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心理勵志
  3. 情緒/壓力
全站分類
 
作者相關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心理學家教你用身體語言把自卑變自信

Presence: Bringing Your Boldest Self to Your Biggest Challenges


活 動 2024聖誕節:全館3本75折、大套書72折

定價:380元 
優惠價:79 300元    
  無法購買





內容簡介

TED演講點閱率,排名高居全球第二!
僅次《讓天賦自由》羅賓森教授,
超越《脆弱的力量》布芮尼‧布朗
深入了解肢體的力量,只要簡單調整,就可以帶來極大的改變──
自信心、抗壓性激增、更有膽識、競爭力!

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缺乏自信心?
或是經歷感情、工作上的挫折,正在努力重建自我?
還是眼前剛好有個大好機會,但你卻猶豫是否做得到,而裹足不前?
你或許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學生,沒有權力、沒有特殊地位,但每天努力生活,朝著自己夢想的目標前進?

這樣的你,可以看看艾美.柯蒂(Amy Cuddy)的故事。

她發生車禍受傷後,智力嚴重受損,醫生估計她連大學都沒辦法畢業。
但今天,她不但順利拿到大學學位,更成為了哈佛教授和世界頂尖的心理學家。

她集結扎實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非語言動作,對自己的態度和心理有強大的影響。
透過某些行為、動作,竟可傳達力量,刺激分泌帶來力量的賀爾蒙,使你在高壓狀態下,穩定表現,展現信心十足的最佳狀態!

只要這樣做──
.在面試前模仿「神力女超人的姿態」,你的信心就能激升?
.你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嗎?試試「自我輕推」,小調整會帶來大影響。
.想表現更專業,先穿得專業,套裝、正式服裝都可加分。
.公開演講要避免「企鵝手」,只要拿著雷射筆讓手勢抬高,就能提升你的氣勢!
 
這套方法幫助了許多人,迎向每天的挑戰……
.出身平凡小鎮的女孩,隨時告訴自己「我很有信心」,輕易融入哈佛的高壓環境。
.紐西蘭橄欖球隊,靠跳著威嚇性的戰舞,嚇唬對手,竟讓比賽常勝。
.容易緊張而考砸的學生,常做「權力姿勢」後,成績突飛猛進。
 
你可能缺少資源,但是每個人都能輕易調整自己的身體。
本書可以幫你深入了解肢體,只要2分鐘的簡單調整,就可以帶來極大的改變──
自信心激增、抗壓性提高、考試不失常、上台不緊張、變得更有膽識、競爭力爆炸!

作者簡介

艾美.柯蒂(Amy Cuddy
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心理學界學者,主要研究非語言行為與刻板印象、權力對人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文章,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也被刊登在各類型主流媒體上,如《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連線》雜誌,甚至《富比士》、《華爾街日報》等商業報章雜誌上。《時代》雜誌譽她為「改變遊戲規則的人」,她並躋身美國知名商業網站「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改變世界的50名女性」,世界經濟論壇基金會也推崇她為全球青年領袖人選,她的TED演講推出後便持續瘋傳,點閱率在所有演講中,排名高居第2位。

個人網站:http://amycuddy.com/ 

作者序

前言  我用姿勢戰勝挑戰,展現最佳狀態

我喜歡坐在波士頓書店的咖啡區吧台,開著筆記型電腦寫稿。十分鐘前我點了咖啡和馬芬蛋糕。服務生是一位笑容滿面、戴著眼鏡的黑髮女孩。她停頓了一下,然後悄悄地對我說:「我只是想跟妳說,妳的TED演講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讓我大受激勵。幾年前,我有一門課的教授分享了那段影片。我目前正在申請醫學院,我想跟妳說,參加醫學院入學測驗之前,我站在浴室裡假裝自己是神力女超人,那招果真有效。雖然妳不認識我,卻幫我找出自己人生真正想做的事,那就是念醫學院。而妳幫了我,謝謝妳。」

我不禁熱淚盈眶,問她,「妳叫什麼名字?」

「費塔茵」。然後我們又聊了大約十分鐘,聊到費塔茵過去的困境,以及她對未來剛萌生的振奮之情。

每個上前找我的人都很獨特、很令人難忘,不過這類互動發生得比我想像更頻繁:陌生人親切地跟我打招呼,告訴我他們已經成功克服某個挑戰,然後感謝我幫助他們。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內向害羞,也有外向合群,有窮人、也有富人。而他們的共通之處是:他們都在面對強大壓力與焦慮時,感到無助,而他們也都找到了一個異常簡單的方法,把自己從無助中解放,至少在事發當下是如此。

大多數作家的經驗是書先出版,然後才收到讀者回應,而我的經驗卻是反過來。我先是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促成我到二○一二年TED全球會議上演講。在演講中,我探討了一系列耐人尋味的研究發現,主題是「我們的身體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與行為」。(我就是在那裡描述了費塔茵所提,浴室裡的神力女超人,在後文我會做解釋;那動作可以在我們面對挑戰情境時,快速增進我們的自信,降低我們的焦慮。)我也分享了我如何跟自己的「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奮戰,以及我怎麼「騙過自己」,讓自己感到很有自信,最後轉變成真的有自信。我稱這種現象為「假裝到你真的變成那樣」(順便一提,在演講時,我談到自己的掙扎,那部分完全不在計畫之內;稿子裡沒這段,因為我並不認為自己膽敢在幾百個我不認識的聽眾面前,透露這麼私人的事⋯⋯)雖然我對這主題深有同感,但我並不知道它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回響。沒想到那段二十一分鐘的影片上線後,我就開始陸續聽到很多人說自己已經看過了。

當然聽我的演說,不會神奇地賦予費塔茵考好醫學院入學測驗所需要的知識。她並沒有因此更深入理解平滑型菌株與粗糙型菌株的不同特徵,或者了解能量定理與動能變化的關聯是怎麼運作的。不過, 這演說也許釋放了恐懼, 無礙她展現所學。因為無權力感(powerlessness)會吞噬我們,以及我們所相信、理解與感受到的所有事。它會掩蓋了我們的本質,讓我們隱形,它甚至讓我們跟自己疏離。

無權力感的相反,必定是「擁有權力」,是嗎?某種程度來說是的,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我多年來所做的研究(現在隸屬於一個龐大的研究領域)專門探索一種我稱為「展現最佳狀態」(presence)的特質。展現最佳狀態是從相信、信任自己而來的——包含你真切、誠實的感受,你的價值與能力。這很重要,因為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要別人怎麼信任你?不管是在兩個人或五千人面前演說、面談一份工作、爭取加薪、或者向潛在投資者提案某項商業計畫、為自己發言、或替別人說話,我們都會面臨令人膽怯的片刻,那種時候若想自我感覺良好或為自己人生做出進展,就必須保持鎮定。展現最佳狀態賦予我們力量,挺身面對這些時刻。

我印象最深的是朋友在白板上為我留下的卡通圖畫與愛心留言。那時我大二,在醫院病房醒來,望了四周一圈,全是卡片和花。我全身無力,同時卻又焦急又激動。我幾乎睜不開眼這種狀況從來沒發生過。我不知發生什麼事,但還沒力氣搞清楚就睡著了。

這狀況一直重複。

至於在醫院醒來之前的事,我記得清楚的只有我跟兩位好友以及室友一起,要從蒙大拿州(Montana)的密蘇拉(Missoula),回到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波德(Boulder)。我們到密蘇拉是去協助蒙大拿大學的學生籌辦研討會,並拜訪朋友。我們在週日傍晚大約六點時,從密蘇拉離開,我們想要趕回波德上早晨的課。現在回想起來,特別是以家長的身分,可以看出這舉動有多麼愚蠢,因為密蘇拉到波德開車要十三到十四小時;不過當時我們才十九歲。

我們有個自認為絕佳的計畫:每個人輪流開三分之一的路程;有個人要撐住,負責讓駕駛保持清醒與警覺,而另一個人則可在越野休旅車後座,攤平座椅,裹著睡袋休息。我開過一輪,我想是第一個班次,然後保持清醒,監督駕駛。那真是一段輕柔的記憶,非常平靜。我愛身旁這些人,也愛西部的壯闊,還有渺無人煙的曠野。高速公路上不開前照燈也沒關係,路上只有我們,然後就換我到後座睡覺。

接下來發生的這些事,是我事後才知道的。我的朋友在最糟的那個時段開車,深夜裡你會感到,自己可能是世上唯一清醒的人的那種時刻。不只是在深夜,而且是身處在懷俄明州(Wyoming)深處的深夜。很黑,很廣,很孤寂。幾乎沒有什麼能讓你保持清醒。大約清晨四點時,我的朋友開車衝出了路面,一撞上路肩崎嶇的減速標線,她回轉過大,以至於車子翻轉了好幾圈,最後四輪朝天停住。前座兩位朋友繫了安全帶,攤平在後座正在睡覺的我,被彈出車外摔進黑夜中,我頭部右上方著地,跌撞在高速公路上,身體其他部位還在睡袋中。

