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心理勵志
  3. 生活哲學
全站分類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離職後的自由:無負累、更自在的人生下半場,就從燙了爆炸頭開始!

魂の退社―会社を辞めるということ。


活 動 2024聖誕節:全館3本75折、大套書72折

定價:320元 
優惠價:79 253元    
  無法購買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上還有「沒錢反而更快樂」的生活方式?

★日本Amazon排行榜「人生哲理」第1名!


對於為公司賣命感到困惑的人,
想離開公司的人,
以及想要永遠依附公司、度過一生的人,
「工作」的意義究竟是—

我,五十歲,單身,爆炸頭
一點也不年輕了,每天都感受到「老化」這件事。
即使如此,我還是決定離開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公司,
離開龐大的組織,放棄高薪、社會地位和退休金,
重新以一個人的身分,
思考所謂的「生活」是什麼、「在公司工作」又是什麼?
而這一切,就從我突發奇想地燙了一顆爆炸頭開始—

對於人生,我們總是害怕著什麼,
絕對不能輸、一定要努力,
如果做得不夠好,也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
但,越是認真努力,就會得到等值的回報嗎?
能夠在公司上班才是有意義的事、能賺大錢的人總是比較值得尊敬?
被外在的欲望和內心的恐慌左右的人生裡,幸福到底在哪?
我決定以人生的下半場為賭注,
在最低的物質需求中,挑戰就算沒什麼錢也能滿足的生活方式!

不是「得到」才會感到幸福
說不定「捨棄」才是真正通往幸福的路

作者簡介

稲垣 えみ子(稻垣惠美子)
1965年生,愛知縣人,畢業於一橋大學社會學部,而後進入朝日新聞。
經歷為大阪本部社會部、週刊朝日編輯部、社論委員、編輯委員。2016年1月離開朝日新聞。
在朝日新聞與橋下徹對立事件時,成為大阪朝日新聞本部的負責人,並將對立過程的始末連載於專欄〈Journalism〉,並在朝日新聞因兩大醜聞而形象受損時,協助朝日新聞重整。這段期間,她的專欄迅速累積人氣,甚至還上了電視,同時也因為一頭爆炸頭而引起許多觀眾的注意。
著有《我想知道死法》(PARCO出版、1995年)、《從震災的早晨開始》(朝日新聞出版、1999年)、《爆炸頭記者寫的新聞、因為離職才能寫的新聞》(朝日新聞出版、2016年)、《離職後的自由》(東洋經濟新報社、2016年)、《寂寞的生活》(東洋經濟新報社、2017年)。

