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有感生活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最討厭的電影角色,藏著自己的人生課題? 以心理學提問,開啟自我覺察的開關

2024/3/19  
  


隨疫情後身心靈領域關注度提升,「自我覺察」的療癒是近年社群極具話題的議題──組織心理學專家、youtube頻道「雪力的心理學筆記」創辦人雪力(夏瑄澧),認為所有「自我覺察」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療癒,而是促成「行動」。在新書《內在自癒:設計我想要的人生》中透過13個人生靈魂提問,設計專業書寫流程,結合透過心理學挖掘那些組成「我」的元素,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角度,落實自我覺察,設計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文/組織心理學專家、MBTI® 國際認證講師 雪力(夏瑄澧)


我們真的認識自己嗎?知道為什麼有時候做事情沒有動力?什麼事情讓自己會情緒低落?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被激勵,可以進入心流狀態?

我們對自己的定義,有多少來在於其他人的眼光、外在的成就?

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既然如此,怎麼可能完全依賴其他人或工具定義自己,或是告訴我是誰呢?

想要真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可以發揮的長處,需要探索的盲點,能夠開發的潛能,除了外在的資訊,我們更要仰賴自己。

 

那些我喜歡的與討厭的

是否曾發現,別人常常在某種狀況中會想到自己,或是意識到自己常在關係中扮演某種角色?

那些角色,是否通常也具備自己喜歡或理想、憧憬的特質?在人際關係中,因為自身特質而扮演某些特定的角色很正常,但若是感覺受困於這些角色中,代表它阻礙了自己的成長。同樣地,我們是否發現自己聽到某個關鍵字或是碰到某種狀況,就會出現強烈的、不舒服的情緒?例如:看到別人哭,或是聽到「我不知道」,或是別人積極爭取機會等等⋯⋯讓我們來探索一下,為什麼某些人或某些特質,會激起那麼深的情緒反應?

  1. 我最喜歡的電影、戲劇或小說是什麼?
  2. 承上題,為什麼喜歡這部作品?
  3. 我最喜歡的角色是誰?為什麼喜歡他?
  4. 我跟他的共同點是什麼?不同的是什麼?
  5. 我最討厭的角色是誰?請用35個形容詞來描述他的特質或行為。
    例如:自私、狡猾、小氣⋯⋯
  6. 回想一下,有人用這些詞彙形容過自己嗎?聽到時,我的感受是什麼?
    例如:好像有耶⋯⋯怎麼會這樣?好討厭喔!或是怎麼可能,我最討厭心機很重的人!
  7. 相信寫下的都是負面特質,但是這些特質是否也有中性/正面的意涵?
    例如:心機重/會做人(講話不白目);自私/先照顧好自己;狡猾、雙面人/機靈、反應快、讓團體關係更和諧;小氣/節儉⋯⋯
  8. 沉澱想一想,自己看到了這個特質的優點嗎?有沒有因為只看到缺點,而沒有發揮它們的正面特質?
    例如:我不想被別人認為心機很重,所以堅持有話直說,卻因此傷了別人或是影響團隊和諧。
  9. 目前為止,認為自己的人生最像哪一╱幾部作品?最像哪一個角色?
  10. 我喜歡那部作品的結局嗎?
  11. 如果不喜歡,我希望人生像是哪一部作品呢?有哪樣的結局呢?
    例如:我希望是《愛是您‧愛是我》,有心碎也有幸福;或是像導演諾蘭的作品,努力追尋生命的意義⋯⋯

 

最後,再想一想⋯⋯

有些話,別人聽了覺得沒什麼,為什麼自己聽了傷心欲絕?有些行為,自己覺得無傷大雅或幽默,但居然會激怒某些族群?所有的人事物沒有一定的評價,但是看待它的角度,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的是自己理想或期待的樣貌,卻看不見它可能的缺點;我們討厭的是自己擁有卻壓抑的特質,但忽略它的存在也有價值。
 

榮格曾說:「所有讓我們討厭的,都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Everything that irritatesus about others can lead u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請你想想,別人觸發的情緒是讓我們特別注意他,有可能去討好他或主動被動地攻擊他,還是從此對他已讀不回,盡量躲避他?對於事物也是。我們會過度努力或是批判它,還是從此不碰它呢?


不管如何,這些反應或許都會過度消耗自身的能量。


只有當我們能夠意識到觸發點跟自我保護的機制,才能重新建構一個對自己較有利的行為模式。也只有當我們看見自己的陰暗面,並接受它、整合它,才能夠成為完整的自己。我們人生的劇本很長,每一個精采的故事都有個多面向的主角;正面與負面的特質也創造了各種起承轉合,讓主角因此而改變、成長。所以,每一個人的劇本,可以由自己撰寫與改寫!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內在自癒:設計我想要的人生》雪力(夏瑄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