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采購日
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心理勵志
  3. 勵志故事/散文
全站分類
 
作者相關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即將上市]

【限量親簽版】想你時,終於可以笑著流淚:從理解他人、世界到理解自己,關於愛與告別的生死課


活 動 2025雙11活動滿1000現折50

定價:420元 
優惠價:79 332元    
 此書目前未上市





內容簡介

【網書大標】

★《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誠品、博客來2023心理勵志榜暢銷書!
★ YouTube「單程旅行社」頻道、「冬瓜行旅」創辦人 最新力作!
★「因為生命有限,我們才會願意說愛,才會珍惜每一次擁抱、每一場對話、每一句道歉;
也才能自問:『我到底想活成一個怎麼樣的人?』」─ 郭憲鴻(小冬瓜)

每場來不及的告別,使我們真正學會去愛。
穿越遺憾,安放自己─
好好活著,就是最深的感恩與回應


【國內推薦】
大師兄|知名作家
吳念真|導演 
呂捷|歷史補教名師、節目主持人
張西|暢銷作家
楊月娥|資深媒體人、資深照顧者
趙可式|台灣安寧緩和療護推手、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劉柏君|通靈少女故事原型/社團法人冬瓜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
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譚敦慈|毒物實驗室護理師
——擁抱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書籍簡介】
一次次告別,換來對愛與理解的重生。
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次靠近自己與他人的過程;
每一次傾聽,都是一次療癒與成長的契機。
這不是死亡的故事,而是學會好好活著的旅程。

每一段逝去,其實都不曾真正離開──
2013年,父親冬瓜過世,我接手父親的殯葬事業,成為殯二代──小冬瓜。
2023年,父親離開10年,我寫下第一本書,用一路面對的生死議題,讓人們理解及時「四道」,不留遺憾。

這一次,我想告訴你,即使有遺憾,不用急著釋懷。
每個人道別的方式都不同,悲傷的時區也不一樣。
也許只是靜靜待著,等哪天再次回望,終於可以笑著流淚。
那是告別的開始,也是療癒的起點。

▍20個動人的生死故事,帶出20種人生反思──
‧我的母親不只一個,生我的與養我的,有些遺憾已造成,未來還在繼續。該怎麼放下與和解……
‧意外過世的媽媽,女兒原本以為她沒朋友,沒想到……原來,她的人生不只是「媽媽」,還是同事、朋友、姊妹淘……
‧阿嬤氣急敗壞地說家中牌位被孫輩丟了!對於牌位與祭拜等儀式,法師竟說,這是種「量子糾纏」!?
‧人們不是真的害怕死亡,而是渴望「善終」。趙可式教授提出的「三個平安」,讓人好好思考了善終的涵義……

▍生命真正的禮物,也許是「有限」
因為有限,我們才會說愛,才會珍惜每一次擁抱、每一場對話、每一句道歉。
當告別時刻來臨,靜靜等悲傷走過。某一天,你會發現,想念時流下的淚也能帶笑容,而遺憾,終於慢慢放下了。

作者簡介

郭憲鴻(小冬瓜)

▍YT:單程旅行社(32.4萬追蹤)
▍Facebook:冬瓜行旅(小冬瓜)(18.7萬追蹤)
▍IG:dk.oneway (1.7萬追蹤) 
▍官網:冬瓜行旅

■2025年《最後一哩路 齊步走!》擔任節目主持人
榮獲第60屆廣播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2024年《SORRY~沒有回程票喔!》擔任節目主持人
榮獲第59屆廣播金鐘教育文化節目獎
■著作《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

