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札
當初接到《未生》這套書時,以為做漫畫應該還算游刃有餘──殊不知這是大錯特錯!因為這個故事乍看之下畫風很不美觀,人物十分寫實,引述的又是大家非常不熟的圍棋,讓進行編輯工作的我心中充滿疑問:這樣一套書(還有九本!)要怎麼做?能怎麼做?這種男不帥女不美又不戀愛的漫畫會賣嗎?
實不相瞞,一開始我是硬著頭皮進行,內心萬馬奔騰卻要外表像禪僧入定;不過,所有的不確定在拿到第一份排好的內頁時統統蒸發,因為一句話狠狠打中我──
「賣命工作卻不知道為了什麼的一天……你,過得好嗎?」
天啊~這句是否太狠,對於每天都在賣命賣肝賣感情的編輯來說,我,過得好嗎?現在的我,過得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這漫畫簡直是從第一頁就下重手,讓我每天看稿就像在回顧自己的人生:畢業之後不知要做什麼、找到第一份工作、第一天上班時茫然又緊張、領到第一份薪水時的興奮、完成第一件事的成就感、遇到第一個困難時的無助(張克萊不用會影印機,我懂,學校又沒教這個!),就這樣跌跌撞撞又蹣跚前進……
接下來,每天在加緊趕工編輯的日子中,我也不斷被作者的金句敲打:
「說什麼價值和意義……只有調薪和升遷才是目標」(麻煩誰匿名轉寄給老闆)
「只有這樣的一天,無論如何都會開心──發薪日」(我要點一百個讚)
「什麼才算成功呢?這就要看自己賦予給每一刻什麼樣的意義了,不是嗎?」(馬上反省剛過完的今天做了些什麼)
這些心聲內容讓我對《未生》越來越有感情和信心,因為當我被張克萊的心聲打動的時候,他一定也會觸動在辦公室裡奮鬥的上班族們。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在《未生》當中找到自己的縮影,我可能是張克萊,你可能是吳課長,她可能是宣次長;今天是夾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掙扎,明天是卡在上司和下屬之間奮鬥。但也因為有這些敲打,讓我重新思考「工作」這件事,看待工作又有新的感受。一切看起來是我在編輯《未生》,可是,其實是《未生》和張克萊喚起我心裡消失的熱情。
《未生》就是這麼一個強大又溫柔的故事(所以老是戳中我們行銷嘉嘉的淚腺,畢竟人家進入職場才半年就在沒日沒夜做行銷,天天含淚寫企劃,簡直是張克萊分身),讓我們了解另外一個國家的職場同時,也一起回顧自己生存的所在。就像作者尹胎鎬為台灣版新寫的序文所說:「(這)是一群人為了能在龐大的體系內,成為受尊重的個體而費盡苦心的故事。台灣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和韓國有多不一樣?或者又和韓國多相似呢?上班族們失去了多少自我,或是怎樣得過且過?看完這部漫畫以後,能夠自己找到解答嗎?」現在的我很高興當初我們沒有因為畫風不美、沒有戀愛、風格太冷而選擇放棄,因為《未生》在寫實地呈現上班族的種種掙扎的同時,也療癒了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而失去熱情的我們。願每一個在城市裡的角落努力生活的你我他,透過《未生》找到自己的解答,走向真正的「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