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活在紛亂的年代,如何一心不亂
──環球旅遊作家 皮科‧艾爾(Pico Iyer)
我原以為自己算是有點認識戈比了,沒想到他送給我一張CD,是由他擔任領唱者的奉愛瑜伽(Bhakti yoga)傳統對唱組曲。那是個晴朗的冬日傍晚,戈比帶我參觀位於加州山景城的Google總部,園區裡的設施多得驚人,途中戈比隨手指給我看他就是在那片綿延起伏的綠色山巒上開會,也帶我走過多年來他訓練瑜伽學員與教師的開放空間。稍早時他跟我說了許多在世界各地演講,談的是行銷與正念這兩個南轅北轍的主題,一路上所遇到的許多奇聞妙事。當中穿插了一些各位後續將會讀到的故事:他當年是如何抵達加州一個沒落的郊區,那裡的住戶盡是阿富汗來的司機,以及形同逃犯的南亞人;當時雖然有學校願意收他入學,但他卻沒有足夠的學費支付,因為原本就不多的存款,在付了房租和買了一輛老舊的破車之後便所剩無幾。不過他加入了國際演講協會(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而且不知不覺間,他竟克服萬難,成功實現了他的美國夢。
原來眼前這位來自印度南部的男士,是位能力很強、博學多聞、才華洋溢且精力無窮的幸運兒。他畢業於華頓商學院,以及大名鼎鼎的印度管理學院,是個讓人摸不透的高材生;拜讀本書之後,更再次印證了我先前的想法 ──我永遠猜不透下一刻他會身在哪兒。
而聆聽這張餘音繞梁、充滿感情的梵音對唱CD,則在Google已開通的所有神奇入口以外,另外又開啟了一扇截然不同的門,讓我得以瞥見隱藏在這個世上最先進世俗的環境裡、那古典且根深柢固的老靈魂。我想矽谷帶來最難能可貴、最重要的智慧,是「科技本身的重要性,遠不及我們帶給科技的內在資源」,以及「追求科技的進步並非是生活的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音樂固然如天籟般美妙,但它的效用卻是在於引領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空間;這張名為《科爾坦小館》(Kirtan Lounge)的CD裡,音樂很動聽且獨樹一格,並將我帶到一個更廣大的時空中,讓我不再執著於自我。
如果Google人以及他們在矽谷的同事,暗中在為人類的未來界定疆界的話,那我們需要更多人明白,世間除了人類思考和算計以外,還有高於我們的存在,因此我們需要心存謙虛。如果像戈比這樣的人真是新千禧年的第一批宇宙主宰的話,請讓他們在掌握所有不論是否能夠量化的未知之事時,也抱持著一份敬畏心才好。
參觀Google園區裡的大型螢幕與沙灘排球場,固然能讓我感受一下未來的「統治者們」見面與玩樂的地方;但聆聽戈比的科爾坦,更令我興起一份希望,祈盼工程師們能研發出比Google地圖或Google眼鏡更厲害的工具──姑且稱之為「Google 願景」(Google Vision)──能幫助我們的心靈發揮最佳效能。
當我一拿到各位正在閱讀的這本書時,便立刻想起一位相識逾四十年的男士,他是我生平見過最清楚事情輕重、抱持最健康價值觀的人了,他就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不久前我才剛完成連續第八年陪同尊者在秋季訪問日本各地的任務,並曾多次聽他提及,現今的網路就是佛教經典中所指的「因陀羅網」(Indra’s Net)之最佳寫照,這張互相連結的網提醒我們,天底下沒有人存在於真空中,所有人都是相連的。雖然我們的命運一直是彼此交纏密不可分,就連找一條路也必須仰賴其他無數人的決定與體貼,但「蝴蝶效應」從未像今日這麼的顯而易見,且影響廣泛。譬如今天下午在山景城的某個決定,很可能晚上就會在北京產生效應;抑或是發生在巴格達的一起攻擊事件,數分鐘後就會驚動全美。
戈比的故事令我想起一件事,這位在印度南部某個稻米之鄉(而且全村不曾有人擁有護照)出生長大的男孩,拜全球交流之賜,現在不但能夠全世界趴趴走,而且還負責重新打造我們的生活;更值得一提的是,身為一名成就非凡的Google人,他為大家提供的服務,大部份是來自於那印度偏鄉的傳統羈絆。
看到戈比在書中描述的奇遇──不論是傳承自猶太教士巴佛.布里克納與聖雄甘地的真知灼見,還是他那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的諄諄告誡,全都令我獲益匪淺。能夠想到以一粒冰塊歷經「三態」猶不失其本質為例,說明瑜伽不但能打破我們主動設限(與被動受限)而產生的分離感,還能使我們得以解脫、昇華至更高的境界,真是相當精彩。
