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孫,阿嬤說了算?難搞的兩代餵養問題
<案例分享>媽媽煩惱1、寶寶除了喝奶,還要多喝水?
艾薇正喜悅又忙亂的迎接第一個寶寶,她很慶幸有婆婆幫忙,想不到卻為了該不該給寶寶喝水這件事和婆婆意見不合。
婆婆認為大人要喝水,寶寶當然也要喝水,而且還特別愛給寶寶喝葡萄糖水,雖然醫師說過,母乳寶寶前幾個月不需要喝水,但身為新手媽媽的艾薇無法說服老經驗的婆婆,只好陽奉陰違,盡量在婆婆沒注意時偷偷倒掉,實在沒辦法時,也只好安慰自已:「老公也是婆婆養大的,應該不會有問題!」
可是喝水就算了,喝葡萄糖水,對寶寶真的好嗎?寶寶最近好像不愛喝奶,將母乳擠出瓶餵時,發現喝奶量的確變少了,艾薇忍不住擔心,這是不是喝多了葡萄糖水的關係呢?回娘家偷偷請老媽出動和婆婆「溝通」,卻又被自已的媽說了一頓,原來艾薇的媽媽也覺得寶寶多喝水、喝葡萄糖水都很正常。
這下艾薇只好選擇當個聽話的好媳婦,她想:既然婆婆媽媽以前都這樣做,那麼讓寶寶喝點葡萄糖水,總不會出什麼事吧?
Q.寶寶除了喝奶,到底需不需要喝水呢?
小兒科醫師 巫漢盟:還沒吃任何副食品前,不需要喝水。
寶寶喝完奶後會不會口渴,這問題沒有人知道,但是我們可能被廣告洗腦,一想到鮮奶就一定等於「濃醇香」,所以總覺得喝完奶好像會很渴。其實對於只喝奶的小寶寶來說,不管是喝母奶、配方奶,裡面大概有八、九成都是水,所以只要喝奶就能攝取足夠的水分;如果再額外多喝水,反而可能降低食欲,減少寶寶其他營養素的攝取—想一想,小寶寶一開始只能喝幾十西西的奶,如果又喝了水,當然就會喝不下奶,導致營養不足。
所以醫師會建議,在寶寶還沒有吃任何副食品之前,不需要喝水;而六個月之後,寶寶開始補充副食品,奶喝得少、水分攝取相對減少時,則要適量補充,但要注意飲水量,一方面避免喝太多水影響到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小朋友的腎臟功能大約兩歲之後才會成熟,水喝多了反而是個負擔。
Q.寶寶喝水別超過,多喝水也是錯?
小兒科醫師 黃瑽寧:身體需要的水分不是完全靠喝水補充。
爸媽們或許也曾在網路上看到許多關於寶寶飲水量的建議,甚至詳細的表列出六個月、一歲、兩歲、三歲的小朋友該喝多少水,然後爸媽就開始努力計算,到底自家寶貝喝的水夠不夠。
其實爸媽不必太緊張,人體是非常有彈性、非常會自我調節的,當我們口渴的時候,大腦就會釋放訊息,跟身體說:「我現在需要水、我口渴了!」所以只要家裡有水可喝,小孩子口渴了自然會喝水,即使他可能喝的很少。
另外,身體需要的水分也不是完全靠喝水來補充,像是六個月到一歲的小朋友喝的水很少,因為他需要的水分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小朋友喝的奶裡面就有很多水,但很多媽媽忘記把奶量算進去,才會怎麼算都覺得寶寶喝水太少。
千萬不要逼小朋友喝水,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讓他一看到喝水的奶瓶或杯子就討厭,把瓶子丟掉、或是故意把奶嘴或吸管咬壞;爸媽也不要用果汁、蜂蜜,甚至巧克力、餅乾……等零食來「賄賂」孩子喝水,擔心孩子水喝的太少,只要在家裡準備好孩子專用的水杯、奶瓶或吸管杯都可以,隨時裝好水,孩子渴的時候自然就會去喝。
要注意的是,小朋友被強迫喝水反而會出問題,甚至造成「水中毒」。
喝水也會中毒?這是因為身體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分,體內正常的含鹽量被稀釋,導致鈉離子過低,電解質不平衡。早期很流行給寶寶喝「紅嬰水」去胎毒,其實多半只是糖水,小嬰兒被灌水時沒辦法拒喝,結果開始食欲不振、痙攣,嚴重時會昏迷甚至死亡,一定要小心。
喝葡萄糖水補充能量?