我腦部遭受嚴重創傷。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瀰漫性軸索損傷」(diffuse axonal injury,DAI),DAI指的是,大腦遭「剪力」所傷,通常是嚴重的旋轉所致,而車禍很常會產生這種旋轉。想像高速行駛的車發生衝撞會有的情況:在衝擊之下,速度瞬間驟變,你的身體突然靜止,而大腦卻還在移動,有時是在頭顱內不尋常地轉動,甚至在頭顱內撞來撞去。我頭部撞上高速公路的力道弄斷了頭骨。

大腦本應待在安全的地方,外有頭骨保護,還有幾層薄膜(稱為「腦膜」)與腦脊液作為軟墊。大腦與頭骨雖是好夥伴,但卻不應該如此親密接觸。腦部重創的剪力,損壞並拉扯整個腦部的神經與其纖維(稱為「軸突」)。就像電線一樣,軸突表面有一層防護塗層做絕緣(或說緩衝)稱為「髓鞘」。即便軸突沒有受創,光是損及髓鞘也會讓神經間的訊息傳導速度陡降。

DAI是指腦部整體受創,這和單點式的腦部傷害(比如槍傷),只有特定部位遭受損傷是不同的。大腦的運作全仰賴神經的傳輸;當整個腦部神經受損,傳輸不免也會受到破壞。所以當你受的傷屬於DAI,沒有醫生會告訴你:「是這樣的,損傷在運動部位,所以你行動會比較困難。」或者:「損傷在語言區;你想要說話或說話過程會受阻。」他們不會告訴你,你能否康復、能康復到什麼程度、或者大腦哪個功能會受影響:你的記憶力會喪失?還是你的情緒?你的空間概念?你細微的運動技能?由於我們對DAI了解還不多,醫生能提供精確預後的可能性也很渺茫。

遭受DAI之後,你會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很多方面都如此。你怎麼思考、你的感受、你的表達方式、回應、互動——所有面向都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你對自己的理解能力可能也受到威脅,因此你處於一種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改變多大的狀態中。而且沒有人,沒有任何人,可以告訴你,接下來會怎樣。

現在我來解釋一下,就我當時所能理解,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事(請搭配蟋蟀鳴音效聲):

我當時在醫院,已經從大學休學,醫生對於我的認知協調是否能恢復到可重返校園,抱持強烈懷疑。根據我受傷的嚴重程度以及類似損傷者的統計,他們說:「別期望能念完大學。妳會沒事的,大腦『能有效運作』,不過妳該考慮去做別的事。」我得知自己的智商下滑了三十分,低了兩個標準差。我會知道這個,不是因為醫生告訴我。我知道是因為他們為我做了為期兩天的一系列神經心理測驗,而智商是其中一項,我收到的那份長長的報告當中包含了這個結果;醫生並不認為跟我解釋這個有什麼重要,或者他們覺得我沒有聰明到能理解?我不想把智商看得太重,我不是說它具有預測人生成就的能力。不過,那是當時我認為能夠量化了我才能的指標。所以就我理解,根據醫生的說法,我已經不再是聰明人,而我感覺這說法完全沒錯。

我接受了職能治療、認知治療、語言治療、物理治療、心理諮商。大約在意外發生的六個月之後,我在家度過了夏天,幾位很明顯疏離了的密友告訴我:「妳跟以前就是不一樣了。」何以兩位似乎最了解我的朋友都說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怎樣不同?她們看不見真正的我,連我都看不見自己。

腦部創傷讓人感覺迷惑、焦躁,而且挫敗。當醫生告訴妳,他們也不知道妳未來會怎樣,朋友都說妳變了,肯定又放大了那些迷惑、焦躁與挫敗感。

接下來的一年,我都身在迷霧中——焦慮不安,失去方向,做些爛決定,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在那之後,我回到學校。但我太快回去了,我無法思考,無法適切地理解別人說的事。那就像聽人說話時,對方一半用我聽得懂的語言,一半是我不懂的語言說話一樣。那只讓我更挫折、更焦慮。我必須休學,因為我的課業都不及格。

在這場車禍中,雖然我斷了些骨頭,多了些醜傷疤,不過身體看起來完整無缺。而因為腦部通常別人看不見,大家會說一些話像是:

「哇,妳好幸運!妳很可能會沒命呢!」

「幸運?」我心想。然後又對自己因他們好意的說法而受挫,感到又罪惡又羞愧。

我們的思考方式、智力、個人特質——這些都是我們認為不會改變的事,我們覺得理當如此。我們害怕車禍會導致我們癱瘓,改變我們的行動能力,或者使我們失聰或失明,但我們沒想過車禍會讓我們失去自我。

頭部受傷後好幾年,我都在努力超越先前的自己,雖然我不太知道先前的我是什麼模樣。我覺得自己是個冒牌貨,一個藏在我自己身體裡的冒牌貨。我要重新學著怎麼學習。我一直設法重回學校,因為我不能接受別人告訴我說我做不到。

我必須努力用功趕上別人,緩慢地跟上。最後我的心理狀態慢慢恢復清明,這讓我無可言喻地鬆了口氣。我比車禍之前那些同班同學晚了四年畢業。

而讓我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是我發現了自己喜歡的科目——心理學。大學畢業後,我順利進入一個需要腦部功能正常運作的專業。如同法國小說家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所寫到的:「所有改變⋯⋯都有令人感傷之處;因為我們所拋下的是自己的一部分;我們必須結束一個人生,才會進入另一個人生。」這一路以來,不意外地,我變成一個十分關切「人的存在狀態」與「力量」、「自信」與「懷疑」這些問題的人。

我受的傷,引領我去研究「展現最佳狀態」的科學,不過我的TED演講卻讓我體會到,那是多麼普世的渴求。因為大多數人每天都在面對挑戰。在世界各個角落,過著各種不同生活的人,都在努力鼓起勇氣在課堂上發言、面試工作、為爭取一個角色試鏡、與日常的艱困奮戰、為自己相信的真理挺身而出、或者只想心安理得做自己。不論是無家可歸的人,或者在傳統標準裡極其成功之士都如此。財星五百大企業高階主管、打贏官司的律師、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或表演工作者、霸凌、歧視及性騷擾受害人、政治難民、與心理疾病奮戰的人或遭受重大創傷的人,全都是一樣的;所有人都面對這種挑戰。還有所有努力從旁協助的人也需面臨挑戰,不管是父母、配偶、孩子、諮商師、醫生、同事、以及他們的朋友。

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是科學家)迫使我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研究:他們把我帶離科學,同時又帶進科學中。聆聽他們的故事,我感到自己有責任去思索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實際上能怎麼在真實世界裡運作。我開始專注去做能正面影響人生的研究。不過我也開始遭遇一些,如果留在實驗室或沉浸在學術中,不會碰到的問題。

一開始我對TED演講的回應不知所措,而且覺得公開自己的研究與私事真是大錯特錯。我沒料到會有這麼多陌生人看到它,沒想到自己會感到如此脆弱與暴露。任何在網路崛起並瞬間家喻戶曉的人,都有過這種感覺。在公開場合會開始有人認出妳來,那需要一些自我調整來適應;無論是陌生人請我站成「神力女超人」的姿勢跟她們一起自拍,或者聽到有人從人力三輪車上(在奧斯丁市發生過)喊道:「嘿!是那TED演講的女生耶!」

不過多數時候我感到無比幸運,慶幸自己有機會跟這麼多人分享這項研究以及我的故事。更幸運的是有這麼多人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我熱愛學術研究,但我在實驗室與課堂之外,找到更多啟發。在哈佛商學院最棒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受到鼓勵,去跨越研究人員與實務工作者之間的界線。因此我開始跟實體組織中的人討論,研究要怎麼做,怎樣行得通,怎樣會窒礙難行,諸如此類的事。不過我卻沒想到,在那段TED演說上線之後,世上會有無數懇切的陌生人,對我敞開心房。