作者序

【離開公司的真正意義】
我從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至少在十年前都沒想過--那就是決定離開大學畢業以來,待了二十八年之久的公司。
五十歲,無夫無子,而且沒工作,真的是名符其實的「斷線風箏」。再加上一點也不年輕了,更正確來說,應該是日日感受到衰老來臨的年紀,小一點的字完全看不見,記憶力也明顯衰退許多。
可是啊,現在的我卻充滿希望。是真的喔……不,說實話還是有一點不安,真要老實說的話,心裡其實充滿著不安,已經滿到不能再滿。然而就算如此,希望仍然如同泉湧一般噴泊。
所以就先這樣說吧。
當初公開宣告我要離職的時候,周遭人士的反應相似得讓人驚訝。
第一句說的一定是「太可惜了」。
咦?可惜?哪、哪裡可惜?
回答各有不同,不過統一來說,似乎都是繼續待在公司裡應該會比較「好康」才對。
的確,我任職的「朝日新聞社」是間大企業,薪水很高,知名度也夠,各方面都具備相當程度的權威(只是權威這一部分最近有待商榷),加上我當時負責的專欄很幸運地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所以我猜他們想表達的應該是明明身處於如此優渥的環境裡,卻想要放棄?真是太可惜了云云。
嗯,想用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實在有點難度。被他們這麼一說,我也確實覺得有點可惜。啊,我是不是太衝動了……不行不行,不能這樣想,現在不是搖擺不定的時候。
如果硬要回答的話,我會說:自己已經想要逃離那個「好康」的環境了。
所謂「好康」,其實同時也是件恐怖的事。再美味的食物也是如此,如果每天都吃壽司、牛排和蛋糕的話,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一定會對身體帶來嚴重傷害,以至於早死吧?然而一旦迷上這些美味,就會忍不住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因為巨大的喜悅,容易讓人看不清微小的幸福,於是身體就在不知不覺當中,變成只能感受巨大的喜悅。
工作也是一樣。一旦習慣了優渥待遇、舒適環境之後,就會變得越來越無法脫離。不只如此,甚至還會開始「想要更多」,更甚者則是只要原本的環境稍微有點損失,便感到恐懼或憤怒。這樣下去,最後會如何?自己將會漸漸失去精神的自由,將由恐懼與不安支配自己的人生。
不過應該也有很多人不會變成這樣啦,我想。只是像我這種貪得無饜又自恃甚高的人類,瞬間落入陷阱的機率應該高得嚇人。
換句話說,依附在我身上的恐懼,其實是必須盡快從「好康」之中逃脫出來的感覺。
此外還有另一句一定會聽到的回應:「那妳接下來要做什麼?」
不好意思,我什麼都不會做。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從今以後再也不要從事正職工作。
我這樣回答之後,所有人都會露出一臉困惑,特別是公司的同事,感覺似乎有些不滿。
聽我解釋一下,我並不是否定別人的工作或處世方式啊!因為日本都是靠這些在公司裡認真工作的人們而支撐起來的。
可是,只有在公司工作才算是過著正經的人生嗎?
在公司上班確實有很多優點,可以一邊接受優秀同事的良性激勵與幫助,偶爾吵個架,藉此讓自己成長;因為不是兒戲,所以面對各種不講道理的狀況時,都必須忍耐。至於如何在無法逃離的試煉之中學會為人處事,就像《半澤直樹》描述的
一樣,一切都在這齣連續劇裡。就這層意義來說,不講道理可能才是公司真正的醍醐味。
我也是這樣,在公司裡一路走過來的,如果沒有在朝日新聞社就職,現在的我肯定會變成完全不一樣的人。
話雖如此,一個人如果不被其他人雇用,就沒有辦法活下去了嗎?
