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采訪客 歡迎您!
購物車:
0 個品項 - $0
商品名稱數量優惠價

總計:
  1. 三采文化
  2. 專欄推薦
  3. 好讀推薦
分類主題
 
專欄推薦
 
小妖怪
楓之谷大冒險
科學實驗王
尋寶記
孜孜x西方經典
 
 

員工說:「我想離職去找自由!」你會怎麼做?「教練式」領導這樣做!

2022/6/23  
  

文/《馴心:東方哲思╳西方管理,百大企業搶著上的10堂教練領導課》錢慧如

 

你聽到的是對方的話語,還是內心的需求?

新進工程師到職半年,工作表現頗佳,主管面談時,除了告訴他需要加強的方向外,也鼓勵他好好學習,未來前途指日可待。沒想到,這時工程師拿出一張圖說:「謝謝主管,但我現在最想做的是離職,去荒島找自由!」

 

請問如果你是主管,你會如何回應?

1.告訴他,應該趁年輕打好實力基礎。

2.不肯腳踏實地的人不適合公司,讓他離職。

3.告訴他,自己也曾想這麼做,與他交流職場心情。

4.應該是一時不適應,讓他休假三天。

5.其他。

 

有一次,我應邀到一家企業講課,課後有位年輕學員來找我,他說自己進公司半年,畫了張圖代表他的心聲:「想去荒島找自由!」

 

我問他:「這張圖主管看過嗎?」

 

他說:「有的。上週面談時,主管跟我說『你表現不錯,好好幹,以後一定會有前途的』,不知道為什麼,我聽到『以後』這兩個字很不以為然,於是我拿出這張圖給主管看,沒想到他說『你是怎樣,想離職嗎?年輕人就是這樣,一天到晚總是有很多逃避現實的幻想』。」

 

他說:「我真的很氣,難道想去荒島就是逃避嗎?所以就提了離職,主管竟然還接著跟我說『你這麼衝動,以後有苦頭吃了』。我回他『不用等以後,現在在這裡工作就很苦了』!」

 

他說,事後其實有些後悔,覺得就算想離職,也不該用這種態度對主管說話。隔天他收到主管發來的郵件,信中苦口婆心勸他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就喊著要離職,並告訴他工作不好找,要他珍惜現在的工作機會。另外,主管還分享了自己剛入社會時如何調適的經驗,信末准他休三天假,要他好好放鬆。

 

他告訴我:「收到信的當下,我其實很感謝主管,我知道他是出於好意,但是,我是真的不想再待下去了。」

 

我可以感受到,這位主管應該是位惜才的主管,雖然部屬當面態度不佳,隔天還能耐住性子分享自己的經驗,這樣的主管其實也已經很難得了。

 

只是,我們能確定這位工程師真的只是適應不良的問題嗎?放了三天假回來,離職的念頭就真的能夠就此打消了嗎?

在職場裡,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主管認為自己該做的都做了,同仁也認為自己該說的都說了。最後,同仁選擇離職,主管只好一直辛苦地培養新人。

 

多問少說,深層傾聽

在這個案例中,主管只要做到兩個小改變,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一、多問少說,把重心移到事件主角身上。

二、不只聽,還要深層傾聽。

 

在教練領導學工作坊中,我常發現主管們最難改變的行為,就是「多問少說」。也許是因為長期以來,主管習慣扮演「解決問題」的角色,所以當事件一發生,主管的反應模式便是下指令、講經驗。主管們認為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有的時候,這樣的模式往往讓主管錯失了許多瞭解真相的契機。

 

教練領導者會聚焦於「事件的主角」,畢竟在釐清問題的根源上,「主角怎麼想」要遠比「主管怎麼想」來得重要許多;在晤談時間的分配上,「主角的感受、情緒、需要」與「影響感受的關鍵事件」也遠比「主管的經驗分享」要占更大的比重。

 

因此,當主管「衝動地」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請提醒自己停下兩秒鐘,展開兩個步驟:

第一步:請保持覺察,問自己:「誰才是事件的主角?」

第二步: 發揮教練領導者的特質「好奇」,放下自己的推測,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同仁說出他的觀點、情緒、事件。

 

只要這兩個步驟,就能把對話焦點從「主管想說」轉移到「主管想聽」的狀態。

那要怎麼聽才能聽出真正的心聲呢?

我們可以將「聽」這個字進行拆解,其實,古人在造字時就已經埋下這個字的內涵真義。

 

「聽」的右邊,包含了十個目、一個心,左邊則是一個耳、一個王,我將它解讀為「一心專注、眼觀十方、耳聽王者說話」。也就是說「真正的聽」,要在態度上給予對方絕對的尊重,除了心無旁騖仔細聆聽他的話語,還要觀察對方的聲調、表情、動作、情緒、信念等,那些言語中沒有說出的訊息。

 

《莊子.人間世》有段文字:「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意思是聽他人說話時,要專心一志,不要只用耳朵去聽,要用心去聽;更進一步,不要只用心去聽,還要用氣去聽。因為耳朵只能聽見聲音,而心只能與外在事物連結。

 

「氣」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我的解讀是,「氣」是一種虛空的狀態,我想莊子提醒我們的是溝通時要能夠氣定神凝,「聽」出對方沒有說出來的話語、沒有展現出來的情緒。要能進入這種狀態,就要「一志」,聽者要能夠放空自己,放掉刻板印象、放掉自我經驗、放掉急於評斷與說服的雜念,專心一意進入對方的狀態,才能在虛實之間完整看出事物的全貌。