我喜愛這些人,感覺自己始終與他們緊緊相繫,也需要忠於他們。我想要表彰他們,讚揚他們努力嘗試的那種意志,像是不斷重回馬背挺身上陣,或者幫助他人繼續奮戰,以及他們願意寫下他們的掙扎,用電子郵件寄給一個陌生人的那種意志。有人是在機場、書店的咖啡區,直接向我娓娓道來。現在我了解,一場演講可以如何像首歌一樣運作:人們將把它個人化,與它連結,因為知道有人跟他感受一樣而覺得安心。戴夫.格羅爾(Dave Grohl)曾經說過:「關於音樂最棒的事之一就是,你可以對著八萬五千人唱一首歌,他們會因為八萬五千個不同的理由與你唱和。」我在一個青少年流浪之家演說時,曾請居留者舉出他們覺得最難受的狀況。一位青少年說:「來到這個庇護所門口的時候。」在另一個流浪之家,一位女士說:「打電話尋求服務、協助或支援的時候。我知道我會等很久,而電話那一頭的人可能會不耐煩或對我有偏見。」關於這點,同一個庇護所的另一位女士說:「我以前在電話服務中心工作,而我必須說,接你認識的人的電話會很令人沮喪又氣惱,特別是我要應付無數來電,而對方已經等很久時。」

數千人寫信給我,告訴我他們遇見的各種不同的困難——樣貌繁多到令人難以置信,很多內容是我從沒想過我的研究會適用之處。電子郵件的主旨通常都是這樣開頭:「妳的演講幫助了⋯⋯」後面接的是:阿茲海默病患的家屬、消防員、一個同樣是腦部創傷的人、我拿下這輩子最大的案子、購屋的斡旋、大學入學面談、身心障礙人士、喪失榮譽感的二戰老兵、從創傷中回復、角逐世界帆船錦標賽冠軍、被霸凌的孩童、從事服務業的自信心、害怕數學的五年級學生、我自閉症的兒子、參加嚴峻試演的專業歌劇演唱家、對老闆提出新的方案、找到發言的勇氣;而這些還只是所有來信的一小部分而已。

從TED演說而來的所有回響都是禮物,幫助我更了解這個研究為何及如何共鳴。簡單來說,這些故事讓我明白要怎麼寫這本書,而且也激勵我這麼做。它們來自世界各地,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而我會在本書分享其中許多故事。或許在這些故事當中,你會找到許多屬於你的共鳴點。

譯者簡介

何玉美
臺北大學社會系畢業,英國史特林大學出版研究所碩士。曾任財經、科技記者,以及出版社主編多年,譯有《如何移動你的公車?》。

書籍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 我不是個很會提案的人,我是超會提案/Kurt 盧建彰
【推薦序】 姿勢改變心理,弄假也能成真/李河泉
【推薦序】 請做出站在世界頂端的樣子!/胡碩勻
【推薦序】 假裝你很行,將會讓你更優秀!?/許景泰
【推薦序】 假裝你很會,你就真的會!/蕭碧華
【前言】  我用姿勢戰勝挑戰,展現最佳狀態

Part 1 展現最佳的自己,是什麼狀態?
第1章 表達最真實、最犀利、最無畏、最放鬆的自己
第2章 透過自主又真誠的行動力,表達價值觀
第3章 建立信任,讓想法交流,還能幫人面對考驗

Part 2 為什麼你無法展現最佳的自己?
第4章 冒牌者症候群──讓你喪失力量,扼殺最佳狀態
第5章 無權力感讓人覺得自己很糟,賦予自己權力吧!

Part 3 這樣做,讓你有權、有勢又很強
第6章 利用肢體語言操作內在的權力感
第7章 臉部表情、呼吸、姿勢都能引動情緒
第8章 身體形塑你的心智,伸展吧!
第9章 這些時候,擺出權力姿勢,激發最真的你
第10章 輕推自己一下:小動作帶來大改變
第11章 無數用姿勢改變人生的見證人,你也可以!

參考資料

精采試閱

第六章 利用肢體語言操控內在的力量

在一場紐西蘭橄欖球賽之中,最強勢的力量展現,往往發生在實際賽事開戰之前。

橄欖球在小小的紐西蘭(人口四百五十萬人)是件重大的事。他們的國家男子橄欖球隊,全黑隊(All Blacks)戰績輝煌。一八八四年以來,全黑隊從各方面來看,都可說是世界最強的橄欖球隊。

紐西蘭是個獨特的國家,官方語言有三種:英語、毛利文以及紐西蘭手語。人口則包含歐洲人(七四%)與毛利人(十五%)。然而,真正讓它與眾不同的是,在社會文化上,當地毛利人與歐洲移民文化整合的程度。

我會猜想,你們大多數人都對橄欖球不熟。如果我說得沒錯,那麼你們大多數人也就沒見過全黑隊賽前會在球場上做的一件令人驚嘆的事。它的開場跟所有職業運動賽事一樣——唱國歌時觀眾起立。然後整個球隊,包含十五位你所能想像最魁武、最驍勇的人(幾乎像漫畫人物般雄壯威武),在球上場緊緊靠在一起彼此勾肩搭臂,面向著對手,對方通常只是站成一排。

群眾就等這一刻。那種能量所散發出的信號,有人形容為「令人亢奮」。許多紐西蘭人視這一刻比他們的國歌更有意義。

雙腳張開堅定站立著,膝蓋微彎,全黑隊蓄勢待發。他們的領袖在隊員間來回走動,像籠子裡的老虎,然後用毛利語大聲叫喊。隨即,他的隊友以恰到好處的勇猛回應他,同時回到一開始的陣勢,跳起充滿戰力與挑釁的舞蹈。他們一致緩慢但精神充沛地做出一系列強而有力的動作、姿勢以及臉部表情——眼睛瞪大,胸膛鼓起,雙手拍擊大腿,雙腳踱著地面。他們的唱誦聲洪亮深沉。他們似乎隨著每個動作,把根札入地面,又深又廣。慢慢地,勢不可擋地,他們一步步逼近對手,最後以瞪大眼睛吐著舌頭作結。

這叫作哈卡舞(haka),傳統的毛利人舞蹈,自一九○五年以來,這支球隊在賽前都會表演一遍,人們經常稱之為「戰舞」,但哈卡舞並不僅如此而已。雖然它常被用於戰場,它過去(現在仍是)也常在族群歡慶和平時演出。在葬禮上,也用它來對逝者表達深深的敬意。一般來說,全黑隊所跳的哈卡舞叫ka mate,一八二○年由納嘎帝圖阿(Ngāti Toa)族的酋長帝羅帕羅法(Te Rauparaha)所創。在某些場合,球隊會表演kapa o pango,由毛利文史專家德瑞克.拉德利(Derek Lardelli)所創,他在近期一部紀錄片中解釋,這是希望「反映當代紐西蘭多元文化融合——特別是受玻里尼西亞文化的影響。kapa o pango 的結尾,表演者會用手劃過脖子,有人詮釋那是個激進的割喉手勢。拉德利解釋,那不是想表示割喉,而是「把生命能量注入心肺之中」。我鼓勵你去搜尋全黑隊的網站,觀賞他們的表演。

舞蹈中另一個令人驚愕的時刻是普卡納(pukana)。「普卡納是一種表達藐視的動作,用吐舌頭來展現。」納嘎帝圖阿族的長者荷佩怕.波帝尼(Hopepa Potini)解釋,「所以當你見到全黑隊跳的哈卡舞最後出現普卡納,那是他們在說:『放馬過來!』」

坐在體育館高處觀看全黑隊表演哈卡舞,很令人生畏,勇猛懾人,我無法想像對手球員會有什麼感覺。

我第一次看全黑隊跳哈卡舞時,我想,「這是我所見過人所能展現出最終極、最震懾,彰顯主導性的肢體語言。」一種肢體上的警告通知,聲勢過火,甚至是相當原始。

如果肢體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那麼這個訊息看起來簡單明瞭:這是一方硬生生在嚇唬另一方,至少在一開始似乎是如此。

開放性肢體語言顯示權力、勝利

權力不僅擴張我們的心智,它也擴張我們的身體。擴張的、開放的肢體語言跟主導性緊密相連,放眼動物界皆然,包括人類、其他靈長類動物、狗、貓、蛇、魚,以及鳥,乃至許多其他物種。當我們感覺有權力,我們會讓自己變大。

不論是暫時或持續,善意或惡意,地位與權力的展現都牽涉了非口語表達——開展的四肢,擴大占據的空間,挺立的姿勢。想想神力女超人與超人,任何約翰.韋恩(John Wayne)的角色,《紙牌屋》(House of Cards)影集中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飾演的法蘭克.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以及一名艾文.艾利(Alvin Ailey)舞蹈團舞者,表現解放與自由。當我們感覺有權力,我們會伸展開來。我們會抬起下巴,肩膀向後。我們會鼓起胸膛,雙腳分開,舉起雙臂。