被雇用的人之所以默默忍受各種毫無道理的待遇,終極目標都是為了生活,也就是為了錢。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工作可以創造「成就感」,覺得工作就是「生存價值」,可是如果拿不到錢,你還有辦法繼續堅持在那間公司從事那份工作嗎?
這也是我想表達的。
說得極端一點,在公司上班,不也同時代表了自己的人生被金錢所支配嗎?
剛剛說過「日本都是靠這些在公司裡認真工作的人們支撐起來的」,我是真心這麼認為的。
然而沒有在公司工作的人們,也同樣支撐著日本。
自營業和自由工作者們就不必說了,甚至連那些沒有在賺錢的人,例如家庭主婦、高齡退休的長者、因為某些理由而無法工作的人以及小孩等等,不都是在支撐日本這個國家嗎?做飯、打掃、陪孫子玩耍、購買某些物品、和鄰居打招呼、和別人交朋友,讓他人看見自己的笑容--簡單來說,這個世界就是「互相支撐」。不一定需要金錢介入,只要能做到互相支撐,照理說應該就能過著不錯的人生了。
可是一旦在公司上班,就會漸漸忘記這回事。習慣了每月都有薪水入帳之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深信,人生首要之務是賺錢,不然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同時也會開始覺得能賺大錢的人就是比較偉大。
所以在公司上班的時候,總會無可避免地出現「多給我一些錢」的心態。不管實拿的薪水有多高,這種心態都不會改變。這或許是理所當然的要求,但也可能沒那麼理所當然。至於公司方面,當然會回答「我們拿不出這麼多錢」,這或許是理所當然的回答,但也可能沒那麼理所當然。
然而我已經無法在這場拉鋸戰之中感受到任何意義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仔細想想,其實這也很難用一句話回答,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第一,由於幸運之神出乎意料的眷顧,已經讓我拿到了遠遠超過生活所需的報酬。即使貪得無饜如我,別說「再多給一點」,就連繼續領著同樣條件的薪水都讓我感到心虛。畢竟從我的角度來看,就連現在這一刻,都能清楚感覺到視線開始模糊,記憶力、思考能力和體力全都在逐漸衰退。
除此之外,受到人生當中各種事件和貴人們的影響,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就算沒什麼錢也能對人生心滿意足的體質。也就是說,比起「金錢」,我更想要「時間」和「自由」。
話雖如此,其實我並不是不想工作,工作有時也會帶給他人喜悅。如果日復一日地嬉鬧度日,總覺得未來的人生將會變得非常孤單。本來應該是為了擺脫金錢的束縛,但結果反而變成了不付錢就不會有人認真看待自己。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與人有所連結才工作,這不也挺好的嗎?
想到這裡,就覺得夢想似乎豁然開朗了起來。我想離開「公司」這個擁有強大磁場的組織,以一個人類的身分,試著思考所謂的「工作」到底是什麼,「生存」又是什麼。
這完全是一場以人生為賭注的冒險,當老去近在眼前時所做的豪賭,大概就是這樣。
怎麼樣?感覺還挺帥氣的吧?
不過,人生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準備工作應該已經做得滴水不漏,雖然說得天花亂墜,但我這個現實主義者兼戰略家,其實已經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仔細將裡裡外外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才對。只是真的離職之後,發生在我周遭的種種事情,該怎麼說呢,就是一連串未曾
想過的打擊。

