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商業理財
  3. 職場工作術
全站分類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即將上市]

厲害的人都是這樣工作的:一生受用的57種工作技能

コンサル時代に教わった 仕事ができる人の当たり前



定價:420元 
優惠價:79 332元    
 此書目前未上市





內容簡介

★★★就是暢銷!銷售突破15.5萬本★★★
★★★2025上半年商管暢銷書第7名(日本東販)★★★
★★★2025上半年商管暢銷書第7名(日販)★★★

超優秀的人不願公開の工作祕訣!

真正的高手不會浪費多餘精力,
而是從滿檔工作中做好該做的事!
快速摸清職場存活套路,
擺脫庸庸碌碌,超車同事,快速升遷加薪!


【內容簡介】
小西社長曾是全公司工作能力最差的男人,
靠著學習主管和同期最優秀的人,嚴選出57種才能學會的超實用工作。
一本學會#思考力#溝通力#團隊力#會議力#筆記術#輸出力。

9成9初入職場的人起跑點都差不多,
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明顯出現績效落差。
除了思緒清晰、邏輯理性、溝通到位,這些理所當然的技能之外,
平庸的人與厲害的人之間只差在有意識地將這些方法內化成習慣。


【沒有廢話,只有方法】
上司交辦工作後──

╳ 先做再說   
○ 跟主管確認後再做,免得白做工

上司開小組會議時──
╳ 報喜不報憂     
○ 先知道最壞的狀況

最能提高產值的祕訣──
╳ 越早完成越好    
○ 死線前再做

提案報告時──
╳ 愛說「好像」、「感覺」或是「應該」  
○ 嚴禁使用形容詞和副詞


【小西社長的獨到心法】
◆先做4分鐘試試看:不想上班時,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做,接著就會進入作業興奮的狀態。
◆A4直式筆記本要橫著用:由左寫到右方便分類內容,能一眼看出各分類的相關性。
◆不要不懂裝懂:順口回答「我也這麼覺得」,別人只會把你當成說一動做一動的工具人。
◆以單工模式工作:比起同時多工進行,拆解成多個步驟的單工模式更能專心。


//日本讀者五星熱評//
.剛進公司一個月的我,只看了這本書的標題就毫不猶豫地買了這本書!寫滿了實用技巧,很實用。——(20世代,女性)
.我遇見了這本職場生存聖經!完全寫中現在工作上遇到的煩惱和困境,共感十足。——(30世代,男性)
.原以為工作多年的我應該都懂了,但還是用了小西社長教的方法去做,成功培養了後進。——(40世代,女性)
.要是早點知道這本書,我的職涯會更順利吧(笑)馬上推薦給還在職場奮鬥的孩子。——(60世代,男性)

作者簡介

西原亮(小西社長)

IG/Threads:@nisshy_ggami
X:@ryo_nishihara
YT:@cooker8
TikTok:cooker8_nisshy

Meijicooker 社長。
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加入紐約一家投資基金與大型綜合商社合資成立的經營顧問公司。他主要負責企業的組織改革、新業務拓展,以及面向新興國家的海外業務拓展策略等項目。
他曾負責的企業有全球印刷設備公司、以色列大型製藥公司,以及日本國內的電信公司。在顧問公司工作五年後,2013年30歲的他繼承父親的事業,加入Meijicooker,並於同年8月出任社長。
在長期虧損、同業間的倒閉潮、工資低廉和招聘困難的困難條件下,他成功在十年內實現銷售額和員工人數均增長700%的成就。
2019年,他開始以「小西社長」的名義在YouTube和TikTok上分享商業技巧。
影片《我在顧問業學到的終極筆記技巧:讓待辦事項快速清空的筆記技巧》獲得超過60萬次觀看。
他的YT頻道有13 萬名訂閱者,在TikTok上擁有22 萬名追蹤者。
本書為首本著作。