1990年⽣,禮儀公司「冬瓜⾏旅」負責⼈,20多年殯葬經歷。國⼩協助告別式備貨,國中開始搬運遺體,跟著⽗親在殯葬現場長⼤。曾逃離過,在⽗親病重時回歸,毅然接班。從儀式裡思考⽣死的意義,並希望打造出與時俱進的儀式,符合現代⼈的禮儀需求。
透過殯葬禮俗、醫療、⼼靈、法律、財務等各領域專家協助,提供更全⾯的禮儀服務體驗,讓更多⼈可無憾⾯對⽣死。並創立「單程旅⾏社」YouTube頻道,藉由探討各種⽣死議題,期望⼤眾不再懼談死亡,落實⽣命教育。亦成立郭東修(冬瓜)⽣命教育紀念協會,幫助弱勢族群處理殯葬事宜。經常受邀上節⽬,除了談⽣死,也談家⼈之間和解、安寧醫療、善終權等議題。 

作者序

【前言】穿越遺憾—走過每個「來不及」

二○一三年,我接手了父親冬瓜的殯葬事業,成為了殯二代—小冬瓜。
二○二○年,我創立了YouTube頻道「單程旅行社」,推廣殯葬禮俗相關知識,並於二○二三年時,寫了《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記錄接班前後的掙扎,以及從事殯葬業的見聞。
我的願望是打造一個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所以我在書裡,提到許多及早準備、避免遺憾的方法,鼓勵大家正向面對死亡,勇於和身邊的人討論身後事。
本來我覺得,該說的、該記得的、該整理的,都寫進書裡了。出了一本書,應該差不多了吧?應該會有很多人,能夠因為看到這本書,珍惜當下,不要和我一樣錯過。
沒想到隨著第一本書的發行,各式邀約、講座接踵而至,我跑了很多演講,見了很多人,收到了很多回饋。
有很多人謝謝我,讓他們和家人拉近了距離,但是也有些人……反而更難過了。
「你一直叫我們珍惜當下,可是我已經來不及珍惜了。」
「怎麼辦?我看完你的書好焦慮,原來有這麼多東西要準備。不看還好,看了壓力好大。」
有人甚至紅著眼睛告訴我:「我好後悔來聽你的演講,聽完之後,我才發現我錯過的比想像中更多。」
這些話,我每句都聽進去了,總會在夜深人靜時,一一浮現。
我才明白,不是每個人都還來得及準備。
有時候,來不及,就是來不及了。
來不及說出口、來不及道歉、來不及好好告別。
就像我一樣。
進了殯葬業後,我才真正意識到這個行業的重量。而當父親過世後,我的身分轉變為「家屬」,才深刻明白,原來每個家庭在失去之中,要面對的不只有繁瑣的手續流程,還有難以處理的心情。
我努力在這兩種身分之中切換:既是家屬,也是殯葬業者;用我對家屬的理解,提供殯葬業者能提供的協助。
漸漸地,我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去理解每個人的無力與需求,同時,也明白了父親當年對我的期待與愛,看見了他當初的不得已和諸多無奈。
我終於理解了,可他卻已經不在了。
他的告別,卻成了我人生的啟程。
於是我繼續書寫這段旅程,有了這本書—《想你時,終於可以笑著流淚》。
我把這本書分成三個篇章: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理解自己。
會這樣安排,並不是因為任何寫作上的技巧或考量,而是來自我真實的經驗。
因為在告別式上,我最先看見的永遠是「他人」的故事,而當同樣的爭執與困境反覆出現,我才驚覺這是時代的脈絡、「世界」的縮影。最後,我才從這些迷惘與回聲中,慢慢回到「自己」,嘗試接納自己的平凡及渺小,找到一個能安放自己的方法。
我希望大家能透過我的雙眼,看見我是如何從一次又一次的道別裡,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最後回到自己……也許,你能從當中看見一點自己的縮影,進而找到共鳴與療癒。
而這本書之所以命名為《想你時,終於可以笑著流淚》,並不是要否認那些生命裡的痛苦與遺憾,也不是要大家停止悲傷、壓抑淚水。
相反的,而是希望透過書裡的每個故事,陪伴大家一起面對失落,允許悲傷,也允許暫時不堅強;不強迫勇敢,也不逃避流淚。
可以想念已經離開的人,也能漸漸和這份想念和平共處。
也許這段路很快就走過了,也或許,會走得比想像中漫長。
不論是快,不論是慢,都無妨。
這一次,我們不急著釋懷。
我們就先,靜靜地看見、靜靜地凝視這些無法改變的遺憾。
即使什麼也不做,即使只是待在自己的時區裡,靜靜等待它流過。
然後也許哪一天,當我們抬起頭,再次回望,終於可以笑著流淚。