每四年我們都會熱中體操比賽。(有趣的是,奧運期間這項比賽竟會對我們如此重要,卻又在閉幕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我相信你已注意到過,體操選手在例行動作開始之前,就會展現某種簡短的舞蹈。他們走向墊子,雙臂高舉過頭成V字形,抬高下巴,挺胸。可以選擇的姿勢這麼多,體操選手為什麼偏偏要選這一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請你先想像你剛剛贏得一場比賽。你越過終點線,衝破彩帶,你的身體會怎麼做?或者想像觀看你最愛的足球隊,在兩隊平手情況下,剛射門得分贏得世界杯冠軍,你的身體會怎麼做?很有可能你會把雙臂高舉做成V狀,抬起下巴,挺胸。為什麼?因為那個動作代表了凱旋、勝利與驕傲——權力的心理狀態。而我們用非口語的形式展現那種勝利,我們向別人傳達我們的地位與權力,不管那有多短暫。

在說明人類行為之前,先說說其他靈長類動物。我喜愛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跟很多人一樣,我覺得牠們很美、很逗趣、很迷人。我從牠們身上看見自己。我覺得好像在看小孩玩耍。而作為一個研究權力的社會心理學家,我特別喜愛觀察靈長類的行為,因為非人類的靈長動物毫不保留地呈現了權力如何形塑肢體語言。人類的行為是受到控制的——受限於語言、形象管理、文化規範、刻板印象、宗教、正式的規矩等等。凡此種種使得人類行為充滿雜訊,難以詮釋。我所看到的是她真正想要做的事嗎,或者她所做的是她認為別人希望她做的事?非人類靈長動物的社會行為沒那麼多束縛。如同知名靈長動物學家法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所說:

我很慶幸自己是在毫不掩飾公然表達需求與想望的動物之中,研究社會不平等。語言是一項良好的人類特徵,它雖能準確傳達卻也同樣能夠背離重點。每當在電視上看見政治領袖,特別是處在壓力之下或辯論中,我有時會轉成靜音,以便能把焦點放在他們的眼神、肢體的姿勢、手勢等等。我看見他們行使語言攻擊時,身體變得龐大。

事實上,有主導地位、有權力的靈長動物,也就是首領,會展現出擴張、開闊的肢體語言,即便未受訓練者也都看得懂。當黑猩猩屏住呼吸讓胸膛鼓起,牠們在表達自己在階層中的層級。雄性黑猩猩要向下級的雄性黑猩猩顯示牠們的地位時,會挺立身體行走,甚至手握樹枝來延伸四肢所及範圍。就連身體毛髮末端都會豎立起來[這種現象稱為豎毛(piloerection)]。而當不受歡迎的雄性侵入勢力範圍時,雄性銀背大猩猩真的會以槌打鼓起的胸膛,來傳達力量與權力。靈長動物也會透過占領中心、高處,以及特別有價值的位置,來展現權力,讓自己被看見,讓自己在實體位置上高過他人。

我們其他的動物遠親,甚至更不受社會壓力所限。當孔雀高舉並展開斑斕的尾部羽毛,牠們就在對潛在的伴侶大膽展現牠們的主導性,牠們毫不保留。當眼鏡蛇王想要顯示誰才是老大,想都不想就抬起身體上部,張開頸部,「花枝招展」。而形象管理,在人類世界視角互換的考量,關於「別人會怎麼看待我」,絕對是一個熊媽媽站起身來嚇跑覬覦幼熊的掠食者時,不會考慮的事。

非口語行為藉由許多管道施展——臉部表情、眼神移動與注視、身體的方向與姿勢、手勢、走路姿態、聲音的特徵例如聲調、音量。社會心理學家戴娜.卡尼與茱蒂絲.霍爾(Judith Hall)仔細研究了有權力與無權力的肢體語言。在一組研究中,他們要求受試者想像,有權力的人最有可能在非口語上如何展現自己。受試者拿到一串行為清單,被要求從中挑出有權力者的特徵。大家預期高權力者會主動跟人握手,與人眼神交會更頻繁、時間較長,手勢比較多樣,姿勢比較端正並開放,身體前傾,會把身體與頭部轉向他人,並且肢體表達較有活力、有自信。

甚至我們的手與手指都能傳達權力。把你的雙手放在面前掌心相對手指朝上指向天花板。接著雙手指尖朝中間彼此相觸,指間距離拉開到一個舒適的程度。這指示若不夠清楚,看看《辛普森家庭》裡的角色蒙哥馬利.伯恩斯(Montgomery Burns),即使是這個手勢,也就是心理學家稱之為「塔狀手勢」(Steepling)或「手指帳篷」(finger tenting),也能顯出自信。這或許很細微,但與我們一般雙手交握的方式相比,卻仍然占了較大空間。事實上,前聯邦調查局(FBI)探員與肢體語言專家喬.納瓦羅(Joe Navarro)解釋,「塔狀手勢傳達了,我們對自己的想法很堅定,我們不動搖,我們不會猶豫不決。在做出塔狀手勢的那個當下,我們在向世界傳達,我們對自己的想法、信念很有自信,對自己主張很肯定,我們相信自己。」

權力也影響我們對自己與他人身高的看法,感覺有權力甚至會讓人錯估自己的身高。這怎麼可能?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有多高,權力真的會使我們記錯自己的身高?當然不會。我知道自己一直都是一六五公分,不管我感覺多有自信、多強大。不過我在評斷相對高度的時候,就會傾向主觀判斷。

心理學家米雪兒.杜蓋德(Michelle Duguid)與傑克.龔卡洛(Jack Goncalo)在一系列三項研究中揭示,不管真實身高如何,在虛擬實境遊戲中,人傾向選擇高的化身人物來「充分代表他們自己」。而在安迪.葉普(Andy Yap)所做的一對實驗當中,被預示了有權力的受試者,低估了照片中的陌生人的身高,也低估了另一個在研究中與他們有互動的人的身高。簡而言之,權力讓我們把自己看得比實際上高,而視別人比實際上矮。

然而,這些行為是學習來的?或者有什麼更根本的東西在運作?也就是說,肢體語言是一種文化學習,或者根植自身的?是後天還是先天?

一八七二年,達爾文提出,許多情緒的表達,都是生物與生俱來,因適應性演化而來,用以傳達重要的社會性訊息。他主張情緒表達是我們針對所處的環境情況,透過激發出有利的即時反應來幫助自己。如果我們看見一張憤怒的臉朝向我們而來,我們拔腿就跑。不過,要知道那張臉顯示的是生氣,我們首先必須先能認出那種特定的表情。換句話說,達爾文認為,某些情緒表達是世界共通的——基本上所有文化都有。

如同我在第一章所說,研究者已經建立了世界共通的情緒臉部表情的證據。舉例來說,不管我們出身何處,當我們覺得噁心,我們都會皺起鼻子、掀起上唇。當我們感到驚訝,我們會揚起眉毛,睜大眼睛,嘴巴微張(不信你可以試試看)。

不過,情緒表達的狀態,並不僅限於簡單的情緒。權力或無權力感的複雜信號,包含了身體姿勢與頭部動作,或許也是世界共通的。

沒有人比潔西卡.崔西(Jessica Tracy)更了解這點,她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心理學教授。崔西廣泛地研究了「驕傲」的複雜情緒,那是從權力、力量與勝利生出的感覺,而她的研究顯示,它也是我們演化來的部分——達爾文也持相同觀點。

「驕傲」會運用到全身。崔西與她的同事寫道,驕傲的表達原型包含了「擴展而端正的姿勢,頭微微向上(約二十度),微笑,雙手若不是叉腰,就是握拳並高舉過頭。」在一項她與理查.羅賓斯(Richard Robins)在二○○四年的研究中,讓大學生觀看人們展現驕傲、快樂與驚訝的影像,然後他們必須描述所看見的情緒。當看到驕傲時,三分之二的學生用了相關的形容詞(驕傲的、勝利的、自信的等等),而沒有人把快樂或驚訝,當成是在表達驕傲。這表示,我們可以輕易把驕傲從其他情緒表情中分辨出來。

自發性的驕傲表達,看起來也是世界共通的。崔西與大衛.松本(David Matsumoto)分析了二○○四年奧運與殘障奧運會中,超過三十個國家的柔道獲勝或落敗的運動員賽後所拍的照片。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獲勝之後都傾向展現出同樣的行為(微笑,頭向後傾,雙臂高舉成V字形,挺胸),而落敗者有都相同(雙肩下垂,下巴朝下,縮胸)。甚至來自集權文化的選手也不例外,在那些地方,驕傲比較不受讚揚,甚至在某些時候並不被鼓勵。不過「這些表達也許是與生俱來」最有力證據是,就連天生盲眼的運動員,一位從來沒見過別人表達驕傲或權力或勝利的運動員獲勝時,身體也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

我們在此暫停一下,想想一個百米競賽跑得比史上任何人都快的人,他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牙買加短跑選手尤賽恩.博爾特(Usain Bolt)有過三次這種經驗。「筋疲力盡」這詞彙,必定浮上心頭。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已經獲得勝利之後,還要繼續挺起胸膛、高舉手臂來壯大能量,真是浪費力氣。在已經耗掉這麼多力氣之後,我們不是應保留所剩精力嗎?

