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李玉珍教授
空的智慧
《心經》和《金剛經》是中國流傳最廣的兩部經典。《心經》講五蘊、十二因緣觀,解釋無我和輪迴流轉之因。一切皆為因緣聚合,「我」並無實質,而是來自始於「無明」愚昧,以及累世沉積的愛惡、病苦、死生經歷,越陷越深,越深越堅固。唯有勘破一切皆為緣聚為空之智慧,放手無罣礙,除去各式各樣求不得而生的恐懼,方得解脫。這是佛教最基礎的人觀和認識論,但是如何離了每一呼吸吐納間相隨的無明呢?《金剛經》提供了答案。
《金剛經》起手式第一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已經發心追求最高、最圓滿的覺悟者,應當涵養那些心態意念?如何降伏其迷妄不安的心?佛陀還沒給答案,就先發了紅利:「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光記著《金剛經》中四句話,僅此吉光片羽即獲功德無量。
至於《金剛經》中最要緊的四個詞彙,首推「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人的主體性、生為人的尊貴性、與萬物感通融合感、以及漫長甚至永恆不變的存在。這四個詞彙道盡習以為常的種種我執,正是認知佛法的罩門。「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首說、即非、是名」,反覆說明不能以此四個象限認識佛陀,才是真正理解它們;另一種讀法則是「是、即、是」,那這三層意思又通通相同。更嚴重的是,「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而且一旦執著,則無法聽受《金剛經》,連一絲一毫的功德都得不到。
層層否定卻又相生相扣!因此必須先理解佛教的邏輯推論方式。佛教的邏輯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論,而是來回皆破的三層次:非A、非B,非非A和非非B。用數學寫是–A、–B、–(–A–B),三次否定,以達最終肯定──中道不執任何一邊見解。中國人早有一句話把這個邏輯表達無遺,不用我提醒。《金剛經》不只以緣起破我執,還破執著於空,最後闡明語言建構的空亦不離空。
佛教視《金剛經》珍貴如鑽石,因為佛法無堅不摧,而此鑽石硬度,則來自智慧破萬夜黑暗的溫暖光暈。佛法發出智慧的光芒,只要具有正確的空觀必能領受,但最後連空觀的執著亦不能容。《心經》講的是第一層的空觀,一切緣起切勿攀緣;《金剛經》再講第二層、第三層的空觀。佛教的智慧心法,在《心經》和《金剛經》的聯繫上,清楚呈現。在疫情迫使人人必須離群索居之時,寫下來以後送人倒是個利己利他的方法,權當現代手工善書。
推薦序2-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釋德晟法師
心,無所住……看見自己,看見天地,看見眾生
誦念《金剛經》,我曾如是思量。
釋迦世尊出家前,是位榮華富貴集於一身的王子,卻在不經意目睹老病死以後,誓願尋求度眾解脫之道;從離宮苦行乃至覺悟立教的過程,歷經著諸多憂患劫難。禪宗六祖慧能法師出家前,是位貧窮且不識字的樵夫,卻在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語,決心遠赴黃梅東山寺拜師求法;在寺院打雜乃至傳承衣缽的過程,亦經歷了種種困頓磨難。世尊與六祖,遭遇排擠、遭逢追奪,曾疲憊過飢於步行中昏厥倒地、或曾藏匿身份於獵戶群裡食肉邊菜……卻因身心承受此等苦難煎熬,讓他們潛醞出渡越一切的智慧與慈悲,生命發光發熱成為眾人師。
這般蜿蜒、這般澈悟,讓我們見識「王子與樵夫」求道修行的歷程多麼平等!
抄寫《金剛經》,我常如是遙想。
場景為祇樹給孤獨園,放眼望去是千百位的比丘眾席地盤坐,壯觀的僧團在質樸的精舍裡,寂靜且莊敬。慈祥又威嚴的世尊,以三千大千世界、以須彌山、以恆河沙數為例;或者用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用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為例……瞬間,廣闊無邊的山河身命、無窮無盡的功德福報,被「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道破!被「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道破!更甚地,漫漫長長開示到最後,竟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整部經典所有言論盡皆破除!
這般沉著、這般震撼,讓我們體解《金剛經》多麼無所住!
回到《金剛經》的內文,世尊與須菩提的一問一答,正與反、是與非,時立時破,越讀越起惑,也越讀越解疑。循著這對師徒的理路,漸漸地會忘記他們的語言文字、諸法實相,因為這些已然在生命裡信仰,於慧命裡實踐。
奉持《金剛經》,無論讀誦、謄寫、思惟法義,彷彿有股渾厚強勁的內蘊,在任何時刻、任何境遇裡,這部經典都平等地賦予人心安定的力道── 也許人人感受的力道不同,然不著相、平等慧、無所住、清淨心,終將自在地於行住坐臥間蔓延。
作為「若當來世」的眾生之一,我合掌輕捧《金剛經》,虔誠祝願六時吉祥,在暫時的亙古時空中,對著世尊頂禮感恩。
推薦序3-閑雅書法網站、論壇創站站長 度魚
靜心書寫是一件愉快的事,和靜心讀經一樣的喜悅
硬筆書法不存在著太多的學習誤區,無須老師在一旁耳提面命。只要找到好的練習範本充分練習,使用最廉價的工具材料,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就可以享受書寫美字的樂趣。
有些人以為美字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美感不好,再怎麼練習都沒用。也有人認為寫字就是要寫出自己的個性,所以不要學習範帖,這二者都是對硬筆書法的誤解。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這段文字似乎呼應著以上二種說法,其實完全相反。
想要演奏一首悅耳的曲子,就要經過充分的練習,這和想要寫出一手美字,就要經過大量的臨摹並無二致。在練習的過程中,靜下心來感受落筆的輕重差異、行筆的節奏變化,乃至於空間布白的合理分配,以及伸展避讓的巧妙安排,美字就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成形。
「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是的,雖然學習的是同一件範帖,因為書寫者的性情不同與美感經驗的差異,學習過程中所取、所捨,乃至於對書寫技法的理解都會有相當大的不同。藉由學習範帖所建立札實的運筆與結構技法,有助於學習者在穩固的基礎上,揮灑自己的個性與想法,正所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本書的書寫技法力求簡潔易於親近,運筆的技法美觀但不複雜,所取字形也不像古碑帖般使用大量的異體字。經過幾個月的定時、定量練習,寫出一手讓人稱羨的美字並不困難。進階者則可以細心觀察用筆的細膩處,藏露、方圓、俯仰、向背、緩急……進而一窺古典書法的堂奧。
金剛經帶來的不只是平靜,更是思辨能力的提升。在抄寫的過程中觀照自身思緒的流動,是有必要的。硬筆書法的學習亦然,書寫時保持思緒的敏銳,適當的進行自我的提問,學思並進是提升學習樂趣與效果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