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暢銷雋永版】:21世紀最受信賴的婚姻權威高特曼夫妻,陪你和另一半有效溝通
衛斯理和瑪莉在決定結婚以前,已經同居了兩年之久。當他們決定要討論兩人之間的衝突時,已經是結婚第二年的時候了,不過他們卻總是喜歡說他們還處在蜜月期。「我們從不爭論,也從不吵架。我們不會像有些朋友那樣大吼大叫。我們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我想不起任何一件讓我們爭吵的事情。」瑪莉這樣說道。而他們在這一次約會裡,才對衝突有了新的認知。
衛斯理和瑪莉口中的和諧婚姻,其實只是逃避衝突所得到的結果。衝突無可避免,而關於婚姻的最大迷思,就是相信如果夫妻間從來沒有爭吵,或者討論那些困難或令人不舒服的問題,那就是一段美好的關係。婚姻不僅僅代表了兩人的結合,更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習慣、性格、信仰、嗜好的結合。這一切都會造成難以預測的結果。當你進入一段長期關係時,如果認為成功的相處就是沒有任何衝突,那你必定會經歷失望和挫敗。
衛斯理和瑪莉確實有過一段似乎頗為棘手的爭吵。衛斯理希望在睡著的時候開著電視,但瑪莉偏好安靜,在關掉電視之後才能夠很快入睡。她發現自己好幾個晚上都得等到衛斯理睡著,才能夠關掉電視入睡。某一天她對丈夫提起這個問題,但卻沒有明白表示這樣的情況讓她感到困擾。而當她換了一份需要早起的新工作時,她感到越來越難以忍受衛斯理這個在她眼中顯得自私的行為。她常常整夜未能闔眼,想著自己付了一半的貸款、為了丈夫買了一張新床,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她的怒氣和怨恨逐漸累積,但她依舊一句話不說。最後,瑪莉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嫁對了人。難道只有她得每次都做出犧牲和妥協,讓對方如願嗎?這會是接下來好幾十年的光景嗎?
而在衛斯理眼中,瑪莉變得越來越沒耐性和暴躁。他之所以會娶瑪莉為妻,是因為她是他所遇過最溫柔和善的女孩子、因為她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衛斯理喜歡逗瑪莉笑,但他漸漸發現自己的幽默換來的只是對方的沉默。他完全不知道妻子心中的煩惱,而當他問起時,瑪莉卻告訴他一切都沒事。衛斯理開始懷疑這一切是不是個錯誤。瑪莉不再開心地面對自己,隨著時間流逝,她似乎變得越來越安靜。衛斯理幾乎不認得眼前這個像石頭一樣的女人,那位當初與他一同步入禮堂的幸福女孩彷彿已經消失了。
最後,衛斯理終於和瑪莉攤牌,希望知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她要如此惡劣地對自己。瑪莉感到驚駭莫名,因為在她心中,衛斯理才是惡劣且自私的一方。於是,瑪莉說出了這個長久以來的困擾,聲淚俱下地說:「我想我們之間結束了。」一時之間,衛斯理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告訴瑪莉,因為他從小就和身兼兩份工作的單親媽媽生活,他常常孤單一人在家,電視就是他唯一的陪伴。
「有一次,有小偷闖進我們家,偷走了電視。我很崩潰,因為電視是我漫漫長夜裡僅有的慰藉。沒有了電視,我就孤身一人且一無所有,這真的很可怕。」
瑪莉從來沒有聽過這件事,她為丈夫悲傷的童年感到心疼。
「但是妳為什麼說我們之間結束了?」衛斯理問。「這不過就是一臺電視的問題,我們可以想辦法解決。」
原來,瑪莉之所以從來不和衛斯理爭吵是因為她害怕衝突。從小到大,她從來沒有看過父母吵架。每當問題發生時,她的母親會帶著瑪莉和一對弟妹離家去外面過夜。不管是三更半夜還是上學日的前一天,母親都會把小孩們趕上車,帶他們到最近的旅館。