事實上,這些勝利的表達,是為了不同的目的。崔西與她的同事主張,它們的發展是為了製造生理上的變化,比如增加睪丸酮,讓我們繼續主導情勢,保有勝利。它們接著可能發展出社會功能,因此能傳達高地位與權力。的確,人們自動會把展示驕傲看成地位的象徵。在一項研究中,當受試者看著照片裡的人做出擴長、有力的姿勢時,他們比較容易接受那個人針對益智問題所建議的答案,把驕傲當成有能力的跡象。

這些表現所傳達的訊息如此強烈,它們抵消、克服了個人地位的其他特徵。在二○一二年的一項研究當中,崔西和她的同事,給研究對象看一個影像,裡面一人被稱為隊長,另一人是助手。隊長垂頭喪氣且看起來羞愧,而助手站得高挺並看起來驕傲,人們很快就把助手跟高地位的詞彙配對,把隊長與低地位的詞彙配對,姿勢調換時,詞彙配對速度則較慢。至少在隱約之中,姿勢比隊中角色資訊,更強烈地傳達出地位來。

審定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廣告導演 Kurt盧建彰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FB粉絲團 水ㄤ、水某
「華語百大講師」、「超級領導力」課程創辦人 李河泉
故事療癒作家、資深心理師 周志建
圓夢會計師/圓子夢創辦人 胡碩勻
台灣大學教授 孫中興
前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總會長 張可芸
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許景泰
主持人 曾寶儀
心靈療癒作家 黃淑文
知名作家/哈佛心理教育家 劉軒
天長互動創意創意總監 劉滄碩
演員 簡沛恩
聯傑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蕭碧華

「有一種勇敢,就是全世界只有你知道自己在害怕。」──「那些電影教我的事」FB粉絲團 水ㄤ、水某

「加州大學的雅伯特.摩樂扁教授(Albert Mehrabian)曾經說過:演講中,文字、聲音及動作的百分比分別7%、38%及55%,雖然我認為一個演講中要傳達的訊息,啟示仍是重要,但是他的肢體語言更是佔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從艾美.柯蒂的這本書中可以學習如何利用姿勢的展現來讓人對你有信心,你要先從相信自己做起,萬事則靈。」──前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總會長 張可芸

「任何想要全力以赴的人,必讀之書」―金.哈伯特(Kim Hubbard),《時人雜誌》本週好書

「柯蒂非常貼近人心、惹人喜愛。她的新書既科學,又娛樂性十足。」──美聯社

「展現最佳狀態的研究巨作」──《富比世雜誌》(Forbes

「這是一本艾美.柯蒂精心描寫的好書。她優雅地書寫出身心是如何影響我們是誰、以及別人如何看待我們。這本廣納研究的書已經遠超過她當初的TED演講的廣度。又深又廣地蒐集科學研究來探討我們如何改變自己,以及我們該如何掌握影響力的科學。但首先我們得先了解,身體如何影響心靈,而心靈如何和身體一起運作、改變我們、改變我們的形象、也改變這個世界。」──喬.納瓦羅(Joe Navarro)《FBI教你讀心術》作者

「柯蒂給了我們既實用又深刻的建議,也告訴我們要如何展現最真實、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感是有傳染力的,如果你自己顯得平靜又樂觀,別人就很有可能這樣回應你。」──麥可.偉勒(Michael Wheeler),《談判的藝術》(The Art of Negotiation)作者

「你可能不知道別人多麼受你肢體語言的影響。艾美.柯蒂在這本美好的新書,解釋了身與心如何連結,影響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我們在這世界的地位。」―海蒂.哈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該如何解決沒人了解你的困境》(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作者

「關於掌握自信的一本迷人、令人愛不釋手的作品。柯蒂解謎了近一世紀的研究,展現給我們看,如何能夠靠著改變我們表現自己的方法,來獲得更大的成功和真誠。」──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本書正是那種,全世界都會需要的行為科學書籍。」──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 ),《紐約時報》暢銷書《影響力》作者

「區分行動派和無作為者的只有一件事──權力。柯蒂幫助我們理解了要如何建立起個人權力,自信卻又不自大。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的行動派人士。」──賽門.西奈克,《最後吃,才是真領導》作者

「生命中除了做自己,還有什麼更重要的事?這本聰慧、引人入勝、又實用的書中,柯蒂介紹了我們最需要的,關於最佳狀態的最新心理學發現,我強力推薦此書!」──威廉‧尤瑞,《說服自己,就是最聰明的談判力》作者

「我愛死艾美‧柯蒂這一本新書了」──喬安娜.柯爾(Joanna Coles), 《柯波夢丹》總編輯(Cosmopolitan

【推薦序】 我不是個很會提案的人,我是超會提案
──廣告導演 Kurt盧建彰

選擇做廣告,是因為我不想每天上班,沒想到,搞錯了,是沒有下班。剛進這行時,我發現一切都很難,你得把自己放到台子上,給一堆準備砍你頭的人看,那是非常恐怖的事,尤其你是個菜鳥,菜得根本什麼都不懂,而且還不是廣告科系的,什麼都不懂,最可怕的是,廣告會議都是總經理、董事長和總裁會來開的,大概那差距就是你剛開始學投籃卻要跟姚明打籃球,怎麼不發抖?我怎麼辦?難道不提案嗎?

後來有個前輩鼓勵我,「你在這主題上花了扎實的兩個禮拜思考,你就是這主題的專家,那些董事長進會議室後還要問這是要開哪個會,不要怕!」

於是,我就這樣告訴自己,就算我不是廣告創意大師,但我是廣告專業人士,於是,我做出我的第一個廣告,也是周杰倫的第一個廣告。

之後,當我是文案,就要做得像資深文案;當我是資深文案,就要做得像文案指導;當我是文案指導,就想我要做得像副創意總監;當我是副創意總監,就要做得像創意總監。

這是我師父教我的思考,以拳擊手而言,就是,蠅量級挑戰羽量級,羽量級挑戰輕量級,輕量級挑戰重量級,這叫做越級挑戰。

我當創意總監的時候,同時也拍片,也教書。
我當導演的時候,嗯,你知道的,我什麼都亂做,因為我搞不清楚什麼能做。(嗯,嚴格說來,是什麼不能做)

你假裝你是下個層級的,好處是你不會鼻青臉腫,因為你不會真的挨打,你只是調整你的思考速度和創意的視野,你沒有會傷害你的對手,你就算打輸了也沒人知道,因為從你這個量級的人的角度看,你出拳快得嚇人。

你創造的作品就算上不了下個等級,也會是這個等級的上上之品,那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你什麼都不必多做,
你只是讓你的能力因為上的擂台而被激發出來。

我沒想到,就這樣過了十六年,我就這樣假裝,騙自己,騙吃騙喝了那麼長一段時間。

我也沒想到,原以為是我師父的獨門絕招,結果,竟然有人專門研究,而且是如此專精細膩的研究,從心理學,從非語言行為科學,從她自己的車禍腦傷,是的,她的悲劇,竟成為我們的祝福,甚至影響了一個半台灣的人口數。

天啊,都講成這樣了,你還不看,那我覺得你才是最貶抑你自己的人。

那就算了,我要去假裝我很會了,掰掰。


【推薦序】 姿勢改變心理,弄假也能成真
──「華語百大講師」、「超級領導力」課程創辦人 李河泉

我第一次知道Amy Cuddy,是在2012的Ted,當我看到她在台上優雅且專業的說出「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姿勢決定你是誰),同樣也在研究肢體語言的我,那時只覺得「這位哈佛的教授蠻厲害」,應該是傳統的「人生勝利組」吧!

等到開始了解Amy我才發現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想想看,如果你在沒有綁安全帶的後座,汽車忽然失控,整個人被摔出車外,頭部遭受嚴重創傷,大腦功能也嚴重受損。
即使半年後出院,你當初最好的朋友說你跟以前就是不一樣.......你.......有把握回到從前嗎?

或許是這樣的因緣際會, Amy不但毫不放棄,設法克服,甚至開始做不一樣的事。

她問喬.納瓦羅( FBI美國聯邦調查局情報員,《FBI 教你讀心術》作者):「人可以用裝出主導性的肢體語言,來讓自己更強大,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嗎?」

喬.納瓦羅:「還沒有,不如你來做吧」

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後來的這本書。

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單純增加自信的書」,看完之後才發現更是「了解自己」並「自我修煉」的書。

如同作者Amy所說,我們希望「展現最佳狀態」,

但重要的前提是「要先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

書中提到一個了解自己的方法:「哪三個詞最足以來形容你這個人?」

我在企業上課也會這樣做,建議大家自己想好後不妨問朋友,他們心中的答案是什麼?