繁華過後難掩一抹寂寥之無業遊民。

對於為公司賣命抱持疑問的人、也想離開公司的人,以及想要永遠依附公司而度過一生的人,如果我這本書能創造一點微小的契機,讓所有的人重新思考「在公司上班」這件事的話,就是最大的榮幸。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寫於下北澤的咖啡廳

譯者簡介

江宓蓁
廣島女學院大學文學碩士。
在翻譯之海努力掙扎求生的小小翻譯,目標是游遍各種不同的海域,以及在文章裡光明正大地寫出「非人哉」三字。
譯有《戀愛工學》《老衰死》《離職後的自由》(三采文化出版)、《向史丹佛、麥肯錫菁英學做永不後悔的決定》(八方出版)、《巷弄間的妖怪們》《透明變色龍》(台灣角川出版)、等書。

書籍目錄

前言 燙成爆炸頭這件事和離開公司有關係嗎?

序章 離開公司的真實意義

一、一切都是從一句隨口的發言開始
二、名為「流放」的財產
三、變成「雪白的飛灰」之後就畢業
四、日本其實是「公司社會」!
五、製造黑心上班族的日本
六、關於現況

終章 沒工作與受歡迎程度的相關考察

精采試閱

/ 無法下車的列車 /
生於經濟高度發展期,對於「好學校」、「好公司」、「美好人生」的黃金方程式沒有任何懷疑,順利長大成人的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過著「有錢萬事足」(只要有錢任何東西都能到手的生活態度)、「追求優越感」(如果沒有比常人「更高一級」就無法滿足的內心),以及「欲望全開」(明明已經過著非常優渥的生活卻不滿足,眼中只有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因此心生不滿)的人生。
欲望是努力的動力來源,享受最後獲得的成果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不管多麼享受,總是會有更高級的享受存在,於是覺得自己必須把目標訂得更高,必須實現目標。
公司如是,生活亦如是。
如今想想,這就像一輛是想下車卻又無法下車的列車。更正確地說,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下車的念頭。為什麼非下車不可呢?明明過著這麼燦爛耀眼的生活啊,而且最後總會有辦法的嘛……不過只要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長期坐在那輛列車上的自己,總是有種難以言喻、彷彿不安的感覺。
到底要做到什麼地步才行?認為「這樣就夠了」並打從心底滿足的日子,到底何時才會來臨?我想自己當時應該一直恍恍惚惚地想著這些事。
舉例來說,就像先前提過的,當我前往自己喜歡的精品服飾店,和我的「專屬造型師」店員進行各種討論,唰唰唰地試穿一大堆如山高的衣服和鞋子,每次走出試衣間,就會聽到「哇啊∼真是太適合您了∼」因而滿心歡喜,於是從那堆衣服和鞋子裡仔細挑選,「那今天買這幾件就好」,我總是這樣做。
可是呢,被店員大力吹捧、灑錢買下衣服的「那個瞬間」其實就是幸福的最高峰。接下來,提著沉重的紙袋好不容易回到家之後,猜猜看會發生什麼事?就連把衣服鞋子從袋子裡拿出來,都讓人覺得厭煩至極。
第一次發現自己出現了這種心情的時候,我遭受到相當大的打擊。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連想都不必想,原因早就清清楚楚地擺在那邊了。
因為自己擁有的美麗服飾,已經遠遠超過所需的數量了。
衣櫥塞得滿滿的,早就沒有任何空間放新衣服;當我硬是在同一個衣架掛上兩件衣服,或是硬把毛衣塞進滿到不能再滿的箱子裡時,不管再怎麼不願意,都會看到當初開開心心地買下,卻放置了好幾年不曾穿過的衣服。那什麼玩意?內心雖然想假裝,但自己是無法欺騙自己的。那種感覺毫無疑問,是痛苦。
可是,即使已經了解到這種程度,每次一換季,我還是會前往服飾店,像過去一樣喜孜孜地努力購物。這樣的行為完全沒有意義,但過去的我一直深信自己非得這麼做不可,因為想要繼續維持「富裕」的自己。
也是因為當時除了這樣之外,我不知道其它讓自己快樂滿足的方法。
想到這裡,就想給過去的自己一個擁抱。雖然是那樣,卻也相當拚命了。感覺有些地方不對勁,內心暗暗害怕繼續這樣下去,前方說不定是永無止境的地獄--再這樣下去說不定會很糟糕,同時又以自己的方式不斷地努力維繫著。
過去我一直活在欲望全開的生活中,站上人生的折返點之後,試著想像現實中的老後生活。
面對收入大減的現實,再也不能買自己想要的衣服鞋子,也不能優雅地出門旅行,還要忍著不吃美食……「一無所有」。這樣還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嗎?似乎不管做什麼,心裡都只會想著「要是以前肯定不是這個樣子」。
簡單來說,要是繼續以同樣的狀態,傻乎乎、慢吞吞地走過人生的折返點,最後一定會變得相當淒慘。不管現在多麼奢華享樂--不,正是因為現在奢華地享受,將來只要稍微無法享受的時候,就會陷入悲慘的泥沼中;不堪的心情無處發洩,內心充滿著都是國家不好、社會不好、最近的年輕人完全不行等等被害意識,等到年紀更大,就會變成面目可憎的老太婆,被人討厭、孤立,最後在無人陪伴的情況下死掉!
一定要想辦法改變才行。
我在面對即將來臨的人生折返點時,開始湧現這樣的危機意識。