他們會在游泳池裡玩水、叫客房服務,好像在度假一樣。幾天之後他們回家,也沒有人會問母親當初為什麼要離家。唯一一次瑪莉聽見父母大聲吼叫,就是在他們離婚的前夕。當瑪莉上高中時,單身的母親也開始和男人約會。每一次母親和男友分手,她就會換掉家裡的電話號碼。瑪莉並不理解這些情況,她不知道母親已經將這樣一個想法深植在心中:逃避任何衝突,如果當爭吵出現時,就代表這段關係已經結束。
分享這些故事對衛斯理和瑪莉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現在,瑪莉明白為什麼衛斯理在睡覺時需要電視機帶來的慰藉。衛斯理也了解瑪莉為什麼一直不說出自己不開心的原因、為什麼當他們終於觸及這個話題時,她會認為兩人之間已經結束。之前對瑪莉來說,兩人一起討論夫妻間的歧見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而現在,她發現這樣的對話並不會終結他們的關係,反而讓她對丈夫感到前所未有的親密,因為他們分享了彼此的童年回憶。
「我們的關係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感覺更為真實,」瑪莉這樣說。「現在我幾乎會期待衝突出現,因為我們總是能夠從衝突中學到新的事物,更了解對方。這讓我們的連結更為緊密。這不是主動找架吵,而是不再逃避對話。我很喜歡那種一起度過難關的感覺。這就是一段關係的意義。就算我們有不同的意見,我們依舊站在一起,試著找到互相理解的方式,然後解決衝突。」至於電視的問題,他們現在有了一支遙控裝置,能夠在二十分鐘之後自動關閉電視。
大部分那些像衛斯理和瑪莉一樣進行這次「處理衝突」約會的夫妻,都將之視為檢視雙方歧見並且走向理解和接受的機會。釐清歧見的有力方式就是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回憶。
感情也該做衝突管理
以衝突作為對話主題聽起來好像有點怪異,但討論如何管理衝突的最佳時機絕對不是雙方已經開始吵架的時候。你必須記得,一段關係中發生衝突是再自然不過,而且這些衝突隱含了你們要一起努力的目標。
衝突為什麼會有目標?衝突的目的是什麼?許多人也許會這樣問,因為他們認為衝突毫無意義且會造成危害。這大錯特錯。衝突是必要之惡,因為我們在與對方相愛的過程中,總是會陷入撞牆期,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慢下來,小心地處理彼此的關係。相互的理解,這就是所有衝突中最健康且最具建設性的目標。
你也許會感到驚訝。但衝突的目的不是要贏得爭論或者說服對方。你可以看到,在作出妥協時,我們必須要針對事情本身去理解對方最核心的需求,同時也釐清彼此能夠彈性變通的部分。但是你的目標不是去讓對方變成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而是去理解對方。
瑪莉和衛斯理發現,處理好衝突能夠幫助他們更愛對方,也對伴侶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還能夠讓兩人對這段關係付出更多。
每場爭吵,都讓我們更相愛:全球婚姻權威 高特曼夫婦教你化衝突為幸福
他說:「你這幾天過得怎麼樣?」她也同時開口:「你想聊些什麼?」
兩人相視而笑。他們倚靠平整的白枕頭,挨坐在舒適的床鋪上,身體轉向彼此。目前為止,兩人之間的氛圍既輕鬆又溫馨,也許有鏡頭拍攝,讓他們有點緊張。我們請他們打開筆電鏡頭,聊一聊最近過得如何。
人工智慧系統會對他們進行評估。這套系統可以協助受過高特曼訓練的治療師和想要在家評估伴侶關係的人,收集日常互動與衝突情境的有關資訊。系統不需要其他裝置的協助,便可由畫面資訊判斷受試者的心跳速率,並透過機器學習功能,來鎖定每一秒鐘的各種情緒表現,予以記錄分類。此外,系統會以零到百分之百,來為伴侶間的互信評分。
