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的行李〉
她知道自己被留下來,也知道總有一天,她也會啟程……
我的父親郭東修,是綽號「冬瓜」的殯葬達人。他上過許多電視節目,著有《黑夜裡的送行者》一書。
在從事殯葬業之前,他曾是混跡江湖的殺手,後來為了給我更穩定的生活,他果斷戒除毒癮,白手起家,投身殯葬業。
在這段期間裡,他幫助超過兩千名無名屍入土為安,因此接受政府表揚,從「黑道大哥」,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冬瓜大哥」。
在外界的眼中,冬瓜大哥既光鮮又傳奇,但是身為他兒子的我,卻非常少感受到他的陪伴;他的光環庇佑了我的衣食無憂,卻缺席了我的成長。
長大之後,可能是因為不想重蹈他的覆轍,所以我選擇了一條跟他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做音樂、玩攝影,滿心想當個藝術家。
青春期的叛逆,加上父親的嚴厲與不理解,讓我憤而離家了兩年,直到有天傳來父親罹癌的消息。
父親從住院到過世,僅僅歷經三個星期。
我在他臨終前答應他接班,卻來不及聽見更多交代。
他一走,留下的除了悲傷,還有債務與合夥糾紛。
父親過世的第二天,公司的招牌就被拆掉了。由於一些始料未及的糾紛,父親珍藏的古董和家具,也在一夜之間,全部被帶走了。
當時,我除了要面對父親的離開,還有個很大的挫折感,是來自於竟然連父親的物品,都沒能保住。
公司是父親一手打造的空間,那裡有他親自挑選的家具、他珍愛的泡茶桌,是他從無到有、赤手空拳拚搏出來的夢想。對我而言,不只是一間公司,還是他跟客戶談笑風生的環境,充滿了他和每個家庭互動的故事,其中,更有著我和父親許許多多的回憶。
我當時很錯愕,也很年輕,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應付這樣的狀況。
父親沒了,公司沒了,甚至還冒出一堆債務。我沒辦法消化,只覺得好像父親不見了、東西不見了,所有的情感連結都斷了,什麼都沒了,連我自己也不見了。
我試圖振作,畢竟我答應了父親要接班。我每天都穿著西裝去上班,想辦法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樣子」,好像有在「做事」,但其實我是個空殼,每天都在茫然、自責和愧疚中掙扎,覺得自己很沒用。
我只能日復一日的努力、再努力,想驅散內心那股深深的無力感。我以為自己什麼都留不住,也什麼都失去了,卻沒想到,真正為我撥開那層迷霧的,是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全方位準備
那是一個深夜,有位老奶奶打電話來,說她的先生過世了,問我能不能現在過去她家。殯葬業者是二十四小時待命,我當然立刻拿著東西就出發了。
到了老奶奶家,第一眼只覺得,老奶奶的年紀看起來比我想像中還大,神情卻比我想像得更平靜,像是早就知道這一天會來,早就做好老爺爺會離開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讓我更訝異的是,老奶奶不只「心理上」準備好了,連「物理上」的準備,也全都做好了。
她問我:「小冬瓜,我們接下來是不是要聯繫醫生、開立死亡證明,然後要準備證件,我這裡有他的身分證、健保卡和戶口名簿,還有我自己的證件和印章……」
她條理分明地說著,我很快就明白她為什麼會這麼鎮靜,因為她做足了功課,對流程相當熟悉。於是我接著她的話,簡單說明接下來的步驟,包含要準備一套老爺爺換穿的衣服和鞋襪。
「有有有,我們都準備好了。」她一聽,立刻站起來,要去拿一個放在櫥櫃上的行李箱。
櫃子很高,老奶奶搆不到,我踮起腳幫忙拿,老奶奶卻搖頭:「不是這個箱子,這個行李是我的,旁邊那個才對。」
我愣住了,直到把行李箱拿下來,都還覺得滿震驚的。原來,老奶奶的「準備」這麼全方位啊?
不只老爺爺的,連她自己的,都準備好了?
一旦開始,就注定會結束
「我們年輕的時候就約定好了啦,以後不管誰先走,留下來的那一個人,都要打起精神幫對方送終。」老奶奶對我笑了笑。「我們沒有小孩,所以早早就講好了,也把東西都準備好了。」
我當時受到很大的震撼。坦白說,我從小看過無數場喪禮,真的很少看見夫妻一起離開的。但是,即使如此,我卻從來沒有想過,在一段關係裡,一定有一個人會先走。
說來慚愧,我對告別式很熟悉,告別式上,永遠都有一個人站在第一排的第一個位置,也許是護喪妻,也許是杖期夫。這是個標準流程,但是,我只看到「形式」,卻沒有看到「人」。
護喪妻和杖期夫只是個名詞,扛著這個稱謂的,卻是個活生生的人,要獨自承受留下來的悲傷。
老奶奶和老爺爺的約定提醒了我,所有的關係一旦開始,就注定了會有結束的一天。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一定會有人被留下來,而被留下來的那個人,也有一天會離開,無一例外。
有句話說:「緣起緣滅、聚散有時。」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只是,那時的我很年輕,還沒有真正體會。
被留下來的人
那個時候,我深陷在失去父親和公司的懊悔裡,覺得自己什麼都抓不住。
老奶奶的行李卻像塊浮板,把我從快要窒息的深海裡拉了出來,讓我看懂了一些事情,得到一點氧氣。
老爺爺走了,什麼也沒留下,老奶奶唯一擁有的,是他們之間的約定。但老奶奶卻很平靜很堅定,帶著很清楚的目標及非常強大的愛。
她知道自己被留下來,也知道總有一天,她也會啟程。所以,她不只幫老爺爺準備後事,也為自己收拾好行囊。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又何嘗不是?
父親不在了,公司沒了,我還以為我搞砸了一切,卻沒發現,我真正擁有的,是和父親一起走過的日子,是他為我鋪下的道路,是他給我的祝福,是那些我以為失去了,但其實早已刻在我腦海裡的回憶,誰也帶不走。
我一直以為,父親要我繼承公司,是要我守住物質上的東西,但是父親從事殯葬業一輩子,怎麼可能不知道,人走了什麼都帶不走?
他真正想要的,是希望我不要像他一樣,吃那麼多苦。我卻為了公司,把自己困住,反而吃了更多苦。
告別教會我們怎麼活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很感謝這位老奶奶。我覺得她很像一位人生導師,教導了我要怎麼面對離別與失去。
她很通透、很自在,讓我看見了另一種被留下的面貌;而她和老爺爺的約定也讓我明白了,其實先走的那個人,心裡最大的願望往往是,被留下的人,能夠打起精神,把自己照顧好。
我原本以為我是來幫助老奶奶的,但是後來發現,其實是我被幫助了才是。
有時候我會想,也許這也是父親希望我能接班的原因之一吧?
父親來不及教我,可是他知道,這些家屬、這些告別式上的風景,會陪伴我,正如同陪伴他一樣,用一場又一場的告別,教會我們該怎麼好好活。
老奶奶的行李,不只是一個裝東西的箱子,更是一種心意與祝福,一種準備好好告別,也準備好好生活的平靜。
而這份平靜,也悄悄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
【金句】
先走的那個人,心裡最大的願望是,被留下的人,能夠打起精神,把自己照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