/自我改造計畫/
所以我想了些什麼呢?
關於工作,我無計可施。因為人事調動是由公司決定,員工只能服從。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有薪水可拿,總之只能努力完成眼前的工作。
不過金錢方面的問題,我覺得也有自己能做到的事。
那就是「確立沒有錢也能過得快樂的生活方式」。
當時我所追求的「快樂」,全部都是因為有錢才能辦到。只要有更多錢,就能得到更多的快樂,也因此不管擁有多少錢,最後都不會滿足。還不夠、還想要……陷入如此的惡性循環。
仔細想想,這根本就是步向地獄之路啊!
必須打從根本開始改變才行。
因為,如果繼續追求同樣的東西,等到自己沒有錢的時候,就不得不「忍耐」了。在一定時間內,忍耐是可以勉強維持下去的,但那畢竟是刻意壓抑感情的行為,不可能維持一輩子。喔,不,別說辦不辦得到,這種事情根本打從一開始就不想做啊!
難道沒有那種不必忍耐、就算沒錢也能過得快樂的「某種方式」嗎?不對,應該說得更深入一點,難道沒有「沒錢反而更快樂的生活方式」嗎?
我必須找到它。不只是找出來,而且還要確實地身體力行。

/創新省電法/
此外,還有另一件決定性的、促使我向前邁進的重大事件。
那就是伴隨著311 東日本大地震一同發生的,福島縣的核能發電廠事故。
如今回想起事故發生之後的那幾個星期,腳底還是會陣陣發冷,深不見底的不安和無所適從的愧疚填滿整個胸口的感覺,依然歷歷在目。那時候,日本國內所有人應該都在想自己到底能做些什麼,儘管遭受沉重的無助感打壓,仍然拚了命地思考著。
我也是其中一人。
我決定進行一個人也能做到的事,也就是「省電」。目標是減少一半的電費。
之所以這樣決定,是因為當時的住處神戶市屬於關西電力的管轄範圍內,而關西電力所供應的電,有一半是來自核能發電廠。
所有住在關西的人,就這樣沒什麼自覺和感激之情,放任自己一半的生活徹底依賴核能發電廠。
「無核生活」到底是什麼?這種生活真的可以辦到嗎?首先我想自己試著做做看。假裝核能發電廠不存在,換言之就是試著將目前生活中的電力使用減半。如果大家都能成功過著這樣的生活,就能自然而然地發展成不需要核能發電廠。
然而電費減半這件事,完全不是一件能輕易辦到的事。
啊,如果你本來就是過著用電用到爽的生活,說不定就不會這麼困難。如果一整天都開著空調、電鍋、電熱水瓶、電毯或暖被桌的家庭,我想只要在不用的時候都能確實關掉電源,這樣應該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電費了。
只是我的情況比較不太一樣。
因為我不喜歡吹冷氣,很少開空調;煮飯是用鍋子煮,打掃也只用掃把和抹布解決,所以沒有電鍋也沒有吸塵器。由於一個人生活,所以電熱水瓶之類的東西打從一開始就沒買,每個月的電費大概就是兩千多日幣。
要從這樣的生活中再想辦法減少一半的用電,真的是名符其實的「從乾布裡再擰出水來」。