心胸開闊?
很有自信?
從容自在?
聰明機智?
內向孤獨?
容易尷尬?
害怕孤單?
習慣封閉?

我想了很久,如果是我會回答「風趣幽默、富有自信、但是絕對不瘦小」

你應該可以更了解我一點了吧!

展現最佳狀態的做法

大多數人們知道身體語言會影響對方的看法,但是很少人知道身體的模樣更會深度的影響自己。

人生有太多需要「展現最佳狀態」的時候,例如「找工作面試時」,「考重要的考試時」,「籃球場上致勝關鍵的發球時」,「進行一件重大而棘手的上午談判時」。

「咬住一支筆,會讓心情更好一點」,在一次心情很糟的時候,我真的拿起一支筆來咬住2分鐘,竟然發現心情真的好轉。

我常常也有這種感覺,當我站在台上即將演講時,我如果張開雙臂影響群眾,我的心情自然就會變好,自信心也會上升。

所謂「展現最佳狀態」就是能夠「在正常情況下,能夠穩定的不受其他因素影響,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到百分之百。」

身體改變心理,弄假也會成真

最棒的是,這本書教你做一個肢體打開擴大的「有權力姿勢」,能夠讓自己感覺更有權力,更有自信,並且有效降低焦慮和不安的感覺。

實際的研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因為睾丸酮上升和皮質醇下降的緣故。

真的,「只要一點點身體的改變,就能換個心情來看世界」

要怎麼一點點?

 「說話時把肩膀向後,胸腔開展」
 「抬起下巴保持一定高度,但不是刻意抬高」
 是不是超簡單?

 更多的還在書中呢。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為何要相信?

 開始練習展現最佳狀態,改變肢體,相信自己。

 世界,就會開始相信你!

 想要起步,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推薦序】 請做出站在世界頂端的樣子!
──圓夢會計師/圓子夢創辦人 胡碩勻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到底是先成功了才顯得有自信心,還是先有自信的態度才獲致成功?

多數人相信前者而懷疑後者,我與《姿勢決定你是誰》的作者艾美·柯蒂(Amy Cuddy)教授都相信兩者皆成立。

我在圓子夢的課堂上,會請學員練習目標想像,如同艾美·柯蒂在書中所說的「思維演練」,在你的思想泡泡中,假裝做個超級英雄、假裝自己已經成為夢想中的人物、假裝自己已經擁有想要的東西……。我的想像練習與艾美·柯蒂有一點相同,都會把東西變大、擴展開來。很明顯的可以觀察到正在想像的學員,表情都變得更有自信了。

另外,我為了對學員驗收學習效果,會請學員抽卡片,依照卡片裡的指令做動作,其中有一個指令是「請做出站在世界頂端的樣子」。大部分人的姿勢不約而同,都是雙腳雙臂張開,和艾美·柯蒂在書中所提到的有權力感姿勢不謀而合。

這代表多數人其實都清楚明白,有自信時的姿體態樣,然而,大家皆由於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所以身體姿勢經常被失落的情緒壓抑著。艾美·柯蒂主張,大多數人認為是情緒影響我們的身體動作,而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反過來,身體語言影響別人對我們的觀感,同時亦改變我們如何看自己。如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名言:「我不是因為快樂而唱歌,我因為唱歌而快樂」。所以,艾美·柯蒂建議我們做出有權力感的身體姿勢——展開四肢、鼓起胸膛、抬起下巴、肩膀向後、背部挺立、雙腳分開,甚至舉起雙臂,一副很有自信的樣子,就像神力女超人與超人一樣。尤其在心情垂喪、沒有自信的時刻更應該如此,就算沒心情如此做,就先假裝一下吧,讓你因為身體姿勢的擴張,產生正面的想法,進而影響成功的機會。

最後,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自我感(idea of oneself)大致上可以成為你想要的任何樣貌,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某種特定的樣子,然後一步一步,把那個自我變成真實存在。」現在就展開新的步伐,擺出新的姿態,學海星一樣擴張自己,快樂的做出你夢想中的樣子!


【推薦序】 假裝你很行,將會讓你更優秀!?
──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許景泰

你該如何扮演好人生的每個角色?這本書就直接點出:只要做些小調整,你將會大大改變,甚至影響你的人生,帶來更多好運!

作者是哈佛大學教授,社會心理學家Amy Cuddy,他在本書與2012年TED的演講時提出:非口語語言,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我們的肢體語言表現,對於我們在不同場合,權力與支配有非常深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身體語言不僅影響別人對我們的觀感,同時亦改變我們如何看自己,以及你將會成為哪種人。更有趣的實證是,當你改變角色時,只要在肢體語言上做一些微小的改變,你也可以「假裝」(用肢體騙過你的腦袋和心理,這確實已得到作者的實驗證實)你扮演這角色很行!

「先假裝你很會,然後終將成真」,這其實是一個內化到你骨子裡的一個真實過程!如果你有看過李奧納多主演的《神鬼交鋒》電影,你就明白改編真人真事的男主角艾巴內爾(Frank Abagnale) 當時只是一位十幾歲的少年時,他卻用精煉的肢體語言和造假技術,「假裝」過機師、律師、醫生等身分,還騙到 250 萬美元巨額的金錢。當然,我不是叫你學會如何偽裝騙人,而是值得仔細思考,為何他能「假裝」到讓人都覺得他扮演的角色都是真實的存在呢?本書作者提出的觀點值得省思:很多時候,我們扮演的角色所展現出的「姿態」,將會對你心理造成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你的行為表現,終究對結果產生影響。當然,雙向地也會造成跟你接觸的他人,對你產生觀感、喜好、信任的影響!

回想一下,你求醫問診、面試求職、對顧客提案、上台演講時,雙方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評估,獲得彼此信任的呢?我記得在我大學三年級時,花了不到一個月學了網站設計,我就耀耀欲試開始主動接案。我第一次跟企業老闆洽談生意,我心裡其實緊張的,因為我知道我完全沒有經驗,會的其實非常有限,但我試著故作鎮定的姿態,用肢體語言掩蓋了我完全沒經驗的問題,在接案的過程中假裝自己其實很行,於是接到了人生第一個網站設計案。接案後,我再積極彌補我自身所學的不足,深怕顧客發現我其實不足以勝任此案,最終我竟然順利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重大交易,顧客不僅非常滿意結果,也為當時學生的我賺了一筆不小的錢。

因為這個成功的經驗,我在學接案的工作,從此開始源源不絕,幸運之門似乎因此而開!這時我才發現從「假裝到變真實」其實不是一種故意欺騙或隱瞞,而是我們經常會遇見的一種狀態,就是自身沒有足夠的經驗,或是害怕自己無法勝任,在關鍵時刻又要讓自己展現自信、有權力主宰時,又要表現出一種勢在必得的權威姿態!這往往只有不到二分鐘的時間,你的肢體語言表現所影響擴及的層面,卻早已決定了最終的結果。

因此,當你勝任不同角色或面對不同處境時,該試著用本書作者提出的方法,也許你真的自覺不能,甚至缺乏自信勝任,但你卻可以用肢體語言去「假裝」你能,一直達到你目的為止。我知道,很多人不會想「假裝」自己,畢竟那不是真實的自己,但改變你肢體與行為卻是真實的實踐過程,這個行為可以改變我們身體腦內睪丸酮和腎上腺皮質醇的濃度,進而影響成功的機會。因此,下一次你碰到機會來臨時,你或許沒有做足預備,卻又想要抓住此次良機,請「假裝」你早已做足準備的姿態,因為此刻你的心理需要你的肢體語言大力支持,而後續發展的行為及成果,才會大大超出你意料所及,有更多驚人的真實收穫!


