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沒有大人耳提面命 孩子會丟三落四或是更有責任感?

2018/10/19  
  

文/《聽懂孩子的話》吳維寧

小孩總是很被動,不大清楚自己要什麼?總是需要大人協助?我們來看看, 以色列公立學校的教育中,學校和父母如何一起努力,維持孩子的學習胃口,如何養成小孩負責任的能力。小孩的好奇和自主性是天生的,學校和父母該做的只是不破壞這個能力,並且在需要時,適時推一下。

除了給予小孩自由與安全感,在小孩的成長歷程中,家庭和教育機構都期待自己是孩子的「安全堡壘」,提供給小孩一個可以自由探索和成長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給予小孩適合他學習速度和能力的挑戰是必要的。換言之,這必然是父母看到孩子的能力後,慢慢放手,讓小孩獨立和自我選擇的過程。

沒有家庭聯絡簿,可以嗎?

老大升上小學一年級後,我開始認真地觀察以色列小學教育,在孩子的小學生活中,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沒有「家庭聯絡簿」!

在台灣,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大多透過家庭聯絡簿,並且以此瞭解、監控小孩在學校的行為。父母每天要簽名,導師每天要批改。

在以色列,教育者相信需要從小讓孩子瞭解「完成學校、老師交待的事情」 (無論是回家功課或行政事項)是學習的一部分,他們要自行負責,而不是靠家長與導師整天耳提面命。而老師則是透過e-mail、WhatsApp 群組通知父母,溝通學校行政事項與每週學習狀況。

而隨著小孩的年紀增長,導師對於小孩自律與責任感的要求也會逐年增加: 小學二年級時,每週只有固定兩天有回家功課。導師要求小孩必須自行告知父母,要求協助 (通常只有一樣功課,不需要寫下來);升上中年級後,小孩則會拿到行事曆,自行記載當天各科回家功課與一些特殊要求 (例如大屠殺紀念日要穿白色上衣上學)。導師不負責確定小孩是否抄寫到所有的回家功課項目,家長也不用簽名。小孩有義務與責任自行完成功課,並且告知父母學校的要求。

透過每天完成「導師與分科老師的要求」,逐漸建立小孩的責任感、獨立性與自律。導師與家長在當中扮演協助而非監督的角色。如果小孩有困難,導師與家長會提供各種小技巧,讓孩子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完成這件事。重點不只在「完成」學校交代的事情而是「自行完成」學校交代的事情。

很多台灣父母聽到這個制度,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比較被動而沒有責任感的孩子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如果沒有放手,就不知道自己的小孩有多少能力。放了手,小孩真的沒有能力做到,再來協助他。父母不須一直透過聯絡簿,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行蹤和行為。孩子如果真的發生什麼大事,導師該做的也是打電話而非寫聯絡簿。

給小孩魚,不如給魚竿

在以色列,小學三年級要上「專題課」,是非常特殊而有趣的一堂課。這是教育部學科融合教學的嘗試之一,以色列公立學校從小一開始上基礎電腦與網路課,小學二年級則教小孩自己做簡報。

上了三年級,「專題課」是讓小孩學會在教科書之外,自己找資料、組織素材、找出答案,做成簡報。因此這個課程有一半的時間在教室上課 (教室內有兩台有網路連線的電腦),一半的時間在電腦教室上課。

學期初,老師先提出幾個大主題:歷史、自然、數學……小孩分組之後,自行確認最後的主題,便開始搜集資料並編輯整理,最後利用PowerPoint 做成簡報,分組報告。班上老師與助教的功能,在於協助小孩完成他們的簡報任務,而非在講堂上滔滔不絕講話的那個人!

所以,這個課程是導師口中「給小孩釣魚竿」的課程。「這個年代的小孩都拿平板來玩遊戲—我不是說玩遊戲就一定不好,但不如早些教會他們如何使用這些工具,與學習產生更多正相關的聯結,讓他們更有能力自主學習。」導師解釋道。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小孩一週有八堂課的時間是選修課。分成「科學」、「藝術」、「生活技能」與「學習工具」四大主題。每個主題下各有兩到三堂課,小孩可以自行選擇。我家老二瑪雅去年選了「烹飪」、「機器人」、「葡萄牙文」和「刺繡」四門課。

這些課程有助於小孩開發和試探自己的專長,進一步瞭解自己是否適合參與一些才藝班。

「要小孩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自主度,必須給予一定的選擇權。」瑪雅導師在學期初家長會中這麼說,「我們發現小孩自己選擇的,他們通常會比較主動,也清楚自己要負什麼責任和代價。」

對我而言,瑪雅選擇了「烹飪」課程後,最大好處就是知道如何使用微波爐和烤箱。有個週末早上,她在廚房忙東忙西,用微波爐做出了披薩和蛋糕,自己切了沙拉,得到了很棒的一頓早午餐。

而這些選修課也跟才藝班一樣,小孩往往學習了一、兩個月後,才發現不適合,因此這裡會有一個月的試聽期。小孩可以每一堂進不同的班級聽課,一個月後再來決定要選修什麼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