作者序

前言 / 諮商顧問時代,超優秀的上司教會我一生受用的工作法

明明很努力,結果卻差強人意。
明明拚了命,卻還是趕不上期限,職場表現不上不下。
請上司確認成果,卻得到一句「你做得不對」,結果全部重做。

看到同事都很快完成工作,拿出成果,得到上司與顧客的信賴。
只有自己被留在原地,什麼都做不好,完全不得要領。從此失去自信,覺得自己無處棲身,矮別人一截。
其實我也有過這類經驗。我在大學畢業後,沒有立刻找工作,只是偶爾在父親的牛奶配送店幫點忙,悠哉地度過了三年。
這三年父子之間的衝突戲碼幾乎每天上演,我也決定離開老家。第一次出社會找工作的我,好不容易進入剛成立的顧問公司工作。
這間公司在當時沒有任何剛從大學畢業的員工,所有人都有擔任顧問的經歷,都是跳槽過來的人。這些員工來自波士頓諮詢公司、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IBCS(IBM諮詢服務)、普華永道這類一流外資諮詢公司,可說是兵強馬壯的戰鬥部隊。
還記得進入公司的第一天,拿到了新進員工資料,裡面沒有半個字是日文,有的只是一堆英文。就算聽了說明,我也不懂這些單字的意思,而且說明者的語速又很快,讓我有種坐在雲霄飛車上的感覺。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超級外行人,被捲入超一流諮詢大師組成的漩渦之中,從工作的基礎開始學。
當時我就是眾人眼中那個最不懂工作的人。每天被工作追得團團轉的我根本無從判斷工作的優先順序,身心都累得半死,卻還是拿不出任何成果,常被要求全部重做。
那時的我真的因為優秀的同事或後輩而感到強烈的自卑。老實說,那時的我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追上他們,內心不知道受過幾次挫折。
不過,我身邊有一位比任何人都優秀的上司,他讓我就近體會了工作能幹是怎麼一回事。
這位上司也教了我一件事,工作能幹的人總是將理所當然的事情放在心裡,然後貫徹這些事情。
工作能不能幹,與技巧厲不厲害、頭腦聰不聰明無關。要做的只有釐清工作目標,決定優先順序,有效執行任務,在適當的時間點溝通。
「只有這樣?」我當下雖然有些懷疑,卻近乎愚蠢地執行了這些只要有心,誰都能貫徹的工作基礎概念。
這就是成為工作能幹的人的唯一祕訣。我之所以會被認為是不懂工作的人,不在於我缺少諮詢工作的相關經歷,純粹只是我沒做好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已。
我總是沒先確定上司的指令就開始工作,自以為「之後不懂再問就好」,當下問都不問,得過且過。每次開會,結果都沒弄清楚「誰該做何時做好什麼事情」這個問題。
如果每次都這樣,會發生什麼問題?答案就是該做的事情沒做好,連最低程度的工作都沒完成。這麼一來,是無法得到任何人的信賴,也不可能得到新的工作。
其實我進入公司兩年後,沒得到任何負責人的認同,每次都被排除在專案之外,感覺自己就像是被冷凍一樣。
工作能幹的人會循著負起責任→贏得信賴→擴大責任範圍的升職循環,一步步締造不凡的成果,同時讓自己持續成長。
進入社會之後,每個人都是「領薪水工作的專家」,上司與身邊的人都希望你能做好這些理所當然的工作,甚至希望你的表現超越期待,這也是身為社會人士要進入升職循環的第一步。
其實這是不需要特別說明,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也是誰都沒做到的重要事情。
重新看待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就能讓自己成為厲害的人,這也是能於各種業界與業種通行的工作概念。
當我注意到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埋頭實踐這些事情,我開始能夠拿出工作成果,也能透過許多專案對公司做出貢獻。慢慢地得到眾人賞識,也總算成為合格的顧問。
現在的我繼承了老家的牛奶店,突破了許多困境,同時一步步擴大事業,也擔任國內外大型企業的顧問,負責開發事業與提供研修課程。
重新看待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成為厲害的人的第一步。
不過,若只是這樣,沒有具體採取行動就毫無意義。其實很少人會特地告訴我們那些理所當然的行動。
我自己曾是不懂工作的人,所以本書也是我根據本身犯錯的經驗,以及實踐過的祕訣寫成。除此之外,還包含在擔任顧問的時候,那位超優秀的上司教給我的一切,也就是厲害的人都做哪些理所當然的行動,具備哪些合理的思維。
為了讓大家在讀了本書之後,能夠具體得到改善,已盡可能詳盡地說明。但願本書能幫助大家成為厲害的人。
那麼話不多說,就讓我們早點開始吧!