【推薦序】 假裝你很會,你就真的會!
──聯傑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蕭碧華

看到書名《姿勢決定你是誰》很好奇, 讀完後深感這原來是一本快速有效的勵志書。

我旁邊有很多是別人眼中的勝利組;但其實深入探究其成長過程,他們其實都是克服很多人生中的挫折後,才讓我們看到其光鮮亮麗的一面。如果我們也能學會克服挫折的方法,自己也可以成為勝利者。

我從小因為父母做生意,長大的過程未感受到很多的鼓勵和陪伴,生活起居雖有人打點,但其實大部份的時候自己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記得小時候隔壁棟鄰居房子著火,我們小孩第一時間都不知父母親在哪;在成長的過程中,那時的無力感和恐懼一直跟隨我。

再三年我就要六十歲了。我一生中有三次歸零的情況發生,第一次是大學時父親的生意失敗,第二次是三十四歲時先生突然心臟病發離開我和三歲的女兒,第三次是四十四歲時我的工作壓力大到生了一場大病,需要離開我熟悉二十年的企業團體。 每次的挫折,我都是用忍耐、自我摸索來克服難關。比較作者在大學時發生重大車禍,頭部受傷智商下降三十分,雖然過程不同,但我也佩服她把挫敗轉化成投入心理學研究的力量,透過非語言行為科學來幫助別人。

書中提到「冒牌者恐懼」讓我想到,剛出社會以及轉換工作時,我們都必須在老闆面前盡量表現,只能透過不斷的努力去克服「冒牌者恐懼」,而這其實就是工作中累積的壓力,因為我們深覺自己可能達不到別人對我們的期待。當無法打敗這恐懼時,無力感就會產生,甚至會掉入負面情緒裡,認為自己不夠好,而全面放棄。

我喜歡書中提到的「展現最佳狀態」,這是將自己由負面情緒,轉至正面能量的最好方式。很多人對「最佳狀態」有不同的定義,對我來說,它是「對自己誠實,並誠懇的和人交流,如此我才能裏外一致,自在從容」。此書提醒我,當我有不順利的時候,要馬上提醒自己「展現最佳狀態」──用身體的姿勢帶動心智的轉變。 這是一個每個人可以快速幫助自己的方法。

至於我能不能如書中內容「假裝很會,我就真的會」?這是我對自己更進一步的期許;我一向認為自己是很膽怯,沒有勇氣,不敢作夢的人,只相信努力工作;但這也讓我移動得很緩慢,事倍功半。我觀察我認識的一些成功人士,卻看到他們把目標訂得高,全力以赴。

我已來到人生下半場;感謝這本書的提醒,對我即將來到的退休方式和生活目標, 本書給我很好的理由來努力。之前我只能羨慕別人。現在雖然我還在蒐集資料,但會開始進一步發想,執行起來會是什麼樣?我不要「假裝我做得到」, 而是已經真的變成那樣,且時時「輕推自己」,成為最佳版本的自己了。

我曾花了十年時間參加一個心理成長的讀書會,當然常認為,腦袋想清楚了就有行動力。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身體是可以形塑心理;當身體展現最佳狀態時, 我們自己的能力、創意、勇氣、和執行力,就會讓我們的天份,自動揮灑。

相信這本書也可以幫助你,轉換腦袋,快速進入正向的循環!

推薦序

【推薦序】 我不是個很會提案的人,我是超會提案
──廣告導演 Kurt盧建彰

選擇做廣告,是因為我不想每天上班,沒想到,搞錯了,是沒有下班。剛進這行時,我發現一切都很難,你得把自己放到台子上,給一堆準備砍你頭的人看,那是非常恐怖的事,尤其你是個菜鳥,菜得根本什麼都不懂,而且還不是廣告科系的,什麼都不懂,最可怕的是,廣告會議都是總經理、董事長和總裁會來開的,大概那差距就是你剛開始學投籃卻要跟姚明打籃球,怎麼不發抖?我怎麼辦?難道不提案嗎?

後來有個前輩鼓勵我,「你在這主題上花了扎實的兩個禮拜思考,你就是這主題的專家,那些董事長進會議室後還要問這是要開哪個會,不要怕!」

於是,我就這樣告訴自己,就算我不是廣告創意大師,但我是廣告專業人士,於是,我做出我的第一個廣告,也是周杰倫的第一個廣告。

之後,當我是文案,就要做得像資深文案;當我是資深文案,就要做得像文案指導;當我是文案指導,就想我要做得像副創意總監;當我是副創意總監,就要做得像創意總監。

這是我師父教我的思考,以拳擊手而言,就是,蠅量級挑戰羽量級,羽量級挑戰輕量級,輕量級挑戰重量級,這叫做越級挑戰。

我當創意總監的時候,同時也拍片,也教書。
我當導演的時候,嗯,你知道的,我什麼都亂做,因為我搞不清楚什麼能做。(嗯,嚴格說來,是什麼不能做)

你假裝你是下個層級的,好處是你不會鼻青臉腫,因為你不會真的挨打,你只是調整你的思考速度和創意的視野,你沒有會傷害你的對手,你就算打輸了也沒人知道,因為從你這個量級的人的角度看,你出拳快得嚇人。

你創造的作品就算上不了下個等級,也會是這個等級的上上之品,那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你什麼都不必多做,
你只是讓你的能力因為上的擂台而被激發出來。

我沒想到,就這樣過了十六年,我就這樣假裝,騙自己,騙吃騙喝了那麼長一段時間。

我也沒想到,原以為是我師父的獨門絕招,結果,竟然有人專門研究,而且是如此專精細膩的研究,從心理學,從非語言行為科學,從她自己的車禍腦傷,是的,她的悲劇,竟成為我們的祝福,甚至影響了一個半台灣的人口數。

天啊,都講成這樣了,你還不看,那我覺得你才是最貶抑你自己的人。

那就算了,我要去假裝我很會了,掰掰。

【推薦序】 姿勢改變心理,弄假也能成真
──「華語百大講師」、「超級領導力」課程創辦人 李河泉

我第一次知道Amy Cuddy,是在2012的Ted,當我看到她在台上優雅且專業的說出「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姿勢決定你是誰),同樣也在研究肢體語言的我,那時只覺得「這位哈佛的教授蠻厲害」,應該是傳統的「人生勝利組」吧!

等到開始了解Amy我才發現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想想看,如果你在沒有綁安全帶的後座,汽車忽然失控,整個人被摔出車外,頭部遭受嚴重創傷,大腦功能也嚴重受損。
即使半年後出院,你當初最好的朋友說你跟以前就是不一樣.......你.......有把握回到從前嗎?

或許是這樣的因緣際會, Amy不但毫不放棄,設法克服,甚至開始做不一樣的事。

她問喬.納瓦羅( FBI美國聯邦調查局情報員,《FBI 教你讀心術》作者):「人可以用裝出主導性的肢體語言,來讓自己更強大,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嗎?」

喬.納瓦羅:「還沒有,不如你來做吧」

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後來的這本書。

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單純增加自信的書」,看完之後才發現更是「了解自己」並「自我修煉」的書。

如同作者Amy所說,我們希望「展現最佳狀態」,

但重要的前提是「要先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

書中提到一個了解自己的方法:「哪三個詞最足以來形容你這個人?」

我在企業上課也會這樣做,建議大家自己想好後不妨問朋友,他們心中的答案是什麼?

心胸開闊?
很有自信?
從容自在?
聰明機智?
內向孤獨?
容易尷尬?
害怕孤單?
習慣封閉?

我想了很久,如果是我會回答「風趣幽默、富有自信、但是絕對不瘦小」

你應該可以更了解我一點了吧!

展現最佳狀態的做法

大多數人們知道身體語言會影響對方的看法,但是很少人知道身體的模樣更會深度的影響自己。

人生有太多需要「展現最佳狀態」的時候,例如「找工作面試時」,「考重要的考試時」,「籃球場上致勝關鍵的發球時」,「進行一件重大而棘手的上午談判時」。

「咬住一支筆,會讓心情更好一點」,在一次心情很糟的時候,我真的拿起一支筆來咬住2分鐘,竟然發現心情真的好轉。

我常常也有這種感覺,當我站在台上即將演講時,我如果張開雙臂影響群眾,我的心情自然就會變好,自信心也會上升。

所謂「展現最佳狀態」就是能夠「在正常情況下,能夠穩定的不受其他因素影響,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到百分之百。」

身體改變心理,弄假也會成真

最棒的是,這本書教你做一個肢體打開擴大的「有權力姿勢」,能夠讓自己感覺更有權力,更有自信,並且有效降低焦慮和不安的感覺。

實際的研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因為睾丸酮上升和皮質醇下降的緣故。

真的,「只要一點點身體的改變,就能換個心情來看世界」
 

要怎麼一點點?

「說話時把肩膀向後,胸腔開展」
「抬起下巴保持一定高度,但不是刻意抬高」
是不是超簡單?

更多的還在書中呢。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為何要相信?

開始練習展現最佳狀態,改變肢體,相信自己。

世界,就會開始相信你!

想要起步,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推薦序】 請做出站在世界頂端的樣子!
──圓夢會計師/圓子夢創辦人 胡碩勻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到底是先成功了才顯得有自信心,還是先有自信的態度才獲致成功?