這套系統由我們優秀的同事李希察(Rafael Lisitsa)以及布瑞曼(Vladimir Brayman)博士所設計。當這對夫妻閒聊週間生活和對週末休息的期待,系統正在收集情緒資訊。系統研判互動正從「中立」轉為「好感」──心率每分鐘八十下左右,表示他們很放鬆,信任指數中上。
接著太太說:「對了,我告訴我爸媽,這週末過來可以睡我們的房間,我們睡沙發就好。」接著一陣停頓。
「你已經這樣告訴他們了?」他說。
「是啊。」她帶著一點輕蔑的語氣說:「他們是我爸媽,我……」
「你知道我在沙發上睡不好。」
「喔,拜託。」(她翻了個白眼)「只不過是一個週末,有什麼關係?」
「我想在你爸媽面前表現最好的一面,我不想脾氣暴躁,只因為我沒……」
「講得好像你在我爸媽面前表現很好一樣……」
「哇。」他的聲音摻雜了受傷和挖苦。「好喔。」
「你幹嘛擺出那種臉?我又沒說錯!」
「喂,我是要試著在你爸媽心中留下好印象,結果……」
「是嗎?為什麼三年了才來嘗試?為什麼要挑這個週末?」
「三年?你覺得這三年來我都沒有努力?」
兩人突然開始唇槍舌戰,你一言我一語,互相插話。太太指責先生最近講電話把爸爸弄哭,先生試著替自己說話。
她說:「你一定要在我祝他生日快樂的時候,有意無意揶揄一兩句,就對了?」
他大聲回說:「我只是在開玩笑!」
人工智慧系統偵測到兩人心跳加快,尤其是先生,心跳大幅提高到每分鐘一○七下。信任指數驟然下降,先生對太太的信任指數大幅降到低於百分之三十。兩人的情緒分數都快速下降。夫妻互動快速轉向負面:太太出言攻擊,先生築起防備心,兩人都語帶輕蔑。不到三十秒鐘之後,這對氣急敗壞的夫妻就轉過身去不再溝通。系統停止拍攝前,他們都別開頭,瞪視另一邊。
將衝突「編碼」
這是一對真實夫妻的故事。他們在我們新建立的平台上參與研究,幫助其他在某一段期間(或是一整年、整整十年)遭遇困難,需要指引的伴侶。這幾年來(尤其在新冠肺炎的推波助瀾下)人們對專業治療師的需求龐大。但全職工作或要照顧幼兒、家人的忙碌伴侶,想挪出時間諮商不容易。許多可以受惠於專業輔導的伴侶,基於諸多原因,未能尋求適當協助。我們發現有太多伴侶無法緩和衝突,因此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平台,協助受困的伴侶們在當下就能透過電話、筆電、平板,獲得指引及工具。我們需要一套觀測伴侶互動的人工智慧系統,來取代經驗豐富的受訓人員,辨識對話往負面發展的警訊和徵兆。受過訓練的治療師會觀察:細微的肢體語言和生理反應、語調、語彙選擇等。電腦系統真能如此靈敏嗎?
簡單來說,可以。不僅如此,人工智慧為爭吵編碼的功力,甚至超越人類專家。本書有關伴侶爭吵的資料與觀察,主要來自愛情實驗室數十載的研究,以及其他具突破性的重要觀察。現在,加上約翰的「特定情緒編碼系統」(Specific Affect Coding System),這套人工智慧系統能取得更精細的資訊 。約翰剛開始進行伴侶關係研究時,心理學界尚難針對一個人的個性和行為歸類出一致的模式,更遑論牽涉兩個人的情境。當時心理學界普遍認為,針對伴侶進行研究,無法得出可靠的科學資料──研究一個對象都不夠可靠了,兩個對象豈不雪上加霜。習慣以數學思考的約翰打算推泛這個論點。
他開始研究伴侶間是否存在特定行為模式,希望透過雙方的來往互動,判斷他們能否成為一對佳侶 。他與搭檔展開一系列的觀察研究,建立了一套全面評估細微互動的編碼系統,涵蓋臉部表情、聲調、語言與修辭、身體訊號等。他們設法評估伴侶的爭執,得到更多在衝突中,行為者的目的是否與結果相符的重要資料。他們長期追縱伴侶的互動,從中了解是否真的能夠透過編碼系統預測伴侶關係的融洽度,包括:將來是否會分手,以及在一起是否幸福美滿?