西原亮

譯者簡介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學士,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碩士。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譯作包含《東京歷史不思議》(麥浩斯)、《至死不渝的高速閱讀法》(如何)、《家事的科學》(PCuSER電腦人文化)、《三明治研究室》(麥浩斯)、《三日間的幸福》(台灣角川)、《海賊王的時代》(馬可孛羅)等書。

繪者簡介

髙栁浩太郎

插畫家。
參與書籍、雜誌、WEB、策展活動、展覽會等設計。

書籍目錄

前言 / 諮商顧問時代,超優秀的上司教會我一生受用的工作法

第1章 厲害的人都懂的思考法
01  不要不懂裝懂
02  切割事實與主觀
03  專注在創造價值的事情上
04  刪除多餘的部分
05  搞清楚狀況再動工
06  以單工模式工作
07  建立可重現的機制

第2章 厲害的人都懂的溝通法
08  先定義詞彙
09  不使用形容詞與副詞
10  別向上司要答案
11  遵守五個「不」
12  不分世代的商業禮儀
13  不是所有事都需要有憑有據!
14  直接表達情緒
15  主動尋求建議

第3章 厲害的人都懂的團隊協調
16  先報憂再報喜
17  將他人的期待文字化
18  懂得拜託別人
19  分段指派工作

第4章 厲害的人都懂的To Do
20  確定本週該做的事
21  將工作拆解成能夠執行的單位
22  設定最終目標
23  完整列出所有To Do
24  一次確認好,不要分批問
25  預設障礙
26  優先執行與他人連動性高的To Do
27  製作兩種行程表
28  死線前再做
29  試著只做四分鐘

第5章 厲害的人都懂的會議技巧
30  拒絕四大無效會議
31  明白指出會議目的
32  擔任會議協調者
33  不迎合有發言權的人
34  告知每位與會者開會的目的
35  不要說「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這種話
36  開頭五分鐘就是閒聊
37  只讓對方回答是或否
38  該做的不是提問,而是換句話說
39  當會議偏離主題時該怎麼辦?
40  決定誰來做、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好
41  寫會議紀錄培養邏輯思考
42  結構化與整理
43  分類、排序和摘要
44  遇到不懂的要主動提問

第6章 厲害的人都懂的筆記術
45  使用A4筆記本
46  直式筆記本橫著用
47  一天只寫一張跨頁
48  回顧未完成的To Do
49  備忘錄寫在同一頁
50  筆記本也可以從封底開始寫

第7章 厲害的人都懂的輸入法
51  書沒讀完沒關係
52  一分鐘內決定要不要買書
53  書的用途是對答案
54  將資訊整理成三張幻燈片
55  調查到能講一小時的程度
56  不要用「似乎」這個字
57  在私領域賺錢

