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愛情:欲望與渴望的那些事
隱藏在我們意識之下的是一個演化中的求生和繁殖策略網絡,塑造了我們的吸引模式;而在這繁複的交織之中,摻入了腦部化學不平衡、難以磨滅的影響。
誰沒被約會對象迷得暈頭轉向過,帶著極高期待並寄予厚望?有誰沒有在新戀情的路上犯過一些錯誤呢?有誰沒受傷過?這些事在所有人身上都發生過。吸引力會激發人類最強烈的情感。它可能是莫名其妙的、美妙的、激烈的或令人心碎的痛苦。即使對於最老練的人來說,它也很複雜。它不僅複雜──在意識層面上,我們還無法了解刺激和維持吸引力最基本的因果關係。這些無意識的力量,不僅決定了我們會被誰吸引,還決定了這種吸引力是短暫的還是持續的。
與這些直覺反應相互作用的,是我們個人大腦化學類型的動態變化。我們不是在引導自己的吸引力和愛的感受,是被它們所引導。大自然沒有什麼比吸引力更能激發我們的感受和行動本能了。然而,吸引力並不一定讓我們變得更聰明。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可能讓我們變得更笨──至少會維持一陣子。為了掌控,關鍵在於理解我們的本能反應,並更有意識地覺察。當然這樣做會犧牲一些吸引力和欲望的神秘感,但透過更有意識地發掘隱藏在幕後的推力與拉力,我們能夠更有機會得到、維持更快樂、持久的關係。
所有生物都擁有生命力,一種求生意志。你可以在驚恐的蜘蛛匆匆逃跑或是被驚擾的螞蟻丘上看到這種意志。你也可以在發情時的鹿以角相撞時,以及每一封情書中深情的文字中感受到。因為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一種超越個體生存的衝動,一種為了確保物種存活的衝動。生存與繁殖有關,而自然界很少把事情交給偶然。大自然透過兩個基本規則:使事情變得更容易而不是更困難,使事情變得更愉快而不是更痛苦,確保我們得以遵循。
實際上,愈容易和愈愉快,成功的機會就愈高。容易是透過讓某件事成為習慣性和無意識的,而愉快則透過將大腦的獎勵和化學系統綁在一塊來鞏固。儘管我們認為吸引力是浪漫的概念,但它的基礎卻不是如此。我們並不是在有意引導吸引力,我們只是要注意到它。有什麼比這更容易的呢?觀察不需要努力就能實現。為了保證成功,浪漫的吸引力透過極其愉快的性高潮獲得回報,確保每一位到達那個境界的人都希望一次又一次地抵達。
吸引力的體驗貫穿了每部偉大的愛情故事,啟發了無數書籍、電影和情歌中的情感震撼。這些故事的威力與我們對它的認同有關,它以真實而令人振奮的方式使我們產生情感,提醒著我們與愛情的糾纏。浪漫情感似乎在濕潤的手掌和渴望的吻中得以展現,但在這些翻騰的情緒之下,卻是一套由激素和神經傳遞物質驅動的演化力量所設計的策略系統,這些策略決定了人類情感交流的古老儀式。這些策略與無意識下的性選擇、繁殖和物種生存有關,與浪漫八竿子打不著。
那麼,究竟什麼是吸引力呢?是一種你無法完全描述卻在感受時確定存在的化學X因素嗎?是一種發現久違的靈魂伴侶的感覺嗎?是一種強烈的性欲望?還是一種對安全、地位和保障的承諾?與一種難以解釋的喜悅感和對未來的思考有關聯嗎?吸引力是所有這些感覺的混合體,以及更多。它使我們渴望擁有後代。它的根源深深植根於我們祖先的過去低語之中。
吸引力:與性別相關的性選擇
性選擇是自然選擇的一個部分,其中更成功的基因會透過世代傳承下去。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19世紀,一位進化生物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分析了近6000名出生於1760年至1849年之間芬蘭小村莊的人的出生、結婚和死亡記錄。該研究探討了影響生存和繁殖的生活的4個方面:
1.超過15歲的存活人數
2.結婚和未婚的人數
3.每個人結婚的次數
4.每個婚姻中出生的子女數量
大約半數的人在15歲之前就死了(當然,這是在現代醫學興起之前)。因此,有50%的人具有不利於自然選擇的特質,無法將其基因傳給下一代。在剩下的一半中,大約有600人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這些人也被從這個群體中排除了。剩下的這個群體中,擁有子女的人數從0到17之間不等。有些人有多名伴侶。擁有一名伴侶的平均子女數量是5個,擁有4名伴侶這個數字增加到7.5個。男性在生育更多子女方面比女性得到更多好處,因為他們傾向於娶年輕的女性為妻。現在,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哪些特徵被選中,但那些成功繁殖並將基因傳遞給後代的大約2500人的基因與那些基因池中斷的人的基因肯定有些不同。
如果這2500人沒有意識到他們對配偶的吸引力,或是這些吸引力沒有強化性體驗,那麼他們可能不會複製他們的 DNA。如果沒有吸引力,那麼人類還能繁殖嗎?也許就不會了吧。當然,吸引力並非偶然,正如我們對食物的偏好一樣。那麼我們究竟為什麼有求偶的需求呢?有許多理論試圖解釋為什麼人類被相互吸引而交配。佛洛伊德和榮格認為,在選擇伴侶時,人們會被他們在異性父母身上發現的特質或(對榮格而言)原型所吸引。也有人認為我們會被伴侶與我們的相似之處(價值觀、態度、世界觀),或者我們被伴侶的特徵或屬性所吸引,這些會與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互補。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吸引力意味著彼此能夠交換有價值的資源。