約翰將伴侶分為「離異、佳偶、怨偶」三類,收集到非常可靠的資料。他發現「伴侶互動」是足以預估長期發展的一項變數。約翰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將伴侶互動分類,從而預估伴侶的未來關係,準確率超過百分之九十 。關鍵變數就在衝突反應。
約翰的研究要求伴侶執行「衝突任務」(conflict task):伴侶們要挑選一個經常引起衝突的話題來討論。研究團隊錄下爭執仔細檢視,以百分之一秒的細小單位,替他們的表情和互動進行編碼。這是唯有專業研究人員才有能力正確完成的高難度工作。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問世前,舊有的編碼系統根據「線索」來辨識受試者的行為及互動──得要有清晰可見的差異才行,包括:受試者的舉動、表情及各類行為特徵。但這麼做忽略了許多重要的情境元素,例如不一樣的聲調呢?大調顯示出話者抱持正面情緒,小調則是相反。如果講話的人刻意強調某些字詞呢?我們說這些是「副語言線索」──相同的一句話,強調不同的字詞,可以傳達沮喪的心情,也可以表示願意融通,得要把這項因素考量進去。那語言和肢體運用上的文化差異呢?我們將情緒的傳達視為互動,有各式各樣的管道。
人類非常複雜,系統必須要有豐富的內涵,才能替人類行為編碼;必須要對情緒變化非常敏銳,才能替爭執者的情緒編碼。你必須了解字詞的意義,以及不同情境、不同文化中,字詞的不同含意。你必須聽出弦外之音,包括:聲調、音量變化、音高、節奏、強調語氣,因素眾多!以特定情緒編碼系統訓練出來的人工智慧系統,實力匹敵熟悉不同文化的觀察員!這套系統已經能夠完成編碼人員的工作,透過機器學習,它將不斷進步,媲美頂尖研究人員。
也就是說,這真的是一套很厲害的人工智慧系統。以那對為睡沙發吵架的年輕夫妻為例。只要架設好筆電,將鏡頭打開,系統會就開始收集寶貴的情緒資料並同時編碼,功力更勝經驗豐富的研究員。人工智慧抓出爭執「爆發」的瞬間。事實上,那是一場極具代表性的爭吵──體現了衝突中的各種人類行為。
典型的伴侶爭吵
本章開頭選用這個案例的理由很簡單──它很典型,包含伴侶爭吵的各項重要特徵:
- 幾乎沒來由。前一分鐘還開心聊這一星期的事,下一分鐘就吵得不可開交。
- 快速延燒到不同的事(衝突升高)。人工智慧系統判斷,互動還不到一分鐘,就演變成嚴重衝突。
- 缺乏互相傾聽。那段對話中,完全沒有互相理解的空間,只有攻守,與其說是對話,更像提劍決鬥。
- 「災難四騎士」全部現身。這是足以預告分手的負面溝通方式,包括:
- 批評(「為什麼三年了才來嘗試?」)
- 蔑視(「你一定要在我祝他生日快樂的時候,有意無意揶揄一兩句嗎?」)
- 防禦(「我只是在開玩笑!」)
- 築牆(對話結束時,先生態度疏離,閉上心門,不再回應。)
- 情緒高漲。吵架時,強烈的情緒會綁架神經系統,導致我們不堪負荷,便築起高牆不再回應。例如,衝突升溫時,人工智慧在先生身上偵測到快速、強烈的生理變化。普通男性心跳約每分鐘八十下,此時驟升到每分鐘一○七下(甚至更高),這是情緒高漲的重要指標。
- 負面互動的次數快速超越正面互動。想要幸福久久的伴侶,衝突時的正負互動比要達「五比一」:每一次負面互動,要有五次正面互動。這對夫妻一下子就只剩下負面互動。
- 沒有想要修補關係。愛情大師懂得在爭執過程與爭執後「修補關係」,不讓衝突偏離正軌。當衝突升高,許多人會和對夫妻一樣,受激動情緒影響,而不願意(甚至沒能力)補救。這樣只會破壞關係。
- 最後則是……經常牽扯到姻親身上!這點應該很多人都能體會。
請來想像一下這對夫妻的樣子。他們年近三十,結婚大概兩年,還不算很久。太太一頭金色長髮,有點像加拿大歌手瓊妮‧米契爾(Joni Mitchell),戴著細細的金色鼻環。先生則是深色及肩長髮。剛開始,兩人斜坐在床上閒聊,先生平靜地摸著頭髮,後來情緒變得激動,摸頭髮的動作也跟著加快。太太生氣以後,身體傾向先生的方向,展現侵略性的肢體語言。太太眼神緊盯先生的臉,出言批評,不等先生反應就繼續指責──她正在「翻舊帳」,把過去壓抑在心裡沒機會表達的不滿統統倒出來。先生習慣為了自我保護講諷刺的話。他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我們彷彿看見,他在心裡把方向盤轉來轉去,發現找不到出路。這次吵架沒有結果。夫妻倆沉默不語,無奈搖頭。
但是他們沒有關掉應用程式。因為他們還沒有被打敗。他們知道出錯了,希望設法挽回。他們不想放棄對方,也不想放棄共同生活。他們想要改善夫妻關係。只不過他們像許多前來求助的夫妻,全都被一個問題所折磨,那就是:為什麼會搞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