結語 / 厲害的人懂得主控人生
謝辭

升級工作能力的閱讀清單

精采試閱

01 不要不懂裝懂

在諮詢公司上班時,上司常常「挖洞給我跳」。
比方說,與客戶開完會之後,上司會這麼問:
「如果站在○○部長(客戶方主管)的立場,解決方案的事業計畫,調整為中長期計畫比較好對吧?你覺得呢?」
當時的我只是隨口回答「對啊,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不過,聽到我這個不清不楚的回答後,上司先是追問:
「具體來說,你覺得○○部長的立場是什麼?」
接著又問:「解決方案改為中長期計畫比較好的理由是什麼?」
我一句話也答不出來,嘴巴只能像金魚一樣一張一合,結果就被上司訓了一頓。上司當時給我的教訓,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很清楚。

「明明不理解,卻隨口回答『我也這麼覺得』,是刻意忽略疑問的行為。」
「不懂就說不懂,然後虛心受教,這樣才能釐清疑問。」
「遇到不懂的事情才是大好機會,釐清疑問就能進一步與客戶溝通,得到客戶信賴。」

對於缺乏知識與經驗的我而言,與客戶開會時遇到的關鍵字、事業體結構或是各部門管理職的立場和看法,都讓人一頭霧水。
不過,當時的我總是不懂裝懂,不曾真心想要理解這些事情。對不理解的事情置之不理,這是職場的絕對之惡。
工作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堆不懂的資訊或情報。如果沒有每次都努力了解每一個詞彙和邏輯,就無法與公司內外的人順利溝通。
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傢伙,只會把你當成說一動做一動的工具人。

有人可能會想,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資訊,每個不懂的詞彙都要一一確認意思的話,會拖慢工作進度與團隊腳步。如果因為自己一個人浪費大家的時間,的確會造成團隊的麻煩。
說不定別人也會看不起你,覺得這傢伙什麼都不懂嘛。我非常清楚這種心情與不安。
這時候試著從客戶、上司與公司的觀點思考。上司之所以挖洞給我跳,對我如此嚴格,是因為別人早就看穿我正在不懂裝懂。
如果以為自己混了過去,就會在別人覺得「這個人真的懂嗎?」的時候,無法與團隊順利溝通,到頭來還是造成大家的麻煩。
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團隊的拖油瓶,就不能有怕丟臉、怕造成麻煩的自責情緒,要虛心地跟別人說:「我不懂這個部分,能教教我嗎?」
經過上司提點,察覺危機之後,我現在都會事先整理自己的疑問,再請上司事先與我開會,確認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這才是徹底釐清疑問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大家也對工作有疑問,還請嘗試看看。

 

02 切割事實與主觀

厲害的人習慣追求符合邏輯的思維與客觀的根據,因為客觀的根據能讓別人理解,說服他人,讓別人採取行動。
所謂的客觀源自於事實,而且對模稜兩可的事情保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也是幹練之人的一大特徵。
如果不根據事實與別人溝通,就算最終達成目的,也很可能錯誤引導對方。
你是否也遇過下面這種情況?

A先生是位新進法人業務,在備受上司的期待下,使出渾身解數寫了一份提案,然後信心滿滿地去提案。結束簡報後,回到公司,A先生立刻向上司報告簡報的結果。
「客戶說會積極評估我們的提案,下週五就會做出決定!」
上司稱讚了A先生。接著為了避免錯過案件的任何一個細節,上司要求A先生繼續跟進,以及設計客戶採用提案之後的配套措施。
沒想到最終案子卻失敗了,上司便質問A先生,到底發生什麼事,才得知以下事實。

.A先生的說法
「客戶說會積極評估我們的提案,下週五就會做出決定!」
.事實
「客戶會在下週五之前研究提案內容。」

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呢?其實A先生在報告時,夾雜了希望事情朝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的私心。
「積極評估」這個表現會讓上司以為客戶對這個提案很有興趣,還把「研究提案內容」變成「做出決定」。
換言之,A先生的報告充滿了自己的假想,扭曲了客戶的反應。