葡萄糖水早期曾經流行一時,很多婆婆媽媽會用粉末沖泡給小朋友喝,覺得糖就是營養、熱量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長得更壯。
有位阿嬤聽說小朋友腹瀉時要把牛奶泡稀一點,又怕孩子沒營養,所以再給他喝葡萄糖水,結果一星期了腹瀉還沒好,而孩子看起來更不對勁,還以為是拉到脫水了,沒想到送去醫院才發現,其實是飲水過量造成的水中毒。
爸媽要注意,對小朋友來說,多喝水絕對不等於「沒事」喔!
Q.寶寶喝水量要配合副食品?
營養師 李婉萍:依據副食品內容來調整喝水量。
六個月後開始寶寶副食品逐漸增加,奶量可能慢慢降到一天500CC左右,副食品幾乎又占了兩餐以上,再加上我們常會給寶寶準備健康、無油烹調的高纖維主食,譬如說糙米、地瓜泥、南瓜泥……等,這時如果不補充水分,缺水少油再加上高纖維,寶寶很容易便秘。
那麼該給多少水呢?簡單的說,在六到八個月時,用奶瓶蓋子的奶嘴裝滿水,就是寶寶一餐的水量;但八到十個月以後,不包含稀飯、牛奶等湯湯水水多的食物,小朋友一天的飲水量可用每公斤體重30CC來計算,假設孩子體重八公斤,一天大約要喝240CC的白開水。
有時媽媽會給小朋友補充益生菌,解決便祕等腸胃問題,這樣也許會幫助排便,減少胃脹氣,恢復孩子食欲,但光靠益生菌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建議和營養師討論飲食內容,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產後閨房二三事 該有的性福不能少!
<案例分享>媽媽煩惱 22、產後半年仍「停機」,為什麼就是不想愛愛?
「我是老公,不是捐精者。」
在第N次藉口照顧寶寶太累委婉拒絕愛愛時,悅悅的老公終於忍不住抗議,覺得老婆是標準的有了兒子忘了老子,懷孕最後二個已經先停機,到卸貨這半年還沒正式開機,簡直像在當和尚。
其實,悅悅也很煩惱,但真的就是沒性趣啊,鬆垮的肚皮、走樣的身材,一想到就連衣服都不想脫了,而且每天一早要趕上班、還要偷出時間擠奶幫兒子存糧,好不容易把兒子哄睡了,這時老公要求親熱對悅悅來說就像是無良老闆要求「加班」!
而且,產後二個月那次超痛的經驗讓悅悅一想到就怕,不知道為什麼,產後簡直乾的像沙漠,悅悅痛得冒冷汗,老公也只好半途而廢。
聽到老公的抱怨,悅悅很想說:為什麼女人沒有威而鋼呢,我也需要提振一下性趣啊?
Q. 為什麼我卸完貨,卻還像孕婦?
婦產科醫師 陳保仁:把握產後六個月瘦身關鍵期。
控制孕前體重在理想範圍,有助產後恢復,這是女明星迅速瘦回產前體重的重點;在女藝人的示範下,現在孕婦流行「瘦孕」,尤其在北部都會區更明顯;我從桃園搬到台北,就發現門診中俊男美女的比例特別高,而且非常在意孕期體重控制,就婦產科醫師的立場,只要注意營養均衡、胎兒體重穩定增加,孕婦活力充足,我也會尊重媽媽的想法。
但不能本末倒置,追求媽媽瘦孕的前提是寶寶要健康成長。
到底懷孕該重多少?一般以八至十公斤為參考值,不宜少於六公斤,可以孕前體重的二○%為上限,也就是說,假設孕前體重五十公斤,孕期最多胖十公斤;但請注意這個算法不適用懷孕前體重超標的媽媽,比如孕前八十公斤,乘以二○%等於十六公斤,那就重得太多了,產後就算能瘦回來,也容易造成鬆弛問題。
不過,達成瘦孕目標的還是少數,一項針對台灣六百位、產後五年的媽媽調查發現,超過六成的媽媽產後六個月仍有「產後肥胖」問題,無法恢復到生產前的體重,平均會比產前多出八。四公斤,甚至有二一%的媽媽會比產前多十一~二十公斤!分析發現,年紀愈大孕婦,產後體重增加也愈多。
產後三個月瘦身效果最明顯,坐月子要注意避免太多油脂,產後一個月就要積極控制及規律運動,提醒媽媽們產後一個月要避免腹部壓力太大的運動,例如仰臥起坐,建議以伸展性運動為主,如瑜珈、快走、室內健身車等。
建議產後最好餵母乳六個月,這樣平均一個月就可瘦○.五公斤,而如果產後六個月還沒瘦回來,瘦身的難度會更高,通常很難靠自己的努力恢復產前的狀態,尤其是局部肥胖和鬆弛,如果非常在意,現在也可以尋求醫學美容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