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簡單中誕生的偉大
回憶起第一次參觀陶瓷博物館時,從館中簡介,深刻了解到我們每天使用的碗、盤、杯子等容器,竟然是泥土做出來的!泥土與碗盤,對於從小玩泥巴的我來說,很難想像這些會把手弄髒的泥土,竟然可以變身為光潔亮麗的碗盤,而且我們還用泥土做的碗盤盛食物吃,這讓我對陶瓷更感興趣了。
不過,對於小時候就曾利用陶土捏過杯子、花瓶的小朋友,陶土變成陶器應該不陌生,但是你卻可能沒想過,陶土是一種黏土,來自於野外的泥土。
我們對於熟知的物品,因為太過熟悉,時常忘了它們是怎麼來的,當有機會仔細探究時,對於這份熟悉反而多了一份驚訝! 不過更讓我好奇的是,史前人類是怎麼想到把泥土作成碗呢?
其實這個巧妙的發明並非一蹴可及,而是人類從實做過程中,一步一步慢慢探究出來的,更有趣的是,世界各地的史前人類不約而同的利用泥土和火,都燒出了陶器。泥土這個隨處可得、最簡單的材料,讓人類用火進行了第一次的化學實驗,當其中的礦物產生化學變化後,陶器就誕生了。利用簡單的材料而發明出一項偉大的產品,至今仍為人們所使用。
中國人發明瓷器更是一項完美的變因修正成果,因為影響陶瓷燒製結果的因素,包含土質成分、製作技法、釉料配方、燒製順序和燒製溫度等,在這麼多變數中,中國人找到用高嶺土,以超過攝氏一千兩百度以上高溫燒製,再配上特殊的釉料技法,才製作出獨特的瓷器。中國宋代以前,這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製作出瓷器呢!一直到中國將瓷器輸出到國外,才引起各國陶工爭相模仿製作。
人類使用陶瓷,從史前時代一直延續到現代,現在陶瓷更變身為精密陶瓷,融入高科技的產品中,例如手機、電腦、飛機、火箭和太空船裡,利用陶瓷耐熱、耐壓、耐腐蝕,又具有絕熱、絕緣的特性,順利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