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O子
只有犯過錯、受過傷,我們才會懂得如何愛自己,
也才會懂得怎麼去愛別人──我們都一樣,那些錯誤、那些痛,都是一種人生練習。
這是構成這一本書,最大的核心。
記得在與作者唉鳳八閒聊時,他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大意是說:「我希望粉絲團裡的每一個人都像朋友,有開心一起分享、有難過可以傾聽訴說,
而不是成為一個很有距離感的創作者。」
就像唉鳳八在PTT的簽名檔裡說的,現在人手都有一支手機,
但他想做的是一個最貼心的SIRI,是boys的好兄弟、girls的好閨蜜。
而這整本書的設計,就是源自於這個核心與手機形象。
其實說是書裡的祕密,不如說書裡的巧思更貼切。
在《我們都一樣:致曾受傷的自己》出版沒多久之後,
就一直陸陸續續接到讀者的詢問,書裡有好多有趣的設計,
如書眉的音量以及英文、目錄的圖形設計、甚至是每一篇開頭的SIRI對話,
這些發想都是打造唉鳳八的專屬設計,而你們看出了多少呢?
一、目錄:失落一角的故事


還記得在全書的最後,特別收錄了一篇《I met my soulmate.She didn’t.》,裡面就曾提到一個關於缺口的故事,
內容說的是一個三角形一直在找能夠跟自己契合的缺口,組成一個圓,
但即使找到了最後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失去。
它一路一直走一直找,直到某一天才發現自己已經磨去稜角,成了一個完整的圓,
所以它也遇到了另一個完整的圓在一起。
這一篇是紀錄作者本身的真實故事,每個人也許都有這樣的經驗,
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最合適自己的人,
但最後卻發現對方並不這樣認為,甚至因為各種原因分開。
然而就是因為那些傷,我們才能去學習怎麼變好,成了一個美好的圓。
只有自己先完整了,才能遇見更美好的他(她),
這就是故事背後的寓意。而這也是目錄設計的由來。
就像在呼應整篇的主旨,每個人一開始就是尖銳的三角形,
所以犯了各種愛裡的錯(包括親情、愛情、友情),
然後成長、變好,
最後成就了自己理想的模樣,懂得不偏執,也懂得適時放手其實是為了放過自己。
二、SIRI對話:我正在聽你說

SIRI對白這個設計就是源自於作者本身了,
如同上面所說,作者是以一個朋友的角度來傾聽大家的愛情問題、人生煩惱,
所以在每一篇故事的開始,他都以一個專屬的SIRI角色在跟你對話。
這個對話有時會像真的iphone手機在回答一樣好笑,
有時候則會一針見血的打醒你,有時候甚至會像個家人朋友一樣安慰你。
但這些對話,都是為了下一頁的故事做鋪陳。
好比〈我又不是蛔蟲〉這一篇,開頭對白說的是──
「hey唉鳳八,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我只是手機,不會觀落陰啊!」
乍看對話很好笑,但它想呼應的是有話要坦白說,不要總讓另一半猜心。
因為猜久了會累、會倦,最後你就很容易失去。
就像文中說的:「不懂的人,看情況解釋,懂我的人,我必須解釋。」心門要由自己打開,
而不是總讓對方去猜開啟的咒語,一兩次是情趣,多了就會無力。
像這樣在每篇故事的開頭,有個人可以貼心的跟你說上兩句話,是不是就更能治癒心裡的傷痛呢?
三、書眉1:音量是心底最深的吶喊

關於書眉的音量鍵,是大家問最多的一個問題,
包括作者在接受「妞新聞」的專訪時,也被私下問過關於音量的含意。
其實最初在做這個設計時,它反應的是「情緒」。
可以說是閱讀的情緒,也可以說是故事裡的情緒。
畢竟人遇到的每一種情況,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
有的比較激動、有的比較平靜,而有的則是處在不上不下的境地。
所以音量大,那代表情緒的波動也大,可能是快樂,也可能是悲傷,也可能是最痛的領悟,反之亦然。
當然每個人閱讀起來的情緒感覺不一定相同,不一定像書眉表現的那樣,
但那都是心底深層的聲音,無法用文字一一描述,所以用音量表達那些說不出口的感受。
了解了這層意義,在閱讀時,是不是就更能感受這篇想傳遞的心情呢?
四、書眉2:隱藏的英文寓意
看到了音量鍵,相信大家也一併發現了音量鍵上方的英文單字。
有上過PTT、在男女版追過唉鳳八的人應該都知道,
八八很習慣在回覆時夾雜一些英文單字,喜歡回應男生「Hi,dude」,喜歡稱呼女生「Babygirl」。
而這一次我們不將英文零碎的夾雜在書內,反而將這個特色濃縮成一個單字,放在書眉,
但這個單字卻有不同的意義,它代表的都是每一篇想表達的主題。
例如〈每天都是一種練習〉,書眉的英文是Confidence,中文是自信,這一篇主題想表達的正是如何培養自信心。
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否又比原本的中英夾雜更有特色了呢?
這些巧思設計想傳達的,無非就是作者的形象與中心思想,
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可以融合無限心意在裡頭,也希望可以讓大家更喜歡。
這就是我們心中的唉鳳八,最懂傾聽的追夢者,你有史以來最好的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