多數人相信前者而懷疑後者,我與《姿勢決定你是誰》的作者艾美·柯蒂(Amy Cuddy)教授都相信兩者皆成立。

我在圓子夢的課堂上,會請學員練習目標想像,如同艾美·柯蒂在書中所說的「思維演練」,在你的思想泡泡中,假裝做個超級英雄、假裝自己已經成為夢想中的人物、假裝自己已經擁有想要的東西……。我的想像練習與艾美·柯蒂有一點相同,都會把東西變大、擴展開來。很明顯的可以觀察到正在想像的學員,表情都變得更有自信了。

另外,我為了對學員驗收學習效果,會請學員抽卡片,依照卡片裡的指令做動作,其中有一個指令是「請做出站在世界頂端的樣子」。大部分人的姿勢不約而同,都是雙腳雙臂張開,和艾美·柯蒂在書中所提到的有權力感姿勢不謀而合。

這代表多數人其實都清楚明白,有自信時的姿體態樣,然而,大家皆由於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所以身體姿勢經常被失落的情緒壓抑著。艾美·柯蒂主張,大多數人認為是情緒影響我們的身體動作,而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反過來,身體語言影響別人對我們的觀感,同時亦改變我們如何看自己。如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名言:「我不是因為快樂而唱歌,我因為唱歌而快樂」。所以,艾美·柯蒂建議我們做出有權力感的身體姿勢——展開四肢、鼓起胸膛、抬起下巴、肩膀向後、背部挺立、雙腳分開,甚至舉起雙臂,一副很有自信的樣子,就像神力女超人與超人一樣。尤其在心情垂喪、沒有自信的時刻更應該如此,就算沒心情如此做,就先假裝一下吧,讓你因為身體姿勢的擴張,產生正面的想法,進而影響成功的機會。

最後,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自我感(idea of oneself)大致上可以成為你想要的任何樣貌,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某種特定的樣子,然後一步一步,把那個自我變成真實存在。」現在就展開新的步伐,擺出新的姿態,學海星一樣擴張自己,快樂的做出你夢想中的樣子!

【推薦序】 假裝你很行,將會讓你更優秀!?
──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許景泰

你該如何扮演好人生的每個角色?這本書就直接點出:只要做些小調整,你將會大大改變,甚至影響你的人生,帶來更多好運!

作者是哈佛大學教授,社會心理學家Amy Cuddy,他在本書與2012年TED的演講時提出:非口語語言,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我們的肢體語言表現,對於我們在不同場合,權力與支配有非常深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身體語言不僅影響別人對我們的觀感,同時亦改變我們如何看自己,以及你將會成為哪種人。更有趣的實證是,當你改變角色時,只要在肢體語言上做一些微小的改變,你也可以「假裝」(用肢體騙過你的腦袋和心理,這確實已得到作者的實驗證實)你扮演這角色很行!

「先假裝你很會,然後終將成真」,這其實是一個內化到你骨子裡的一個真實過程!如果你有看過李奧納多主演的《神鬼交鋒》電影,你就明白改編真人真事的男主角艾巴內爾(Frank Abagnale) 當時只是一位十幾歲的少年時,他卻用精煉的肢體語言和造假技術,「假裝」過機師、律師、醫生等身分,還騙到 250 萬美元巨額的金錢。當然,我不是叫你學會如何偽裝騙人,而是值得仔細思考,為何他能「假裝」到讓人都覺得他扮演的角色都是真實的存在呢?本書作者提出的觀點值得省思:很多時候,我們扮演的角色所展現出的「姿態」,將會對你心理造成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你的行為表現,終究對結果產生影響。當然,雙向地也會造成跟你接觸的他人,對你產生觀感、喜好、信任的影響!

回想一下,你求醫問診、面試求職、對顧客提案、上台演講時,雙方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評估,獲得彼此信任的呢?我記得在我大學三年級時,花了不到一個月學了網站設計,我就耀耀欲試開始主動接案。我第一次跟企業老闆洽談生意,我心裡其實緊張的,因為我知道我完全沒有經驗,會的其實非常有限,但我試著故作鎮定的姿態,用肢體語言掩蓋了我完全沒經驗的問題,在接案的過程中假裝自己其實很行,於是接到了人生第一個網站設計案。接案後,我再積極彌補我自身所學的不足,深怕顧客發現我其實不足以勝任此案,最終我竟然順利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重大交易,顧客不僅非常滿意結果,也為當時學生的我賺了一筆不小的錢。

因為這個成功的經驗,我在學接案的工作,從此開始源源不絕,幸運之門似乎因此而開!這時我才發現從「假裝到變真實」其實不是一種故意欺騙或隱瞞,而是我們經常會遇見的一種狀態,就是自身沒有足夠的經驗,或是害怕自己無法勝任,在關鍵時刻又要讓自己展現自信、有權力主宰時,又要表現出一種勢在必得的權威姿態!這往往只有不到二分鐘的時間,你的肢體語言表現所影響擴及的層面,卻早已決定了最終的結果。

因此,當你勝任不同角色或面對不同處境時,該試著用本書作者提出的方法,也許你真的自覺不能,甚至缺乏自信勝任,但你卻可以用肢體語言去「假裝」你能,一直達到你目的為止。我知道,很多人不會想「假裝」自己,畢竟那不是真實的自己,但改變你肢體與行為卻是真實的實踐過程,這個行為可以改變我們身體腦內睪丸酮和腎上腺皮質醇的濃度,進而影響成功的機會。因此,下一次你碰到機會來臨時,你或許沒有做足預備,卻又想要抓住此次良機,請「假裝」你早已做足準備的姿態,因為此刻你的心理需要你的肢體語言大力支持,而後續發展的行為及成果,才會大大超出你意料所及,有更多驚人的真實收穫!

【推薦序】 假裝你很會,你就真的會!
──聯傑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蕭碧華

看到書名《姿勢決定你是誰》很好奇, 讀完後深感這原來是一本快速有效的勵志書。

我旁邊有很多是別人眼中的勝利組;但其實深入探究其成長過程,他們其實都是克服很多人生中的挫折後,才讓我們看到其光鮮亮麗的一面。如果我們也能學會克服挫折的方法,自己也可以成為勝利者。

我從小因為父母做生意,長大的過程未感受到很多的鼓勵和陪伴,生活起居雖有人打點,但其實大部份的時候自己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記得小時候隔壁棟鄰居房子著火,我們小孩第一時間都不知父母親在哪;在成長的過程中,那時的無力感和恐懼一直跟隨我。

再三年我就要六十歲了。我一生中有三次歸零的情況發生,第一次是大學時父親的生意失敗,第二次是三十四歲時先生突然心臟病發離開我和三歲的女兒,第三次是四十四歲時我的工作壓力大到生了一場大病,需要離開我熟悉二十年的企業團體。 每次的挫折,我都是用忍耐、自我摸索來克服難關。比較作者在大學時發生重大車禍,頭部受傷智商下降三十分,雖然過程不同,但我也佩服她把挫敗轉化成投入心理學研究的力量,透過非語言行為科學來幫助別人。

書中提到「冒牌者恐懼」讓我想到,剛出社會以及轉換工作時,我們都必須在老闆面前盡量表現,只能透過不斷的努力去克服「冒牌者恐懼」,而這其實就是工作中累積的壓力,因為我們深覺自己可能達不到別人對我們的期待。當無法打敗這恐懼時,無力感就會產生,甚至會掉入負面情緒裡,認為自己不夠好,而全面放棄。

我喜歡書中提到的「展現最佳狀態」,這是將自己由負面情緒,轉至正面能量的最好方式。很多人對「最佳狀態」有不同的定義,對我來說,它是「對自己誠實,並誠懇的和人交流,如此我才能裏外一致,自在從容」。此書提醒我,當我有不順利的時候,要馬上提醒自己「展現最佳狀態」──用身體的姿勢帶動心智的轉變。 這是一個每個人可以快速幫助自己的方法。

至於我能不能如書中內容「假裝很會,我就真的會」?這是我對自己更進一步的期許;我一向認為自己是很膽怯,沒有勇氣,不敢作夢的人,只相信努力工作;但這也讓我移動得很緩慢,事倍功半。我觀察我認識的一些成功人士,卻看到他們把目標訂得高,全力以赴。

我已來到人生下半場;感謝這本書的提醒,對我即將來到的退休方式和生活目標, 本書給我很好的理由來努力。之前我只能羨慕別人。現在雖然我還在蒐集資料,但會開始進一步發想,執行起來會是什麼樣?我不要「假裝我做得到」, 而是已經真的變成那樣,且時時「輕推自己」,成為最佳版本的自己了。

我曾花了十年時間參加一個心理成長的讀書會,當然常認為,腦袋想清楚了就有行動力。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身體是可以形塑心理;當身體展現最佳狀態時, 我們自己的能力、創意、勇氣、和執行力,就會讓我們的天份,自動揮灑。

相信這本書也可以幫助你,轉換腦袋,快速進入正向的循環!

影片


姿勢決定你是誰:哈佛心理學家教你用身體語言把自卑變自信

關閉視窗
  • 107010101129.jpg
  • 107010101129_01.jpg
  • 107010101129_02.jpg
  • 107010101129_03.jpg
  • 107010101129_04.jpg
  • 107010101129_05.jpg
  • 107010101129_06.jpg
  • 107010101129_07.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