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跨越150年,正是時候讀榮格─從榮格的指引,活出自己《活出你的本來面目》

2025/10/17  
  

編按:榮格曾說:「若你意識不到自己的內心,它就會成為外在的命運。」與佛洛伊德共同開創分析心理學、醉心於靈性世界與占星,集東西方哲學於一身的榮格,在出世150年後,他的學說與智慧,仍然影響無數心理學後輩,以及想活出真正自我的你我。

 

翻譯、講解榮格心理學多年的心理學作家鐘穎(愛智者),精選可信度100%的榮格金句,在《活出你的本來面目》一書裡用日常的語言,轉譯解說榮格最重要思想:個體化、人格面具、陰影、集體無意識、與MBTI的關係......帶我們正視無意識中,自己也未曾發覺的傷口,最終理解:我們不必是完美的誰,也能活成完整的自己。

 

文/《活出你的本來面目》鐘穎著‧三采文化出版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精神病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拓展了無意識的概念,並對宗教與神秘學深深著迷。從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對禪宗、藏傳佛教、瑜伽、煉金術、占星學等學科都有涉獵,而且皆能用正向的方式予以看待,並將之納入心理學的研究範圍裡。

然而,也是因為他太過大膽的想法,加上內傾的性格,又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屬的精神分析陣營鬧過不愉快,所以榮格心理學有很長一段時間並未獲得充分的重視,圈內人經常把他視為一位偏離科學軌道的研究者。雖然當時的學術圈並不那麼承認他的貢獻,但他的思想卻在大眾之間逐漸風行。

原因之一是,榮格本人「智慧老人」的形象逐漸被社會所認識;其二,是在面對附身、幽浮、心電感應、占卜等特殊現象時,除了榮格心理學之外,學術界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套能夠做出統一解釋的理論體系;期三,物理學界經歷了量子物理學的發展,這使榮格幾乎與之同時開創的「共時性理論」也一併受到重視。

隨著榮格的聲望水漲船高,大家開始意識到,宗教與神話裡,確實隱藏著人類集體心靈的共通經驗。詩人神話學家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更透過《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一書帶動了好萊塢製片與編劇向「英雄之旅」取經的熱潮,而這本書就處處透露著榮格與分析心理學的洞見。

這股風潮終於在這幾年傳到了東亞,隨著榮格相關書籍的普及,臺灣社會對榮格心理學的術語也日漸熟悉,包括陰影、人格面具、永恆少年、共時性、集體無意識等名詞,都漸漸進入了日常的語言之中。

跨越150年,正是時候讀榮格

這些年我分享榮格心理學,最常使用的媒介是故事,包括神話、童話、以及臺灣本土的傳說。儘管我也曾翻譯過一些榮格親筆著作,以及其他榮格派理論,協助其引進臺灣,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些艱深的書籍,短時間內或許還是難以消化。


然而,隨著臺灣人對心理學愛好程度的逐年增加,也隨著我們對人類心靈療癒的深度渴求不斷湧現,越來越多讀者向我反應,他們需要一本更通俗、好讀的作品:既不將榮格的思想太過簡化,也不過分嚴肅,使人望而生畏。
我們迫切需要一本從本土視角出發的榮格入門書,並以金句的形式,全面性地介紹榮格的思想。過去我總覺得時機未到,但今年適逢榮格冥誕 150週年,我想,現在正是時候學榮格。

 在我看來,榮格心理學有以下幾個特性:

1、 它是「反躬自省」的心理學,我們總是先看自己,才看別人。
2、 它是「成雙成對」的心理學,人格中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對立面。
3、 它是「接納錯誤」的心理學,犯錯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4、 它是「追求完整」的心理學,完美是人設,完整需要反覆來回。

 

讀者可能從上面的描述裡發現了,這似乎是個很「道家」的心理學。確實如此,榮格本人同時也是《易經》專家與占卜好手。出身於宗教與靈媒世家的他一直堅信,人的心靈中有超越我們、超越個體的事物存在。正是因為受這樣的事物吸引,我才成為了榮格心理學的愛好者。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受到榮格心理學吸引的人經常是正處於人生低谷,卻難以將內心苦楚化為清楚語言的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踏入了靈魂的沼澤、走進了靈魂的曠野,卻缺少一張清楚的心靈地圖為他們指路。

他們能感知,卻無法言語,而榮格的卓越之處正在於他也曾受苦,卻能在受苦之中,將那些內心意象濃縮成心理學的語言,使其他受苦之人能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麼,以及該在什麼時候保持沉默。

我也曾在那裡,所以我明白。而這個世界上,應該還有很多人在受那種「說不出口」的苦吧!

因此,這本書要獻給你們,獻給所有正在受苦的讀者,希望它能幫助你們更瞭解榮格心理學的全貌,然後讓這些智慧回頭滋養你們。

這正是本書取名為《活出你的本來面目》的原因。對榮格心理學來說,「擴大覺知」是人一生的重要目的,我們現在常聽見的「陰影工作」或者「個體化」,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都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擴大覺知、活出自己的本來面目。

我們該覺知的對象,既包括在無意識中主導我們行動的「情結」,也包含躲藏在自我背光面的「陰影」。若不認識陰影,並將其納入覺知的範圍之中,我們就會把自己活得內耗又侷限;反之,若你認識了陰影,才可能重新拿回人格的主導權,並因自由而感到自在。

書中的28則金句,都是從榮格著作中摘錄得出,並透過白話的語言解釋、根據主題分為四個不同的篇章。閱讀時,你不需要遵從嚴謹的先後順序,請直接從當下喜歡、感興趣的句子開始,從中找到你需要的力量!

「活出你的本來面目」並不是加法,讀者並不需要額外學習,或者企圖獲得什麼。相反地,它是一種減法,是一種真誠的覺醒,要你掀開那一層遮擋你覺性的面紗。

你還會是你,且是一個更通透且有活力的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事物。

願你發現自己的個體性,活出你的本來面目。

鐘穎
寫於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