在各種不同的理論中,尋求相似性獲得了最大的實證支持,但除了熟悉的舒適之外無法解釋太多。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告訴我們,我們都會對性衝動/生殖衝動做出反應,而且我們會使用性別特定的固定策略,以實現這些目標。
有個經過充分研究的理論,在數十個物種中都有確鑿數據,將性吸引/選擇與父母的投資連結起來。在所有的物種裡,雌性對它們的後代投入更多,也更挑剔,而雄性投入較少,不那麼挑剔,並公開地爭奪雌性。當然,女性在生育和撫養孩子方面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由於這項付出,她們被那些最有可能對共同生育做出類似承諾的雄性所吸引。當男人選擇投資婚姻並著眼於擁有一個家庭時,他們在擇偶方面變得和女性一樣挑剔。
然而,我們已經遠超前於故事進展。讓我們先做個鋪陳,介紹一對我們所熟悉的夫妻──凱特和查理。儘管我們選擇了他們來探討吸引力的動態,實際上也同樣可以選擇查理和約翰,或者是凱特和珍妮,因為其根本動機是相似的。性慾的渴望和親密的聯繫是生存和繁殖的產物。自然所創造的「支持動機」是我們能夠意識到的,無論是否與繁殖的意願相關。同性吸引的本能動機實際上也包含了繁殖的動機,即便這些結合本身並不會產生後代。我們之所以選擇一對異性戀伴侶,僅僅是因為他們最能代表吸引力的力量及其無意識的目標──繁殖。
回到凱特和查理。他們正待在座落於太平洋邊,昏暗而情調親密的餐廳裡。查理坐在一張靠窗的桌子旁,桌上放著蠟燭、鋪著白桌布和一瓶非常好的夏布利酒,價格比他的預算高一點。查理在 Bumble (一款約會軟體) 上找到了凱特,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約會的晚上。他來得很早,點了酒,看見她進門就站了起來。看到查理,凱特害羞地笑了笑,走到桌邊。他握住她的手片刻,替她拉開椅子。窗外,銀色的波浪滾滾而來,在月光下攪動著海。你明白了──非常浪漫。
凱特和查理都預料到了這一刻,每個人都帶著自己深藏的希望和期待、恐懼和不安。兩個人會有化學反應嗎?會得到回報嗎?他們會想再次見到對方嗎?查理竭盡全力確保心情愉快,而凱特的穿著比平時更大膽一點。這發揮的作用既像數位技術一樣現代,又像原始森林一樣古老。
我們無法偷看或偷聽他們的談話,但無論表面上是什麼,這次約會都關於他們可能還沒談論到的一件事:繁殖。凱特和查理還很年輕,但即使他們相識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生育年齡,那個未出生的孩子,仍然會不遺餘力地塑造他們的情感和行為。
尋找伴侶的衝動是很普遍的。雖然我們是以長期承諾的前提下考慮這一點,但性衝動及其所衍生的吸引模式常常是短期的。在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婚姻以離婚告終。而不忠呢?據估計,男性和女性的外遇比例在 25% 到 75% 之間。這些數字不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建立忠誠關係前無法計算的性經驗。當然,凱特和查理在開始相互了解的階段並沒有考慮這些。然而,隨著他們逐漸互相瞭解,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些科學觀點,這些觀點描述了在他們對話之間的字裡行間可能存在的無意識策略動態。
跨文化研究發現,女性(多於男性)往往會被雄心勃勃、受過教育並顯示出賺錢潛力的潛在伴侶所吸引。即便在不久的過去,男性掌握了更多資源,但在這個社會結構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會注意到哪些變化?社會經濟地位的平等會改變這些性別的傳統優勢嗎?研究發現並沒有。與資源較少的女性相比,資源豐富的女性更容易被經濟上成功的伴侶所吸引。雖然這是舊時代的遺跡,儘管經濟和教育平等發生了變化,但這些性別偏好仍然存在。男人覺得什麼最引人注目?儘管性別平等發生了變化,但女性外表的吸引力還是比她的智商、教育程度或社會經濟地位更能預測婚姻。到目前為止,查理和凱特做的都沒錯。他喜歡她的樣子,當然,她無意間也記下了他在對話中,巧妙地透露了自己買了什麼酒和他上過的學校名稱。
在不同文化中,男人都會娶比自己年輕的女性。每次離婚,男人都會娶愈來愈年輕的女性。平均來說,第一次婚姻的時間間隔為3年,第二次5年,第三次8年。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查理31歲,凱特28歲。
凱特忍不住注意到查理戴的那隻昂貴的手錶(對於人類相當於碰撞的公羊角或華麗的孔雀開屏)。研究發現,男性的一個常見策略是炫耀自己的金錢和地位,而女性則更注重提升自己的外表。凱特選擇約會的穿著時,這2點都被考慮到了。我們都是求偶本能的受益者,沒有它們我們就不復存在。過去,我們祖先的為了取得成功,女性和男性採用了不同的策略。這些策略雖然沒有被有意識地處理,但至今仍然存在並持續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