事實就是實際發生的事情,而預測則是自己的假設。這代表A先生沒有如實告知事實。
要如實傳達事實,關鍵在於能否壓抑想要得到認同的心情,以及想要維護印象的欲望。
就算只是一個詞彙,只要添油加醋都會扭曲事實。無法如實告知事實,A先生的公信力就會被質疑。
從此之後,上司就不敢把工作交給A先生,他也陷入無法成長與升職的惡性循環。
如果忠實地告知事實,就會得到下列的結果。

「X公司的佐藤部長提到『會在下週五之前研究提案內容』,我認為對方應該會積極研究,再做出決定。」

將客觀事實與主觀表述分開傳達,能讓不在場的第三者更了解真實情況。我在擔任顧問的時候,常常被上司提醒要一字不差(word to word)地轉達客戶的狀況。
不管是說明資訊內容時,還是需要整理情報時,務必記得「事實是○○,我的主觀是○○」。
正確告知才能準確引導,讓對方做出對的行動。

 

03 專注在能創造價值的事情上

厲害的人會不斷思考自己現在該專注於哪些事情。甚至他們會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該做的事情上。
而工作沒效率的人總是習慣將時間分配在做起來順心順手的工作上,所謂「做起來順心順手的工作」是指自己擅長的事情(毫不費力的事情)或是能確實看到進度的工作。
例如,假設有很多待辦事項要處理,沒效率的人習慣從簡報設計或是黏貼報帳收據等這類工作開始。不過,厲害的人卻是反其道而行。
接下來我要介紹一個我還在顧問業的時候,備受衝擊的故事。
某次的工作我有幸和上司一起製作提給客戶的企劃書,首先要先了解業界現況與客戶遇到的狀況。上司要求我先收集資訊,快速整理客戶的現狀與課題,以便在兩天後開會,我也急著著手準備。
因為是和很崇拜的上司一起工作,所以我非常亢奮,很想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於是我一邊收集資訊,一邊製作諮詢基本資料(當時還是用PowerPoint 製作),然後到了正式上場的日子。
我覺得自己的資料做得很好,自信滿滿地將簡報投影在布幕上,開始向客戶說明。
沒想到,就在我越講越起勁的時候,上司的臉色卻越來越臭。

上司:「西原,你這兩天花了多少時間製作資料?」
我:「大概十個小時。」
上司:「為什麼要做資料?」
我:「因為我覺得資料經過整理之後,更能方便說明。」
上司:「那我問你,你為了方便說明,花了十小時對吧?你只要回答我是不是。」
我:「應該超過十小時……」
上司:「要製作提給客戶的企劃書就得收集必要的資料對吧。結果你在這兩天寶貴的時間裡,滿腦子只想著『我要把資料做得很漂亮』,花了十小時在這種自我滿足的事情上。」
上司:「你知道為什麼顧問業要不斷提升電腦技能嗎?就是為了盡可能節省做資料的時間,因為顧問的工作本質是思考。」

上司給我的回饋讓我大受打擊。最初的我不太會用電腦製作資料,後來透過練習,總算懂得製作簡單易懂的資料,也建立了身為顧問的工作自信。
沒想到上司卻告訴我,顧問應有的樣貌是:
「將99%的時間用在思考資訊背後的意義。」
「把想分享的網頁連結直接傳給對方,或是印出來用螢光筆標記就夠了。」

這代表就算你很擅長整理資料,也不該花時間去做。
當時的我沒做好該做的事,只做了覺得順手的事,沒能創造工作應有的價值。對我來說,那是一次苦澀的經驗。
時間是有限的,必須想清楚該如何分配時間。所以要告訴自己,不該做的事情就要放下。
這次的經驗讓我知道厲害的人在想什麼,並成為我的寶貴教訓。



厲害的人都是這樣工作的:一生受用的57種工作技能

關閉視窗
  • 109040201020_01.jpg
  • 109040201020_02.jpg
  • 109040201020_03.jpg
  • 109040201020_04.jpg
  • 109040201020_05.jpg
  • 109040201020_06.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