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內向人該如何提高存在感?為何聽不進意見?分析常見人際問題的心理因素

2023/4/17  
  

文/三采文化《還煩惱嗎?》樊登·帆書(原樊登讀書)著

編按:

你在生活上有煩惱嗎?來自6,000萬讀者訂閱的帆書(原樊登讀書)APP創始人──樊登針對職場、生活、家庭、情感、人際、教育等六大領域現代人常見問題,以人生書單與思維為客觀指引,幫助讀者理出癥結,從每一個問題的切面,我們都能從中對應到自己可能面臨的問題,亦能從中找到解法。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在群體中提高存在感?

Q我性格比較內向,在群體中說話或者交友時得不到重視,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久而久之,我感覺自己都不會說話了。我就像個透明人,這個圈子進不去,那個圈子也融入不了,存在感很弱。我想問,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多努力去替別人考慮,替整個社團考慮,一個不在乎面子、努力去做事的人,慢慢就會釋放出力量。比如德蕾莎修女,她其實是不太會講話的,後來卻影響了整個世界。她的辦法就是,能做一件好事就做一件好事,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這樣下來,她的力量慢慢就變得很大很大。

 

我們和圈子之間隔著的那個東西叫「自我」,自我的壁壘越堅固,就越希望別人都能將就你、看到你、捧著你。越是這樣,你就越難找到合適的圈子,因為沒有哪個圈子是專門為你而造的。如果你能放下自我,就會很容易融入各種各樣的圈子,只要你覺得你做的事情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就行。

 

透過你的問題,也能看出你有一點自卑。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自卑感,如果完全沒有自卑感,或許也就沒有進步的動力,自卑感在某種程度上是能成為人們前進的動力的。如何彌補自卑感?人和人的做法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你們都瞧不起我,好,我就要證明給你們看,我將來一定會是最有錢的!這其實有點糟糕,這個人這輩子只想掙錢,只會掙錢,活得卻越來越痛苦,因為他總想透過掙錢來證明自己很強,實際上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他更有錢。有的人會說:你們都欺負我,好,等我將來厲害了,我再來欺負你們。這種彌補自卑的方法其實都是不可取的,它會讓你的人生跑偏。

 

彌補自卑感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把自己的價值和社會的價值融為一體。當它們融為一體時,彌補自卑感的過程才是健康的、向上的,你所做的事為這個社會做出了貢獻。當你為他人帶來了好處,為社團帶來了好處,為學校帶來了好處,很快你就能融入他們,占據一席之地。所以,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你就要把自己和他們綁在一起,為大家貢獻,這才是有效的方法。

 

你可以去看一下《鈍感力》這本書。人生最難得的是鈍感力,就是別那麼敏感,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說你。「做這件事面子上是不是掛得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做出貢獻。

 

為什麼總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Q我的問題是,不管是愛我的人,還是其他人,當他們對我提出善意的提醒時,我都會很崩潰,還會很抗拒,會有一種叛逆心理:我偏不這樣,你不要對我指指點點。我不知道怎麼破這個局。

 

首先你得知道你並不孤獨。在這點上,其實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包括我。如果有人過來跟我說,「樊老師,你應該怎麼怎麼樣」、「樊老師,你為什麼不怎麼怎麼樣」,我就會想,你憑什麼來說我?有本事你來做,好不好?我內心也會有這樣的掙扎和痛苦。

 

這個問題的核心可能是因為,我們童年受過很多這方面的創傷,沒有得到療癒,一直留存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可能童年時別人沒跟你好好說話,還經常指責你。所有的建議背後其實都是指責,指責就會帶來「不被愛」的感覺。你怕失去這份愛,會開始自我保護,讓你抗拒被建議。

 

越親近的人給我們提建議,我們越不耐煩,因為我們會想:「你是不是不愛我?你不愛我,我就要反擊你。」這就是通常的狀況。

 

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其實,人一輩子就是在做這件事。《論語》裡有句話,「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意思是「夫子在想怎麼減少自己的過錯,卻做不到」。這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對我們來說,能做的事就是多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我推薦你讀一本非常好的書,《身體從未忘記:心理創傷療癒中的大腦、心智和身體》,它把「記憶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在潛意識中影響我們的」講得很清楚。海靈格的《誰在我家》,我覺得也挺有幫助的。我們莫名其妙做出的很多事,其實跟父母或祖父母一輩會有一些關聯,這種家庭成員之間的連結非常微妙。這是第一招:讀書自救。

 

第二招就是你可以去找心理諮商。如果你覺得這事很嚴重,已經影響到和親人的關係了,可以去找心理師聊一聊,讓他給你排解排解。可能你需要的只是傾訴,心理醫生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傾聽,聽你連續不斷地傾訴。傾訴完了,可能不用人勸,你自己就好了。

 

第三招就是要學會知足和感恩,這是一個工具,很容易做到。你可以想想這些人給了你什麼,你可以列出自己的「擁有清單」。我們生氣常常是因為感覺自己得到的少。所以,把你擁有的東西都寫下來,你會發現,其實這些才是最值得重視的。

 

親人提出的觀點或建議是好的,我們往往接受不了。同樣的話,換成外人、路人甚至陌生人來說,我們卻可以接受。這是為什麼呢?《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這本書講得很清楚:結婚是人生的一次重生,找人結婚的目的,就是要彌補自己早年間受過的傷痛。一個快遞小哥給你提個建議,你無所謂,因為你沒準備讓他來彌補你的童年創傷,你對他的期待和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最親近的人,我們則有更高的要求。搞明白了這個原因,這輩子你就可以慢慢跟自己和解了。

 

童年創傷比較重的人,與自己和解的路會更長。所以,要有點耐心。創傷已經產生了,就得跟它們慢慢相處,慢慢和解。

 

理解了所有人都有這個反應,你就淡定了。搞明白個中原因,你就可以慢慢去學著接納自己的童年,愛自己。不要把伴侶當作療傷的工具,否則你就會對他提很高的要求,最後的結果就是一拍兩散。

 

◎本文作者:「樊登.帆書」(原樊登讀書)
樊登

帆書APP(原樊登讀書)創始人、首席內容官,西安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系,獲得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系工學學士學位、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及北京師範大學電影學博士學位。央視前主持人,曾主持過《實話實說》、《十二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車》等電視節目。曾任職於北京交通大學,擔任語言與傳播學院、應用傳播學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書籍《還煩惱嗎》、《讀懂一本書》、《樊登講論語》、《可複製的領導力》(1、2)、《低風險創業》、《讀懂孩子的心》、《陪孩子終身成長》、《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等。 


2013年創立「樊登讀書」,2023年2月,樊登讀書正式升級為「帆書」,目前APP註冊用戶數已超過6,000萬。作為新閱讀開創者,帆書以「持續傳遞好書價值」為願景,幫助3億書友因閱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