郭憲鴻(小冬瓜)

書籍目錄

【前言】穿越遺憾──走過每個「來不及」
CH1理解他人 ▌走進他的故事,那些告別教我的事

●老奶奶的行李
老奶奶的全方位準備/一旦開始,就注定會結束/被留下來的人/告別教會我們怎麼活
●姓陳的不准來
問上帝?還是問佛祖?/不是送行,而是開戰/放七年的骨灰罐/盡力,未必能完美
●你說得很好,但那不是我爸
這裡都自己人,妳想演給誰看?/祭文不只是祭文,也是一個夢/祭文該怎麼寫?/愛的終點都是一樣的
●媽媽走了以後我才認識她
媽媽這次出門就沒回來/告別式 vs 生前告別式/得來不易的場地/我以為媽媽沒朋友/家人真實的模樣
●我老公向你說抱歉
探頭探腦的護喪妻/鬼鬼祟祟的賓客/遲到的原諒/手機裡的未爆彈/從道怒走向和解
●快辭慢別
爸爸已經不認得我了/來不及說再見/悲傷的出口/告別不是一瞬間,而是一段時間
●癌症是禮物?送你要嗎?
為什麼是我?/全都給我來一份/病人應該知情嗎?/情緒,原來可以選擇?/真正的禮物,也許是「有限」

CH2 理解世界 ▌在拉扯中照見真實
●等不到的明天
如果變成植物人/發生在自己身上是無常/我是不是很自私?/明天真的會來嗎? 
●別丟阿嬤的神主牌
牌位裡真的有「祖先」?/牌位是量子糾纏?/儀式只是冰山一角/共同的時代記憶與恐懼/儀式只是一種選項,愛才是解方
●當她「翩然」離去
不能安樂死,怎麼辦?/最後一碗魚皮湯/安寧緩和療護與三個平安/安寧緩和療護的現行方式
●堅持回老家臨終的外婆
這算什麼壽終正寢?/留一口氣回家/保留精神,不要拘泥於形式/傳統是一把雙面刃
●打給閻羅王看?
不要怕,媽媽在這裡陪你/你們年輕人就是這樣/先走一步是不孝/撫棺,讓告別不再成為傷口
●我會下地獄,還是去西方極樂世界?
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竟然是……?/助念八小時?遺體不能動?/死亡是一種改變/信仰的共同語言
●隨便燒一燒就好了啦!
媽媽決定就好/消失的香火袋/什麼都不要,到底「不要」了什麼?/歸屬是放下的起點?
●你的嫌惡設施,我的童年
二道門隔開生死/絕對只有一次的人生大事/殯葬的三明治世代/父親的藍色發財車

CH3 理解自己 ▌從抗拒到接納,如何安放自己
●不要打我媽媽
只是目睹,也會受傷/為什麼我沒有媽媽?/冬瓜在哪?給恁爸死出來!/她帶走的是我心裡的家/以後的事以後再想……嗎?/人都走了,難道還能跟老天爺搶人?/我很愛她,但我來不及
●消失的超人力霸王?
到底是誰想要樂高?/我的模範生禮物是告別式花圈/只是想給你最好的/把願望還給你
●遲來的音樂課
你有歡喜無?/我自己學就好/是我沒聽懂/恁爸冬瓜的兒子大漢了
●走過遺憾,走回自己
出外靠朋友,遶境也是/盛況空前的遶境/和自己相處的過程/成為自己不需要證明/真假?許願又不虧?/走回心之所向
●在夢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單旅出國去/隱身於巷弄的生命桃花源/這一生到底為什麼?/每顆小石子都能改變河道

