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票是反映人生的明鏡
節約、儲蓄、投資……當我接受理財相關的諮詢時,我會先建議客戶「收集一個月的發票」。
一有支出就先拿發票,就此持續一個月。
總是丟進收銀台旁捐贈箱的超商發票,以及不列印紙本收據的電子錢包儲值,全部都要索取紙本帶回家。
接著,在一天結束之後,從錢包裡拿出這些發票,大略看一下錢花在哪裡,然後放進信封。只要先持續一個月就好。
這項作業並不困難,也推薦給「開始記帳卻總是三分鐘熱度」,或是「看不出記帳有沒有效果」的人。
可能有讀者想問:「光是索取發票,又能改變什麼?」然而,只要收集並檢視發票,意外地會有很多發現。
舉例來說,我曾有這樣的經驗:在一天結束後重新檢視發票,發現計程車的收據多達六張。雖然其中包括先幫公司代墊的車資,但我也沒去那麼多地方。我想起原因其實是自己錯過了電車,又忘記準備伴手禮,白白多跑了好幾趟。發票會把自己的糗事暴露出來﹝笑﹞。
不僅如此,只要看看發票,我甚至能想起自己是如何、在哪裡搭上計程車,又跟客戶談了些什麼。
此外,我還發生過這樣的事:檢視餐廳的發票,發現那家飯店的午餐含稅只要一千圓,但餐點十分豐盛,還附甜點跟咖啡,悠閒用餐的記憶也浮現腦海。
相反地,「在甜甜圈專賣店解決午餐」,讓我察覺自己應該更注重健康;發票也讓我察覺「按摩時間比以前更久,可能累積了太多壓力」等自身狀況。
對了對了!我更發現自己竟然一個人跑去吃燒肉。以前我明明不敢一個人走進燒肉店的,就當作是自己變成熟了!﹝笑﹞
發票會記載日期和時間,所以它就像日記,一看就知道自己何時何地在做些什麼。就連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很大等情況,都會表現在發票上。
而且,藉由收集發票,可以逐一意識到自己花了多少錢、買了什麼,所以理財方式會從開始收集的那一天起慢慢改變。
此外,檢視發票明細可以回顧當天,讓人想要從隔天起更謹慎地過生活,像是更悠閒地用餐、先查好電車時刻再冷靜地行動等等。
要說「發票會從金錢層面揭露人生樣貌,是反映人生的明鏡」也不為過。因此,只要收集並檢視發票,理財方式就會發生變化。
發票要放進信封袋
每天把發票從錢包拿出來大略看一下,並裝進信封袋裡吧!
這個時候,請你準備下列四個信封,把發票加以分類並收集起來:
① 現金代墊的公費支出
② 刷卡代墊的公費支出
③ 錢包付現的私人支出
④ 刷卡或存款扣繳的私人支出
「無需幫公司代墊」的讀者,只要分成③和④兩類即可。
幫公司代墊的經費只是一時的支出,自己的錢終究不會減少,所以必須先區分清楚。
從錢包付現的就不用說了,用電子錢包支付而拿到的發票、刷卡存根、從存款帳戶扣繳的手機帳單,也請你全部收集起來。然後,請把錢包的現金支出和電子錢包付費的發票放進③號信封,刷卡存根和手機費之類的扣繳憑據,則放進④號信封。
收入>支出,不變的理財鐵則
當我接受理財方面的諮詢時,客戶經常會問:
「要在哪方面花多少錢才好呢?伙食費每人每月多少錢才恰當呢?房租是以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基準對吧?」
如果房租跟伙食費有參考標準的話,用起錢來確實會比較容易也比較安心。再說,家庭收支也確實有個平均的統計數據。
可是,人們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價值觀和環境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參考標準和平均數據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理財方式並沒有標準答案,「想花就花」即是正確答案。
儘管如此,還是有個鐵則必須遵守,亦即「收入>支出」。
要負擔比收入更大的支出,就必須借貸或跟別人拿錢,這就不算自食其力。
終其一生都保持「收入大於支出」是鐵則,支出細項則取決於個人。
交通費不是必要經費
在「無據支出」當中,金額往往偏高的項目之一是交通費。
現在已經是Suica 或PASMO等晶片卡等一嗶就過的時代,人們買了車票後也多半不會索取收據。在購買時確實留下紀錄,讓自己能夠察覺有沒有浪費是很重要的。
「交通費是不得已的吧?」
「那是必要經費,沒辦法刪減。」
有些人會如此反駁,但這種想法是很可怕的。
我曾跟其他經營顧問同行,針對這樣的話題熱烈討論:
「自稱經費已經刪減到最低限度,再也沒得刪減的公司,偏偏有很多浪費。反倒是自認還能刪減而前來諮詢的公司,極少有浪費情形。」
這一點也可以套用在個人的收支上。
「交通費才不是浪費,那永遠都是必要經費。」
正是這樣的成見引發了浪費,成為讓人們無法察覺浪費的原因。
舉例來說,本來是衝著便宜才跑去清倉拍賣會,卻因為花了交通費,實際上並沒有撿到多少便宜。這種情況很常見。
我不是要否定交際活動,但有些情況令人懷疑:「那些時光,真有愉快到值得花那麼多交通費跟餐費嗎?」
去給人請客雖然是好事,但實際上前往聚餐地點的交通費,都比自己平時的餐費還要貴了──你是否忽視了這樣的事實?
當然了,也有些價值是不能用金額衡量的。不過,我們絕對必須站在冷靜的觀點,用金額來回顧自己的開銷。畢竟,金錢對我們來說是有限的。
專欄二:頭一個月善用電子計算機
世上的收支計算表不斷進步,甚至還有記帳軟體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功能,把發票自動轉成電子資料。用智慧型手機拍下發票,資料便直接上傳到網站上,馬上就能算好。
如果你今後也要繼續統計發票,考慮使用這種數位記帳表,或許也不錯。
但是,唯有頭一個月,請你務必使用電子計算機﹝要不然,至少要把數字手動輸入到試算表軟體裡﹞來計算。因為,要一張張翻閱發票、確認金額並獨力計算,才能磨練出金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