/發現「無限的世界」/
想不到任何點子。我努力做了許多嘗試,例如確實關掉電源,或是將不用的電器插頭拔掉,可是光憑這些小動作,別說減半,根本一點變化也沒有。於是我決定,必須從根本改變自己的想法。
經過重重嘗試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必須以「沒電」為前提生活。不是減少已經存在的東西,而是將想法轉換成「這東西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從這一瞬間開始,我就進入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的世界了。
在這個充滿閉塞感的現代,那是一種創新;在我的人生裡,那是一種革命。
人生的可能性真的不知道會以什麼方式隱藏在什麼地方呢。
以晚上回家為例,因為我是獨居,所以打開家門時,室內會是一片漆黑。一般來說這個時候應該會立刻打開電燈,不過現在「沒電」,所以這件事情做不了。
我會先在玄關站一下,等待眼睛適應黑暗。
說出這件事,大家可能會笑出來,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好笑的事喔。
就算不開電燈也不會怎樣,我說真的!因為光線其實是到處都有,只要稍微等一陣子,眼睛就能看到室內的狀況。朝著室內方向脫掉鞋子,走進家中;換件衣服,上個廁所,洗個澡,真的什麼都能做。
也就是說,身處黑暗當中時,過去從來不曾發現且也不打算發現的光亮,便自然地顯現出來。
當然,我也不會打開電視。以前不管發生什麼事,只要一回家就會先開電視,現在想想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一定要這樣?不過好像有相當多的家庭都像我一樣。
只是現在「沒電」,因此也沒電視。如此一來,眼前就會出現黑暗與靜默,這樣真的很讓人感到平靜呢。
黑暗當中,感官也會變得更敏銳。因為家裡沒有聲音,便能聽到窗外傳來的風聲與蟲鳴,這樣真的很風雅。
也就是說,一旦讓某些東西消失,該處並不會變成什麼都沒有,而是讓另一個世界顯現出來。那是原本就存在,只是被其他事物掩蓋而無法得見,或者從來就不打算看見的世界。
那個世界可是相當驚人的。
我想說的是,在「沒有」這個狀態之下,其實擁有無限的可能。
但我長久以來一直努力追求著「有」的世界,認為「有」才是豐饒,並且為此拚了命地工作賺錢。可是,如果「沒有」之中也存在著豐饒,那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自從發現這一點之後,我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捨棄電器用品。
微波爐、電風扇、暖被桌、熱地毯、電毯……
每個都是過去認為「有了很方便」或「沒有就不行」的東西,但令人訝異的是,就算沒了也沒什麼特別不方便的地方。
微波爐頂多只會用來加熱白飯或菜,所以可以用蒸籠代替。用蒸籠加熱的白飯非常蓬鬆好吃,是微波爐完全無法相比的。一想到我使用微波爐大概三十還是四十年,就覺得自己真是虧大了。
此外,我用熱水袋來取代電毯和暖被桌,也同樣非常溫暖,實在很舒服。只要跟小毯子一起併用,根本就是移動式暖被桌啊!比起只能待在同一個地方、不能走動的暖被桌,可說是方便了好幾倍。
這個意思就是,只要稍微動腦並下一點功夫,別說是船到橋頭自然直,甚至還能發現利用其他物品反而變得更舒適或是更有趣的生活。
最終挑戰則是電冰箱。
這真的是現代生活的必需品,現在應該幾乎不存在沒有冰箱的家庭吧。
舉個例子,在這個世上,有不少人的冰箱裡其實只放了啤酒。如果是這樣,那麼不用冰箱其實也沒什麼差。然而我的興趣是料理,每天都會自己帶便當,冰箱裡永遠都有滿滿的各式食材和調味料。要是沒有冰箱,我真的活得下去嗎?我半信半疑地開始進行挑戰。
由於開始挑戰的季節是冬天,剛開始幾乎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我家沒有暖氣,家裡本來就像冰箱一樣冷颼颼的,只要把食材放在家裡或是陽台,就能充分保存。什麼嘛,很簡單啊!當時真的會這麼想。
然而到了春天、夏季將至的時候,我再也沒辦法這麼說了。食物的保存期限變得越來越短,就算把蔬菜曬乾保存,只要稍有不慎就會發霉,逼得我不得不在當天把所有買回來的東西全部用完。
如此一來,就算去了超市也不能再亂買東西。心裡想著:啊啊,這個今天好便宜而拿在手中,隨後又想到不行,這個今天應該吃不完而放回架上……長期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買下的物品數量不斷減少。真的會拿去結帳的東西頂多兩種,價錢也幾乎不會超過五百日幣以上,什麼都沒買便直接離開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常見。
什麼嘛,生活所需的東西,其實驚人的「少」,不是嗎?特別是在超市與便利商店都開到半夜的都市裡,這樣完全可以正常過活。
過去的我,到底是買了什麼東西可以裝滿一整籃呢?

離職後的自由:無負累、更自在的人生下半場,就從燙了爆炸頭開始!

關閉視窗
  • 107010101149_01.jpg
  • 107010101149_02.jpg
  • 107010101149_03.jpg
  • 107010101149_04.jpg
  • 107010101149_05.jpg
  • 107010101149_06.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