看到作者經常勇敢坦承自己在資訊的洪流中迷失或不知所措,但這樣一個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最後終能體悟宇宙或許對我們有更大的期許,著實令我相當感動;看到作者踏上了我未曾去過的地方:南極、蒙古、甘比亞、賽普勒斯,我已是既驚又羨,沒想到他居然還能從空服員的救生指示中獲得智慧的感悟。我從本書再三感受到作者努力要將兩個半球──不只是地球,也包括我們分裂的自我──縫合起來的苦心;他還提醒我們,大腦唯有在願意聽從心的指揮時,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以及任何約會,都比不上跟自己約會來得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很高興作者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就像賈伯斯期許史丹佛大學畢業生的那兩句名言一樣:「求知若饑、大智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相信各位應能體會戈比樂在「天下無難事」的心態中,,才能讓自己五花八門的各種經驗,融入對於公司的熱情中。由於我不是一直都樂於接受最新科技(我試圖將生活中的分心物維持在最低限度,這樣才不會錯過了真正永恆的事物),所以我很認同戈比拒絕讓機器阻礙人性的想法,德國神學家艾克哈特大師(Meister Eckhart)早在七百年前便曾說過:「如果內在的力量堅強,外在力量絕不會太弱」。
其實我這輩子一直都在思考與書寫戈比在這本書裡所探討的核心議題,所以我很驚訝地發現我倆的生命大哉問竟然一模一樣:置身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喧囂與擁擠當中,我們怎樣才不會隨波逐流與迷失自我?他提出的答案──我認為毫無反駁的餘地──是透過冥想進入一心不亂(spacious attentiveness)的狀態,就像從廣場走進一間安靜的五星級飯店。這樣的平靜或許只是旅途中的一個驛站,但即便只是短短幾分鐘的靜心,也能讓你以更清晰的思維面對廣場上的人潮與巨型廣告螢幕的干擾。
透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身為Google品牌行銷首席傳道者的戈比,其實也是一位在社會服務上支持「不行銷」的傳道者,因為他把自我視為海洋裡的一滴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強調自我(unbranding oneself)。
或許我就是天生喜歡聽戈比這類人士所說的話;或許是印度出身對我的影響程度其實超過我的想像。我在二十九歲那年,辭去了位在紐約時代廣場四條街外某棟大樓裡的工作,搬到日本京都小巷弄裡的一間單人房;那屋子相當簡陋,既沒廁所和電話,也沒床舖。二十八年後,我跟我太太住在日本某個郊區的一間兩房出租公寓裡,我們在這裡住了二十多年,雖然沒車沒電視,甚至連輛腳踏車都沒有,但我們過得很快樂。哲學家梭羅曾說:「你可以想見,那個收到最多信的可憐人,為了人氣這麼旺而沾沾自喜,卻好一陣子沒了自己的音訊呢。」彷彿他早就預見了我一直想要「整理我的收件匣」一樣。
不過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戈比跟他的眾多朋友及同事,試圖在Google園區的數位世界與閃爍的燈光中保有一座華登湖;而頌唱科爾坦就跟編製空白表格程式一樣,皆有助於科技進步與提振「天下無難事」的士氣。無怪乎他會以家鄉話拼寫他的電郵地址,而且在我寫這篇序文的時候,戈比正與一群Google人帶著他們的所有資源,在尼泊爾全力搶救當地婦女不被人蛇集團賣到國外。「修練心靈」與「追求物質」未必互相排斥,其實兩者需經歷相同的過程,所以可以互相強化彼此。
這位在本書中勸我們冥想與心懷感恩、信賴人和宇宙,以及鼓吹服務眾生的,並不是一名出家人,而是一位曾經在麥肯錫公司擔任顧問、經常馬不停蹄搭飛機全球到處跑的旅人;但他在百忙中不忘時時關照自己的內心,不是光會對別人說這些大道理,而是真正身體力行。我曾在某個月與戈比在Wisdom 2.0上有過一次很愉快的對談,我們聊的主題是在數位時代裡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維且慈悲為懷;我還曾兩度造訪矽谷,看到那些站在科技革命最前線的人,竟然比我們一般人更明白科技無法給我們一切的道理,真的令我很感動。
閱讀戈比的這本大作,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每分每秒都會出現新的可能性,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但最重要的是,本書令我回想起唯有懂得溫故者方能知新;而最深的一種連結,莫過於這位Google人,住在瞬息萬變的加州,卻始終不曾忘記老家外祖母教給他,古老歌謠中的真理,並且傳唱至今。戈比讓我們看到了──分歧不和乃是心的產物,而真理則如同一位公平的雇主,只要我們肯花時間給予適當的關注,它所蘊含的寳藏就會美妙地自動現身。
【本文作者】
皮科‧艾爾在TED發表了兩場關於靜思與旅行的演說,點擊人數皆已破百萬,他還出版過數本暢銷書,包括《加德滿都錄影夜》(Video Night in Kathmandu)、《淑女與僧侶》(The Lady and the Monk)以及《地球人》(Global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