【後記】遺憾留下的禮物:愛從未離去

精采試閱

〈老奶奶的行李〉
她知道自己被留下來,也知道總有一天,她也會啟程……

我的父親郭東修,是綽號「冬瓜」的殯葬達人。他上過許多電視節目,著有《黑夜裡的送行者》一書。
在從事殯葬業之前,他曾是混跡江湖的殺手,後來為了給我更穩定的生活,他果斷戒除毒癮,白手起家,投身殯葬業。
在這段期間裡,他幫助超過兩千名無名屍入土為安,因此接受政府表揚,從「黑道大哥」,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冬瓜大哥」。
在外界的眼中,冬瓜大哥既光鮮又傳奇,但是身為他兒子的我,卻非常少感受到他的陪伴;他的光環庇佑了我的衣食無憂,卻缺席了我的成長。
長大之後,可能是因為不想重蹈他的覆轍,所以我選擇了一條跟他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做音樂、玩攝影,滿心想當個藝術家。
青春期的叛逆,加上父親的嚴厲與不理解,讓我憤而離家了兩年,直到有天傳來父親罹癌的消息。
父親從住院到過世,僅僅歷經三個星期。
我在他臨終前答應他接班,卻來不及聽見更多交代。
他一走,留下的除了悲傷,還有債務與合夥糾紛。
父親過世的第二天,公司的招牌就被拆掉了。由於一些始料未及的糾紛,父親珍藏的古董和家具,也在一夜之間,全部被帶走了。
當時,我除了要面對父親的離開,還有個很大的挫折感,是來自於竟然連父親的物品,都沒能保住。
公司是父親一手打造的空間,那裡有他親自挑選的家具、他珍愛的泡茶桌,是他從無到有、赤手空拳拚搏出來的夢想。對我而言,不只是一間公司,還是他跟客戶談笑風生的環境,充滿了他和每個家庭互動的故事,其中,更有著我和父親許許多多的回憶。
我當時很錯愕,也很年輕,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付這樣的狀況。
父親沒了,公司沒了,甚至還冒出一堆債務。我沒辦法消化,只覺得好像父親不見了、東西不見了,所有的情感連結都斷了,什麼都沒了,連我自己也不見了。
我試圖振作,畢竟我答應了父親要接班。我每天都穿著西裝去上班,想辦法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樣子」,好像有在「做事」,但其實我是個空殼,每天都在茫然、自責和愧疚中掙扎,覺得自己很沒用。
我只能日復一日的努力、再努力,想驅散內心那股深深的無力感。我以為自己什麼都留不住,也什麼都失去了,卻沒想到,真正為我撥開那層迷霧的,是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全方位準備
那是一個深夜,有位老奶奶打電話來,說她的先生過世了,問我能不能現在過去她家。殯葬業者是二十四小時待命,我當然立刻拿著東西就出發了。
到了老奶奶家,第一眼只覺得,老奶奶的年紀看起來比我想像中還大,神情卻比我想像得更平靜,像是早就知道這一天會來,早就做好老爺爺會離開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讓我更訝異的是,老奶奶不只「心理上」準備好了,連「物理上」的準備,也全都做好了。
她問我:「小冬瓜,我們接下來是不是要聯繫醫生、開立死亡證明,然後要準備證件,我這裡有他的身分證、健保卡和戶口名簿,還有我自己的證件和印章……」
她條理分明地說著,我很快就明白她為什麼會這麼鎮靜,因為她做足了功課,對流程相當熟悉。於是我接著她的話,簡單說明接下來的步驟,包含要準備一套老爺爺換穿的衣服和鞋襪。
「有有有,我們都準備好了。」她一聽,立刻站起來,要去拿一個放在櫥櫃上的行李箱。
櫃子很高,老奶奶搆不到,我踮起腳幫忙拿,老奶奶卻搖頭:「不是這個箱子,這個行李是我的,旁邊那個才對。」
我愣住了,直到把行李箱拿下來,都還覺得滿震驚的。原來,老奶奶的「準備」這麼全方位啊?
不只老爺爺的,連她自己的,都準備好了?

