。

我相信這僅是助人工作者中的特例。但同時也自我反省:若是我,在「態度」和「專業」上,都能接住和幫助當事人嗎?我認為此段描述是給身為助人工作者的重要提醒:「尊重」和「同理」當事人並非只是口號,而是需身體力行加以實踐;此外,從事性侵害心理治療工作需有專業訓練作為基礎,方能提供促進當事人福祉的心理健康服務。而民眾在尋求心理諮商服務時,也可以將該助人者是否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列入求助的指標之一。
展讀本書的同時,最讓我心糾結的,是作者對自身反覆於無盡痛楚和難堪中的那種近乎絕望的吶喊;而最震撼我心的,是作者內在那股想要了解自己「怎麼了」及「試圖幫助自己站起來」的動力。從作者斑斑血淚的真實自述中,我看見生命在苦難的隙縫,仍能有陽光穿透;生命有多脆弱,就有多麼堅強。期盼受苦的生命,能在此書中找到安頓和療癒自我的勇氣。


✣推薦序
為受創的孩子發聲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粉絲頁作者 周雅淳

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一○四年,性侵害通報案中受害者與加害者兩造關係為直系親屬者,受害者年齡在十八歲以下共有三百七十八案;一○五年,有三百五十六案。在學齡前幼兒部分更為驚人,一○四年,零到六歲幼兒共有兩百三十五通報案,其中加害者是直系親屬高達五十九案,一○五年則是一百八十五案中有四十八案,幾乎都占了全年通報案的四分之一。

但與這樣高數量、高比例的狀況相反,近親性侵往往在相關單位提供的預防措施、後續處遇上沒有得到太大資源與重視;主流的保護教育傾向「教導孩子們要尊重他人、保護自己,維持身體界線」,此種作法將預防性侵害的責任放在孩子身上,不但忽略日常生活中大人與小孩的權力差異往往導致孩子難以判斷、無法求援,也低估此類權力不平等性侵的特殊性與嚴重性;另一個甚少被談及的問題是,受害者許多的創傷表現,往往因為社會的不夠了解而被視為偏差行為,例如反抗父母、蹺家逃學、甚至偷竊、暴力等「犯罪行為」,當需要幫助的當事人變成「行為需要矯正的偏差者」,就更難對症下藥,甚至引發更多問題與創傷。

作者山本潤女士從十三歲開始,遭到父親長達七年的性侵;當媽媽離婚後發現真相,母女雙方都經歷了漫長的創傷、復原及和解的歷程,最後兩人也走上改變社會之路:媽媽成立了協助受害者母親的自助團體「向日葵會」,女兒則成為醫療專業及倡議人士,透過改革司法、醫療處置等各種面向,讓這類事件的處理能「真正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讓他們得到需要的協助」。

因此作者告訴我們許多她所經歷的、受害者的角度:包括事發當下的反應、各種幽微的心理生理症狀以及從而表現出來看似怪異不相干的社會行為、對父母的矛盾情感等。即使擁有比一般讀者更多與受害人實際接觸的經驗,但這本書的閱讀經驗仍然讓我心驚:創傷反應的個體差異性巨大到超乎一般能夠理解的範圍,表面上這些也都難以連結到受暴經驗,有時候我確實會想,我們常常呼籲社會「要理解被害人會有創傷反應」,但這是一句空話,因為這個社會尚未真正了解到底創傷是什麼。

相較許多此類型的受害者,山本女士是相對幸運的:她有一個相信她並且有積極作為的母親。有不只一個受害者告訴我,當他們首度理解父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在社會中被定義為「性侵」時,困惑的感受大於痛苦;選擇向其他大人求助的孩子,最初的動機很多時候是希望能獲得轉達「我很愛爸爸,但是爸爸你做錯事了」,而非一開始就全面性地希望切斷與父親的關係,只是後續加害者的否認與謊言往往讓受害者錯愕,在現行體制下,也無法不隔絕雙方;更不用說很多時候,受害者會遭到更多的責難,例如被家人責備「為什麼要把家裡的事對外人說」,甚至被媽媽賞了一巴掌:「不要臉,叛逆到連這種謊都說得出來!」

這些以每年三百多人的速度增加的帶著創傷的孩子(更不用說沒有被發現的),若沒有得到適當的幫助,會長成帶著創傷的大人,隱身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作者這樣的受害者現身,帶來的不會是痛苦,而是力量:期望不光只是促成社會改變,也希望有類似遭遇的人可以從中得到療癒,並且找出為自己發聲的方式。

專欄推薦

從被害者到性侵害護理檢驗師的倖存者心聲 她花了三十年終於說出口 「青春期是小孩轉變為大人的準備期,但我的時鐘只到十三歲便停止了。加害者,是我的父親。」 《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作者山本潤在書裡如此寫下。 她是遭受父親性侵下的倖存者。歷經漫長又艱辛的復原之路,山本潤從被害人到「性侵害驗傷護理員」(SANE),為社會弱勢發聲,提供法律與心理諮商服務,並促使日本大修百年《刑法》,將強姦罪改成「強制性交罪」的方針,消弭了對於兩性性別的歧視與差別待遇;她也積極參與後續修法行動。 寫給全社會的希望之書,全面陳述每一起性暴力事件背後的現實 為使社會大眾…..看更多

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從逃避到挺身,性侵受害者的創傷修復之路

關閉視窗
  • 107010101165_01.jpg
  • 107010101165_02.jpg
  • 107010101165_03.jpg
  • 107010101165_04.jpg
  • 107010101165_05.jpg
  • 107010101165_06.jpg
  • 107010101165_07.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