一旦開始,就注定會結束
「我們年輕的時候就約定好了啦,以後不管誰先走,留下來的那一個人,都要打起精神幫對方送終。」老奶奶對我笑了笑。「我們沒有小孩,所以早早就講好了,也把東西都準備好了。」
我當時受到很大的震撼。坦白說,我從小看過無數場喪禮,真的很少看見夫妻一起離開的。但是,即使如此,我卻從來沒有想過,在一段關係裡,一定有一個人會先走。
說來慚愧,我對告別式很熟悉,告別式上,永遠都有一個人站在第一排的第一個位置,也許是護喪妻,也許是杖期夫。這是個標準流程,但是,我只看到「形式」,卻沒有看到「人」。
護喪妻和杖期夫只是個名詞,扛著這個稱謂的,卻是個活生生的人,要獨自承受留下來的悲傷。
老奶奶和老爺爺的約定提醒了我,所有的關係一旦開始,就注定了會有結束的一天。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一定會有人被留下來,而被留下來的那個人,也有一天會離開,無一例外。
有句話說:「緣起緣滅、聚散有時。」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只是,那時的我很年輕,還沒有真正體會。

被留下來的人
那個時候,我深陷在失去父親和公司的懊悔裡,覺得自己什麼都抓不住。
老奶奶的行李卻像塊浮板,把我從快要窒息的深海裡拉了出來,讓我看懂了一些事情,得到一點氧氣。
老爺爺走了,什麼也沒留下,老奶奶唯一擁有的,是他們之間的約定。但老奶奶卻很平靜很堅定,帶著很清楚的目標及非常強大的愛。
她知道自己被留下來,也知道總有一天,她也會啟程。所以,她不只幫老爺爺準備後事,也為自己收拾好行囊。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又何嘗不是?
父親不在了,公司沒了,我還以為我搞砸了一切,卻沒發現,我真正擁有的,是和父親一起走過的日子,是他為我鋪下的道路,是他給我的祝福,是那些我以為失去了,但其實早已刻在我腦海裡的回憶,誰也帶不走。
我一直以為,父親要我繼承公司,是要我守住物質上的東西,但是父親從事殯葬業一輩子,怎麼可能不知道,人走了什麼都帶不走?
他真正想要的,是希望我不要像他一樣,吃那麼多苦。我卻為了公司,把自己困住,反而吃了更多苦。

告別教會我們怎麼活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很感謝這位老奶奶。我覺得她很像一位人生導師,教導了我要怎麼面對離別與失去。
她很通透、很自在,讓我看見了另一種被留下的面貌;而她和老爺爺的約定也讓我明白了,其實先走的那個人,心裡最大的願望往往是,被留下的人,能夠打起精神,把自己照顧好。
我原本以為我是來幫助老奶奶的,但是後來發現,其實是我被幫助了才是。
有時候我會想,也許這也是父親希望我能接班的原因之一吧?
父親來不及教我,可是他知道,這些家屬、這些告別式上的風景,會陪伴我,正如同陪伴他一樣,用一場又一場的告別,教會我們該怎麼好好活。
老奶奶的行李,不只是一個裝東西的箱子,更是一種心意與祝福,一種準備好好告別,也準備好好生活的平靜。
而這份平靜,也悄悄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

【金句】
先走的那個人,心裡最大的願望是,被留下的人,能夠打起精神,把自己照顧好。

審定推薦

【國內推薦】
大師兄|知名作家
吳念真|導演 
呂捷|歷史補教名師、節目主持人
張西|暢銷作家
楊月娥|資深媒體人、資深照顧者
趙可式|台灣安寧緩和療護推手、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劉柏君|通靈少女故事原型/社團法人冬瓜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
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譚敦慈|毒物實驗室護理師
——擁抱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限量親簽版】想你時,終於可以笑著流淚:從理解他人、世界到理解自己,關於愛與告別的生死課

關閉視窗
  • 107010106004_01.jpg
  • 107010106004_02.jpg
  • 107010106004_03.jpg
  • 107010106004_04.jpg
  • 107010106004_05.jpg
  • 107010106004_06.jpg
  • 107010106004_07.jpg
  • 107010106004_08.jpg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